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簇绒机的张力架装置、多辊喂纱装置及簇绒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地毯生产的制造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簇绒机的张力架装置、多辊喂纱装置及簇绒机。


背景技术:



2.簇绒地毯的毛绒由特制的簇绒针在底布上植入毛纱以形成毛圈,割断毛圈形成毛绒,底布背面涂上树脂、胶料(背衬胶料)固着毛圈或毛绒,防止绒毛松散脱落和起毛起球,并可提高毛毯的尺寸稳定性。栽绒的纱线,一般采用涤纶、锦纶、丙纶等混纺纱,高档产品用纯羊毛纱。簇绒机是簇绒地毯的主要生产设备,簇绒机通过簇绒针上下往复运动而将绒纱整排、高速的植入底布之上,形成整齐而又密集的圈绒或割线。
3.在簇绒机的织纱工艺中,整经是将一定根数的经纱按规定的长度和宽度平行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的工艺过程。经过整经的经纱供浆纱和穿经之用。整经要求各根经纱张力相等,在经轴或织轴上分布均匀,纱排列符合工艺规定。整经机主要分为分批整经机和分条整经机两大类。在制造和处理合成纱线时为了纱线的输送、引导和拉伸使用导纱辊,它具有一可驱动的引导外壳,在其上彼此并行引导一根或多根纱线。
4.现有簇绒机设备上的导纱辊存在纱线包脚小、纱线涨力不均的缺陷,使得多股纱线相互缠绕重叠,甚至断裂,进而造成毯面多处低圈,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织出的地毯不仅产量低,而且毯面不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簇绒机的张力架装置、多辊喂纱装置及簇绒机,解决了纱线在导纱过程中张力不均从而引起多股纱线相互缠绕重叠,甚至断裂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申请人提供了一种用于簇绒机的张力架装置,包括张力支架、转动板、张力调节杆以及第一紧固件;张力支架具有第一开孔,转动板设置在第一开孔上,张力支架的侧边设有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用于固定转动板;转动板设有第二开孔,张力调节杆通过第二开孔与转动板连接,转动板在第一开孔内转动用于调整张力调节杆的位置,以调整纱线的张力。
7.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板在第二开孔的一侧设有第二紧固件,张力调节杆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第二开孔内。
8.在一些实施例中,张力调节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9.在一些实施例中,张力架装置还包括导纱支架以及第一导纱板,张力支架上设有导向面,导纱支架通过导向面与张力支架连接,第一导纱板设置在导纱支架上,用于引导纱线至张力调节杆。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张力架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纱板,第二导纱板设置在导纱支架上,第二导纱板与第一导纱板间隔设置。
11.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多辊喂纱装置,包括多辊支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导纱辊、第二导纱辊以及发明人上述提供的任一项的张力架装置;第一导纱辊以及第二导纱辊间隔设置在多辊支架上,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导纱辊连接,第一导纱辊与第二导纱辊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导纱辊转动,以带动第二导纱辊同步转动;张力架装置设置在多辊支架的上部,张力架装置用于调节纱线张力后导入第一导纱辊并从第二导纱辊导出。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辊喂纱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三导纱辊以及第四导纱辊;第三导纱辊以及第四导纱辊间隔设置且设置在第一导纱辊以及第二导纱辊下方,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三导纱辊连接,第三导纱辊与第四导纱辊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三导纱辊转动,以带动第四导纱辊同步转动;其中,纱线通过第一导纱辊以及第二导纱辊后导入第三导纱辊并从第四导纱辊导出。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导纱板,第三导纱板设置在多辊支架的上部,用于引导纱线至第一导纱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导纱板,第四导纱板设置在多辊支架的底部,用于引导纱线至外部设备。
15.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簇绒机,包括发明人上述提供的任一项的多辊喂纱装置。
16.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张力支架、转动板、张力调节杆以及第一紧固件组成的张力架装置,使得纱线在导纱之前先经过张力调节杆,转动转动板调整张力调节杆的位置,从而调整纱线的张力,避免纱线因张力不均在导纱时出现重叠或断裂的情况,使得喂纱装置更加顺畅,进而提高了后续簇绒的效果。
17.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18.附图仅用于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19.在说明书附图中:
