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公元1911年~公元1948
公元1911
出生于波兰的美国生化学家C.芬克在英国从米糠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抗脚气病的白晶体,并将这类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命名为维生素。这是首次明确提出维生素这一概念。
Rous P. 发现鸟类致瘤病毒。
公元1912
英国生化学家F.G.霍普金斯用实验肯定了维生素的存在,并提出营养缺乏症的概念。
德国生化学家O.瓦尔堡证明在细胞中有一种激活氧的呼吸酶,并发现能抑制这种酶的活性,提出呼吸作用需要铁参加。
生物氧化为脱氢作用。
Morgan T.H.发现雄果蝇某些基因的完全连锁。
公元1913
提出酶动力学理论。
Sturtevant A.H.创用三点测交法并建立连锁距离的概念。
Bridges C.B.发现减数分裂中染体不分离现象,确证遗传的染体学说。
公元1914
美国生化学家E.R.肯德尔分离出纯的甲状腺素。
在英国曼彻斯特,首次利用细菌处理下水道。
指出生物氧化由铁激活氧而来。
公元1915
美国生物学家T.H.摩尔根和他的学生A.H.斯特蒂文特、C.B.布里奇斯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大量研究证明,基因在染体上呈线形排列,发现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出版了《孟德尔遗传原理》,补充发展了孟德尔定律,提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德国化学家R.M.维尔施泰特发现在叶绿素分子中镁离子间 4个氮原子相连,而氮则分别位于4个闭环的烃链上,从而提出了镁在叶绿素分子中的地位同铁在血红素分子中的地位相当。
英国微生物学家F.W.特沃特发现了溶菌现象。1917年法国出生的加拿大人F.H.德埃雷尔将这种溶菌因素命名为噬菌体。
Twort F.W.分离病毒。
美国营养学家E.V.麦科勒姆发现维生素A,1922E.V.麦科勒姆等又发现维生素D,并证明其与软骨病有关。他还把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大类。
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
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激素可以影响一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已被我
们普遍接受,然而,从最早观察到激素对一些癌症病人有益到发展成以内分泌器官为靶标的第一种药物,已经经历了一百年。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激素有助于一些癌症的,而对雌二醇和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已产生了很多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进展。1915年,Abbie Lathrop 和Leo Loeb首次提出激素和肿瘤的发生有关,他们对黄体酮和癌症关系的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直到八年之后,Edgar Allen 和Edward Doisy才鉴定出黄体分泌的那种物质是雌二醇。接下来的25年中,Abraham Lilienfeld等人研究了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癌的关系,提出雌二醇是一种致癌物。Elwood Jensen于1958年发现了雌二醇受体(ER),1971年他的一项研究(肾上腺切除术对人类乳腺癌的影响)是该领域的一场大革命,提出抗雌二醇化合物可以作为,并促进了制药业的发展。Michael Harper和Arthur Walpole于1967年研究并详细描述了ICI,46,474(它莫酚)等,但是直到V.Craig Jordan的研究才使这些药物被临床采纳。1992年,Bernard Fisher及其同事对它莫酚作为乳腺癌外科手术辅助药物的研究才明确了它莫酚可以预防人类乳腺癌的发生。从此,它莫酚作为不同肿瘤类型的选择性用药纷纷展开,这些药物的成功发展是该领域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公元1916
德国植物学家H.温克勒研究发现,番茄同龙葵嫁接后,在切断处生长出的芽,是四倍体。这是一个用人工方法取得的体细胞异源四倍体(嵌合体)。
公元1917
丹麦植物学家O.温厄提出了自然界的四倍体植物是由二倍体突变而成的理论。
美国遗传学家 D. F.琼斯建立了使玉米高产的双杂交育种法,这是根据1908年美国遗传学家G.H.沙尔发现的由于自交变弱的品种,通过杂交可以恢复优势的事实提出来的。
Bridges C.B.发现果蝇染体的缺失。
Carothers E.E.发现蚱蜢异型染体,证明染体的自由组合。
公元1918
德国胚胎学家H.施佩曼发现了胚胎诱导作用和在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 (organizer)效应。
Muller H.J.发现平衡致死。
公元19181921
中国植物学家钟观光(18681940)用了约四年时间采集植物标本,足迹遍及华北、长江流域及华南的11个省,采得标本约16000余种,此后,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用现代科学分类标记的标本馆。
公元1919
首次在出版物上出现“生物技术”一词。
Bridges C.B.发现染体的重复。
公元1920
Evans Long 发现基因组。
德国生物学家 J.von于克斯屈尔发表《理论生物学》把环境概念引入生态学。
Blakeslee A.F.在曼陀罗中发现各种三体,证明各染体遗传效应的不同。
公元1921
