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业链铺开“杏”福路——麦积区新阳镇一个农民合作社的果品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铺开“杏”福路——麦积区新阳镇⼀个农民合作社的果品深加⼯探索
麦积区新阳镇有着悠久的杏⼦种植历史,直到现在农村基本家家户户仍都种植着杏树。然⽽,由于杏果的新鲜季⽐较短,⼤量的杏⼦成熟后没有销路,只能熟烂在地⾥,或者以低廉的价格被贱卖,农民⼏个⽉的⾟苦劳作换来的只有伤⼼,使得杏产业也成了村民眼中的“⼣阳产业”。
⼀个传统的果品产业,⼀颗颗粒⼤形圆⾁厚汁多并得到市场⼴泛认可的果实,如何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出“⼣阳困境”?天⽔市麦积区新阳凤源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邀请国内知名酿酒师团队参与研发,利⽤新阳镇优质杏果资源,采⽤先进的酿造设备与技术,酿造出⼝感⾹醇的杏酒⽩兰地,探索⾛出⼀条杏果酿酒之路,让新阳杏果第⼀次真正⾛向了深加⼯。
新阳镇杏⼦种植历史悠久
“新阳镇的杏⼦落了,⽽且落了⼀地,这种艺术似的壮观,很像《满城尽带黄⾦甲》的镜头,很震撼,视觉冲击⼒也很⼤。可对⽢肃省天⽔市麦积区新阳镇的杏农来说,艺术的震撼和现实的残酷交织在⼀起,⼀地散落的杏⼦,成了新阳⼈的伤杏,每颗掉下的杏⼦,都是⼀年的汗⽔浇灌的,印到⼟地上,很显眼,也很痛。”
这是中国⽂联主管《神州》杂志社副社长,作家⽑晓春在⾃⼰的⼀篇散⽂作品《伤杏伤⼼》中写下的⼀段话。
⽑晓春是⼟⽣⼟长的麦积区新阳镇⼈。“当时,看到家乡的杏⼦因滞销⽽熟烂在地⾥,很痛⼼,引发了⼀些对这⼀传统果品产业如何发展的思考,就写下了这篇作品。”⽑晓春告诉记者,新阳镇产杏的历史极为悠久,种植的杏树品种主要为“⽐利时杏”和“张公元杏”。
新阳镇从汉代开始就有从凤凰⼭移植过来的杏树零星分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后,花园渠边,却以⼭杏、刺杏为主,杏仁虽有药⽤价值,杏⾁品质不算上乘。后来栽植的上好的杏树品种从何引进的呢?
据⽑晓春讲述,清末民初,就有外国传教⼠来新阳镇传教布道,建教堂。1930年初,⼀位从⽐利时来的神⽗带来了⼀株特别的杏树。神⽗把它栽在教堂的花园⾥,两三年后,这株杏树挂果,产的杏果颗粒⼤,黄中透红,⽔分饱满,品尝过的⼈⽆不被其⾹甜浓郁的⼝感啧啧称赞。新阳胡湾村村民发现此杏如此好吃,便有⼈想⽅设法乘⼈不备剪掉杏树⼀根⼩枝条,和当地的杏树进⾏嫁接。就这样,新阳镇的第⼀棵洋杏树培育成功,当地村民纷纷嫁接引种,并称此杏为“⽐利时杏”。解放初,国⼈张公园经过多⽅试验嫁接,培育出了⼀种优质独特的杏种,不但颗⼤,⽽且从⾥向外透红,⾊彩
时杏”。解放初,国⼈张公园经过多⽅试验嫁接,培育出了⼀种优质独特的杏种,不但颗⼤,⽽且从⾥向外透红,⾊彩鲜艳,⾁核易剥离,甜中带酸,被乡⼈引进新阳镇后,称之为“张公园杏”。“⽐利时杏”和“张公园杏”也就成为“新阳杏⼦”的两个主打品种。
“⼆⼗世纪七⼋⼗年代,新阳镇已出现零星⼩杏园。我当时年纪还⼩,印象中六⽉杏⼦成熟的季节,挂满枝头的⾦灿灿的果实,让⼩孩⼦们望着就想流⼝⽔,很是吸引⼈。”⽑晓春说,当时村民们肩挑背扛,连夜爬⽕车去兰州、西宁等地贩卖杏果,新阳的杏果深受当地市民的欢迎与好评,时间长了,“新阳杏”已成为周边市场⼝⼝相传的⽔果品牌。⼆⼗世纪九⼗年代中期,政府为引领村民致富奔⼩康,借助地⽅资源优势,发展特⾊农产业、林果业,号召村民⼤量栽培“张公园杏”和“⽐利时杏”,新阳镇发展种植杏园达近万亩。那时⼀亩杏园产值在⼀万元左右,⼀棵杏树能带来300元的收⼊。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许多初⾼中学⽣的学杂费都是从家长卖杏⼦钱⾥产⽣,甚⾄供给他们完成了⼤学梦。
传统产业遭遇“⼣阳困境”
然⽽,近年来,随着各种农业产业品类的增多,加之倒春寒、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候的出现,使新阳镇的杏产业受到威胁,杏树种植逐渐减少,开花期遭遇恶劣天⽓,芽⾍、失⼼⾍等病⾍害的侵害,使得新阳杏⼦⼤量减产,果型变形。
即便如此,新阳镇的农民仍对杏⼦这⼀传统产业有着特殊的偏爱。“我们村全村有550亩地,每家每户种
的都有杏,就是数量多少的区别。”新阳镇温集村党⽀部副书记温⽟君告诉记者,让村民们多年来⼗分纠结苦恼的问题是,杏⼦作为⼀种时令⽔果,保存周期短,不易运输,很容易腐烂变质,因此在成熟期很容易遭到客商恶意压低价格。“杏⼦的产量很⼤,销售⼀直是个⼤难题,卖不掉的杏⼦最终都只能熟烂在地⾥,村民们⾟苦只能换来微薄的收益,好多⼈都把正在盛果期的杏树砍了,换成花椒、苹果等种类的经济作物。”温⽟君说,村民们在种杏上尝到过甜头,也品尝过⼼酸,品相再好的杏⼦客商收购价格最⾼超不过1块钱,低到三五⽑钱⼀⽄也很常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杏⼦成了新阳⼈的“伤⼼果”?传统的杏产业真的已经成为“⼣阳”了吗?
