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


背景技术:



2.透明导电薄膜可用于现代显示面板,如手机、ip层叠的双面导电膜d、电子书、显示器等。传统的透明导电薄膜是氧化铟锡(ito)薄膜,存在以下几点缺陷:ito薄膜需要真空环境下制备,工艺复杂制备成本较高; ito中含有稀缺元素铟价格高,有毒性,易破碎弯曲;其表面电阻较大,且透光率偏低。电极分为正极和负极,则需要双面导电膜,常规使用的导电膜均由两片导电膜通过粘接贴合制得,后序装配使用过程中增加了粘接两片导电膜的工序且导电膜的电阻稳定性不佳。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2990706u的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层叠纳米银线的导电膜,包括基材,基材的双面均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层叠的纳米导电层、第一纳米银线和保护层。该层叠纳米银线的导电膜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制作容易及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导电效果、良好的阻抗稳定性与防红外线的功能,减少刮蹭对其的伤害,增加使用寿命。
4.公开号为cn112927839层叠的双面导电膜的专利文件2公开了一种柔性纳米银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柔性纳米银导电膜包括改性tpu基材,并于该改性tpu基材之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保护层、抗刮层、氧阻隔层、纳米银涂层、tpu基材层、纳米银涂层、氧阻隔层、抗刮层、保护层。主要克服以pet为基材的纳米银导电膜在使用中不可弯折性的问题。
5.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
6.文件1弯折性不佳,使用寿命短,且光学透明性欠佳。
7.文件2tpu基材为软性材质,在生产制备中基材硬度不足膜面易被刮伤产生刮痕,虽然柔软性较好,但是耐弯折性不满足外弯和内弯均对折弯度180
°
弯折20万次没有折痕的要求。
8.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导电膜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双面导电膜透明度高雾度低,且耐弯折性满足外弯和内弯对折弯度180
°
弯折20万次均没有折痕。
10.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由表至里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层、耐弯折芯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耐弯折芯层包括基材层和分设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可弯折硬化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与所述可弯折硬化层连接。
11.为了优化耐弯折芯层,使双面导电膜兼顾刚性和弯折性,提高双面导电膜弯折后保持原性能的可持续性,优化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材层为cpi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或
cop环烯烃聚合树脂薄膜。
12.为了形成导电性能稳定,电阻率低,透光率高的导电层,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纳米银导电层。
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纳米银导电层均匀分布有纳米银线。
14.为了优化纳米银导电层的光学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纳米银线的长径比大于等于1000。
15.为了优化纳米银导电层的层厚,调节电阻值,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纳米银导电层的层厚为10~100nm。
1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纳米银导电层的电阻值为30~150ω。
17.为了提高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与耐弯折芯层的附着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与所述可弯折硬化层通过硬化胶层连接。
18.为了防止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划伤,提高双面导电膜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护层。进一步的,保护层为pe层。
19.为了耐弯折芯层的弯折性能达到最优,且保证硬化层的透光率和雾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材层的层厚为1~75μm,硬化层的层厚为0.5~5μm。
2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21.该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在同一基材上设置有导电层,减轻了后序装配过程中导电膜贴合工序带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可弯折芯层,贴合折叠屏的性能要求,提高了使用寿命;通过在基材层表面分别设置有可弯折硬化层,不仅提高了导电膜的透光率和雾度,且进一步提高了耐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纳米银导电层的电镜图;
24.图3是本实用对比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耐弯折芯层;1-a、基材层;1-b、可弯折硬化层;2、第一导电层;3、第二导电层;4、保护层;20、硬化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
外表面”以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纳米银导电层
29.包括交错形成网状结构的纳米银线。
30.硬化胶层
31.硬化液涂覆于干燥固化后的纳米银导电层表面,渗透进入纳米银导电层,并与可弯折硬化层固定连接。硬化胶层嵌设于纳米银导电层内。进一步的,硬化胶层的层厚小于等于纳米银导电层的层厚。
32.实施例1
33.如图1~2所示,实施例1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由表至里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层、耐弯折芯层和第二导电层,耐弯折芯层包括基材层和分设于基材层表面的可弯折硬化层,基材层为cpi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纳米银导电层,纳米银导电层均匀分布有纳米银线,纳米银线的长径比等于1000,纳米银线的直径为20nm,长度为20μm。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通过硬化胶层与可弯折硬化层连接。
34.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为pe膜。
35.双面导电膜为对称结构,双面导电膜的总膜厚为15μm,基材层的层厚为13μm,两层硬化层的层厚均为0.8μm,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层厚均为0.1μm,两层保护层的层厚均为0.1μm。
36.实施例2
37.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基材层为cop环烯烃聚合树脂薄膜,双面导电膜的总膜厚和各层层厚均不变。
38.对比例1
39.如图3所示,对比例1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耐弯折芯层仅包括基材层,基材层表面未设置可弯折硬化层。
40.性能测试:
41.1、耐弯折性:测试方法:导电膜任一面,半径1mm,对折弯度180
°
弯折20万次,观察是否有折痕。
42.2、雾度:测试标准:gb/t 2410-2008;测试仪器:wgt-s雾度测试仪。
43.3、透光率:测试标准:gb/t 2410-2008;测试仪器:ultrascan pro透光率测试仪。
44.4、电阻:测试仪器:rc3175/r-chek表面电阻率测试仪。
45.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0046][0047]
基材层为cpi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和cop环烯烃聚合树脂薄膜制得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性能均良好。对比例1相较于相比例1,耐弯折性能下降,未设置有耐弯折硬化层,雾度和透光率均有所下降。
[004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由表至里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层、耐弯折芯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耐弯折芯层包括基材层和分设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可弯折硬化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与所述可弯折硬化层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cpi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或cop环烯烃聚合树脂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纳米银导电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导电层均匀分布有纳米银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的长径比大于等于100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导电层的层厚为10~100nm。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导电层的电阻值为30~150ω。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与所述可弯折硬化层通过硬化胶层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护层。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层厚为1~75μm,硬化层的层厚为0.5~5μ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由表至里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层、耐弯折芯层和第二导电层,耐弯折芯层包括基材层和分设于基材层表面的可弯折硬化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与可弯折硬化层连接。该折叠屏透明的双面导电膜在同一基材上设置有导电层,减轻了后序装配过程中导电膜贴合工序带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可弯折芯层,贴合折叠屏的性能要求,提高了使用寿命;通过在基材层表面分别设置有可弯折硬化层,不仅提高了导电膜的透光率和雾度,且进一步提高了耐弯折性能。且进一步提高了耐弯折性能。且进一步提高了耐弯折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周永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7:1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4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材   所述   纳米银   透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