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的研究院

本刊记者|武圣俊
2008年,青岛农业大学在东营市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毛坨村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十多年来该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开发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技术。近几年研究院也开始把盐碱地开发试验示范辐射到毛坨村周围,建立了无土栽培、暗管排盐、农业庄园等示范区。
据研究院的王建林院长介绍,研究院的科研单位本身只有几个人,却是一个开放性的研究院,青岛农业大学以及其他高校的老师,都可以来研究院为发展农业科技做科研。黄河三角洲研究院是一个平台,是各路农业科技工作者为该地区盐碱地改造集思广益的平台。自185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新生土地6300平方公里,毛坨村只是新生土地的缩影。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还有811万亩未利用地,1050万亩不同程度盐碱地。盐碱地不但可以种庄稼,还能搞养殖黄河三角洲的盐碱地如何改良?王建林院长和他的团队经过反复钻研,认为台田非常适合。王建林介绍,台田就是抬高田地土壤表面,这样就可以使地下水位相对降低,由此而来田地盐碱度就大大的降低了。但是要实现将田地抬高需要攻克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王建林团队利用暗管排盐等技术快速改良了抬田之后田地产生的不良状况,其中“暗管灌排盐碱地快速脱盐系统方法”技术已经获得了发明专利并转让给企业做进一步的推广。
毛坨村周围的水源盐分含量非常高,地下水源的盐度也是决定田到底抬多高合适的标杆。为此,王建林团队长期对毛坨村的地下水源做相关方面的检测还自制了设备来模拟田间地下水位的
研究院
37
2017年4月总第263期
C over report/封面专题
变化。反复的试验之后研究院得到了大量的实验
数据,而且发现了盐碱地的盐分变化过程。研究
院通过得到的实验数据掌握了盐分的表距、聚焦
以及地下水的反盐状态。根据这些实验成果又针
对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根据成土时间、成土条
件对不同地域土壤盐度、盐分进行了采样规划,
并根据采样模拟土壤盐分,将小麦、玉米、水稻
等农作物种植区进行了科学区划。
采用台田方式改良盐碱地会产生大面积的台田水塘,这些水塘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渔业,
做到渔农结合、种养结合。这是一种融水产养殖、
蓄水与发展高效种植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开发
模式。目前,研究院开展的台田沟锦鲤养殖项目
已经攻克了“淡鱼咸养”的技术难题,不仅提高
了农户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非常
显著。
王建林称:由于台田沟里的水盐分很高,所以虾、梭鱼这些在淡水里养不活的生物却可以逐渐适应东营当地的水体。
解决水稻倒伏问题,开发水稻种养模式黄河水的长期冲积使东营地区形成了大片的漫滩。研究院便在黄河漫滩发展稻鸭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稻鸭共生是一种农牧一体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具有显著的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鸭子以虫、草为食物,粪便还可以充当肥料供水稻使用。能够在黄河漫滩上实现这样的农业模式正是因为充分利用了稻子和鸭子的生物潜力。目前“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依靠这项技术研究院已经建立了2000多亩规模的示范基地。
在重度盐碱地地块,研究院利用塑料隔绝下层土壤,在上层使用机基质的方法,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蔬菜栽培,解决了重盐碱地栽培蔬菜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盐碱地有机蔬菜的高效生产。王建林团队开发的无土栽培模式、基质配方等已经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以前在东营地区,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是乳芽泡栽,这种水稻种植方式的使用面积占了该地水稻生产面积的80%以上。通过逐年的深入调研,研究院发现这样的水稻种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倒伏,2014年甚至出现了因倒伏而导致很多地块水稻绝收的现象。在平常的年份倒伏的问题虽然相对较轻,但是水稻也会因为倒伏而大面积的减产,很多农民种植水稻基本是挣不到钱的。
针对水稻大面积倒伏的问题,研究院展开科研攻关,最终开发出盘育机插的水稻种植方式,使水稻倒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幅度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增加了稻农的收入。
选育耐盐农作物,改进种植制度
对农民而言,种粮食较种林果、蔬菜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低的。渤海粮仓工程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增产
增收,因此,在种粮食作物之外,研究院还重点攻克了耐盐林果种植的技术难关。研究院经过筛选和鉴定之后在毛坨村培育了耐盐白蜡、国槐、臭椿、榆树、竹柳、盐柳、红花槐等10余个苗木品种。
葡萄耐盐性较好,是东营地区种植果树的首选。于是,青岛农业大学林欣老师在国外引进了18个耐盐葡萄品种在毛坨村进行试验,选出了较好的葡萄品种。研究院团队结合建设大棚,土壤
表层覆盖等葡萄耐盐栽培技术最终为该地区引进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院长王建林查看苗期生长情况。
38中国农村科技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了5个适合种植的耐盐葡萄品种并且从细胞水平展开了对林果耐盐机理的研究。现在该地区已经建立了1500亩的耐盐葡萄基地和600亩的耐盐苗木基地。
棉花曾一直是黄河三角洲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棉花的效益是非常低的,如何用其他经济作物替代掉棉花,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的问题,”王建林说。
王建林团队发现花生在生育期、栽培技术和培养模式上和棉花有着非常相像的地方,在不改变调水周期的情况下,可以用花生代替棉花在三角洲地区推广种植。2013年研究院开始着手花生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到了2016年花生的亩产已经可以达到400多公斤。
除了单种植物耐盐品种的筛选和栽培技术之外,三角洲研究院还对该地区农作物种植制度做了改进。在黄河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除了轻度盐碱地地块,大部分农作物是一年种植一季。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条件,三角洲研究院针对盐碱地盐渍化程度的不同,建立了冬季作物(小麦、油菜)与夏季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谷子、水稻)周年生产的多熟制种植制度,并对作物种类和品种进行优化。
目前,利用技术对土壤返盐进行把控,已经实现了油菜与花生连作一年两熟,小麦、油菜、玉米、花生两菜四熟大循环的种植模式,实现了盐碱地块的周年生产,并且做到了农作物产量基本不降低。其中油菜和水稻一年两熟模式已经非常成熟。
“实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通过选育优质品种,在不降低品质的情况下降低作物的生育期,实现了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一年两熟,”王建林解释说。
渤海粮仓不仅要存粮更要存科技
“都说渤海粮仓是以增粮为主,但是我个人认为,增粮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目标,渤海粮仓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增收,以科技为翅膀,以增收为目标,增加老百姓收入才是目标。”王建林自2008年开始在东营工作,对东营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作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王建林认为,渤海粮仓作为一项巨大的农业科技工程,做任何技术都应该摸得着、看得见、用得上、划得来,不合实际,成本太大都是行不通的。研究出的农业技术应该轻简,成本低廉,不能过于复杂使农民无法接受,要做到使农民一学就会。要充分协调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矛盾,应该多考虑如何让老百姓愿意种粮食的问题,变提高粮食生产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地方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渤海粮仓工程。虽然农业不能带来税收,但可以藏粮于技、
更能藏富于民。
原始地貌如今地貌
39
2017年4月总第263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0:36: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121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院   盐碱地   水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