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2004年农业沃尔夫奖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2004年农业沃尔夫
[] 李学数
中国人能用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中国粮食生产能保障人口需求。
───袁隆平
知不足而后可追。中国人民不会坐以待毙,总之,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对于中国农业,我一点都不悲观。───袁隆平
一个人若想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除了具备高大的身材以外,体力充沛也是其必备的一个条
件,二者缺一不可,再身材高大,打一会儿就没劲了,不行。再精力充沛,太矮了,也不行。亲代的好坏和是否具备优势就像打篮球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样,它们是超级杂交水稻一定要具备的。------袁隆平
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没有小康,我们国家也就不会有小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复杂。我有一个曲线致富的理论:光靠粮食是不能致富的,粮食价格不能很高,政府要控制的;但是粮食又很重要,你不能少。我的意思是,什么叫曲线理论?就是要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就可以腾出一部分土地、一部分空间来搞其他效益高的经济作物,什么水果、蔬菜、花卉、养鱼都行。我原来一家5亩地,但是亩产只有1000斤,我需要5000斤,所以5亩地都得种上水稻,想结构调整,调整不了。如果用两亩地,我还得去买粮食。但如果提高单位产量,3亩地就能产5000斤,我就可以腾出2亩地搞上其他效益高的。这就叫曲线致富,这是一条路子。粮食本身不能致富,但是我大幅提高单产之后,却可以曲线致富。 ---------袁隆平
打麻将里面有辩证法。有人一看到手上的点数不好,就摇头叹气,这种态度不可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打麻将也是这样,就是最坏的点数,只要统筹调配,安排使用
得当,也会以劣代优,以弱胜强。相反,胸无全局,调配失利,再好的点数拿在手里,也会转胜为败的。---------袁隆平
其实,我最大的兴趣是和年轻人在一起。年轻人朝气蓬勃,敢打敢拼,才是我们事业的希望。常和年轻人在一起,我就觉得自己还年轻,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袁隆平
创造的财富比微软要多
200411373岁高龄的袁隆平和一位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史蒂文ڑD¨L潭克斯利教授共同获得2004年度沃尔夫农业奖,以表彰他们“对杂交水稻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和发现杂交优势的基因原理”。以列“沃尔夫奖励基金会”颁发的沃尔夫主要是奖励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文明的人士,每年评选一次,分别奖励在农业、化学、数学、医药和物理领域,或者艺术领域中的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四大项目之一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士
沃尔夫评审委员会认为,现年73岁的袁隆平教授“是现代农业研究史上一个科学巨人,他对世界性的食物生产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他的领导下,来自不同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数百名科
学家,经过10年的合作研究,使水稻产量总体提高了20%,中国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0%。为帮助增加世界食物供给,他向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供了他的知识、技术和育种材料”
他是继陈省身(获得沃尔夫数学奖)及吴剑雄(获得沃尔夫物理学奖)之后第三个 华裔获得此项国际大奖。
在获得这项奖之前,2001219日,国务院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奖励,袁隆平获得中国首次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20018月袁隆平获得菲律宾「麦格塞塞奖」的政府服务奖。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中国是一个有著8000多年种植水稻历史的国家,近20年来,虽然中国人口增加了几个亿,但年人均粮食供应量仍从3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博士1999提出"中国威胁论" 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谁来养活未来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布朗预言:“到了下个世纪中叶,将没有哪个国家能养活中国人,包括中国人自己。”
袁隆平听了沛然生气说:“这是耸人听闻,蛊惑人心!中国水稻产量增长速度可以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中国可以养活自己!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达23亿亩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由于杂交水稻获得巨大成功,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皮特克莫恩说:“杂交水稻使中国农民节省下了数百万公顷的水稻田,以发展其他生产活动来增加收入。”袁隆平先后获得迄今惟一的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八项国际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而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廿二的人口,确是了不起的成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不再接受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而是要变为粮食援助国。
2002年在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栏目袁隆平说:800公斤不简单呢,现在我跟 你讲一个数字,世界上的水稻平均产量只有250公斤,我们中国现在的产量每亩是420公斤,在世界上排第四位了,第一位是澳大利亚,它面积小,只有100多万亩,它有将近600公斤。我们是400
多公斤,跟日本、美国的产量是相同的,就是排在世界上前四位。现在一下变800公斤,你想一想,当它变成成千上万亩的时候,可以养活多少人。我们算了一个账,最保守的估计,我们现在全国种的杂交稻是2.3亿亩,我只推广2亿亩超级稻,每亩按最保守的估计增产150公斤来算,每一年可以为国家增产300亿公斤粮食,300亿公斤粮食是个什么数呢?比一个湖南省的全年粮食总产量还要多,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口。还可以在这个基础再增加150公斤,就是可以多养活我们1.5亿人口。人口学家讲,到了2030年中国的人口要增长到16亿就平衡了,还要增长3亿人口。但是我一项科研成果可以解决1.5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经过几年的艰苦攻关,由他主持的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第二期超级杂交稻育种目前十分顺利,其在海南省三亚的试验田将在本月底收割。袁隆平表示,这批“超级稻”理论亩产可达1000公斤。水稻杂交的推广就是在小范围的试点成功之后才得以大规模的适用的,这个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经济价值高达一千亿人民币。
超级稻项目位于三亚的一亩二分试验田,于去年12月开耕播种,目前水稻长势良好,现已齐穗。第二期超级稻的研制著手于2001年,主要利用了形态改良和亚种间优势进行攻关。袁隆平说,根据试验田的亩产推算,第二期超级稻推广种植的亩产应该不低于800公斤。超级稻适宜在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种植,他估计可在2005年获得大面积推广。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是江西省德安县。全家逃难首先就是逃回江西,从德安到赣州,而后又到湘西,最后才到重庆。他的伯父是国民军的少将师长,在与日寇的决战中,战死在故乡。他念小学的时后,有一次,班上的老师带学生去农场游玩,袁隆平对美丽的田园风光十分向往,当下对学农产生浓厚兴趣。
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中专教,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在那里,袁隆平的职称一直没有提升,工资一直原地踏步,房子窄小阴暗。1960年,当时中国刚渡过三个天灾时期,粮食短缺,人民生活非常艰辛,有鉴此,他下定决心解决中国迫切的粮食问题。
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遗传学原理》:“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袁隆平是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他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他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著"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在四个品种中,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并精心培育和详细观察,将观察培育心得,写成「水稻雄性不孕性」一文,发表於一九六六年第四期《科学通报》。
第二次绿革命」1970年,他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6年,和助手先后用1000多个栽培水
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试验,却没能获得成功。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带著一串串疑问,他将各种杂交组合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终于意识到:几千个试验所用的杂交材料亲缘关系都太近。于是他提出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杂交稻进行杂交的新设想。
野生水稻,海南人称之为“野禾”,由于谷粒小、干瘪,成熟期又不一致,没人去收割。19701123日,他的助手在海南岛发现了一株野生稻──野败。经过3年研究,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袁隆平说:我们在野生稻里通过分子检测技术,发现了两个增产基因,一个基因比现在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8%的效益,两个基因解决3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5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170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稻   杂交   中国   粮食   发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