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衣机集水盒、干衣机冷凝系统及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衣机集水盒、干衣机冷凝系统及干衣机。


背景技术:



2.干衣机作为一种能快速烘干衣物的家用电器,在天气潮湿的环境中,也能让人们穿上干燥舒适的衣服,且减少了晾晒所用的空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因而干衣机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
3.与此同时,随着干衣机的应用,用户对烘干的烘干速度、烘干均匀度、以及能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现有对于干衣机的改进主要聚焦于如何在控制干衣机能耗的同时提高烘干速度。
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号为cn202020040706.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泵干衣机,包括空气循环系统和冷媒系统,口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相连通的衣筒和风道,冷媒系统设于风道内,包括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相连通的接水盘、水盒和辅助冷却器,辅助冷却器设于衣筒的出风口与冷媒系统之间,辅助冷却器具有弯折状延伸的通道,通道内的冷凝水对风道中的空气进行与冷凝,冷凝水在接水盘、水盒和辅助冷却器之间循环,自衣筒的出风口出来的湿热空气与辅助冷却器接触,湿热空气与通道内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凝;上述方案虽然实现了利用干衣进程中的冷凝水对循环风进行冷凝,但是其额外设置的辅助冷却器与循环风的接触时间有限,并不能实现较为充分的换热,并且辅助冷却器设于循环风道内,可能对循环风的循环效率产生影响,导致干衣机的烘干效率降低。
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喷淋的方式将冷凝水喷入循环风道内实现对循环风的预冷却,但是冷凝水可能存留在循环风道内提高循环风的湿度,进而降低干衣机的烘干效率。
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干衣机集水盒,通过隔板和导流板在集水盒内形成用于对循环风进行冷凝降温的流道,提高了循环风与冷凝水的接触时间,实现了对循环风的充分冷凝。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集水盒的干衣机冷凝系统,通过从冷凝装置前侧对循环风进行分流,将部分循环风引导至集水盒中冷凝降温后送回至风道内继续循环,降低了冷凝装置的工作负荷,提高了烘干效率。
9.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干衣机冷凝系统的干衣机,利用冷凝水对循环风进行冷凝,在提高干衣机冷凝效果的同时不会对干衣机能耗产生影响。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干衣机集水盒,包括,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11.隔板,设于所述盒体内部,与第一侧壁相连,从第一侧壁向第二侧壁延伸得到,延伸端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连通口,将所述盒体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一腔室;
12.进水口,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盒体外部连通,用于接收冷凝水;
13.进气口,将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盒体外部连通,用于接收干衣机中的循环风。
14.上述方案中,隔板将集水盒分为相互连通的两个腔室,循环风从进气口进入第二腔室,然后沿连通口进入第一腔室,期间持续与冷凝水进行换热,经过充分冷凝的循环风最终从进水口排出,延长了循环风在集水盒中的换热时间,提高了对循环风的冷凝效果。
15.进一步的,为了简化集水盒的生产成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平行设置。
16.进一步的,集水盒还包括,
17.导流板,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二腔室的循环风进行引导。
18.进一步的,导流板包括,
19.第一导流板,与所述隔板相连,从所述隔板上向所述第二腔室内延伸得到;
20.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相对的设于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的第三侧壁上,从所述第三侧壁向所述第二腔室内延伸得到;
21.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交替设置,形成将所述连通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s形流道。
22.上述方案中,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交替设置,形成将连通口和进气口连通的s形流道,进一步提高了循环风在集水盒中停留的时间,提高了集水盒对循环风的冷凝效果。
23.进一步的,为了降低集水盒的制造成本和难度,将隔板设置为平行于第三侧壁,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相互平行;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流道中经过的循环风更加均匀,提高了集水盒对循环风进行冷凝的效率,避免流道内产生涡流导致冷凝效率降低。
2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干衣机集水盒的干衣机冷凝系统,包括,
25.循环风道;
26.冷凝装置,设于所述循环风道内部对循环风进行冷凝;
27.导风部,一端从所述冷却部的前侧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用于循环风进行分流;
28.集水盒的进水口与循环风道内部连通,接收干衣进程中冷凝装置产生的冷凝水;
29.进风口与所述导风部的另一端连通。
30.上述方案中,集水盒收集干衣进程中冷凝装置产生的冷凝水,循环风被导风部分流后进入集水盒,经过冷凝水冷凝后从进水口回到循环风道内继续循环,降低了冷凝装置的冷凝负荷,提高了干衣机的烘干效率。
