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胶机构及工件包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太阳电池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胶机构工件包胶系统。


背景技术:



2.太阳电池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绝缘胶包覆到电池片的边缘形成胶层,绝缘胶在电镀的过程中起到绝缘作用,避免电镀时将铜、锡等金属电镀到电池片的侧面以连接正面和背面,造成短路。
3.现有的包胶方式通常采用机台包边方式,也即是采用滚轮与电池片的边缘接触的方式以对电池片的边缘进行包胶处理,该包胶处理方式包胶效率低,且易存在包胶不均的问题,并且滚轮式的运动注胶也易造成电池片碎片、崩边、缺角等问题,影响电池片的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胶机构及工件包胶系统,其能够改善现有的包胶不均、电池良率低、包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胶机构,其包括:支撑架、限位壁、多个出胶口以及集胶槽。
6.其中,支撑架具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支撑面;限位壁围设于支撑架的外周且凸出支撑面,限位壁的底端与支撑面连接且共同形成限位台阶,限位台阶用于限制工件在支撑面上平移;多个出胶口沿限位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于限位壁,每个出胶口的出胶方向朝向支撑架的中心,出胶口用于对位于支撑面的工件的边缘部进行包胶;集胶槽设置于支撑面,集胶槽具有向限位壁的底端延伸并与限位壁的底端连接的导向槽壁。
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采用上述套框式的包胶机构对工件的边缘部进行包胶处理时,首先将工件放置于支撑面上,利用限位壁防止工件在支撑面上平移以脱离支撑面,利用出胶口朝向支撑架的中心且面向工件的边缘部以对边缘部进行注胶,并且多余的绝缘胶将依次通过限位壁、导向壁流入集胶槽内以被收集,避免绝缘胶的浪费,同时避免多余的绝缘胶流入支撑面和工件的接触界面以污染支撑面。上述设置可一次性对工件的边缘进行包胶处理,有效提高包胶效率,并且多个出胶口沿限位壁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方式,可一定程度提高包胶的均匀性,并且采用上述方式可避免工件的边缘部与机械结构硬接触,从而避免损坏工件,提高包胶后工件的良品率。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限位壁为垂直布置于支撑面的平面。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上述设置可提高限位壁的限位作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支撑面的中心形成有贯穿支撑架的第一镂空部。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可在稳定的支撑工件的前提下有效减轻支撑架,从而节省材料以降低制作成本。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导向槽壁为垂直布置于支撑面的平面。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上述设置有利于更为顺畅的收集多余的绝缘胶,避免绝缘胶
的浪费,并且也可以有效避免绝缘胶流至支撑面和工件的接触界面,影响包胶后产品的良率以及污染支撑面。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支撑架具有导向壁,导向壁和限位壁的顶端连接,导向壁围设于支撑架的周向以形成导向通道,导向通道自远离支撑面的一端向靠近支撑面的一端逐渐收拢。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导向通道的设置有利于将工件顺利的放置于支撑架,并且还可以对工件的放置方向进行限位。
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包胶系统,其包括沿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上料矫正机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包胶机构、以及接收平台。
17.其中,上料矫正机构用于对工件进行上料及矫正操作,包胶机构用于接收矫正后的工件并对工件的边缘部包胶,接收平台用于接收边缘部包胶后的工件。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上料矫正机构用于对工件进行上料及矫正操作,利用包胶机构用于接收矫正后的工件并对工件的边缘部包胶,利用接收平台用于接收边缘部包胶后的工件,实现对工件的自动化精准的包胶处理,提高包胶处理的效率,并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可提高工件包胶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工艺调试导致的时间浪费。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包胶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包胶机构分别作为第一包胶机构以及第二包胶机构,第一包胶机构位于第二包胶机构靠近上料矫正机构的一侧;工件注胶系统还包括取放机构,取放机构用于将自第一包胶机构输出的工件翻面后转移至第二包胶机构内。