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11]公开号CN 1368553A [43]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21]申请号02115486.4[21]申请号02115486.4
[22]申请日2002.01.30[71]申请人武汉大学
地址430072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72]发明人陈蔚梅 冯胜彦 郭明雄 艾建宇 吴斌
熊晓然 吴显辉 [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科宏专利事务所代理人王敏锋
[51]Int.CI 7C12P 19/28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制备
方法。采用乙酰短杆菌ATCC39311菌株,以淀粉、蛋
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
消泡剂、自来水为原料,然后进行发酵,以所得完整
菌体为酶源,以肌苷作为核糖供体合成利巴韦林。
本发明工艺简便,方法易行,作为酶源的细菌发酵时
间短,生产成本低廉,产物得率高,便于储存和重复
使用。
02115486.4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酶源菌体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淀粉0.1%~2.0%,蛋白胨0.2%~1.0%,牛肉膏0.05%~0.5%,氯化钠0.01%~0.12%,磷酸氢二钾0.33%,磷酸二氢钾0.10%,消泡剂0.02%,自来水95.95%~99.19%,发酵液pH值控制在7.0-8.5;
B、酶源菌体的发酵:
采用发酵罐;空气流量为1∶0.8~1∶1.5;罐压为0.02MPa~0.05MPa;发酵温度为28℃~32℃;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控制与一般发酵控制条件相同;发酵时间为16小时~22小时;
C、酶源菌体的发酵后处理:
细菌出罐经离心分离后,于磷酸缓冲液重悬,备用;
D、底物反应
酶反应底物为:肌苷和三氮唑甲酰胺;酶反应底物浓度分别为10m m o l/L ~200mmol/L;投料比:肌苷∶三氮唑甲酰胺=1∶1~1∶1.5;酶用量:60mg~200mg 湿菌体/ml反应液;反应条件:65℃,24小时;
E、产物的分析测定: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菌体,取上清反应液,用高效液相谱法检测。
02115486.4说 明 书第1/8页
一种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制备方法,该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适用于流感、口腔疱疹、流性出血热疾病的。
背景技术
利巴韦林的合成有三种方法,即化学法、发酵法和酶促法。
化学合成利巴韦林的方法很多。但是这类方法的操作步骤多,副产物多,产率低,成本高。
发酵法参见文献(Journal of The Agricultural Chemical Society,50(9),430~423(1976),日本公开专
利17830/1979)。该法弊端为必须每次培养菌体;培养时间长,生产效率低;有多种副产物的积累,产率低;利巴韦林的分离纯化困难。
酶促法由W i t k o w s k i等首创(参见U S P a t e n t 3,976,545/1976)。该法缺陷为需要的核糖-1-磷酸不易买到,纯酶的价格昂贵。
1986年Fujishima等利用5L发酵罐发酵Brevibacterium acetylicum AT-6-7菌体作酶源,以肌苷、胞苷作核糖供体,利巴韦林的转化率分别为75.66%、88.60%;1986年F u j i s h i m a等同时指出,乙酰短杆菌(A T C C39311)是公知的具有最高酶活的菌株(参见US Patent 4614719)。
1989年P o c h o d y l o等发明了浓胶反应的方法。他们利用10L发酵罐发酵Brevibacterium acetylicum ATCC39311菌体作酶源,底物浓度提高到100mmol/L~200m m o l/L,70℃反应,三次抽提,以鸟苷作核糖供体时,利巴韦林的产率达78%~80%(参见European Patent 0307853A2)。
1995年Yamauchi等同样利用500ml摇瓶,在50℃培养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TH6-2(FERM BP-2578)菌体作酶源,以肌苷、鸟苷作核糖供体时,利巴韦林的转化率分别为83.6%、98.4%(参见US Patent 5384251)。    但是,由于目前唯有肌苷的工业生产水平最高,市场价格最低(比其他底物低一倍以上)。所以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只有用肌苷作核糖供体生产利巴韦林,才具有工业价值。