20.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辊喂纱装置的示意图;
21.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辊喂纱装置局部示意图;
22.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张力架装置的示意图;
23.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24.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辊喂纱装置原理示意图。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5.1、张力架装置;
26.11、张力支架;
27.12、转动板;
28.13、张力调节杆;
29.14、第一紧固件;
30.15、第二紧固件;
31.16、导纱支架;
32.17、第一导纱板;
33.18、第二导纱板;
34.19、导向面;
35.2、多辊喂纱装置;
36.21、多辊支架;
37.221、第一驱动装置;
38.222、第二驱动装置;
39.23、第一导纱辊;
40.24、第二导纱辊;
41.25、第三导纱辊;
42.26、第四导纱辊;
43.27、第三导纱板;
44.28、第四导纱板;
45.291、第一齿轮;
46.292、第二齿轮;
47.293、第三齿轮;
48.294、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0.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技术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5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53.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
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54.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技术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55.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技术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57.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簇绒机,包括多辊喂纱装置2。簇绒机是簇绒地毯的主要生产设备,簇绒机中包括用于整经送纱的喂纱装置以及含有簇绒针的织纱装置,利用喂纱装置将纱线整经后导入至织纱装置中。由于簇绒时采用多股纱线且可能为多股颜不同、材质不同的纱线,因此纱线与纱线之间易因张力不均而产生缠绕或扭转的问题。传统的喂纱装置为单辊喂纱,单辊调节纱线的包角有限,从而影响纱线的张力调节。
59.发明人发现上述问题,设置有多辊喂纱装置,通过多辊喂纱的方式增大包角,提高了传动精度以及同步率,使得送纱更加顺畅。
60.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辊喂纱装置2,包括多辊支架21、第一驱动装置221、第一导纱辊23、第二导纱辊24以及张力架装置1;第一导纱辊23以及第二导纱辊24间隔设置在多辊支架21上,第一驱动装置221的输出端与第一导纱辊23连接,第一导纱辊23与第二导纱辊24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21用于驱动第一导纱辊23转动,以带动第二导纱辊24同步转动;张力架装置1设置在多辊支架21的上部,张力架装置1用于调节纱线张力后导入第一导纱辊23并从第二导纱辊24导出。
61.第一导纱辊23与第二导纱辊24为图1与图5所示,第一导纱辊23与第二导纱辊24的径向截面尺寸相同。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纱辊23与第二导纱辊24的外表面还包覆有240号金刚砂,能够增大纱线与导纱辊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纱线打滑。
62.多辊支架21包括第一多辊架以及第二多辊架,第一多辊架以及第二多辊架间隔设置,间隔距离用于放置第一导纱辊23以及第二导纱辊24。第一导纱辊23以及第二导纱辊2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多辊架以及第二多辊架上。第一多辊架的一侧设有第一驱动装置221,第一驱动装置221的输出端与第一导纱辊23连接。具体地,在第一多辊架或第二多辊架上设有夹层,在夹层内设有第一传动装置,第二导纱辊24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一导纱辊23传动连接。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在第一多辊架设有夹层,使得第一驱动装置221与传动装置之间的传动距离小,减小传动精度误差,有助于第一导纱辊23与第二导纱辊24的同步转动。例如,第一驱动装置221可以是电机,驱动第一导纱辊23转动,第一传动装置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齿轮组件,通过第一齿轮291与第二齿轮292的啮合传动,实现第一导纱辊23与第二导纱辊24的传动连接。
63.如图5所示,下方箭头所指示方向即为多辊支架21的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导纱辊23的圆心与第二导纱辊24的圆心的连线在多辊支架21的水平方向倾斜设置,由此,经过第一导纱辊23与第二导纱辊24的纱线也与多辊支架21的水平方向倾斜,调节纱线的张力。同时,由于第一导纱辊23与第二导纱辊24在第一驱动装置221同步转动,因此,避免纱线在导入过程中出现张紧力不均的问题。