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第一包胶机构、第二包胶机构以及取放机构的配合,不仅实现对工件的侧边包胶,还实现对工件的正面边缘部、背面边缘部的自动化包胶,不仅有效提高包胶的效率,而且可避免工件的边缘部与机械结构硬接触,从而避免损坏工件,提高包胶后工件的良品率。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取放机构包括:取放吸盘、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平移机构。取放吸盘具有水平布置的翻转轴;旋转驱动机构与取放吸盘传动连接以驱动取放吸盘以翻转轴为轴线进行翻转;平移机构与取放吸盘传动连接,以驱动取放吸盘在第一包胶机构和接收平台之间沿输送方向往复平移。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取放吸盘、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平移机构的配合,实现取放机构可以将自第一包胶机构输出的工件翻面后转移至第二包胶机构内,然后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实现工件边缘部的自动化包胶。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取放吸盘的中部具有第二镂空部,工件包胶系统还包括升降台以及升降驱动机构。
24.升降台位于第一包胶机构和第二包胶机构之间,升降台具有用于承载自第一包胶机构输出的工件的承载面,升降台的尺寸小于第二镂空部,以使取放吸盘能够套设于升降台的周向;升降驱动机构与升降台传动连接以驱动升降台升降。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实际使用过程中,预先将取放吸盘套设于升降台的周向,此时取放吸盘位于承载面的下方,然后将被第一包胶机构包胶后的工件放置于承载面上,此时工件的正面的边缘具有胶层,此时取放吸盘吸附工件的背面,然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下降,然后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取放吸盘以翻转轴为轴线进行翻转,然后平移机构驱动取
放吸盘移动至第二包胶机构的正上方,将工件放置于第二包胶机构,利用第二包胶机构对工件的背面边缘进行包胶处理,提高包胶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上料矫正机构包括上料吸盘及定位机构,上料吸盘用于将工件上料至定位机构上,定位机构用于对工件进行矫正定位。
2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定位机构可预先对工件进行矫正定位,从而保证包胶机构对工件的边缘部包胶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为工件包胶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第一包胶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第一包胶机构和工件的装配示意图;
32.图4为第一包胶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第一包胶机构的取放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34.图标:10-工件包胶系统;101-上料吸盘;102-机械臂;105-定位台;111-第一包胶机构;112-第二包胶机构;113-支撑架;1131-支撑面;1133-第一镂空部;114-限位壁;115-出胶口;116-集胶槽;1161-导向槽壁;117-导向壁;118-导向通道;120-取放机构;121-取放吸盘;122-第二镂空部;124-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51-机架;1252-丝杆;1253-电机;1255-连接臂;126-翻转轴;130-升降台;150-接收平台;2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1.请参阅图1,一种工件包胶系统10,其用于对工件20的边缘部进行包胶。
42.工件20的形状可以为块状或片状,本实施例中,工件20为电池片,电池片具有正面、背面,以及连接正面和背面的侧面,其中正面具有正面中心区以及围设于正面中心区的正面边缘区,背面具有背面中心区以及围设于背面中心区的背面边缘区,正面中心区和背面中心区对应的部分构成电池片的中部,正面边缘区、背面边缘区以及侧面对应的部分构成电池片的边缘部,边缘部围设于中部的周向。
43.包胶是指利用绝缘胶包覆边缘部。
44.请参阅图1,工件包胶系统10包括沿工件20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上料矫正机构、包胶机构、以及接收平台150,图1中以x方向表示输送方向。
45.其中,上料矫正机构用于对工件20进行上料及矫正操作,包胶机构用于接收矫正后的工件20并对工件20的边缘部包胶,接收平台150用于接收边缘部包胶后的工件20。
46.利用上述工件包胶系统10可实现对工件20的自动化精准的包胶处理,提高包胶处理的效率,并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可提高工件包胶系统10的稳定性,减少工艺调试导致的时间浪费。
