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文献中译英中的通用术语错译

目前,中国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申请量最大的国家,每年都有大量中文专利申请需要翻译成英文予以公开,走出国门,可见此类翻译的需求量很大。专利文件具有专业技术性强、领域广泛等特点,翻译的质量要求高、难度大。翻译好坏对于技术方案能否被正确理解、后续的实质审查能否通过,以及确权后的保护范围,都有重要影响。但是主管PCT申请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从未公布过关于翻译的任何标准、规范及指导性文件。笔者从事PCT申请文件的翻译与校对工作多年,曾与WIPO翻译组有过多年接触,对其关于翻译的相关要求及评判标准有一定了解。本文主要结合已经公布的PCT摘要中的一些翻译实例,列举了专利文献翻译实践中的看似最简单却常见的通用专利术语问题,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成因,提出修改意见,以期帮助同业对通用术语进行更准确的翻译。
通用专利术语,在本文中是指广泛出现于各技术领域的申请文献中,且并未在某一特定技术领域有区别
性技术含义的术语。通用专利术语不受技术领域影响,是区别于技术性专利术语的。笔者提取了5类常见通用术语翻译错误,并分析其原因。1中英文之间主谓逻辑关系对于专利套话的影响“本发明公开了……”是专利申请文件中最常见的套话,笔者接触过的过七成PCT申请的摘要都以此开头。在校对时,笔者发现近三成按其中文字面含义被翻译成“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下文举例加以说明。
例1
原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业务转发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常见错译: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system and device for enabling service forward-ing.
分析:笔者获知WIPO认为这样翻译是错误的,因为“invention(发明)”无法“disclose(公开)”任何内容,正确译法是“Disclosed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are…”。经常会有人来询问笔者这一看法的合理性,但是WIPO并未对“invention”为何无法做“disclose”的主语做出任何解释。
笔者分析,错译的源头在中英文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对于逻辑关系的宽容程度不同。当然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语都是谓语动词逻辑关系上的动作发出者。此时也不大容易出现翻译问题。下面例句选自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简称
专利文献中译英中的通用术语错译文章编号:1674-9146(2019)1018-04
张奇
收稿日期:2019-08-18;修回日期:2019-09-18
作者简介:张奇(1984-),女,吉林长春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与专利文献翻译研究,
E-mail:2304265663@qq。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北京100088)
朗文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DOCE)中的例句[1]。
例2
原文:Some companies have already voluntarily disclosed similar information.
译文:有些公司已经自愿公开类似信息。
例3
原文:He refused to disclose the identity of the politician.
译文:他拒绝公开这位政客的身份。
但是在中文中,有一种常见的例外,即逻辑上的动作发出者未言明时,地点状语中的名词也可以作谓语动词语法上的主语。
陈德彰先生在《翻译辨误》一书中曾经指出,“中文重意合,英文重形合”[2]。中文看重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对语法规则尺度的把握较为宽松。体现在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上,就是主语不一定是谓语动作的真实发出者,或者换句话说,逻辑关系上的发出者。例如,“张三在这篇文章中公开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语“张三”是谓语“公开”的真实发出者,地点状语“在这篇文章中”的名词“这篇文章”是公开的平台和媒介。此时,这句话在语法关系上和逻辑关系上是吻合的。
但是在中文中有一种特有的情况,即只要表意清楚,地点状语中的名词也可以做句子语法上的主语,例如“这篇文章中公开了张三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处,地点状语中的名词摇身一变,升级为句子的主语。但是英文重形合,即语法上逻辑关系上的严谨性,这种地点状语中的名词升级作主语的现象不被接受。
意合与形合并无优劣之分,无论语法与逻辑尺度宽松还是严谨,在本语言中表意清楚,且符合语言习惯
即可。但是翻译是跨语言的交流,在翻译中,字面含义的切换只是最基本的,必须同时完成语言习惯、语法规则与语言逻辑的切换。地点状语中的名词,例如“这篇文章”“本申请”,在英文中,尤其是像专利文献这种正式、严谨的法律文件中,不适于作主语。
其实这种语法上的区别,从朗文词典中给出的例句中就能发现端倪。
例4
原文:In their letter,the solicitors did not disclose that there had been a release of all claims against Mr. Mahmoud.
译文:在信中,律师没有公开针对Mahmoud 先生的一项指控已被放弃了。
例5
原文:In the report it was disclosed that neither pilot nor controller had any experience of the radar sys-tem in use at the time of the crash.
