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照明的光线舒适度也称为影响生活环境舒适度的一大因素。
3.黄光蓝光现象一直是led光源及灯具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且该现象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led光源的出光原理所引起的,led光源是由蓝光芯片激发黄荧光粉产生白光,蓝光黄光两种光混合同时出射产生的白光,其实led光源本身就是存在黄光蓝光现象的,只不过没有达到人眼能够分别的程度;根据光的散原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之后会分成其中光,其根本原因是同种材料对不同光的折射率不同,而led是由多种连续性的光谱组成,因此分光就更容易被人眼所看到。
4.在相关的技术中,照明结构采用led光源进行照射,均会在被照面上出现外黄内蓝的光斑,视觉上给人不舒适感,影响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能够形成均匀的白光,提高照明效果。
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包括:照明结构,具有照明件,所述照明件被配置为用于照明;光学结构,具有若干光学单元,相邻的所述光学单元的外缘进行接触设置,所述光学单元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被配置为靠近所述照明件的一侧,所述出光面被配置为远离所述照明件的一侧,以使得光线从所述出光面射出后进行叠加。
8.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光学结构设置有若干光学单元,且相邻的光学单元之间进行接触,使得照明件发出的光面从光学单元的入光面射入后,通过出光面以微小角度的发散出去,相邻的光学单元形成的光斑相互叠加,黄光及蓝光相互互补,形成了均匀的白光,从而提高了照明效果。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结构还包括凸台及光学本体,所述凸台被配置为与所述光学本体的一侧连接,所述光学本体的另一侧配置有所述光学单元。
10.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光学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台,另一侧设置有光学单元,照明件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凸台及光学本体后,由若干光学单元进行发散出去,从而实现光斑之间的叠加,形成均匀的白光。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本体沿靠近所述照明件的方向凹陷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被配置为用于容纳若干所述光学单元。
12.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光学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光学单元的容纳槽,使得光线经过光学本体后,能够进入光学单元,有利于光能量的集中,提供其利用率,减少散光。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配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照
明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可减少散光,有利于光能量的集中,视觉上更具舒适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结构还包括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照明件电性连接。可方便对照明件进行控制,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结构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照明件。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装置还包括光学壳体,所述光学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及透光区,所述容纳空间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光学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以及容纳所述照明结构,所述透光区处配置有所述光学单元。
1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照明结构及光学结构均连接于光学壳体上,其中照明结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光学壳体上的透光区发射出去,同时容纳空间也能够对照明结构及光学结构形成保护,提高照明结构及光学结构的使用寿命。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壳体包括底壳以及上壳体,所述底壳与所述上壳体配合连接,以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上壳体被配置有所述透光区,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光学本体进行抵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底壳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光学本体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光学本体围合形成与所述安装部适配的避让口。通过将上壳体的安装部适配于避让口处,方便上壳体与光学本体之间的固定的同时,也能够使得产品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及美观,提高产品竞争力。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进行卡接,以形成所述光学本体与所述上壳体的固定。通过在延伸部上设置第一连接件,安装部上设置第二连接件,可方便光学本体与上壳体连接与拆卸,提高其工作效率,有利于对照明件的更换以及对容纳空间内部的清理。
21.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学装置的光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图2的剖视图。
26.附图标记
27.100、照明结构;101、照明件;102、控制主板;103、开关;200、光学结构;201、凸台;202、光学本体;2021、曲面;2022、延伸部;2023、避让口;2024、第一连接件;203、光学单元;300、光学壳体;301、上壳体;302、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使用者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
34.如图1-图3所示,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包括:照明结构100及光学结构200,所述光学结构200与所述照明结构100进行对应设置,且所述光学结构200设置于所述照明结构100的上方,使得所述照明结构10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学结构200的折射及叠加,形成均匀的白光,提高了所述照明结构100的照明效果。
35.具体而言,照明结构100,具有照明件101,所述照明件101被配置为用于照明;光学结构200,具有若干光学单元203,相邻的所述光学单元203的外缘进行接触设置,所述光学单元203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被配置为靠近所述照明件101的一侧,以用于所述照明件101的光线进入,所述出光面被配置为远离所述照明件101的一侧,以使得光线从所述出光面射出后进行叠加。
36.示例性的,所述照明件101包括但不局限于led光源,且所述照明件101可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光学单元203设置于所述照明件101的上方,所述光学单元203的出光面可设置成沿远离所述照明件101的方向进行凸设,以形成曲面,其中所述光学单元203的大小及形状不做特殊的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一一赘述。
3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光学结构200设置有若干光学单元203,且相邻的光学单元203之间进行接触,使得照明件101发出的光面从光学单元203的入光面射入后,通过出光面以微小角度的发散出去,相邻的光学单元203形成的光斑相互叠加,黄光及蓝光相互互补,形成了均匀的白光,从而提高了照明效果。
38.如图2-图3所示,所述光学结构200还包括凸台201及光学本体202,所述凸台201被配置为与所述光学本体202的一侧连接,所述光学本体202的另一侧配置有所述光学单元
203。示例性的,所述凸台201包括圆柱段及圆台段,所述圆柱段设置于所述圆台段靠近所述照明件101的一侧,且所述圆柱段连接于所述圆台段尺寸最小的一端,使得所述照明件101发出的光线先经过所述圆柱段后,在进入到所述圆台段,其中所述圆柱段与所述圆台段可通过一体成型技术形成,所述圆柱段背离所述圆台段的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光学本体202连接,所述圆柱段与所述光学本体202连接的方式也可采用一侧成型的方式。
39.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光学本体202的一侧设置有凸台201,另一侧设置有光学单元203,照明件101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凸台201及光学本体202后,由若干光学单元203进行发散出去,从而实现光斑之间的叠加,形成均匀的白光。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本体202沿靠近所述照明件101的方向凹陷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被配置为用于容纳若干所述光学单元203。具体而言,所述光学本体202远离所述照明件101的一侧进行加工处理,以形成若干所述光学单元203,其通过所述光学单元203的微小发散作用,使得经过所述光学单元203的光线经过相互叠加后,形成均匀的白光。
41.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光学本体202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光学单元203的容纳槽,使得光线经过光学本体202后,能够进入光学单元203,有利于光能量的集中,提供其利用率,减少散光。