47.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包胶机构包括:支撑架113、限位壁114、多个出胶口115以及集胶槽116。
48.请参阅图2以及图3,支撑架113具有用于承载工件20的支撑面1131;限位壁114围设于支撑架113的外周且凸出支撑面1131,限位壁114的底端与支撑面1131连接且共同形成限位台阶,限位台阶用于限制工件20在支撑面1131上平移;多个出胶口115沿限位壁114的周向间隔设置于限位壁114,每个出胶口115的出胶方向朝向支撑架113的中心,出胶口115用于对位于支撑面的工件20的边缘部进行包胶;集胶槽116设置于支撑面1131,集胶槽116具有向限位壁114的底端延伸并与限位壁114的底端连接的导向槽壁1161。
49.采用上述套框式的包胶机构对工件20的边缘部进行包胶处理时,首先将工件20放置于支撑面1131上,利用限位壁114防止工件20在支撑面1131上平移以脱离支撑面1131,利用出胶口115朝向支撑架113的中心且面向工件20的边缘部以对边缘部进行注胶,并且多余的绝缘胶将依次通过限位壁114、导向壁117流入集胶槽116内以被收集,避免绝缘胶的浪费,避免绝缘胶的浪费,同时避免多余的绝缘胶流入支撑面1131和工件20的接触界面以污染支撑面1131。上述设置可一次性对工件20的边缘进行包胶处理,有效提高包胶效率,并且多个出胶口115沿限位壁114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方式,可一定程度提高包胶的均匀性,并且采用上述方式可避免工件20的边缘部与机械结构硬接触,从而避免损坏工件20,提高包胶
后工件20的良品率。
50.可选地,多个出胶口115沿限位壁114的周向等距间隔设置于限位壁114,可进一步提高包胶的均匀性。
51.需注意的是,请参阅图1以及图4,支撑架113的形状与工件20的形状匹配,也即是,当工件20为长方形的电池片时,支撑架113的轮廓也为长方形。
52.可以理解的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件20的周向尺寸应当略小于限位壁114的周向尺寸,从而限位壁114和工件20的边缘部具有一定的间隙,有利于包胶时绝缘胶的流动,使多余的绝缘胶能够顺畅的流入集胶槽116内以被收集。
53.请参阅图2以及图3,可选地,支撑面1131的中心形成有贯穿支撑架113的第一镂空部1133。其中利用镂空部的设置,使支撑架113在能够稳定的支撑工件20的前提下有效减轻支撑架113,从而节省材料以降低制作成本。
54.限位壁114可以为曲面或平面,为了提高限位壁114的限位作用,可选地,限位壁114为垂直布置于支撑面1131的平面。
55.导向槽壁1161可以为平面或曲面,当其为平面时,其可以与支撑面1131垂直或倾斜布置。
56.本实施例中,导向槽壁1161为垂直布置于支撑面1131的平面,上述设置有利于更为顺畅的收集多余的绝缘胶,避免绝缘胶的浪费,并且也可以有效避免绝缘胶流至支撑面1131和工件20的接触界面,影响包胶后产品的良率以及污染支撑面1131。
57.可选地,支撑架113具有导向壁117,导向壁117和限位壁114的顶端连接,导向壁117围设于支撑架113的周向以形成导向通道118,导向通道118自远离支撑面1131的一端向靠近支撑面1131的一端逐渐收拢。利用导向通道118的设置有利于将工件20顺利的放置于支撑架113,并且还可以对工件20的放置方向进行限位。
58.由于边缘部包含了正面边缘区以及背面边缘区,因此为了包胶完整以及均匀,工件20注胶系统还包括取放机构120,取放机构120能够将工件20进行翻面处理。
59.包胶机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
60.当包胶机构的数量为一个时,取放机构120用于将自包胶机构输出的工件20翻面后继续放置于该包胶机构内,对其另一面的边缘区进行包胶。
61.如图1所示,包胶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包胶机构分别作为第一包胶机构111以及第二包胶机构112,第一包胶机构111位于第二包胶机构112靠近上料矫正机构的一侧;取放机构120用于将自第一包胶机构111输出的工件20翻面后转移至第二包胶机构112内。
62.利用第一包胶机构111、第二包胶机构112以及取放机构120的配合,不仅实现对工件20的侧边包胶,还实现对工件20的正面边缘部、背面边缘部的自动化包胶,不仅有效提高包胶的效率,而且可避免工件20的边缘部与机械结构硬接触,从而避免损坏工件20,提高包胶后工件20的良品率。
63.可选地,请参阅图1,取放机构120包括:取放吸盘121、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4以及平移机构。取放吸盘121具有水平布置的翻转轴126;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4与取放吸盘121传动连接以驱动取放吸盘121以翻转轴126为轴线进行翻转;平移机构与取放吸盘121传动连接,以驱动取放吸盘121在第一包胶机构111和接收平台150之间沿输送方向往复平移。利用取放吸盘121、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4以及平移机构的配合,实现取放机构120可以将自第
一包胶机构111输出的工件20翻面后转移至第二包胶机构112内,然后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实现工件20边缘部的自动化包胶。
64.为了使取放吸盘121翻转后能够使取放吸盘121位于工件20背离第二包胶机构112的一侧,以便于将工件20放置于第二包胶机构112,可选地,取放吸盘121的中部具有第二镂空部122,工件包胶系统10还包括升降台130以及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图未示)。升降台130位于第一包胶机构111和第二包胶机构112之间,升降台130具有用于承载自第一包胶机构111输出的工件20的承载面,升降台130的尺寸小于第二镂空部122,以使取放吸盘121能够套设于升降台130的周向;第一升降驱动机构与升降台130传动连接以驱动升降台130升降。