上述表明,采用现有的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利巴韦林的产率已经受到了核苷磷酸化酶活性的限制。所以,以肌苷作核糖供体时,利巴韦林的产率都低于85%;其工业化也受到了菌体发酵原料和反应底物成本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制备方法,方法易行,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廉,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利巴韦林(Ribavirin,RBV)的化学名称是1-β-D-呋喃核糖苷-1,2,4-三氮唑-3-甲酰胺(1-β-D-ribofuranosyl-1,2,4-triazole-3-carboxamide)。利巴韦林是国家医药总局确定载入《国家基本药物》所用的名称。它的商品名为病毒唑。文献检索通常用“Ribavirin或RBV”作为关键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其步骤如下:
1)酶源菌体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淀粉0.1%~2.0%,蛋白胨0.2%~1.0%,牛肉膏0.05%~0.5%,氯化钠(NaCl) 0.01%~0.12%,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0.33%,磷酸二氢钾(KH2PO4)0.10%,消泡剂(普通食用油)0.02%(V/V),自来水95.95%~99.19%。发酵液p H值控制在7.0~8.5。
2)酶源菌体的发酵:
①采用发酵罐;
②空气流量为1∶0.8~1∶1.5;
③罐压为0.02MPa~0.05MPa;
④发酵温度为28℃~32℃;
⑤种子培养基及其它发酵工艺控制与一般发酵控制条件大致相同;
⑥发酵时间为16小时~22小时。
3)酶源菌体的发酵后处理:
细菌出罐经离心分离后,于磷酸缓冲液重悬,备用。
4)底物反应:
①酶反应底物为:肌苷和三氮唑甲酰胺;
②酶反应底物浓度分别为10mmol/L~200mmol/L;
③投料比:肌苷∶三氮唑甲酰胺=1∶1~1∶1.5;
④酶(完整菌体)用量:60mg~200mg湿菌体/ml反应液;
⑤反应条件:65℃,24小时。
5)产物的分析测定:
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菌体。取上清反应液,用高效液相谱法检测。工作条件为:日本S h i m a d z u S P D-6A V型高效液相谱仪;C-18柱(4.6m m×250mm,大连物化所);流动相:水∶甲醇=95∶5(V/V);柱温:室温;流速:1ml/min;监测波长:220nm。
利巴韦林的转化率定义为:
本发明所涉及的A T C C39311菌株(公知菌株),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所用菌株的主要特征如下:
1)形态特征:培养温度为28℃~30℃。不同的培养时间菌体大小相差很大,生长早期为杆状,以后则近似球状,细胞常以多个聚合在一起,未见内生孢子形成;运动,革兰氏阳性。在平板上形成较小的菌落,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菌苔表面颜为乳白,基质未见水溶性素分泌。
2)生理生化特性:
①接触酶试验为阳性。
②糖发酵产酸阳性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海藻糖、甘露糖、甘油等。
阴性为:阿拉伯糖、半乳糖、乳糖、山梨糖、木糖等。
本发明到了适应乙酰短杆菌A T C C39311菌株生理特点的发酵控制工艺,利用肌苷和三氮唑甲酰胺为底物进行反应,利巴韦林的转化率为95.1%。经连续3罐发酵所得菌体,进行酶促反应,利巴韦林平均转化率为94.4%。同时利用同一罐发酵所得菌体,进行连续60次反应,利巴韦林平均转化率为91.5%(见表2)。达到了缩短发酵周期、降低发酵成本,提高利巴韦林转化率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其特征为:本发明中培养基的碳源以淀粉为主,另加少量的牛肉膏。
2)发酵周期短,经16小时~22小时发酵培养即可得到较高酶活的利巴韦林合成细菌,比现有技术中24小时的发酵时间缩短了2小时~8小时。
3)本发明中作为酶源的菌体用量为60m g~200m g湿菌体/m l反应液,虽然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2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38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酵   菌体   反应   药物   肌苷   方法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