译文:在报告中,公开了在事故发生时,对于当时使用的雷达系统,飞行员和控制员都没有任何经验。
在例4中,主语“solicitors(律师)”是“dis-close”的发出者,“letter(信)”在地点状语中。在例5中,“disclose”呈现被动语态,其发出者并未言明(也许是为了保护消息来源,或者其他未知原因),“report(报告)”出现在地点状语中。那么此时,如果这句话用中文呈现,鉴于中文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远远少于英文,则很可能会将“报告”升级为主语,变成“报告公开了……”这种主动语态。
如上文所述,“本申请公开了……”正是大部分中文摘要的起始句。因为到底是谁公开了摘要,根本无需言明,按照专利文献的撰写规则,也不会言明。专利的实质是以公开换取保护,所有专利中的技术内容都是由申请人向专利管理部门申请,例如各国专利局、知识产权局,或者向区域性专利管理部门申请,例如欧洲专利局、WIPO,再申请后者在一定期限后(通常是18个月后)对申请予以公开。如果想查询申请人,只需查询著录项目页即可。因此,在已经公开的摘要中,基本不会出现“某某人或某某公司在本申请中公开了……”。在翻译时,译者没有在跨语言交流的同时转换语言习惯、语法规则与语言逻辑,才是导致“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错译大量出现的原因。正确翻译为“Disclosed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are…”。2所属与归属关系对于技术方案的错误映射在专利文献中,经常出现“XX具有YY”,以及“具有YY的XX”这种结构,译者通常按字面将其翻译成“YY has XX”或“YY having XX”。笔者获知WIPO认为这样翻译是错误的,应当使用“be provided with”结构,但是WIPO并未解释原因。
“have”一词在英文中的含义有很多,笔者对该词在朗文词典与牛津词典(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3]中的释义进行归纳,认为译者通常将“具有”翻译成“have”,可能是源于“have”具有“own”“hol
d”“possess sth”等含义,即“拥有”“持有”,表达的是一种所属关系,宾语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帽子、钱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例如工作、学位。例如“He had a new hat.(他有一顶新帽子)”,“Do you have a job?(你有工作吗?)”但是在大量的专利文献中,“具有”是否真指所属与归
属关系?XX拥有、持有YY,YY归XX所有?下文举例加以说明。
例6
原文:触摸屏具有该边框结构[4]。
常见误译:a touch screen has a frame structure.
例7
原文:具有斜面(12)的非不透光体尺体(1)[5]。
常见错译:the non-light-proof level body(1) having a slope(12).
分析:结合例6专利文献[4]中的附图,可以发现,触摸屏是一个很复杂的设备,需要向其提供多个部件,
再组装而成,边框结构只是提供给触摸屏待后续组装的零件之一。因此,边框结构并不像帽子归某人所有那样,归属与触摸屏所有,将此处的“具有”翻译成“have”是所属与归属关系对于技术方案的错误映射。
同理,结合例7专利文献[5]中的附图,可以发现非不透光体尺体(1)是由包括斜面(12)在内的多个零件拼装组成,斜面(12)只是向其提供的多个零件之一。将此处的“具有”翻译成“have”同样是所属与归属关系对于技术方案的错误映射。
而向“触摸屏”提供“边框结构”,在英文中需要借助“provide sb with sth”这一结构,即“(发明人)provide触摸屏with边框结构”。而专利文献有一个特点,就是客观性强,无论是产品型技术方案还是方法型技术方案,其描述通常侧重于其部件,位置关系,如何设置、组装,如何实现技术目的,或者步骤,方法如何一步步实现。至于这些内容是谁去做,是发明人去做,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去做,都对技术方案没有任何影响,因此“provide (提供)”的发出者几乎不会出现。而在这一结构中,触摸屏是直接宾语,边框结构是间接宾语,“provide YY(直接宾语)with XX(间接宾语)”,如果将直接宾语提前作主语,还需要将谓语的形式转成被动语态,即“YY is provided with XX”;而“具有XX的YY”,正确翻译为“YY provided with XX”。因此,例6的正确翻译为a touch screen is provided with a frame structure;例7的正确翻译为the non-light-proof level body(1)provided with a slope(12)。
3整体与部分间关系的封闭性对技术方案的影响因为专利文献具有技术上的复杂性,所以一个整体(例如设备、化合物)通常由多个部分(例如零部件、化学组分)组成。在专利文献中描述这种关系时,中文常用“包括”与“由……组成”,是最常见的表达。很多时候,申请人和代理人在撰写、翻译专利文件,以及读者在解读专利文件时,并未留意到二者的区别,在翻译时,也将“com-
prise”与“be composed of”混用。殊不知二者的使用对于技术方案与保护范围而言都存在差异。下面结合案例分析一下。
例8
原文:一种空调冷气循环系统,包括:一膨胀阀(5),风扇(6),泵(7)……
常见错译:A cool-air circulating system for air-conditioner is composed of:an expansion valve(5),a fan(6),a pump(7)...
