电容式触摸屏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容触摸屏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的人机交互设计中。电容触摸屏上设置有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包括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例如横向电极为驱动电极,纵向电极为感应电极,其中驱动电极电连接于触控芯片中的驱动电极引脚,感应电极电连接于触控芯片中的感应电极引脚。然而,目前的电容触摸屏中,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数量比例是根据屏幕的长宽比例来决定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屏幕的长宽比例较大,可能会导致屏幕中驱动电极、感应电极的总数目与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和感应电极引脚无法匹配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和电子设备,可以在屏幕长宽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提高屏幕中触控电极与触控芯片的引脚相匹配的概率。
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触摸区域;触摸区域中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沿y方向延伸的m个横向电极,每个横向电极在y方向上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一横向电极部分和第二横向电极部分,y方向垂直于x方向,m>1;触摸区域中还设置有沿y方向排列、沿x方向延伸的n个第一纵向电极以及n个第二纵向电极,n个第一纵向电极绝缘交叉于m个第一横向电极部分,n个第二纵向电极绝缘交叉于m个第二横向电极部分,n>1,2n/m≥16/9;触控芯片,触控芯片包括2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和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第一触控电极引脚和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中的一者为驱动电极引脚,第一触控电极引脚和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中的另一者为感应电极引脚;m个第一横向电极部分与2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中的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m个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与2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中的另外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n个第一纵向电极与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n个第二纵向电极与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纵向电极在x方向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一纵向电极部分和第二纵向电极部分,n个第一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部分第一横向电极部分,n个第二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另一部分第一横向电极部分;每个第二纵向电极在x方向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三纵向电极部分和第四纵向电极部分,n个第三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部分第二横向电极部分,n个第四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另一部分第二横向电极部分;n个第一纵向电极部分通过位于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n个第二纵向电极部分通过位于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n个第三纵向电极部分通过位于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n个第四纵向电极部分通过位于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m为偶数,n个第一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m个第一横
向电极部分中的m/2个第一横向电极部分,n个第二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m个第一横向电极部分中的另外m/2个第一横向电极部分,n个第三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m个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中的m/2个第二横向电极部分,n个第四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m个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中的另外m/2个第二横向电极部分。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横向电极为驱动电极,纵向电极为感应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为驱动电极引脚,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为感应电极引脚。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触摸区域中还设置有沿y方向排列、沿x方向延伸的q个第三纵向电极,n>q>0;每个第三纵向电极在x方向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五纵向电极部分和第六纵向电极部分;触控芯片还包括q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q个第五纵向电极部分一一对应电连接于q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q个第六纵向电极部分一一对应电连接于q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纵向电极从触摸区域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触摸区域的相对两端;每个第二纵向电极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触摸区域的第一端,n个第一纵向电极通过位于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第二纵向电极;在触摸区域的第二端,n个第一纵向电极通过位于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y方向为电容式触摸屏的长度方向,x方向为电容式触摸屏的宽度方向。
1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容式触摸屏。
1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容式触摸屏和电子设备,通过对触控电极进行分段,并按照特定的方式使分段后的触控电极连接触控芯片上的对应引脚,可以在屏幕长宽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提高屏幕中触控电极与触控芯片的引脚相匹配的概率;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同一个横向电极本身就是断开的,因此如果第一横向电极部分和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中一者在中间断开,那么会形成一个悬浮的电极块,该悬浮电极块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较大,因此,更容易被检测出来,即更容易发现由于触控电极断线而导致的异常。
附图说明
14.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相关技术中又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容式触摸屏中部分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容式触摸屏中另一部分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再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图9中部分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1为图9对应的另一种示意图;
25.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3为图12对应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技术。
28.在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相关技术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触摸屏10的触摸区域的尺寸为x*y,即触摸区域在x方向的尺寸为x,在y方向的尺寸为y。在触摸屏10中分别设置有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之间耦合形成互电容。以沿x方向排列的横向电极为驱动电极、沿y方向排列的纵向电极为感应电极为例进行说明,任意两个驱动电极之间的间距为pa,任意两个感应电极之间的间距为pb,驱动电极的数量为m,m=x/pa,感应电极的数量为2n,2n=y/pb。触控芯片20包括多个芯片引脚,该芯片引脚包括驱动电极引脚tx1、tx2

