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五千多年前古埃及就发明使用,中国两千年前才有

此物五千多年前古埃及就发明使用,中国两千年前才有
蜡烛照明,是人类文明史上能源储存技术的一个重要发明。在没有电力及储能手段的古代,使用蜡烛的便捷性和便携性,克服了油灯和火把的许多局限性。
目前世界公认,在五千多年前,最早由埃及人发明了蜡烛。在古代,蜡烛通常由动物油脂或蜂蜜制造。现代蜡烛则是石蜡蜡烛,原料来自石油炼化,主要是法国化学家舍夫勒尔发明的。
一、中国人何时用上了蜡烛 
古代中国是什么时候用蜡烛的?许多文献和考古证明,中国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晚期开始使用蜡烛。
中国古代长期还用的是油灯。东汉以前,文献中没有关于蜡烛的记载,到东汉晚期才出现,但古书记述中一般将蜡和烛分开表述,蜡烛两字不连用。
大家看到中国汉代的青铜灯,在圆形的灯盘正中,常有一枚长钉形的火拄,而根据它的有无,考古学上将汉灯分为油灯与烛灯两大类。
其实在汉代,灯分为油灯与烛灯两大类,油灯的灯柱也叫”烛”。“烛”即灯柱要浸在脂里;脂是动物油脂,当时还用植物油点灯。
《齐民要术·种麻子篇》中记载:“苴麻(即的雌株)子黑,又实而重,捣治作烛,不作麻。”以上所说的“作烛”、“为烛”,都是指点灯,与埃及的那种蜡烛没关系,也不是我们现在印象中的蜡烛。
至于点灯的燃料,我看到考古杂志提到”汉墓偶有黄蜡饼发现”,由此可见汉灯一般的情况在盏内注油脂,但燃灯还可用蜡,蜡灯内的蜡是融化后作为油膏使用的。
后来,经过考古,在《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中的结论,至东汉晚期,在广州汉墓中最先出现蜡台。证明当时细长柱状的蜡烛已进入照明用品的行列之中了。
终于,东汉晚期中国已有蜡烛,只是使用不普及,而且形状和近现代的还有差别。再往上推,战国秦汉时期是否已使用蜡烛,这是一个尚未证实的问题。
文献中提到蜡烛最早大约是在晋代。《晋书周颛传》写到有人“以所燃蜡烛投之”。《世说新语》有石崇“用蜡烛作炊”的故事。晋代以后文献提到蜡烛的就多了。至于晋代以前,还缺乏
可靠的文字记载,实际只有少量的考古资料。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朝时南越向高帝进贡的贡品有蜜烛两百支,有人就认为“蜜烛即蜡烛”,但记述中只有这一句话,再无其它佐证或说明。所以,蜜烛到底是否是蜂蜜蜡制成,也无法确定。
从蜡烛的原料上看,古代中国有黄蜡、白蜡等多种。黄蜡是蜂蜡,白蜡是白蚁虫分泌的蜡。我国古代何时开始用白蜡?一般认为起自唐代,也有人考证始于汉魏,上面提到的“汉墓偶有黄蜡饼发现”为物证,所以蜂蜡的利用要比白蜡要早。
《神农本草经》、张华《博物志》、陶弘景《名医别录》中都有关于蜜蜡或蜂蜡的记载,当作药用。这就证明,东汉时期已使用的蜡是蜂蜡。不过使用的数量不多,也不普及。所以灯烛仍用脂膏制作,要不就在脂烛外挂一层蜡以减少烛泪,或在脂膏中掺少许蜡。
以脂膏为烛,熔点是比较低的,因此当时的烛比较粗短。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汉代石刻画中的烛灯的烛都较粗短,而没有像唐李寿墓壁画中所描绘的那种细细长长的形状。
所以,目前确定的是,古代中国,蜡烛是在东汉晚期出现的。
二、蜡烛的使用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才普及
古代中国,蜡烛长期只在社会上层及富贵人家使用,平民用不起。
唐韩翃《寒食》有诗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中,当时汉朝在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君王赏赐蜡烛给侯爵以上的官员、上品官员,说明当时的蜡烛极为稀少,贵宠可见。
到了南北朝时期蜡烛稍微应用得相对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唐朝时也记载了在晋州上贡时的贡品当中有蜡烛,另外唐朝的官员还专门设置一个官员来管宫廷蜡烛。
宋朝文献则记载,当时和西夏的边境贸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蜡烛。蜡烛作为外贸、对外交换的一种东西,说明虽然当时用的比较普遍,但还是比较珍贵的。《归田录》中记载,”寇准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聚饮,虽寝室亦烧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可见至北宋,仍是灯油便宜而蜡烛贵。
到了明清以后,蜡烛才渐渐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较多了,但是
用油灯比蜡烛便宜得多。
古代中国蜡烛应该起源于使用火把带来的启发。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人们会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成蜡炬。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
在西方,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自制蜜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从现存文献看,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时代(710~784年)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