6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实际使用过程中,预先将取放吸盘121套设于升降台130的周向,此时取放吸盘121位于承载面的下方,然后将被第一包胶机构111包胶后的工件20放置于承载面上,此时工件20的正面的边缘具有胶层,此时取放吸盘121吸附工件20的背面,然后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130下降,然后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4驱动取放吸盘121以翻转轴126为轴线进行翻转,然后平移机构驱动取放吸盘121移动至第二包胶机构112的正上方,将工件20放置于第二包胶机构112,利用第二包胶机构112对工件20的背面边缘进行包胶处理,提高包胶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66.除此以外,工件包胶系统10还可以包括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图未示),第二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取放吸盘121升降,第一升降驱动机构以及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可均为电动伸缩杆或者伸缩气缸。
67.其中,取放吸盘121的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为回字形,也可以如图5所示为u型。
68.平移机构为被电机1253驱动的丝杆结构,也即是其具有机架1251,轴向不动周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251的丝杆1252,丝杆1252沿输送方向延伸,电机1253设置于机架1251且与丝杆1252传动连接以驱动丝杆1252正转和反转,丝杆螺母(图未示)套设于丝杆1252上,丝杆螺母设有第二升降驱动机构,第二升降驱动机构的伸缩臂上连接有连接臂1255,连接臂1255通过翻转轴126与取放吸盘121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24设置于连接臂1255且与取放吸盘121连接,以驱动取放吸盘121翻转,为了结构紧凑性,连接臂1255的轴线垂直于翻转轴126的轴线且二者位于同一水平面。
69.为了实现取放吸盘121在第一包胶机构111和接收平台150之间平移,丝杆1252的长度应当不小于第一包胶机构111和接收平台150之间的距离。
70.请参阅图1,上料矫正机构包括上料吸盘101及定位机构,上料吸盘101用于将工件20上料至定位机构上,定位机构用于对工件20进行矫正定位。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定位机构可预先对工件20进行矫正定位,从而保证包胶机构对工件20的边缘部包胶的精准度。
71.定位机构可包括:定位台105、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图未示)、图像采集机构(图未示)以及控制器(图未示),图像采集机构位于定位台105的上方以采集图像信息,图像采集机构例如为相机;第二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定位台105旋转,定位台105用于承载工件20,控制器与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图像采集机构分别连接,控制器利用获得的图像信息判断位于定位台105上的工件20是否位于预设位置,若判定为定位台105上的工件20不位于预设位置,控制器控制第二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定位台105旋转以使定位台105上的工件20位于预设位置。
72.上料吸盘101可设有能够平移和/或升降的机械臂102,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73.综上,采用上述套框式的包胶机构对工件的边缘部进行包胶处理时,可一次性对工件的边缘进行包胶处理,有效提高包胶效率,并且多个出胶口沿限位壁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方式,可一定程度提高包胶的均匀性,并且采用上述方式可避免工件的边缘部与机械结构硬接触,从而避免损坏工件,提高包胶后工件的良品率。
7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具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支撑面;限位壁,围设于所述支撑架的外周且凸出所述支撑面,所述限位壁的底端与所述支撑面连接且共同形成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用于限制所述工件在所述支撑面上平移;多个出胶口,沿所述限位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限位壁,每个出胶口的出胶方向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中心,所述出胶口用于对位于所述支撑面的所述工件的边缘部进行包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集胶槽,所