例9
原文: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滤波器,由腔体、盖板、谐振杆和调谐螺杆组成。
常见错译: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un-able filter comprising a cavity,a cover,resonance bars and tuning screws.
在牛津词典中,comprise的释义为“拥有某人/某物作为其一部分/成员(have somebody/something as parts or members)”,“consist of”的释义为“to be formed from the people or things mentioned(由提到的人或物组成)”。二者为近义词,常可以互相替换。但在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专利文献中,这种互换会导致技术方案的偏差。
在WIPO的在线翻译系统[6]中查询,“包括”被翻译成“comprise”,而“由……”组成被翻译成“consist of”。笔者获知WIPO认定这种区别源于整体与部分之间包含关系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在中文中,“包括”倾向于不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即在“A包括B和C”中,A作为整体中还可包含B和C 之外的其他内容。在机械技术领域中,非封闭式列举很常见,例如一个复杂的设备可以包含很多零部件,本发明的发明点仅在于对其中一个零部件的改进,此时该设备是否包含其他零件,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言没有任何影响。例如例8中空调冷气循环系统的发明点,就是对膨胀阀(5)的结构性改进,或者材料上的改进,增强膨胀阀(5)的耐用性,此时无论该系统还包括多少零部件,都对其没有影响。
相比之下,“由……组成”倾向于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即“A仅由B和C组成”,A不包含B和C之外的其他部分,B和C是对A的组成部分的穷尽式列举。例如例9的技术方案中,可调滤波器的组成部分只有腔体、盖板、谐振杆和调谐螺杆,没有其他组成部分。如果此时将“由……组成”翻译
成英文中非排他性的“包括”,那么该设备就会包括其他零部件,就超出了本技术方案的内容及保护范围。因此,例8的正确翻译为A cool-air circulat-
ing system for air-conditioner comprises:an expansion valve(5),a fan(6),a pump(7)...;例9的正确翻译为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unable filter is composed of a cavity,a cover,resonance bars and tuning screws.
简而言之,WIPO对PCT申请文件中的“包括”与“由……组成”严格区分:前者是开放式的,即非穷尽式列举,对应的是“comprise”;后者是封闭式的,即穷尽式列举,翻译成“be composed of”。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在化学领域中很常见,因为化合物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经过化学反应得到的,如果再额外添加一种新成分,就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技术方案和保护范围就完全变了。二者所表达的技术含义完全不同,错译会导致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错误理解,进而造成对整个技术方案和保护范围的误解。
4指代数值的字母与专有名词错认产生技术偏差在专利文献中,当描述数值的相对比例关系时,数值具体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值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此时常用字母(例如X,N等)指代。下面结合案例分析一下。
例10
原文:将3D-MIMO系统中的X个端口的CSI-RS……拆分为X/8个CSI-RS组。
常见错译:dividing the CSI-RS of X ports in a 3D-MIMO system into X/8sets of CSI-RS.
分析:此时,“X”指代数目是1还是10不重要,重要的是CSI-RS组的数目是端口数目的1/8。“X”在此表端口数量,但是其后没有量词,将其翻译成“X port”,读者容易将其误认为专有名词,即一种叫“X端口”的特殊端口。笔者获知WIPO 认为“X个”的正确翻译是“a number X of”。
5技术手段与效果一致性的混淆产生的技术偏差专利保护的是技术方案,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去达成一定的功能、效果、目的、作用。但是在翻译中,技术手段的一致性混淆或将导致技术偏差。下文举例加以说明。
例11
原文:在同等荷载条件下机翼(5)的面积和翼展相对可以减少[7]。
常见错译:the area and the wingspan of the air-foils(5)can be relatively decreased under the same loading condition.