42.请再参照图3,所述光学本体202还具有曲面2021,所述曲面2021可以设置成圆弧状或者阶梯状,所述曲面2021配置于所述光学单元203的外缘,且所述曲面2021的外缘至所述光学本体202的中心方向上,所述曲面2021的表面逐渐下降。具体而言,所述曲面2021与所述光学单元203可进行一体成型,且所述曲面2021可设置成圆环状,且所述曲面2021的倾斜角度以及尺寸不做特殊的限定,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定。
4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曲面2021设置于光学单元203的外缘,且曲面2021的表面逐渐下降,可减少散光,有利于光能量的集中,视觉上更具舒适性。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01配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照明件101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具体而言,所述圆柱段设置有所述容纳腔,所述照明件10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所述凸台201可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凸台201间隔设置,且分布成环状,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01的数量及分布方式也可设置成其他的形式。可减少散光,有利于光能量的集中,视觉上更具舒适性。
45.请再参照图1,所述照明结构100还包括控制主板102,所述控制主板102的下端通过连接柱连接于所述光学装置的光学壳体300上,所述控制主板102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照明件101,所述控制主板102包括但不局限于mcpcb(metal core pcb金属基印刷电路板),所述控制主板102与所述照明件101电性连接。可方便对照明件101进行控制,例如控制所述照明件101的亮暗和/或所述照明件101的点亮模式等,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结构还包括开关103,所述开关103与所述控制主板102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照明件101。示例性的,所述开关可以是感应式,也可以是按压式,其中所述开关可显露于所述光学装置的光学单元203处,也可设置于所述光学装置的光学壳体300的一侧,在此不做特殊的限定。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装置还包括光学壳体300,所述光学壳体300具有容纳空间及透光区,所述容纳空间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光学结构200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以及容纳所述照明结构100,所述透光区处配置有所述光学单元203。
48.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照明结构100及光学结构200均连接于光学壳体300上,其中照明结构10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光学壳体300上的透光区发射出去,同时容纳空间也能够对照明结构100及光学结构200形成保护,提高照明结构100及光学结构200的使用寿命。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壳体300包括底壳302以及上壳体301,所述底壳302与所述上壳体301配合连接,以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底壳302与所述上壳体301的连接方式不做特殊的限定,可以是卡扣式,也可以是螺纹式等,所述上壳体301被配置有所述透光区,且所述上壳体301与所述光学本体202进行抵接。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301远离所述底壳30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光学本体202靠近所述上壳体301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2022,所述延伸部2022与所述曲面2021围合形成与所述安装部适配的避让口2023。通过将上壳体301的安装部适配于避让口2023处,方便上壳体301与光学本体202之间的固定的同时,也能够使得产品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及美观,提高产品竞争力。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2022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024,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2024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进行卡接,以形成所述光学本体202与所述上壳体301的固定;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024包括但不局限于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但不局限于凸块,所述第一连接件2024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024还可以是凸块,所述第二连接件可以是连接孔等。通过在延伸部2022上设置第一连接件2024,安装部上设置第二连接件,可方便光学本体202与上壳体301连接与拆卸,提高其工作效率,有利于对照明件101的更换以及对容纳空间内部的清理。
5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使用者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照明结构,具有照明件,所述照明件被配置为用于照明;光学结构,具有若干光学单元,相邻的所述光学单元的外缘进行接触设置,所述光学单元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被配置为靠近所述照明件的一侧,所述出光面被配置为远离所述照明件的一侧,以使得光线从所述出光面射出后进行叠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还包括凸台及光学本体,所述凸台被配置为与所述光学本体的一侧连接,所述光学本体的另一侧配置有所述光学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本体沿靠近所述照明件的方向凹陷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被配置为用于容纳若干所述光学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配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照明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结构还包括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照明件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结构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照明件。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装置还包括光学壳体,所述光学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及透光区,所述容纳空间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光学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以及容纳所述照明结构,所述透光区处配置有所述光学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壳体包括底壳以及上壳体,所述底壳与所述上壳体配合连接,以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上壳体被配置有所述透光区,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光学本体进行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底壳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光学本体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光学本体围合形成与所述安装部适配的避让口。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进行卡接,以形成所述光学本体与所述上壳体的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装置,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光学装置包括:照明结构,具有照明件,照明件被配置为用于照明;光学结构,具有若干光学单元,相邻的光学单元的外缘进行接触设置,光学单元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入光面被配置为靠近照明件的一侧,出光面被配置为远离照明件的一侧,以使得光线从所述出光面射出后进行叠加。光学结构设置有若干光学单元,且相邻的光学单元之间进行接触,使得照明件发出的光面从光学单元的入光面射入后,通过出光面以微小角度的发散出去,相邻的光学单元形成的光斑相互叠加,黄光及蓝光相互互补,形成了均匀的白光,从而提高了照明效果。从而提高了照明效果。从而提高了照明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胡金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州奕至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7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1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4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光学   壳体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