、txm-1、txm,以及感应电极引脚rx1、rx2、

、rx2n-1、rx2n。驱动电极引脚和驱动电极一一对应连接,感应电极引脚和感应电极一一对应连接。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用于输出驱动信号至驱动电极,触控芯片的感应电极引脚接收感应电极输出的感应信号,当手指接近或者触摸到触摸屏上时,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互电容变小,从而影响感应电极输出的感应信号,触控芯片根据该感应信号计算手触摸的位置。
29.如图2所示,另一种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整个电路的电阻,触控屏中的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的两端同时连接触控芯片的同一个芯片引脚,以沿x方向排列的横向电极为驱动电极、沿y方向排列的纵向电极为感应电极为例进行说明,沿x方向排列的第一根驱动电极的一端连接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tx1,另一端也连接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tx1,沿x方向排列的第二根驱动电极的一端连接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tx2,另一端也连接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tx2,以此类推,沿x方向排列的第m-1根驱动电极的一端连接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txm-1,另一端也连接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txm-1,沿x方向排列的第m根驱动电极的一端连接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txm,另一端也连接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txm;沿y方向排列的第一根感应电极的一端连接触控芯片的感应电极引脚rx1,另一端也连接触控芯片的感应电极引脚rx1,沿y方向排列的第二根感应电极的一端连接触控芯片的感应电极引脚rx2,另一端也连接触控芯片的感应电极引脚rx2,以此类推,沿y方向排列的第m-1根感应电极的一端连接触控芯片的感应电极引脚rxm-1,另一端也连接触控芯片的感应电极引脚rxm-1,沿y方向排列的第m根感应电极的一端连接触控芯片的感应电极引脚rxm,另一端也连接触控芯片的感应电极引脚rxm;这种采用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双边出线的方式,即同一个触控电极,在其两端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同一个芯片引脚,可以降低信号衰减,提高性能。
30.图1和图2所示触摸屏均为长条形触摸屏,该长条形触摸屏的长宽比例较大,触控芯片的芯片引脚数量适配性较差。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与感应电极引脚数量比例通常与常规的中大尺寸触摸屏的长宽比例(x:y)相匹配,其中长宽比较小,例如长宽比为1.2:1,一般设计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数目略多余感应电极引脚数目。在汽车电子领域中,汽车中的中控屏一般为长条形触摸屏,其长宽比通常较大,例如触摸屏的长为宽的2倍,此时需要的感应电极引脚是驱动电极引脚的2倍,目前的触控芯片无法与其匹配,导致触控芯片不可用。举例来说,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数量为88个,感应电极引脚数量为68个;当应
用在17.3寸的触控屏上时,若该触控屏的长宽比为16:10,为了触摸性能将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设计到4.2mm左右或更小,则触控屏上需要的驱动电极的数量至少为88根,感应电极数量至少为58根。该触控芯片可以适配该触控屏。如果该17.3寸的触控屏作为汽车中的中控屏使用,其触控屏的长宽比例较大,例如为18:6,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设计到4.2mm左右或更小,则触控屏上需要的驱动电极的数量至少为100根,感应电极数量至少为34根。该触控屏对应的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数量至少需要100个,感应电极引脚数量至少需要34个。然而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数量仅为88个,感应电极引脚数量为68个,触控屏中驱动电极、感应电极与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感应电极引脚无法匹配,若调整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数量和感应电极引脚数量,则触控芯片的电路都需要改动,导致成本过大。
31.另外,如图3所示,在触控电极的双边出线的结构中,双边出线是指每个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中,电极的相对两端均通过信号线连接至触控芯片,如果感应电极引脚rx2n-2对应连接的电极中间因为工艺或其他原因断开(圆形虚线圈位置),由于数据变换较小,无法测试出断开位置,导致性能变差。
3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实施例,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触摸屏,包括:触摸区域,触摸区域中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沿y方向延伸的m个横向电极,每个横向电极在y方向上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一横向电极部分和第二横向电极部分,y方向垂直于x方向,m>1,触摸区域可以被划分为在y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中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电极部分;第二区域中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横向电极部分;在触摸区域中,任意第一横向电极部分和任意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之间相互间隔,本技术对于第一横向电极部分和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做限定,两者之间的距离越小,则在间隔位置处的触控越精确,但是工艺难度越大,两者之间的距离越大,则在间隔位置出的触控精度越低,但是工艺难度越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触摸区域中还设置有沿y方向排列、沿x方向延伸的n个第一纵向电极以及n个第二纵向电极,n个第一纵向电极绝缘交叉于m个第一横向电极部分,n个第二纵向电极绝缘交叉于m个第二横向电极部分,n>1,2n/m≥16/9,即在屏幕尺寸和触控电极间隔相近的结构中,触摸屏的尺寸比例大于或等于16:9。以沿x方向排列的横向电极为驱动电极、沿y方向排列的第一纵向电极和第二纵向电极为感应电极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图5中示意了图4中电极的排布关系,但是为了简洁示意,便于观看,并未在图5中标注出图4中的区域,触摸区域1中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沿y方向延伸的m个驱动电极100,每个驱动电极100在y方向上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和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触摸区域1在y方向上被划分为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位于第一区域11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位于第二区域12;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中示意了图6中电极的排布关系,但是为了简洁示意,便于观看,并未在图5中标注出图6中的区域,触摸区域1中还设置有沿y方向排列的n个第一感应电极201,n个第一感应电极201位于第一区域,第一感应电极201与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绝缘交叉,n>1;触摸区域1中还设置有沿y方向排列的n个第二感应电极202,n个第二感应电极202位于第二区域,第二感应电极202与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绝缘交叉;触控芯片20包括驱动电极引脚和感应电极引脚;驱动电极引脚用于和触摸区域的第一驱动电极部分、第二驱动电极部分连接,驱动电
极引脚的引脚数量至少包括2m个,其中,2m个驱动电极引脚分别为tx1、tx2、