“是因为品种退化不好吃?还是因为交通运输不畅?我⼀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发现这两个原因都不存在。”⽑晓春拿出⼀厚沓向全国各地邮寄杏⼦的快递单,⼀边向记者展⽰⼀边说,去年,他邮寄赠送给全国各地朋友品尝的杏果有上百箱,朋友们反馈的信息⾥,都夸赞新阳的杏品相好、⼝感好。很显然,新阳杏品种退化不好吃并不是销售不畅的理由。另⼀个⽅⾯,现在交通发达了,省际公路穿新阳镇⽽过,快递物流飞速发展,除了西藏、海南等地,向北京、上海、⼴州等全国各⼤城市邮寄⼀箱杏只需⼀两天,套⽤时髦的话简直是“秒到”,因此,交通不畅运不出去的理由也不能成⽴。
“思来想去,我认为,是过去‘新阳杏’的品牌效应已经逐渐褪去,现在杏果产品缺少组织和宣传,基础建设先进了,反⽽思想有点落伍了。”⽑晓春说,新阳杏果能不能⾛出“⼣阳困境”,还要靠新阳⼈⾃⼰,只要我们有信⼼,就有振兴的希望。杏产业要发展,就要建⽴统⼀品牌,有合作社、有协会等组织统⼀包装,统⼀销售,形成合⼒,靠⼤家杀出⼀
条“⾎路”,既要⼤⼒宣传进⾏鲜果销售,还要⾛精深加⼯之路,这样“新阳杏”的发展才会久远。
探索深加⼯提升杏⼦附加值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到了原因,就要寻产业的出路。
“2016年的中央⼀号⽂件做出部署,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持续较快增长。2018年的中央⼀号⽂件仍是进⼀步明确要构建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晓春说,他认为,新阳镇应该依托
传统产业,真正让“杏”福变幸福,就要做⼤做强杏产品加⼯产业,延伸产业链,提⾼产品的附加值,将杏⼦打造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晓春对杏⼦的深加⼯产业进⾏了考察。在天⽔,基本没有⽣产加⼯杏仁露、杏脯、杏茶、杏⼲、杏酱、杏饮料等这些市场上流传甚⼴的杏⼦深加⼯产品企业,⼀次参加外地宣传活动时,他偶然遇到了⼀位酿造⼯程专业的博⼠后,博⼠后⼜恰好在研究⼀个⽤杏⼦酿酒的专利项⽬,两⼈⼀拍即合,决定依托新阳镇的杏树资源,让博⼠后的研究项⽬“落地开花”。
2016年杏⼦成熟之际,⽑晓春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在家乡新阳镇温集村投资200多万元,成⽴了“晓春西部⽣态酒庄”,博⼠后带着研发团队悉数⼊驻,利⽤新阳镇优质杏果资源,采⽤先进的酿造设备与技术,⾛上了⼀条杏果酿酒之路。经过⼀段时间紧张的调试,当年,酒庄酿造出了⼝感⾹醇的杏酒⽩兰地,使得新阳杏果第⼀次真正⾛向了深加⼯,也有了⾃⼰的深加⼯产业链。
2017年,麦积区新阳凤源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了。由于原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加⼯酒的品质,要想从源头上把控品质,就要有好的原材料。因此,在试验性⽣产的第⼀年,酒庄以⾼于市场⼏倍的价格从农民⼿中收购了杏果,收购的要求是没有腐烂、没有蛆⾍的。
在新阳镇政府和温集村两委的⼤⼒⽀持下,合作社先后完成新阳镇温集村⼟地流转180亩,经麦积区果品产业局批复⽴项,建设标准化⽆公害⽰范基地,栽植优质⾼效密植鲜杏张国元100亩、鲜杏⽐利斯80亩。温⽟君介绍说,⽬前合作社的果树长势良好,已进⼊挂果期。新阳镇在杏树种植上有地域优势,产地远离城市及⼯业区,⽆污染,环境优良,整个⽣长过程严格按照绿⾊⾷品操作规程,合作社的⽬标就是建设成⽣产优质绿⾊⽆公害果品的⽰范社。
温⽟君说:“今年合作社对新阳杏进⾏了绿⾊⾷品认证申报,已经通过了认证,就等着颁发证书了。合作社种植的优质杏果为酒庄提供了绿⾊、优质的原材料,这也为杏果探索深加⼯之路奠定了基础。”
以“杏”为媒铺开幸福路