64.张力架装置1设置在多辊支架21的上表面,张力架装置1用于将纱线导入至第一导纱辊23内,因此,张力架装置1优选设置在第一导纱辊23的上部,或靠近第一导纱辊23。通过张力架装置1对需导入的纱线先进行张力调节,将多股纱线调节至同一张力范围内,再将其导入第一导纱辊23内,能够有效避免纱线导入第一导纱辊23时因张力不均,使得纱线在后续导纱操作中断裂或重叠缠绕等,进而影响导纱后的纱线编织效果。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辊喂纱装置2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22、第三导纱辊25以及第四导纱辊26;第三导纱辊25以及第四导纱辊26间隔设置且设置在第一导纱辊23以及第二导纱辊24下方,第二驱动装置222的输出端与第三导纱辊25连接,第三导纱辊25与第四导纱辊26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22用于驱动第三导纱辊25转动,以带动第四导纱辊26同步转动;其中,纱线通过第一导纱辊23以及第二导纱辊24后导入第三导纱辊25并从第四导纱辊26导出。
66.请参考图1,在多辊喂纱装置2中,还可以增设有第三导纱辊25、第四导纱辊26以及第二驱动装置222、第二传动装置。第三导纱辊25以及第四导纱辊26设置在多辊支架21上,第三导纱辊25以及第四导纱辊2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多辊架以及第二多辊架上。第一多辊架的一侧设有第二驱动装置222,第二驱动装置222的输出端与第三导纱辊25连接。具体地,在第一多辊架或第二多辊架上设有夹层,在夹层内设有第二传动装置,第四导纱辊26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三导纱辊25传动连接。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在第一多辊架设有夹层,使得第二驱动装置222与传动装置之间的传动距离小,减小传动精度误差,有助于第三导纱辊25与第四导纱辊26的同步转动。例如,第二驱动装置222可以是电机,驱动第三导纱辊25转动,第二传动装置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齿轮组件,通过第三齿轮293与第四齿轮294的啮合传动,实现第三导纱辊25与第四导纱辊26的传动连接。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222与第一驱动装置221均设置在同一多辊支架21上,并且,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也设置在同一多辊支架21上,还可以将第一传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221、第二传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222均设置在同一多辊支架21上,能够节省多辊喂纱装置2的占用空间,使得多
辊喂纱装置2更精巧,便于放置在簇绒机内。
67.如图5所示,下方箭头所指示方向即为多辊支架21的水平方向。设置第三导纱辊25的圆心与第四导纱辊26的圆心的连线在多辊支架21的水平方向倾斜设置,由此,经过第三导纱辊25与第四导纱辊26的纱线也与多辊支架21的水平方向倾斜,调节纱线的张力。同时,由于第三导纱辊25与第四导纱辊26在第二驱动装置222同步转动,因此,避免纱线在导入过程中出现张紧力不均的问题。通过增设第三导纱辊25与第四导纱辊26,增大纱线与导纱辊之间的包角,提高了传动精度以及同步率,使得送纱更加顺畅。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辊喂纱装置2还包括第三导纱板27,第三导纱板27设置在多辊支架21的上部,用于引导纱线至第一导纱辊23。请参考图1与图5,第三导纱板27优选设置在第一导纱辊23的正上方,便于引导纱线到第一导纱辊23处。在第三导纱板27上开设有若干第三导纱孔,第三导纱孔的两端优选进行倒角,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三导纱孔处涂敷油漆等光滑涂料,降低纱线在经过第三导纱板27时的磨损程度,进而降低纱线的断线频率。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辊喂纱装置2还包括第四导纱板28,第四导纱板28设置在多辊支架21的底部,用于引导纱线至外部设备。请参考图1与图5,第四导纱板28优选设置在第四导纱辊26的下部,便于将导出的纱线引导至下一工序。在第四导纱板28上开设有若干第四导纱孔,第四导纱孔的两端优选进行倒角,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四导纱孔处涂敷油漆等光滑涂料,降低纱线在经过第四导纱板28时的磨损程度,进而降低纱线的断线频率。
70.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簇绒机的张力架装置1,包括张力支架11、转动板12、张力调节杆13以及第一紧固件14;张力支架11具有第一开孔,转动板12设置在第一开孔上,张力支架11的侧边设有第一紧固件14,第一紧固件14用于固定转动板12;转动板12设有第二开孔,张力调节杆13通过第二开孔与转动板12连接,转动板12在第一开孔内转动用于调整张力调节杆13的位置,以调整纱线的张力。
71.如图3所示,张力支架11上设有第一开孔,第一开孔的形状为圆形,第一开孔用于放置转动板12。转动板12为一平板,转动板12的尺寸形状与第一开孔的尺寸形状对应,转动板12的直径略小于第一开孔,转动板12可以在第一开孔内转动。
72.如图4所示,在张力支架11的侧边设有第一紧固件14,第一紧固件14设置在张力支架11对应第一开孔的侧边上,具体如图4所示,第一紧固件14穿过张力支架11的侧边,末端抵在转动板12的侧壁上。第一紧固件14可以是螺钉,通过旋紧螺钉上的螺母,能够控制螺钉的进入长度,从而控制螺钉末端作用在转动板12侧壁上的作用力,实现转动板12的相对转动与固定。
73.第一紧固件14还可以是销钉,在转动板12上对应开设有若干孔,当调节好转动板12后,插入销钉,使其穿过张力支架11的侧边,进而与转动板12上的孔配合,实现转动板12的固定。通过设置第一紧固件14,使得转动板12能够相对张力支架11进行转动与固定,便于调节。
