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簧[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999435.1
(22)申请日 2015.12.04
H01R 13/11(2006.01)
(73)专利权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高新区水
秀路2088号
(72)发明人彭易平  茆玉龙  胡兵波  韩言言
(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代理人
杨林洁
(54)实用新型名称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冠簧,包括沿所述冠
簧轴向分设于所述冠簧两端的端带、连接于两个
所述端带之间且间隔设置的若干;所述
具有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相
邻两个所述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
上的不同位置处。所述冠簧通过将相邻两个所述
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
置处,在保证所述冠簧与对接插头的接触点数不
变的情况下,所述冠簧可与对接插头具有多层次
接触,有利于降低对接插头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
便操作。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205178092 U 2016.04.20
C N 205178092
U
1.一种冠簧,包括沿所述冠簧轴向分设于所述冠簧两端的端带、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且间隔设置的若干;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相邻两个所述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冠簧轴向,相邻两个所述的接触部分别靠近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靠近同一个所述端带的所有所述接触部至该端带的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接触部至与所述接触部靠近的所述端带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冠簧的轴心的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带直接连接且沿所述冠簧轴向直线延伸的直片段、连接所述直片段与另一个所述端带且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弯片段,相邻两个所述的弯片段分别直接连接于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上;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弯片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弯片段在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中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冠簧轴向,所述直片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弯片段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直片段沿所述冠簧轴向的长度相同,所有所述弯片段沿所述冠簧轴向的长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位于每个所述沿所述冠簧圆周方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均匀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5178092 U
冠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冠簧,尤其涉及一种对接插头插入力较小的冠簧,可稳定地进行大电流传输。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用于电动汽车等的电源传输接口,通常采用冠簧插孔或普通的密绕线簧插孔。一方面,由于该种电源传输接口需要大电流通过,从而对其中接触件的接触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大电流传输过程中,接触件的发热情况也是该种电源传输接口需要特别考虑的另一要素。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冠簧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插头插入力较小的冠簧,可稳定地进行大电流传输。
[000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冠簧,包括沿所述冠簧轴向分设于所述冠簧两端的端带、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且间隔设置的若干;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相邻两个所述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00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冠簧轴向,相邻两个所述的接触部分别靠近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靠近同一个所述端带的所有所述接触部至该端带的距离相同。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有所述接触部至与所述接触部靠近的所述端带的距离相等。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有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冠簧的轴心的距离相等。[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带直接连接且沿所述冠簧轴向直线延伸的直片段、连接所述直片段与另一个所述端带且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弯片段,相邻两个所述的弯片段分别直接连接于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上;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弯片段上。
[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弯片段在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中间位置。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冠簧轴向,所述直片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弯片段的长度。
[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有所述直片段沿所述冠簧轴向的长度相同,所有所述弯片段沿所述冠簧轴向的长度相同。
[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每个所述沿所述冠簧圆周方向的两侧的两个
所述均匀设置。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相邻两个所述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在保证所述冠簧与对接插头的接触点数不变的情况下,所述冠簧可与对接插头具有多层次接触,有利于降低对接插头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冠簧与一对接插头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冠簧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8]图3是图2所示的冠簧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0]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冠簧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冠簧100由金属片围成,所述冠簧100包括沿所述冠簧100轴向分设于所述冠簧100两端的端带1、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1之间且间隔设置的若干3。
[0021]两个所述端带1及所述3共同围设形成用于收容对接插头200的收容腔4,所述收容腔4呈类腰鼓型设置,即沿所述冠簧100轴向所述收容腔4的内径逐渐变且整体上中间小两端大。
[0022]每一所述端带1为沿所述冠簧100轴向设有缺口的半封闭圆环结构,便于所述对接插头200插入。优选地,两个所述端带1的缺口沿所述冠簧100轴向连通形成一个开口5。[0023]所述3在两个所述端
带1之间沿所述冠簧100轴线方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3之间具有间隙6,沿所述冠簧100的圆周方向上所述3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隙6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间隙6与所述开口5重合。
[0024]所述3具有朝向所述冠簧100的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31,相邻两个所述3上的接触部31位于沿所述冠簧100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即相邻两个所述3的所述接触部31沿所述冠簧100轴向至同一个所述端带的距离不同;从而在保证所述冠簧100与对接插头200的接触点数不变的情况下,所述冠簧100可与对接插头200具有多层次接触,有利于降低对接插头200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便操作。
[0025]所有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冠簧100的轴心的距离相等,使得所述插头与所有所述接触部31均具有良好的电性接触,有效降低接触界面的发热量,实现较大电流传输,并且可实现所述冠簧100与对接插头200之间的可靠搭接。
[0026]沿所述冠簧100轴向,相邻两个所述3的接触部31分别靠近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1。进一步地,靠近同一个所述端带1的所有所述接触部31至该端带1的距离相同,也即所有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对接插头200形成两个接触圈,有效地降低了对接插头200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便操作。更进一步地,所有所述接触部31至靠近所述接触部31的所述端带1的距离相等。
[0027]位于每个所述3沿所述冠簧100圆周方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3均匀设置,
位于同一个所述3的沿所述冠簧100圆周方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3相同,因此所述冠簧100与所述对接插头200的插拔力均匀,对接插头200受力不易发生偏摆, 可提高所述冠簧100与对接插头200之间接触的稳定性。
[0028]具体地,所述3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带1直接连接且沿所述冠簧100轴向直线延伸的直片段32、连接所述直片段32与另一个所述端带1且朝向所述冠簧100的轴心方向突伸呈曲面的弯片段33。相邻两个所述3的弯片段33分别直接连接于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1上;所述接触部31位于所述弯片段33上,且所述接触部31相对靠近于设有该接触部31的弯片段33直接连接的所述端带1。优选地所述接触部31位于所述弯片段33在所述冠簧100轴向上的中间位置;相邻两个所述3的接触部31沿所述冠簧100轴向交错设置。[0029]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冠簧100轴向,所述直片段32的长度小于所述弯片段33的长度;所有所述直片段32沿所述冠簧100轴向的长度相同,所有所述弯片段33沿所述冠簧100轴向的长度相同;所有所述接触部31至与设有该接触部31的弯片段33直接连接的端带1的距离相等。相邻两个所述3的结构相同,只是换向交错地与所述端带连接。
[00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冠簧100通过将相邻两个所述3上的接触部31位于沿所述冠簧100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在保证所述冠簧100与对接插头200的接触点数不变的情况下,所述冠簧100可与对接插头200具有多层次接触,有利于降低对接插头200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便操作。
[00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2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154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冠簧   接触   插头   实用新型   对接   簧片   轴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