31.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盒的第一腔室设于循环风道的下部,进水口设于所述集水盒的顶部,与所述冷凝装置位置相对。
32.上述方案在实现对循环风进行分流和冷凝的同时,降低了对干衣机原有结构的调整,本方案与现有干衣机结构相比,仅增加了导风部,对干衣机整体结构的改变较小,降低了生产成本。
33.进一步的,导风部包括,
34.轴流风机,设于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一端的端部,用于引导循环风进入所述导风部。
35.上述方案通过轴流风机使得导风部能够对循环风进行稳定分流,避免导风部对循
环风的分流效果受到风量的影响,提高了稳定性。
36.进一步的,导风部还包括,
37.阻挡部,从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一端的端部向所述循环风道内延伸得到,位于靠近所述冷凝装置的一侧。
38.上述方案中阻挡部能够降低经过导风部端部的循环风的流速,进而能够使得进入导风部的循环风量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导风部对循环风的分流效果。
39.进一步的,导风部还包括,
40.导向部,从所述导风部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一端向所述集水盒内延伸得到,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
41.上述方案中导向部位于靠近第一腔室的一侧,由于导向部的阻碍,循环风在进入集水盒时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第二腔室,避免了循环风不能顺利进入第二腔室,从第一腔室的进水口回到循环风道内对干衣效率产生影响。
42.进一步的,干衣机冷凝系统还包括,
43.过滤部,沿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设于冷凝装置的前侧;
44.所述导风部对经过所述过滤部过滤的循环风进行分流。
45.上述方案中,循环风经过过滤部时,携带的线屑被过滤部阻拦与循环风分离,导风部对经过过滤部过滤的循环风进行分流,避免了带有线屑的循环风进入集水盒,线屑囤积在集水盒中可能导致集水盒中冷凝水的存量减少,影响对循环风的冷凝效果。
46.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冷凝系统的干衣机。
4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48.1、集水盒中被隔板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循环风从进气口进入第二腔室后,经过连通口到达第一腔室,并从第一腔室的进水口排出,延长了冷凝水与循环风的换热时间,提高了对于循环风的冷凝效果。
49.2、第二腔室中设置导流板,进一步延长了冷凝水在第二腔室中停留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对循环风的冷凝效果。
50.3、集水盒的进水口与循环风道连通,位于循环风道下方与冷凝装置位置相对,经过集水盒冷却的循环风能够直接通过进水口回到循环风道内继续循环,降低了冷凝装置的工作负荷,提高了干衣机的干衣效率。
51.4、导风部与循环风道连通的一端设置轴流风机和阻挡部,通过轴流风机和阻挡部的配合提高了导风部对循环风的分流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干衣效率。
附图说明
5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干衣机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为图1中干衣机冷凝系统a处的放大图。
54.图3为图2中干衣机冷凝系统a处俯视方向的剖视图。
5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干衣机集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56.图5为图4中干衣机集水盒侧向的剖视图。
57.图中:1、循环风道;2、冷凝装置;3、导风部;31、轴流风机;32、阻挡部;33、导向部;4、集水盒;401、第一侧壁;402、第二侧壁;403、第三侧壁;41、第一腔室;42、第二腔室;43、进
水口;44、进风口;45、隔板;46、第一导流板;47、第二导流板;5、过滤部。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的是,下列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1.实施例一
6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衣机集水盒,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
63.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401和第二侧壁402;
64.隔板45,设于所述盒体内部,从第一侧壁401向第二侧壁402延伸得到,延伸端与第二侧壁402之间形成连通口,将所述盒体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41和第一腔室41;
65.进水口43,将所述第一腔室41与所述盒体外部连通,用于接收冷凝水;
66.进气口,将所述第二腔室42与所述盒体外部连通,用于接收干衣机中的循环风。
67.冷凝水从进水口43进入集水盒4中,由于第一腔室41和第二腔室42通过连通口连通,因此第一腔室41和第二腔室42内都存有冷凝水,循环风从进气口进入集水盒4后首先与第二腔室42中的冷凝水进行换热,然后通过连通口进入第一腔室41,最后从第一腔室41上的进水口43排出;上述方案通过隔板45将集水盒4分隔为第一腔室41和第二腔室42,延长了循环风在集水盒4中停留的时间,经过上述过程的循环风能够被充分冷凝降温。
68.为了进一步提高循环风在集水盒4中停留的时间,将进气口设置在远离连通口的位置,循环风能够在集水盒4中停留更长时间。
69.上述方案通过提高循环风在集水盒4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了集水盒4对循环风的冷凝效果。
70.实施例二
7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7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腔室42中还设置导流板,导流板能够对进入集水盒4中的循环风进行引导,循环风在导流板的引导下能够在第二腔室42内停留更长时间,进而能够与冷凝水进行充分的换热,使得经过集水盒4冷凝的循环风具有更低的温度。