、txm-1、txm、txm+1、txm+2、

、tx2m-1、tx2m,2m个驱动电极引脚分别与m个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以及m个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一一对应连接,即m个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与2m个驱动电极引脚中的m个驱动电极引脚tx1、tx2、

、txm-1、txm一一对应电连接,m个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与2m个驱动电极引脚中的另外m个驱动电极引脚txm+1、txm+2、

、tx2m-1、tx2m一一对应电连接;感应电极引脚的引脚数量至少包括n个,其中,n个感应电极引脚分别为rx1、rx2、

、rxn-1、rxn,感应电极引脚用于和触摸区域1上的第一感应电极201、第二感应电极202连接,n个感应电极引脚分别与n个第一感应电极201一一对应电连接,以及n个感应电极引脚分别与n个第二感应电极202一一对应电连接,即对n个感应电极引脚进行了复用。
34.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触控芯片20中具有相同标号的电极引脚为同一引脚,例如虽然示意了4个标号rx1,但是实际上这4个rx1均表示触控芯片20上的同一个引脚,只是为了简化电极与触控芯片20之间的走线,所以在多个位置标注了相同引脚。触控芯片20上的感应电极引脚数量可以为n个,另外,驱动电极引脚数量可以为2m个,那么,对比图3和图5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屏幕尺寸和触控电极间隔相近的结构中,相关技术中触控芯片所需要的不同类型触控电极引脚数量分别为m和2n,而本技术实施例中触控芯片所需要的不同类型触控电极引脚数量分别为2m和n,也就是说,可以在屏幕长宽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提高屏幕中触控电极与触控芯片的引脚相匹配的概率,例如,17.3寸的触控屏长宽比例为18:6,触控芯片的驱动电极引脚数量为88个,感应电极引脚数量为68个,如果使用相关技术中的触控电极设置方式,所需要的驱动电极数量为至少100个,感应电极数量为至少34个,触控芯片的引脚和电极之间无法匹配,而如果使用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电极设置方式,则所需要的驱动电极数量为至少50个,感应电极数量为至少68个,可见,在更加极端的长宽比下,本技术实施例所需要的感应电极引脚数量和驱动电极引脚数量差异较小,更容易满足触控芯片的引脚比例;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电极本身就是断开的,因此如果第一驱动电极部分和第二驱动电极部分中一者在中间断开,那么会形成一个悬浮的电极块,该悬浮电极块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较大,因此,更容易被检测出来,即更容易发现由于触控电极断线而导致的异常。
3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每个第一感应电极201在x方向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一感应电极部分21和第二感应电极部分22,n个第一感应电极部分21绝缘交叉于部分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n个第二感应电极部分22绝缘交叉于另一部分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每个第二感应电极202在x方向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三感应电极部分23和第四感应电极部分24,n个第三感应电极部分23绝缘交叉于部分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n个第四感应电极部分24绝缘交叉于另一部分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如图6所示,触摸区域1划分为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三区域13和第四区域14;第三感应电极部分23和第一感应电极部分21位于第三区域13,第二感应电极部分22和第四感应电极部分24位于第四区域14;如图5所示,n个第一感应电极部分21通过位于触摸区域1之外的信号线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感应电极引脚rx1、rx2、