2018年,鉴于新阳镇各个农业合作社单打独⽃,难以形成⼤产业、⼤格局的局⾯,⽑晓春⼜召集现有农产业合作社负责⼈开会,分析现状与问题,最后⼤家形成⼀致意见,现代经济社会是长板结合与共享经济时代,要把农产品做⼤做强,必须⼤家拧成⼀股绳,共谋发展。
于是,由⽑晓春牵头发起成⽴了新阳凤源⽣态联合会,他作为牵头发起⼈,于2018年、2019年成功策划举办了两届“新阳镇杏花旅游⽂化节”,这标志着种植了上百年的传统杏产业、“新阳杏”的品牌得到了升级。他说:“以‘杏’为媒,让新阳镇⼴⼤的种植户有了⾃⼰的⽂化节,⼈有了⽂化不俗⽓,有涵养;产品有了⽂化,就是品牌,就能延续发展。”
“去年杏的收成好,我们村有杏种植收购的合作社忙坏了,销售可以⽤⽕爆来形容。20⽄的纸箱⼦,我们快递发了90万个,还不算私家车和货商上门收购的。”温⽟君得意地说,连续两届杏花旅游⽂化节的举办,⼤⼤地提升了“新阳杏”的知名度,也为当地许多建档⽴卡贫困户敲开了幸福之门。
“我们村离合作社近,村上⼆三⼗个贫困户都在这⾥务⼯,⼀年能增加六七千元的打⼯收⼊,种的杏还能以⾼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合作社酿酒,⽇⼦过得很好。”今年48岁的汪慧萍是新阳镇王⽥村⼈,以前常年在外地打⼯,近⼏年为了照顾孩⼦和家中的⽼⼈就在家种植杏树和花椒,少了打⼯的收⼊,⽇⼦⼀下⼦过得紧了。新阳凤源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之后,她主要从事除草、上肥、打农药、选果⼦、擦酒缸、清洗设备等⼯作,“每年陆续在合作社⾥打⼯三个多⽉,给上⼤学的孩⼦能挣个学费,家⾥的农活和家务活也不耽误。”
建档⽴卡贫困户裴冠霞也依托合作社增加了家庭收⼊。她的丈夫早逝,⼀个⼈拉扯着⼀⼉⼀⼥两个孩⼦,家中种了四五亩花椒,农忙时就忙地⾥的活,闲了就到合作社打⼯,由于要照顾孩⼦不能⾛远处打⼯,家跟前的这份⼯作和六七千元的收⼊就显得特别珍贵。“⾃⼰也种了杏,去年产了2000多⽄,⼀⼤半都以1.5元每⽄的价钱卖给了合作社,⽐市场价⾼
的收⼊就显得特别珍贵。“⾃⼰也种了杏,去年产了2000多⽄,⼀⼤半都以1.5元每⽄的价钱卖给了合作社,⽐市场价⾼多了,总体收⼊⽐以往好,这让我挺⾼兴。”裴冠霞说着这番话,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新阳凤源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酒庄成⽴⼏年来,先后收购新阳杏近百吨,产原酒⼗多吨,销往浙江、⼴州、福建等地。然⽽,酒庄想⾛得更远,就要⾛市场化的道路,寻投资合作伙伴,以扩⼤⽣产规模。“今年6⽉,合作社已经拿到了⾷品⽣产许可证,按照设备的规模,专家规划年消耗新阳杏500吨,通常15⽄杏能⽣产1⽄原酒,因此,下⼀步就是考虑的就是酒销售的问题。”⽑晓春说,今后,新阳凤源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继续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以“杏”为媒,积极打造集绿⾊⽣态种植、休闲采摘、农耕⽂化观光、酒庄购物为⼀体的全业态乡村旅游业,进⼀步促进农民增收,要让传统杏产业焕发新⽣机,把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发展成为⼀项长期的富民产业惠泽百姓。
监制 | 尤斌
编审 | 尤斌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29: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17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阳   产业   杏果   杏树   种植   农民   果品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