73.为了提高导流板对循环风的引导效果,在第二腔室42内设置第一导流板46和第二导流板47,第一导流板46与隔板45相连,从隔板45上向第二腔室42内延伸得到;第二导流板
47与第一导流板46相对的设于与第一侧壁401和第二侧壁402相连的第三侧壁403上,从第三侧壁403向第二腔室42内延伸得到,第一导流板46和第二导流板47交替设置。
74.第一导流板46和第二导流板47交替设置,在第二腔室42内形成将进气口和连通口连通的s形流道,循环风沿s形流道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与第二腔室42中的冷凝水进行接触,进一步提高了集水盒4对循环风的冷凝效果。
75.在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集水盒4中循环风风量的稳定性,提高换热效率,将第一导流板46和第二导流板47相互平行设置,避免了流道宽窄不一影响进入流道中的循环风的均匀性,提高了集水盒4对循环风进行冷凝的效率;同时上述方案中集水盒4内导流板的排布更加规整,便于生产制造,降低了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
7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盒的干衣机冷凝系统,具体为:
77.实施例三
7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如实施例二所述集水盒的干衣机。
7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干衣机包括,
80.循环风道1;
81.冷凝装置2,设于所述循环风道1内部对循环风进行冷凝;
82.导风部3,一端从所述冷却部的前侧与所述循环风道1连通,用于循环风进行分流;
83.集水盒4的进水口43与循环风道1内部连通,接收干衣进程中冷凝装置2产生的冷凝水;
84.进风口44与所述导风部3的另一端连通。
85.上述方案中,集水盒4的进水口43收集干衣进程中冷凝装置2产生的冷凝水,进风口44与导风部3连通,被导风部3分流的部分循环风进入集水盒4中进行冷凝,完成冷凝后从进水口43回到循环风道1中,在降低冷凝装置2工作负荷的同时,不会影响循环风道1中的总风量,不会因循环风道1中总风量降低而导致干衣效率的降低。
86.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为了简化干衣机冷凝系统的结构,将集水盒4的第一腔室41设于循环风道1的下部,进水口43设于集水盒4的顶部,与循环风道1连通,无需增加将循环风道1和集水盒4上进水口43连通的管路,避免了对干衣机结构进行大幅度更改导致干衣机内空间利用率降低。
87.进一步的,集水盒4的第一腔室41与冷凝装置2重合,进水口43设于集水盒4的顶部与冷凝装置2位置相对,由于从进水口43回到循环风道1中的循环风具有较低的温度,进水口43和冷凝装置2位置相对,从进水口43回到循环风道1内的循环风能够辅助冷凝装置2对未进入集水盒4中的部分循环风进行降温,进一步降低了冷凝装置2的工作负荷。
88.实施例四
8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具体为:
9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风部3与循环风道1连通的一端的端部设有轴流风机31,通过轴流风机31能够增加进入导风部3的循环风的风量,提高导风部3对循环风的分流效果,通过提高导风部3对循环风的分流效果降低了直接被冷凝装置2冷凝的循环风的量,进而降低了冷凝装置2的工作负荷,提高了干衣机的烘干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导风部3对循
环风进行分流的稳定性,避免分流效果受到风量的影响,提高了稳定性。
91.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导风部3与循环风道1连通的一端的端部还设有阻挡部32,阻挡部32从导风部3与循环风道1连通一端的端部向循环风道1内延伸得到,位于靠近冷凝装置2的一侧。
92.上述方案中,阻挡部32能够降低经过导风部3端部的循环风的流速,进而能够使得进入导风部3的循环风量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导风部3对循环风的分流效果。
93.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经导风部3引导到集水盒4中的循环风不经过第二腔室42,直接从进水口43回到循环风道1内部,在导风部3与集水盒4的进风口44连通的一端的端部设置向集水盒4内部延伸的导向部33,导向部33位于靠近第一腔室41的一侧,循环风进入集水盒4后,由于导向部33的阻挡,不会直接进入第一腔室41,提高了集水盒4对循环风道1进行冷凝的稳定性。
94.进一步的,干衣机冷凝系统还包括,
95.过滤部5,沿循环风道1的出风方向设于冷凝装置2的前侧;
96.所述导风部3对经过所述过滤部5过滤的循环风进行分流。
97.上述方案中,循环风经过过滤部5时,携带的线屑被过滤部5阻拦与循环风分离,导风部3对经过过滤部5过滤的循环风进行分流,避免了带有线屑的循环风进入集水盒4,线屑囤积在集水盒4中可能导致集水盒4中冷凝水的存量减少,影响对循环风的冷凝效果。
9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系统的干衣机,具体为:
99.实施例五
10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如实施例四所述冷凝系统的干衣机。
101.具体的,干衣机启动干衣进程后,轴流风机31启动,持续对循环风进行分流,被分流的循环风进入集水部被冷凝水冷凝,然后从进水口43回到循环风道1内继续循环,在降低冷凝装置2工作负荷的同时提高了干衣机的烘干效率。
102.进一步的,集水盒4与干衣机排水管路连通,内部设有水位传感器,通过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测集水盒4内的水位,当水位较高时通过排水管路排出部分冷凝水,避免冷凝水过多无法顺利对循环风进行冷凝。
103.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集水盒4对循环风的冷凝效果,集水盒4的进水口43还能够与进水管路连通,在冷凝水较少时向集水盒4内补充冷凝水以实现对循环风的正常冷凝。
104.上述方案在维持集水盒4冷凝能力的同时,可以通过进水管路、排水管路实现集水盒4中冷凝水的更新,使得集水盒4能够持续对循环风进行冷凝,避免冷凝水长时间不更换导致水温过高,无法对循环风进行冷凝。
