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信兵镜头下的中缅印战场

培训,帮助中国远征军打赢怒江战
役,夺回1941年失手的滇缅公路——
—当时中国唯一获得外界军事物资的陆路通道。
这批美军顾问团协同中国远征军共同作战的地方,就是根据在华盛顿结束的“阿卡迪亚”会议的决定,将缅甸、泰国、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划出来,与中国战区合并成立的中缅印战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国最多的战场,也是中国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唯一取得战略胜利的战场。每年,世界各地举行二战纪念活动的时候,参加诺曼底登陆
在拍摄过程中,芭芭拉·梅姆瑞
第一次来到中国,回到了父亲年轻时
英勇战斗的地方。她突然意识到,这
正是她梦里常到的地方。“谢谢你们
所做的事,在最近一个星期内,我所
了解的父亲,比任何时候都多。我的
蓓雯丽·梅姆瑞也感谢你们。我
们的母亲菲,于1996年去世,她一生
都没有改嫁。”
二、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
,这些照片自入馆60年来都
无人问津,他是第一个检索和
扫描的人
在为纪录片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牛子发现了一个宝库——
美国国家
自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
下令建馆起,它一直安静而忠实地记
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只要根
据它的索引填写一张表格,工作人员
就会为你取来整个文件夹、整个纸
整个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的
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梅姆瑞
“三星连长”史迪威将军
All Rights Reserved.
一粟。牛子回国后兴奋地告诉章东磐,档案馆内收藏的中缅印战场的历史照片初步估计约有2万多幅。
2010年初春,由牛子、章东磐、邓康延等人构成的“杂牌军”,浩浩荡荡开赴华盛顿,开始“寻人之旅”。在这个队伍中,有新加盟的香港建筑师晏欢,这是晏欢第一次来到美国国家档案馆。他到达的第一天,国家档案馆就意外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就在他们填写完检索表的几分钟之后,“奇迹”发生了,一辆小推车停在他们桌子旁边,上面是中国驻印军第
随着这些珍贵照片重见天日
支由中美战士共同组成的抗日远征
军终于走出重重遮蔽,一个国家的记
忆也终于渐渐完整。
2011年12月3日,由那些赴美
搜集照片的民间学者们共同策划的
国家记忆”———二战中缅印战场解
密影像展在重庆大剧院开幕。影展的
解说词里写道,这是“以一段浴血奋
着其他部队一起在林弹雨中穿行,
同时按下快门,踏出了一条非凡的摄
影采访“路”。
在当时,他们的作品被刊登在
《中缅印战区新闻综合报》上。这是一
份从1942年起面向中缅印战场的美
国士兵免费发放的战地报纸,在三年
半里共出版了188期。
从后人整理扫描的图片中,人们
可以看到,为鼓舞美国官兵们的士
气,报纸封面多半会刊登一张窈窕女
郎的靓照。报道的内容则是第一手战
况、战地生活记录,甚至还有针砭时
All Rights Reserved.
一架小型飞机的机身下——
—那是一架在密支那战役中刚被击落的C-47运输机。有的扛着相机,有的敲着打字机,在一片废墟中建立起了临时的新闻总部”。对他们来说,这里既能遮荫,又能避雨,比起机场跑道旁的堑壕,这架飞机残骸已是非常理想的遮蔽场所。
“这里逐渐变成了安乐窝,床位日趋拥挤,空投物下面的护垫被搜集起来当床垫用。摄影师们考虑把飞机的厕所改装成为一个暗室,许多双警惕的眼睛时刻盯着空中来袭的日军飞机,一旦有事,大家时刻准备好立
即撤离这里,躲到附近的散兵坑里因为新闻总部可是日军空袭的主要目标。”当时报道二战的《纽约时报》记者笛尔曼·杜尔丁就是这一“新闻
他们肯
年的今
亲手记录战争的通信兵们大多已
格林伯格就
晏欢本想邀请他作为通信兵代
们表达感激之情的机会也将很快消
逝。”
悉尼·格林伯格出生于1919年,
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长大。21岁时,
他应征入伍。通常每个人服役期为1
年——
—也就是说,他本该到1942年
12月就能退役。然而,就在那时,“珍
珠港事件”爆发了。美国宣布参战,他
格林·伯格,曾是美国通信兵第
164连记者
All Rights Reserved.
尼亚州登上“苏格兰快艇”号的通信兵之一。起初,他并不知道自己前往的地方叫“中国”,直到军官给他们人手发了一本小册子,让他们学习印度和中国的“行为准则”,东亚国家的神秘面纱才在他们面前慢慢揭开。历经34天的航行,他们在猛烈的空袭中到达印度孟买。其中一半人留在印度跟随中国驻印军,
格林伯格与另外的120人继续前往中国。
说起这段旅程,格林伯格最自豪的就是他到达中国的方式。他告诉孙女,自己是乘飞机翻越了著名的喜马拉雅山,降落在中国。最后到达昆明作战,许多中美士兵染上致命的阿米
巴痢疾、登革热和丛林斑疹伤寒。不
,他没过多久就融入了战地生活,
和中国士兵打成一片。他自己最喜欢
的照片是在某次行军时拍摄的。照片
,他与两个中国士兵站在一起,其
中一个中国士兵挑着粮食,另一个挑
着竹筒,是盛水用的。格林伯格也是
一副入乡随俗的打扮:脚穿草编凉
、头顶中国马夫帽,看上去就和身
边的中国士兵差不多。
这么打扮是有原因的。当时日军
10万元高额悬赏美国人的人头,
因此他们必须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像
忆时说道。
对于那些被杀戮和死去的同
胞他不愿多提。他甚至没告诉我他
死去的长官的名字。他在战场第一
线一定亲眼见过许多可怖的场景
但在他镜头下,你能看到更多的,是
关于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场景——
如洗衣服、带孩子,关于他们如何在
战争中幸存,在苦难的同时也保持乐
观的画面。因为这就是生活。这些关
乎人性的东西,也是战争的一部分。”
菲利普说。
这和格林伯格乐观的天性不无
关系他没花多久就学会说很多汉
赵振英(最后一排、左五)与战友们在南京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2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104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美国   照片   战场   搜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