、rxn-1、rxn,n个第二感应电极部分22通过位于触摸区域1之外的信号线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感应电极引脚rx1、rx2、

、rxn-1、rxn;n个第三感应电极部分23通过位于触摸区域1之外的信号线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感应电极引脚rx1、rx2、

、rxn-1、rxn,n个第四感应电极部分24通过位于触摸区域1之外的信号线分别一一对应电连
接于n个感应电极引脚rx1、rx2、

、rxn-1、rxn,例如,第i个第一感应电极部分21、第i个第二感应电极部分22、第i个第三感应电极部分23以及第i个第四感应电极部分24电连接于第i个感应电极引脚rxi,i的取值为1、2、

、n。同一行以及同一列的触控电极之间本身就是断开的,因此如果第一感应电极部分21、第二感应电极部分22、第三感应电极部分23或第四感应电极部分24中的某个在中间断开,那么会形成一个悬浮的电极块,该悬浮电极块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较大,因此,更容易被检测出来,即更容易发现由于触控电极断线而导致的异常。
3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m为偶数,在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的重叠区域,即左下角区域,m个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中的m/2个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与n个第一感应电极部分21绝缘交叉,以通过不同类型电极之间的互容来检测该区域的触控位置;在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的重叠区域,即右下角区域,m个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中的m/2个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与n个第三感应电极部分23绝缘交叉,以通过不同类型电极之间的互容来检测该区域的触控位置;在第一区域与第四区域的重叠区域,即左上角区域,m个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中的另外m/2个第一驱动电极部分101与n个第二感应电极部分22绝缘交叉,以通过不同类型电极之间的互容来检测该区域的触控位置;在第二区域与第四区域的重叠区域,即右上角区域,m个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中的另外m/2个第二驱动电极部分102与n个第四感应电极部分24绝缘交叉,以通过不同类型电极之间的互容来检测该区域的触控位置。
3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横向电极为驱动电极,第一纵向电极和第二纵向电极为感应电极;对应的tx为驱动电极引脚,rx为感应电极引脚,本技术实施例均以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可能的方式中,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可以交换,相应的驱动电极引脚和感应电极引脚对应交换。
3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极分割为两个驱动电极部分的分割位置可以为电极的中间位置,即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划分可以在触摸区域的中间位置,但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极的分割也可以在偏离中间的位置,即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划分可以在偏左或偏右的位置;类似地,感应电极的分割位置可以在中间位置,也可以在偏离中间的位置,即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划分也可以在偏上或偏下的位置。例如,如图7所示,触摸区域1中还设置有沿y方向排列、沿x方向延伸的q个第三感应电极203(点状填充的电极),n>q>0;每个第三感应电极203在x方向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五感应电极部分25和第六感应电极部分26;触控芯片20还包括q个感应电极引脚,例如rxq1和rxq2,q个第五感应电极部分25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于q个感应电极引脚rxq1和rxq2,q个第六感应电极部分26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于q个感应电极引脚rxq1和rxq2。
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电容式触摸屏还包括:柔性电路板3;触控芯片20通过柔性电路板3中的走线电连接于上述各电极。具体地,电容式触摸屏的各电极、走线均可以布置在玻璃、半导体薄膜或pi等基材上,触控芯片20可以布置在柔性电路板3或其他类型的电路板上,柔性电路板3和触摸屏的电极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绑定(bonding)在一起形成电气连接。
4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y方向为电容式触摸屏的长度方向,x方向为电容式触摸屏的宽度方向。
4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感应电极201从触摸区域
1的第一端(下端)延伸至第二端(上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触摸区域1的相对两端;每个第二感应电极202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本结构中,第一感应电极201和第二感应电极202在x方向上是未断开的完整电极,所以,在触摸区域1之外连接至触控芯片2时的走线更加简单,节省边框区域的空间。
4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13所示,在触摸区域1的第一端,n个第一感应电极201通过位于触摸区域1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第二感应电极202;在触摸区域1的第二端,n个第一感应电极201通过位于触摸区域1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感应电极引脚rx1、rx2、