74.在转动板12上设有第二开孔,第二开孔的尺寸与形状与张力调节杆13的径向界面的外围尺寸对应,张力调节杆13优选为圆管状,能够减轻张力架装置1的重量。张力调节杆13与第二开孔可以是过盈配合,张力调节杆13相对于转动板12固定,纱线通过张力调节杆13导入第一导纱辊23处。因此,通过调节转动板12,能够调节张力调节杆13与纱线之间的包
角,进而调节纱线的张力。
75.通过增设张力支架11、转动板12、张力调节杆13以及第一紧固件14组成的张力架装置1,使得纱线在导纱之前先经过张力调节杆13,转动转动板12调整张力调节杆13的位置,从而调整纱线的张力,避免纱线因张力不均在导纱时出现重叠或断裂的情况,使得喂纱装置更加顺畅,进而提高了后续簇绒的效果。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动板12在第二开孔的一侧设有第二紧固件15,张力调节杆13通过第二紧固件15固定在第二开孔内。
77.在转动板12的侧边设有第二紧固件15,第二紧固件15设置在转动板12对应第二开孔的侧边上,第二紧固件15穿过转动板12的侧边,末端抵在张力调节杆13的侧壁上。第二紧固件15可以是螺钉,通过旋紧螺钉上的螺母,能够控制螺钉的进入长度,从而控制螺钉末端作用在张力调节杆13侧壁上的作用力,实现张力调节杆13的固定。
78.第二紧固件15还可以是销钉,在张力调节杆13上对应开设有孔,当安装好张力调节杆13后,插入销钉,使其穿过转动板12的侧边,进而与张力调节杆13上的孔配合,实现张力调节杆13的固定。通过设置第二紧固件15,使得张力调节杆13能够相对转动板12固定,避免张力调节杆13相对于转动板12松动,从而影响纱线的张力调节效果。
7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张力调节杆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请参考图3,张力调节杆1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通过增设张力调节杆13的数量,能够增加纱线与张力调节杆13之间的包角,进而扩大纱线张力的调节范围。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张力架装置1还包括导纱支架16以及第一导纱板17,张力支架11上设有导向面19,导纱支架16通过导向面19与张力支架11连接,第一导纱板17设置在导纱支架16上,用于引导纱线至张力调节杆13。
81.请参考图4,张力支架11上设有导向面19,导向面19为张力支架11上具有导向作用的一平面,该平面可以设置在张力支架11的侧面,也可以通过修改张力支架11的形状来实现,例如,在张力支架11的上部增设一凸起,该凸起的侧边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导向面19。导纱支架16设置在导向面19上,在导纱支架16上还设有第一导纱板17,第一导纱板17与导纱支架16垂直设置,用于引导纱线至张力调节杆13。在第一导纱板17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导纱孔,第一导纱孔之间具有一定间隙,通过增设第一导纱板17,能够将纱线统一规整后送至张力调节杆13,有效避免纱线在传送过程中粘连在一起,影响后续的张力调节。
82.请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张力架装置1还包括第二导纱板18,第二导纱板18设置在导纱支架16上,第二导纱板18与第一导纱板17间隔设置。第二导纱板18与导纱支架16垂直设置,第二导纱板18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纱板17与张力支架11之间。第二导纱板18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导纱孔,第二导纱孔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纱孔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导纱孔之间的间隙,这样能够逐渐缩小纱线之间的距离,使其平滑地过度到张力调节杆13上,避免纱线之间的距离骤然减小,使得纱线的弯折角度过大,从而增加纱线在传送过程中的磨损,进而使得纱线断裂频率增加的问题。
83.请参考图5,纱线在多辊喂纱装置2中的工作原理具体为:多股纱线依次穿入第一导纱板17、第二导纱板18至张力调节杆13上,图中箭头仅表示转动板12的旋转方向示意,也可以进行反方向旋转。通过转动转动板12带动张力调节杆13与纱线的旋转,调节张力调节杆13上纱线的张力。调节好后,通过第一紧固件14将转动板12固定,纱线通过第三导纱板27
进入到第一导纱辊23中,可以采用图5中所示方式将纱线依次缠绕第一导纱辊23、第二导纱辊24、第三导纱辊25以及第四导纱辊26,最后从第四导纱板28上导出,此时多股纱线之间的张力基本处于同一范围,可以进行后续的编织等工作。
84.通过增设张力支架11、转动板12、张力调节杆13以及第一紧固件14组成的张力架装置1,使得纱线在导纱之前先经过张力调节杆13,转动转动板12调整张力调节杆13的位置,从而调整纱线的张力,避免纱线因张力不均在导纱时出现重叠或断裂的情况,使得喂纱装置更加顺畅,进而提高了后续簇绒的效果。