出生于德国,后来到美国的动物学家/遗传学家Goldschmidt R.B.R.B.戈德施米特)发表关于桦尺蛾(Biston betularia)工业黑化”(industrial melanism)研究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项持续25年之久,首次揭示有关工业黑化和生物演化的关系,阐述了自然选择进化理论。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生理学家O.勒维在德国用实验证明,刺激迷走神经后,产生一种使心跳减缓的物质,称迷走神经物质。
中国生物学家秉志(18861965)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原东南大学前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的生物系(不包括外国教会在中国办的大学)。
公元1922
加拿大生理学家F.G.班廷和C.H.贝斯特提取出纯胰岛素。
中国科学社委托动物学家秉志、植物学家胡先骕和杨铨(杏佛)三人筹建的第一个中国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19228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
公元1923
阿根廷生理学家B.A.奥塞发现垂体前叶对糖代谢,特别是对糖尿病的影响,第一次发现垂体对激素的控制功能。
瑞典物理化学家T.斯韦德贝里研制出第一台超速离心机。
美国生化学家E.A.多伊西分离出雌性激素。
Bridges C.B.发现染体易位。
公元1924
德国细胞学家福尔根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Fenlgen R.Rossenbeck H.发明了特异性DNA染法,即Feulgen染法。
苏联生化学家АИ.奥帕林的《生命起源》出版,提出生命的化学起源学说。
波兰出生的英国生物化学家D.基林发现细胞素。1927年又提出生物氧化过程电子传递
的初步设想。
公元1925
美国细胞学家 E. B.威尔逊所著的《发育和遗传中的细胞》一书出版,这是他的《细胞学》(1896)一书的第三版,但在内容上作了重大修改和充实。该书总结了经典细胞学方面的研究,并努力在细胞水平上胚胎学和遗传学融汇在一起。
中国生理学家蔡翘发现,在美洲袋鼠的中脑结构上,有一个视觉与眼球运动的功能部位,顶盖前核,又称蔡氏区
Sturtevent A.H.分析果蝇的棒眼基因,发现位置效应。
Bernstein F. ABO血型提出复等位基因控制学说。
公元1926
瑞典生化学家A.蒂塞利乌斯同T.斯韦德贝里共同建立电泳法
分离出第一个维生素,抗神经炎素(维生素B1
美国生物化学家James B SumnerJ.B.萨姆纳)第一个制备获得了一种纯酶的结晶,即尿素酶的结晶,并证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Sturtvant A.H. 发现染体倒位现象。
T.H.摩尔根的《基因论》出版(1928年修订)。系统地阐述了遗传学在细胞水平上的基因理论。
在英国生理学家/药理学家H.H.戴尔的建议下,德国药理学家O.勒维在自己于1921年发现迷走神经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毒扁豆碱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发现在刺激蛙心迷走神经后,有加强和延长乙酰胆碱的效果,从而证明乙酰胆碱是神经传导的化学递质。30年代H.H.戴尔作了一系列神经/肌肉方面的研究,证明乙酰胆碱是内脏及横纹肌上神经传导的化学递质,对突触传递的化学学说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公元1927
美国遗传学家Muller H.J.H.J.缪勒)发现,X射线照射可以诱使遗传基因发生突变。
英国生态学家C.S.埃尔顿所著的《动物生态学》一书出版,强调应对种进行独立研究。他们的研究工作为种生态学打下了基础。
美国遗传学家H.J.马勒发表了用 X射线照射果蝇的人工诱发突变的实验报告。
公元1928
英国微生物学家Fleming A.A.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使人类征服了当时的第一死亡原因,细菌感染。
Griffith F.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
欧洲开始将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应用于试验,1938年法国首次将生物杀虫剂商业化。
Karpechenko将萝卜和甘蓝杂交,首次产生不同种的子代。
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及其合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素食与荤食动物的比较研究,证明素食动物在生长、发育等方面差,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低于动物蛋白等。他们还编制出了中国最早
的《食物成分表》。
荷兰出生的美国植物生理学家F.W.温特首次发现生长素
中国生理学家朱鹤年的研究表明,美洲袋鼠间脑的室旁核具有神经分泌的特征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生物学家 L.von贝塔兰菲著的《现代发展理论》和在1932年著的《理论生物学》阐述了一切生物是一种在时空上有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自然系统。
俄裔美国生物化学家列文发现,核酸碱基的主要成份是腺膘呤、鸟膘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公元1929
美国生化学家C.E.科里夫妇发现肌糖原、血乳酸、肝糖原和血糖之间的转化,后称科里循环。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2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295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现   研究   生物   提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