105.或者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集水盒4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当冷凝水过多,或者冷凝水在集水盒4内储存时间过长时,通过水泵将冷凝水送入水箱,然后通过进水管路向集水盒4内补充冷凝水,实现对循环风的持续冷凝。
10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组合
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干衣机集水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隔板,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与第一侧壁相连,从第一侧壁向第二侧壁延伸得到,延伸端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连通口,将所述盒体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水口,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盒体外部连通,用于接收冷凝水;进气口,将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盒体外部连通,用于接收干衣机中的循环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集水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二腔室的循环风进行引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机集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与所述隔板相连,从所述隔板上向所述第二腔室内延伸得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相对的设于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的第三侧壁上,从所述第三侧壁向所述第二腔室内延伸得到;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交替设置,形成将所述连通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s形流道。4.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集水盒的干衣机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风道;冷凝装置,设于所述循环风道内部对循环风进行冷凝;导风部,一端从所述冷凝装置的前侧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用于循环风进行分流;集水盒的进水口与循环风道内部连通,接收干衣进程中冷凝装置产生的冷凝水;进风口与所述导风部的另一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机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盒的第一腔室设于循环风道的下部,进水口设于所述集水盒的顶部,与所述冷凝装置位置相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机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包括,轴流风机,设于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一端的端部,用于引导循环风进入所述导风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衣机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还包括,阻挡部,从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一端的端部向所述循环风道内延伸得到,位于靠近所述冷凝装置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机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还包括,导向部,从所述导风部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一端向所述集水盒内延伸得到,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干衣机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部,沿循环风道的出风方向设于所述冷凝装置的前侧;所述导风部对经过所述过滤部过滤的循环风进行分流。10.一种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4-9任一所述的冷凝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衣机集水盒、干衣机冷凝系统及干衣机,集水盒包括盒体,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盒体内设有与第一侧壁相连,向第二侧壁延伸,在延伸端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连通口的隔板,隔板将盒体分为通过连通口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设有进水口,通过进水口与干衣机的循环风道连通,收集冷凝装置中的冷凝水,第二腔室设有导流板和进气口,导流板在盒体内形成将连通口和进气口连通的流道,进气口通过与循环风道连通的导风部接收循环风道内的循环风,通过集水盒中的冷凝水对循环风进行冷凝,并将冷凝水从位于第一腔室的进风口送回至循环风道内,在提高干衣机烘干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冷凝装置的工作负荷。工作负荷。工作负荷。


技术研发人员:

许升 李凯明 金学峰 郝兴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1.2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4:2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37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风道   侧壁   集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