和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诗句。为什么要剪烛呢?当时蜡烛烛心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成灰”,就是烛芯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
1820年,法国人强巴歇列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心,使烛心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但蜡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许多缺点的动物油脂,解决这一难题的是法国化学家舍夫勒尔等人。
三、近代欧洲通过化学科学和化工技术发明了现代石蜡蜡烛
近现代西方文献对蜡烛的发明记载较明确。
1358年,在英国伦敦,人们用蜂蜡来制造蜡烛。
1648年,欧洲人开始用卡那巴蜡。卡那巴蜡又名巴西棕榈蜡,用于口服制剂,化妆品和某些食品,通常认为基本无毒、无刺激性,巴西棕榈蜡是从生长于南美洲巴西东北部的棕榈树叶上提取的天然植物蜡,巴西棕榈树以此可抵抗在干燥地区水分过度蒸发。
1781年,欧洲用蜡来制造火柴。1802年,英国伦敦建成杜莎(TUSSAUD)夫人蜡像馆。
法国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舍夫勒尔(MicheI Eugene Chevreul)是史上著名长寿科学家,他活了103岁。1809年6月至7月间,舍夫勒尔收到一家纺织厂的来信,请他分析、确定他们寄来的一个软皂样品的成份。他拿着这封信思索了很长时间,心想:要研究肥皂,看来还得从原料油脂入手。舍夫勒尔在仪器设备非常简单、朴素的学校实验,他研究了皂化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种油脂。经过大量实验,他首次发现:在一切油脂中,不论其来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占95%,其余的5%则是皂化过程中生成的甘油。通过研究他搞清了皂化过程的本质。
同时他还有一项重大的发现:当时用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蜡烛,燃烧时不仅火焰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不污染空气。舍夫勒尔把他的发现告诉法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盖·吕萨克(Joseph LouisGay-Lussac),并建议合作研究如何具体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用强碱把油脂皂化,再把得到的肥皂用盐酸分解,担取出硬脂酸。这是一种白物质,手摸着有油腻感,用它制成的蜡烛质地很软,价钱更加便宜。
1811年,欧洲公布了卡那巴蜡的化学组成的最初分析报告。
1825年,舍夫勒尔和盖·吕萨克生产出了石蜡硬脂酸蜡烛,并获得了专利。石蜡硬脂蜡烛的出现,在人类照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1830年,K·V·Reichenbach在实验室从煤沥青中分离出石蜡。
1833年 E·F·Glocker正式名称地蜡为'OEOKERIT' 。1845年,卡那巴蜡开始大量的商品化生产。而蜡烛的用途也趋于广泛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都有应用。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1848年,J·Liebig确认了蜂蜡的基本化学组成。
1855年,德国最初开始在SAXONY进行石蜡的商业化生产,采用的是从褐煤中蒸馏提取法。
1857年,在英国的BATTERSEA人们开始用石蜡生产蜡烛。
1897年,德国开始从褐煤中提取蜡,最早的蒙旦蜡开始生产出来,正式名为'MONTANWACHS' 。后来,有人在北美洲发现了大油田,于是可从原油中提炼出的石蜡,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并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广,成为日常照明工具,
1900年,欧洲诞生上光蜡等工业工艺。
1900年,德国开始把日本蜡(JAPAN WAX)用于肥皂的制造。
1925年,德国I·G·FARBENINDUSTRIE A.G.开始对蒙旦蜡进行深加工。
1933年,聚乙烯蜡的生产方法被发明。
1934年,FISCHER·TROPSCH(费歇尔·托普希)蜡开始商业化生产,开启合成蜡的制造开端。
1945年以后,蜡在工业上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蜡被广泛使用在包装工业、粉胶剂工业、蜡烛工业、食品工业、蜡笔的制 造、上光蜡工业、橡胶工业、金属加工等。
1950-1960年间,聚乙烯蜡的技术又取得很大发展。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一般不用蜡烛了,蜡烛更多地被赋予了文化彩,例如情侣活动、生日晚餐、悼念逝者、宗教祈祷等都会点燃。当然,蜡烛在化学实验室等场所中也有应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3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343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蜡烛   使用   石蜡   油脂   开始   生产   记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