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1
C N  104288441
A (21)申请号 201410590926.0
(22)申请日 2014.10.29
A61K 36/8945(2006.01)
A61P 1/00(2006.01)
A61P 1/04(2006.01)
(71)申请人扶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532199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
新宁镇秀月路2号
(72)发明人叶金仁  谭华娇  梁珍花  梁莲香
苏永植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张锋
(54)发明名称
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
剂及其生产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按
常规制剂工艺生产而成:桃金娘叶9-11、薯莨
10-12、番石榴叶7-9、樟树叶3-5、艾叶6-
8、构树叶8-10、白术12-14、蒲公英15-17,
其生产方法是将中药经过回流煎煮提浓缩生产而
成。该中药制剂参考了古今中医学药理研究成就,
基于中医学对蜈蚣肠胃炎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
疗原则,能够有效的蜈蚣的肠胃炎,具有毒副
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具有明显的作用的特
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288441 A
1.一种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按常规制剂工艺生产而成:桃金娘叶9-11、薯莨10-12、番石榴叶7-9、樟树叶6-8、艾叶6-8、构树叶8-10、白术12-
14、蒲公英12-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桃金娘叶9、薯莨10、番石榴叶7、樟树叶6、艾叶6、构树叶8、白术12、蒲公英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桃金娘叶10、薯莨11、番石榴叶8、樟树叶7、艾叶7、构树叶9、白术13、蒲公英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桃金娘叶11、薯莨12、番石榴叶9、樟树叶8、艾叶8、构树叶10、白术14、蒲公英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了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桃金娘叶、薯莨、番石榴叶、樟树叶、艾叶、构树叶、白术、蒲公英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方法为:将生产好的成品涂抹到蜈蚣的食物上或者加入到蜈蚣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预防量减半使用。
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防治蜈蚣疾病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蜈蚣(拉丁学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等,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 9 ~ 17 厘米 , 宽 0.5 ~ 1 厘米。全体由 22 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 , 有触角及毒钩各 1 对 ; 背部棕绿或墨绿,有光泽,并有纵棱  2 条;腹部淡黄或棕黄,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  1 对,生于两侧,黄或红褐,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腹部现淡红,足为淡橘红或黄。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腹部淡蓝,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腹淡黄,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
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
[0003] 蜈蚣作为中药原料,品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系我国传统的动物产品药材。
[0004]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0005]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0006]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0007] 人工饲养蜈蚣的主要方式有箱养法、缸养法和池养法三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创造蜈蚣栖息隐身的缝隙和窝穴,并且大小适中,要选择安静的环境,饲养场所要尽量保持清静,减少对蜈蚣产生不必要的惊吓干扰,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活动。蜈蚣的饲养设施较为简单,主要根据养殖方法来准备设施,但无论可种养殖方法,蜈蚣的饲养土一定要准备,其土必须疏松、肥沃和潮湿。
[0008] 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活动,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0009] 根据以上特点,对蜈蚣投喂饲料要遵循一定规律,而不是一成不变,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一般在日落前夕定点投喂饲料,以便蜈蚣形成条件反射,培养进食的规律性,同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雨后天气闷热的夜晚,蜈蚣活动加强,食欲较好,可适时增加投食量;大风或阴雨等不良天气应减少投喂量甚至不投食。总之,应充分考虑气象因子对蜈蚣活动的影响,合理投食。
[0010] 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除
非培育种苗需要,尽可能避免将产于不同养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饲养。