述集胶槽具有向所述限位壁的底端延伸并与所述限位壁的底端连接的导向槽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壁为垂直布置于所述支撑面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的中心形成有贯穿所述支撑架的第一镂空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壁为垂直布置于所述支撑面的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具有导向壁,所述导向壁和所述限位壁的顶端连接,所述导向壁围设于所述支撑架的周向以形成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自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支撑面的一端逐渐收拢。6.一种工件包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上料矫正机构、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胶机构、以及接收平台;其中,所述上料矫正机构用于对工件进行上料及矫正操作,所述包胶机构用于接收矫正后的所述工件并对所述工件的边缘部包胶,所述接收平台用于接收边缘部包胶后的所述工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包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包胶机构分别作为第一包胶机构以及第二包胶机构,所述第一包胶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包胶机构靠近所述上料矫正机构的一侧;所述工件注胶系统还包括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包胶机构输出的所述工件翻面后转移至所述第二包胶机构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包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机构包括:取放吸盘,具有水平布置的翻转轴;旋转驱动机构,与镂空取放吸盘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镂空取放吸盘以所述翻转轴为轴线进行翻转;以及平移机构,与所述镂空取放吸盘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镂空取放吸盘在所述第一包胶机构和所述接收平台之间沿输送方向往复平移。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件包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吸盘的中部具有第二镂空部,所述工件包胶系统还包括:升降台,位于所述第一包胶机构和所述第二包胶机构之间,所述升降台具有用于承载自所述第一包胶机构输出的所述工件的承载面,所述升降台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镂空部,以使所述取放吸盘能够套设于所述升降台的周向;以及
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台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包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矫正机构包括上料吸盘及定位机构,所述上料吸盘用于将工件上料至所述定位机构上,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矫正定位。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胶机构及工件包胶系统,涉及太阳电池制备领域。包胶机构包括:支撑架、限位壁、多个出胶口以及集胶槽。支撑架具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支撑面;限位壁围设于支撑架的外周且凸出支撑面,限位壁的底端与支撑面连接且共同形成限位台阶,限位台阶用于限制工件在支撑面上平移;多个出胶口沿限位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于限位壁,每个出胶口的出胶方向朝向支撑架的中心,出胶口用于对位于支撑面的工件的边缘部进行包胶;集胶槽设置于支撑面,集胶槽具有向限位壁的底端延伸并与限位壁的底端连接的导向槽壁。其能够改善现有的包胶不均、电池良率低、包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包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包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谈仕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8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0:30: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3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件   机构   所述   吸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