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中外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现代各国的交通运输与社会生活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2.运用史料分析,理解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激发学生对新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自豪感。
3.认识现代交通新变化对社会生活影响,提高学生对社会变化的历史解释水平,增强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陆海交通的发展、航空的发展,主要是20世纪水陆空交通的发展变化。
难点: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突出交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图是港珠澳大桥,它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的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三地的时空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由于它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习近平主席这样说道:“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建造港珠澳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智慧和实力。那么,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交通运输还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由港珠澳大桥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导入,激发学生对中国20世纪以来交通运输取得成就的自豪感。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一)汽车工业的发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在前人基础上设计了一台三轮汽车,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本茨也被誉为“世界汽车之父”。次年初,本茨的这个发明取得了德意志专利权,因此德国人把1886年称作汽车的诞生年。
2.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该车后来由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线装配,因此成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由此,人类真正跨入汽车时代。
3.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
4.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1956年,苏联人设计、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车诞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辆汽车是南京汽车制造厂于1957年制造的轻型载货汽车。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2781.9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二)高速公路的发展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 
2. 二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材料一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1929-1932年,德国为解决科隆至波恩间的交通堵塞问题,修建了一条连接两城、专供机动
车行驶的新型公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和红绿灯。当时的科隆市长阿登纳认为:“未来的道路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德国的第555号高速公路就是在这条路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历史纵横
解读:这段材料介绍的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的情况。
3. 新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
【过渡】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后,通行汽车的公路才在中国发展起来
(1) 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2)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三) 高速铁路的发展
【过渡】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建设推动陆上交通的革命。
1. 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
2. 法、意、德等国家纷纷效仿,建设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的区别在于:它是经过特别设计的,没有急转弯,通行速度大幅加快。继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后,1981年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铁试开时开出了38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后来的正式运营最高速度为270千米每小时,使巴黎至里昂原来近4小时的旅行时间减少到2小时。随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国也纷纷效仿,建设高速铁路。
3.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
【过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铁路修筑掀起高潮,修筑了多条著名铁路。
(1)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到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5万千米。
(3)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4)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
思考: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陆上交通有什么新特点?
【提示】新特点:20世纪陆上交通呈现发展迅速、专业化、高速化、网络化的新特点。高速公路和高铁,都体现了“高速”两字,汽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可以用“高速”两字来概括。
(四)船舶制造与海上交通的发展
1.世界航运业与海上交通的发展
【过渡】科技发明的进步,促进远洋轮船的发展
(1) 20世纪的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2) 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3)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海底隧道和第二长铁路隧道。建设这条隧道的想法源于19世纪初。1987年,在长期地质钻探的基础上,隧道破土动工,1994年隧道开通。隧道两端分别连接着英国的福克斯通和法国的加莱,全长50余千米,其中水下长度达到38千米。
2.新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
(1)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服务于国防建设,此后逐渐融入市场
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该货轮载货量1万吨,排水量1.6万吨,航速17节,续航力1.2万海里。它是中国内地第一艘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其主机是中国内地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功率为6482.7千瓦低速重型增压柴油机,有三四层高,约400吨重,由5万多个零件组成。船上还有电机设备近300台,全船的发电量可供一个有10万多人的小型城市照明使用。
(2)1982年,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改革开放后,船舶工业在保军转民、调整生产结构的初期,首先立足于争取国内船舶订货,
以解决当时船舶建造任务严重不足的困难;同时,又积极开辟国际市场,把船舶出口列为一项重要的调整措施。船舶工业主管部门选中香港和联邦德国这两个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为突破口,以略低于日本船价的做法争取船舶生产订单,从1979年-1981年共承接出口船舶80万载重吨。1982年,首艘按国际船舶通行规范建造的出口船“长城”号建成。
(3) 201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
二、航空的发展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一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2. 世界航空业的发展
(1)1914年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世界第一条空中航线。                                         
(2)1919年,欧洲开通定期的国际航班。
(3)20世纪上半期,技术进步使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4)20世纪7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前所未有快捷时代到来。
3. 新中国航空业的发展 
(1)1950年,新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①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中苏双方各占50%的股份。管理机构由中苏双方派员出任领导,两年轮换。1955年,苏方将股份全部移交给中国。
②中国开通中苏国际航线三条、国内航线两条。当时中国的航空业规模仍然很小,到1951年底,国内航线旅客吞吐量还不到2.4万人。
③1980年,中国研制的第一架现代化喷气式大客机“运—10”型号飞机首飞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研制出100吨级飞机的国家。
④2017年5月,比肩波音、空客的中国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表明中国航空制造领域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是235个,飞机3639家,定期航线4945条,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674万吨。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2014年开始修建,2019年投入使用。机场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拥有四条跑道,260个机位,可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需求,目前已经开通三百多条航线。该机场为国际航空枢纽,与首都国际机场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
【总结】总之,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
材料二  “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应当是适应战争的需要先搞修理,再由修理发展到制造。开始规模搞得小一些,由小到大,主要先解决飞机修理的需要,要保证朝鲜打仗。在设计和建造修理厂的同时,应有今后转为制造工厂的安排。”
——《周恩来年谱(1949 -1976)》
思考: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周恩来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问题作出的指示及原因。
【提示】指示:周恩来总理提出中国航空工业要走先修理再制造的道路。
原因: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但是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落后。
材料三  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经过六次变动:一九四九年民航局成立时,建制属中央军委,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业务上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一九五二年四月,建制改属空军,各项工作均由空军领导;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一九五八年二月,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交通部分工领导;一九六二年四月,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的执行;一九八〇年三月,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
——王乃天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
思考: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为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0:2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45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发展   汽车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