85.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技术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技术的实质理念,利用本技术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簇绒机的张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支架、转动板、张力调节杆以及第一紧固件;所述张力支架具有第一开孔,所述转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上,所述张力支架的侧边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固定所述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设有第二开孔,所述张力调节杆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转动板连接,所述转动板在所述第一开孔内转动用于调整所述张力调节杆的位置,以调整纱线的张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在所述第二开孔的一侧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张力调节杆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开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架装置还包括导纱支架以及第一导纱板,所述张力支架上设有导向面,所述导纱支架通过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张力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导纱板设置在所述导纱支架上,用于引导纱线至所述张力调节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力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架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纱板,所述第二导纱板设置在所述导纱支架上,所述第二导纱板与所述第一导纱板间隔设置。6.一种多辊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辊支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导纱辊、第二导纱辊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张力架装置;所述第一导纱辊以及所述第二导纱辊间隔设置在所述多辊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导纱辊连接,所述第一导纱辊与所述第二导纱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纱辊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导纱辊同步转动;所述张力架装置设置在所述多辊支架的上部,所述张力架装置用于调节纱线张力后导入第一导纱辊并从所述第二导纱辊导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辊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辊喂纱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三导纱辊以及第四导纱辊;所述第三导纱辊以及所述第四导纱辊间隔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纱辊以及所述第二导纱辊下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导纱辊连接,所述第三导纱辊与所述第四导纱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导纱辊转动,以带动所述第四导纱辊同步转动;其中,纱线通过第一导纱辊以及第二导纱辊后导入所述第三导纱辊并从所述第四导纱辊导出。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辊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纱板,所述第三导纱板设置在所述多辊支架的上部,用于引导纱线至第一导纱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辊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导纱板,所述第四导纱板设置在所述多辊支架的底部,用于引导纱线至外部设备。10.一种簇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多辊喂纱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簇绒机的张力架装置、多辊喂纱装置及簇绒机,包括张力支架、转动板、张力调节杆及第一紧固件;张力支架具有第一开孔,转动板设置在第一开孔上,张力支架的侧边设有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用于固定转动板;转动板设有第二开孔,张力调节杆通过第二开孔与转动板连接,转动板在第一开孔内转动用于调整张力调节杆的位置,以调整纱线的张力。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张力支架、转动板、张力调节杆以及第一紧固件组成的张力架装置,使得纱线在导纱之前先经过张力调节杆,转动转动板调整张力调节杆的位置,从而调整纱线的张力,避免纱线因张力不均在导纱时出现重叠或断裂的情况,使得喂纱装置更加顺畅,进而提高了后续簇绒的效果。后续簇绒的效果。后续簇绒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李朝东 张伯艳 蔡俊杰 颜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福建屹立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8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1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2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装置   纱线   所述   支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