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盘。


背景技术:



2.电磁感应加热具有可控性好、易于实现加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
3.现有的电磁感应加热盘,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通常包括多个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分布的平面螺旋线圈,或者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为一个平面螺旋线圈,由于电磁感应的特性,磁场强度通常在线圈的中心较大,而在线圈的四周则较小,因此被加热物体内形成的涡流会不均匀,导致被加热物体无法实现被均匀加热,尤其是大面积的平面物体,降低了加热效率,提高了加热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盘,可实现均匀加热被加热物体,提高了加热效率,降低了加热成本。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还包括设置到所述线圈支架顶端的底座,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包括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所述底座具有贯通其顶端和底端的容纳腔,所述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相互串联,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分别设置到所述线圈支架的顶端。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沿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为一个。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为多个,所述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从下往上依次间隔设置。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为平面螺旋线圈。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分别通过支撑件设置到所述线圈支架的顶端。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圈支架的底端在对应每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位置形成有线圈区域,所述线圈区域的边缘处设有围绕线圈区域中心的多个通孔。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底端设有线圈磁条。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盘还包括线圈盖板,所述线圈盖板设置到所述底座的顶端。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相互串联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通电后,其所产生的感应磁场可均匀地分布在被加热物体的表面,使得被加热物体内可产生均匀的涡流,从而可实现均匀加热被加热物体,相
对现有技术,提高了加热效率,降低了加热成本。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盘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所示电磁感应加热盘的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1所示电磁感应加热盘的俯视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20.图4是图1所示电磁感应加热盘的仰视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21.图5是图1所示电磁感应加热盘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1所示电磁感应加热盘的线圈支架的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图1所示电磁感应加热盘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图1所示电磁感应加热盘的八个支撑件与两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图1所示电磁感应加热盘的底座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27.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盘,包括线圈支架12、底座14、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16和线圈盖板18。
28.线圈支架12用于安装到其他设备上,以实现安装电磁感应加热盘。底座14设置到线圈支架12的顶端。底座14具有贯通其顶端和底端的容纳腔142。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16包括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容置于容纳腔142内并相互串联。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与容纳腔142的内壁不接触。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分别设置到线圈支架12的顶端,从而通过线圈支架12可对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进行支撑。线圈盖板18设置到底座14的顶端,线圈盖板18与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不接触,线圈盖板18可对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起到保护作用。
29.通过上述的结构,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被加热物体位于线圈盖板18的上方,在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通电后,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产生感应磁场,从而在被加热物体内部产生涡流,如此即可实现对被加热物体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相互串联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并且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都是设置到线圈支架12的顶端,因而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通电后,其所产生的感应磁场可均匀地分布在被加热物体的表面,使得被加热物体内可产生均匀的涡流,从而可实现均匀加热被加热物体,相对现有技术,提高了加热效率,降低了加热成本。
30.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4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4的长度方向相同,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沿容纳腔1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还可以是呈阵列分布,例如假设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呈2x2阵列分布。
32.本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16为多个例如为两个,两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16从下往上依次间隔设置,该种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每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16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的数量为九个,可以理解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16的数量还可以是例如一个、三个、四个等,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16的数量、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3.结合图5所示,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为平面螺旋线圈。
34.结合图6所示,线圈支架12的底端在对应每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的位置形成有线圈区域,线圈区域的边缘处设有围绕线圈区域中心的多个通孔122。通孔122的设置便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的散热。
35.本实施例的通孔122的数量为八个,可以理解地,通孔1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6.相邻的通孔122之间通过隔板124隔开。隔板124的数量与通孔122的数量对应,也为八个。每个隔板124的底端分别设有线圈磁条22。线圈磁条22与隔板124基本对应,线圈磁条22起到屏蔽磁力线的作用,使得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仅沿靠近线圈盖板18的方向加热被加热物体,从而可提高加热效率。
37.如图3所示,每个隔板124的顶端分别设有支撑件24,因而每个线圈区域的支撑件24的数量为八个,与每个线圈区域对应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分别通过八个支撑件24设置到线圈支架12的顶端。
38.具体的,结合图7所示,支撑件24包括设置到对应的隔板124顶端的支撑件本体242,支撑件本体242的顶端沿支撑件本体2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244,凹槽244的数量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的圈数对应,本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的圈数为五圈,则凹槽244的数量对应为五个,由于本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16为两个,因此,与每个线圈区域对应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为两个,两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均与八个支撑件24的凹槽244相配合,如图8所示,从而通过八个支撑件24可实现将对应的两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设置到线圈支架12的顶端。
39.支撑件24优选为环氧树脂件,起到绝缘线圈支架12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162的作用。底座14和线圈盖板18优选为硅胶件。
40.结合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4包括两个叠加在一起的底座本体144。每个底座本体144具有贯通其顶端和底端的凹腔144a,两个底座本体144的凹腔144a形成上述的容纳腔142。
41.底座本体144由两个呈相对设置的长矩形板148和两个呈相对设置的短矩形板146依次拼接而成,两个长矩形板148和两个短矩形板146之间围合形成上述的凹腔144a。
4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座14也可以是只包括一个底座本体144,该底座本体144为一矩形框。矩形框的内部形成上述的容纳腔142。
43.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
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到所述线圈支架顶端的底座,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包括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所述底座具有贯通其顶端和底端的容纳腔,所述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相互串联,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分别设置到所述线圈支架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沿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为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为多个,所述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从下往上依次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为平面螺旋线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分别通过支撑件设置到所述线圈支架的顶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的底端在对应每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位置形成有线圈区域,所述线圈区域的边缘处设有围绕线圈区域中心的多个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盘,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底端设有线圈磁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盘还包括线圈盖板,所述线圈盖板设置到所述底座的顶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还包括设置到所述线圈支架顶端的底座,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单元包括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所述底座具有贯通其顶端和底端的容纳腔,所述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相互串联,多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分别设置到所述线圈支架的顶端。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均匀加热被加热物体,提高了加热效率,降低了加热成本。降低了加热成本。降低了加热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何志兴 施伟 杨赛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1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3:2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2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线圈   电磁感应   所述   多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