、rxn-1、rxn。例如,在触摸区域1上方,第i个第一感应电极201电连接于第i个第二感应电极202,在触摸区域1下方,第i个第一感应电极201电连接于第i个感应电极引脚rxi,i的取值为1、2、

、n。触控芯片20位于触摸区域1的第一端,即下侧。由于触控芯片20位于触摸区域1的下侧,因此触摸区域1的下侧会汇集更多的信号线,因此本结构可以减少触摸区域1下侧的布线空间占用,从而更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4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各实施例中的电容式触摸屏,其具体结构和原理不再赘述。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44.本技术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4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区域;所述触摸区域中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沿y方向延伸的m个横向电极,每个所述横向电极在所述y方向上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一横向电极部分和第二横向电极部分,所述y方向垂直于所述x方向,m>1;所述触摸区域中还设置有沿所述y方向排列、沿所述x方向延伸的n个第一纵向电极以及n个第二纵向电极,所述n个第一纵向电极绝缘交叉于m个所述第一横向电极部分,所述n个第二纵向电极绝缘交叉于m个所述第二横向电极部分,n>1,2n/m≥16/9;触控芯片,所述触控芯片包括2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和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中的一者为驱动电极引脚,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中的另一者为感应电极引脚;所述m个第一横向电极部分与所述2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中的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m个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与所述2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中的另外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n个第一纵向电极与所述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n个第二纵向电极与所述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纵向电极在所述x方向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一纵向电极部分和第二纵向电极部分,n个所述第一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部分所述第一横向电极部分,n个所述第二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横向电极部分;每个所述第二纵向电极在所述x方向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三纵向电极部分和第四纵向电极部分,n个所述第三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部分所述第二横向电极部分,n个所述第四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横向电极部分;n个所述第一纵向电极部分通过位于所述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n个所述第二纵向电极部分通过位于所述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n个第三纵向电极部分通过位于所述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n个第四纵向电极部分通过位于所述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m为偶数,n个所述第一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m个所述第一横向电极部分中的m/2个所述第一横向电极部分,n个所述第二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m个所述第一横向电极部分中的另外m/2个所述第一横向电极部分,n个所述第三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m个所述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中的m/2个所述第二横向电极部分,n个所述第四纵向电极部分绝缘交叉于m个所述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中的另外m/2个所述第二横向电极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纵向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为驱动电极引脚,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为感应电极引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区域中还设置有沿所述y方向排列、沿所述x方向延伸的q个第三纵向电极,n
>q>0;每个所述第三纵向电极在所述x方向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五纵向电极部分和第六纵向电极部分;所述触控芯片还包括q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q个所述第五纵向电极部分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q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q个所述第六纵向电极部分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q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纵向电极从所述触摸区域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触摸区域的相对两端;每个所述第二纵向电极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摸区域的第一端,n个所述第一纵向电极通过位于所述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n个所述第二纵向电极;在所述触摸区域的第二端,n个所述第一纵向电极通过位于所述触摸区域之外的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y方向为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长度方向,所述x方向为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宽度方向。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和电子设备,触控技术领域,可以在屏幕长宽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提高屏幕中触控电极与触控芯片的引脚相匹配的概率。电容式触摸屏,包括:触摸区域;触摸区域中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沿y方向延伸的m个横向电极,每个横向电极在y方向上分割为相互间隔的第一横向电极部分和第二横向电极部分;m个第一横向电极部分与2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中的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m个第二横向电极部分与2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中的另外m个第一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n个第一纵向电极与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n个第二纵向电极与n个第二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触控电极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

刘武 汪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0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7:1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4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极   引脚   触控   感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