分析:相同的技术手段,可能产生多重技术效果,一篇专利申请中可能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一
种飞机的机翼,采用了新材质,提高了坚固性,但是增加了质量,本申请可能只侧重材质韧性的提高对于增强机翼坚固性的积极影响,而未提及新材质导致机翼质量增加,因为这不是发明人在意与要保护的发明点。同样,一个技术效果可能由多种技术手段可以达到,例如要想加固建筑,可以增加加固件的数目,或者加固件的数量不变但是将其换成更加坚固的材质。
在描述技术效果时,尤其涉及到绝对数值时,“同等”有时和“相同”可以替换,这其实在语法和逻辑含义上讲得通,例如两架飞机的荷载质量都是20t,可以说二者具有“相等的荷载质量”和“相同的荷载质量”。但是并非涉及带有绝对数值的技术效果,而是涉及技术手段时,例如“荷载条件”,“相同”和“相等”一般不可混淆。因此,例
11的正确翻译为the area and the wingspan of the air-foils(5)can be relatively reduced under equal load conditions。
6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专利文献中译英时常见的5类问题,从语言学角度切入技术方案的准确理解,出这5类错误中,由哪些语言学上的语法与逻辑关系带来了技术方案上的哪些偏差,以及如何纠正固有的僵化字面翻译思维,以翻译出正确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DOCE
Online[EB/OL].[2019-09-30].ldoceonline/
dictionary.disclose.
[2]陈德彰.翻译辨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
Online[EB/OL].[2019-09-30].fordlearn-
ersdictionaries/definition/english/have_1?q=havehttp:
//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definition/English/have_1?
q=have.
[4]吴艳玲,张雷,谢涛峰,等.触摸屏的边框结构及其制造方
法、触摸屏和显示装置:WO/2016/101594[P].2016-06-
03[2015-07-10].
[5]迟晓蘅.反射水泡水平尺:WO/2015/143608[P].2015-10-
01[2014-03-24].
[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线翻译系统[EB/OL].[2019-09-30].
www.wipo.int/patentscope/en/wipo-translate/. [7]刘世英.飞行汽车:WO/2015/127902[P].2019-09-03
[2015-02-28].
(责任编辑邸开宇)
(英文部分下转第25页)
3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编辑学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编校技能。本文既是对科技期刊编辑的一些建议,所指也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能,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现在激烈竞争的环境,进而为出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商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学与做[J].编辑学报,2017,29
(1):101-102.
[2]李静,游苏宁.回归本源: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
素养[J].编辑学报,2017,29(3):210-213.
[3]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8.
[4]令文学,陈会年,刘文臣,等.提高科技期刊稿件编辑质
量的强化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9): 119-121.
[5]韩向娣,边钊,闫珺.互联网+服务:科技期刊服务创新
与发展[J].编辑学报,2017,29(2):112-115.
[6]鲁德宏.科技期刊编辑的服务意识与实践[J].天津科技,
2005(S1):27-31.
[7]高平.国外科技期刊运作模式研究与我国科技期刊发展
的出路:基于科技期刊发展与创新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5(4):11-13.
(责任编辑尚晓春)
Learning and Doing in Practice for Editors of Sci-Tech Journal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HI Li-na,GENG Xiao-jun,ZHANG Yu,CHEN Yun-lai,ZHU Qing-l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Shaanxi Electronics Magazine Publishing Company,
Xi'an710032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 and new media technologies,traditional sci-tech jour-nals are seeking to transform,and this has made journal editors face new challenges.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tech periodicals,the paper discusses how sci-tech periodicals editors should follow the trend in the new situation,and dis-cuss specifically from the aspects of"learning"and"doing"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tech periodicals that are exploring and innovating.
Key words:technical periodicals;journal editor;new media;editing quality
Mistranslation of Universal Terminologies in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atent Documents
ZHANG Qi
(Patent Search and Consultation Ce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In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atent documents,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linguistic logic and subtle neglect in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s,universal terminologies are inclined to be mistranslated in a seemingly correct way(liter-ally and word by word),including but not limiting to mismatching of subject and predicate,misuse of ownership,ambiguity in whole-and-part relationship,misinterpretation of letters referring to an uncertain figure as a proper noun,and confusion between technical means and technical effect.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lassify these mistranslation of universal terminology,analyze the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al reason thereof by means of examples,and to provide a correct way to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
Key words:patent documents;patent translation;translation rules;universal terminology;subject-predicate logic;ownership (上接第21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0:5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28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专利   翻译   方案   例如   文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