[0011] 野生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喜食的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鼠妇、蜘蛛、蜻蜓、地鳖虫、螳螂、蝗虫、蟋蟀、油葫芦、蝼蛄、知了、倒退虫、黄蜂、各种鱼类、青蛙、壁虎、羊肉、牛肉、兔肉、鸡蛋、鸡肉、麻雀肉、蛇肉、大头金蝇、蚰蜒、蚕蛹、羊奶、牛奶等,在动物性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也食植物性饲料。为降低养殖成本,扩大饲料来源,喜旺药用动物养殖场特别重视植物性饲料的开发利用,并研究出几种蜈蚣十分欢迎的混合饲料配方,其中采用的植物性饲料包括:小麦粉、米粉、小米粉、玉米粉、高粱粉、麸皮、米糠、玉米皮、黑豆皮、豆饼、花生饼、菜籽饼(埋坑脱毒处理)、棉籽饼(用量不宜超过10%,药物脱毒后再用)、槐叶粉、黄豆皮等。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养殖时,为了便于饲料管理和保证饲料的新鲜与清洁,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蜈蚣活动场地或栖息的垛体上,以免剩余的饲料霉变,导致真菌性病蔓延,应该把饲料与饮用水放入专用的食盘或水盘里,食盘与水盘必须做到定时、定点投放,不要任意改变投放时间和地点。一般在下午日落前将食盘送入投放地点,翌日清晨取出清洗以备再用。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但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0012] 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产卵期。每条雌性蜈蚣一般产卵量为20~60粒,大多为40~50粒,少
数为10粒以下。产卵前蜈蚣腹部紧贴地面,自行挖掘浅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身体曲成“S”形,卵从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产在自行挖好的浅穴内。在无外界惊扰的情况下,产卵需2~3小时。产完后,随即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蜈蚣产出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3~3.5mm,米黄,半透明,卵膜富有弹性。[0013] 蜈蚣孵卵时间较长,一般需43~50天。卵在孵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在随胚胎不断发育逐渐变化。一个月后,卵内初具幼虫形态,体长约1.2cm,可见卵膜内幼虫的蠕功;35~40天后,幼体体长约1.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离开母体;43~45
天后幼虫体长约2.5cm,能离开母体自行寻食。
[0014] 孵卵期间,母体不进食、不饮水、不出窝活动,因此在整个孵卵期间,应保证蜈蚣附近湿度相对稳定,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蜈蚣的孵化,甚至造成母体吃掉卵或幼蜈蚣,影响孵出率和幼虫成活率。对于养殖经验不多的养殖户,可以在蜈蚣做窝产卵前,在蜈蚣养殖垛体上面放上一盆或多盆喜湿性的花草,如吊兰,每次给花草浇水的时候,水就通过花盆往下渗,只要花草始终茁壮成长,垛体的湿度就基本稳定,这样母体蜈蚣一旦在垛体上到合适的地方做窝,你就必须始终保持花草茁壮成长,发现花草的叶子有萎缩现象,就及时浇水,发现有烂根现象,说明湿度过大,必须停止浇水。
[0015] 蜈蚣在产卵或孵卵期间,若受外界惊扰,就会停止产卵,并把已产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
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蜈蚣食卵后,多能重新产卵和孵卵。但使蜈蚣的产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迟,且产卵少,孵出率不高,影响蜈蚣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人工养殖蜈蚣时,在蜈蚣产卵和孵卵期间,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切忌惊扰,这是养殖管理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0016] 人工饲养蜈蚣的主要问题是疾病防治,较为常见的有:绿僵菌病、胃肠炎、脱壳病、黑斑病等,其中尤以肠胃炎最为普遍,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5~7天后死亡。目前未见有报道能有效防治蜈蚣肠胃炎这方面的文献。
发明内容
[0017] 基于目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具有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具有明显的作用的特点。[0018]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按常规制剂工艺生产而成:桃金娘叶9-11、薯莨10-12、番石榴叶7-9、樟树叶6-8、艾叶6-8、构树8-10、白术12-14、蒲公英12-14。
[0019]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桃金娘叶9、薯莨10、番石榴叶7、樟树叶6、艾叶6、构树叶8、白术12、蒲公英12。
[0020]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桃金娘叶10、薯莨11、番石榴叶8、樟树叶7、艾叶7、构树叶9、白术13、蒲公英13。
[0021]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桃金娘叶11、薯莨12、番石榴叶9、樟树叶8、艾叶8、构树叶10、白术14、蒲公英14。
[0022] 所述的防治蜈蚣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生产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桃金娘叶、薯莨、番石榴叶、樟树叶、艾叶、构树叶、白术、蒲公英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5: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364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蜈蚣   饲料   活动   肠胃炎   防治   药制剂   养殖   饲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