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45646.5
(22)申请日 2018.08.20
(71)申请人 西安科技大学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塔中
路58号
(72)发明人 池葆春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61223
代理人 李振瑞
(51)Int.Cl.
G06Q  50/26(201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城市碳排放计量技术领域的
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
于:该计量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S1:依据城市规
划确立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框架;S2:确立城市
总体碳排放系统边界;S3:收集城市活动中活动
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S4:建立恒等式计算生产
过程的碳足迹,本发明通过对城市规划范围内
所有各项可能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进行采
集与计量,继而实现城市规划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的量化,为城市低碳技术和低碳政策的指定提
供了完整的科学依据,其计量范围广,计算方法
简单。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9035116 A 2018.12.18
C N  109035116
A
1.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计量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S1:根据城市规划,列举出在基准情形下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框架;
S2:确定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边界,包括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所有生产过程中,以及使用和使用后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S3:收集城市活动中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其中活动数据为产品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物质消耗数量及强度,排放因子为消耗单位数量的物质或能量所带来的环境负荷,即释放的碳排放量;
S4:建立恒等式,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输出及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持平,从而计算出碳足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碳排放系统框架包括城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土地使用变化以及农业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交通包括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以及水路运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消耗包括民用建筑消耗、商用建筑消耗、燃料燃烧、钢铁工业消耗、化学工业消耗、水泥工业消耗、油气开采及炼油加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使用变化包括破坏林业资源行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以及地表植被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边界的确立,根据城市内部过程排放、上游过程排放和下游过程排放,其中所述城市内部过程排放为在城市消费的产品和城市管辖区内的直接排放,所述上游过程排放为城市消费的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供应链上游环节的排放,所述下游过程排放为产品在消费后的处理环节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过程排放包括一次能源生产、电力生产以及进口的产品和服务;所述下游过程排放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还包括城市内部生产,但用于出口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排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恒等式为E=∑Q i *C i ,其中E为产品的碳足迹,Q为i种物质的活动数据,即其数量或活动强度数据,C为碳排
放因子。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035116 A
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具体为城市碳排放计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化、全球化正广泛展开,这一切都推动着巨额的物质和能源消费。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无节制的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将使全球变暖,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0003]城市是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行动平台和载体,城市政府有责任推动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目的的规划和管理政策。因此,对城市进行碳排放审计是实施以上具体工作必须的科学数据基础,然而,我国的不少城市本身对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线分析、未来情境比较、减量方法和范畴等都还没有完整的科学依据,从而也就无法提供政策情境分析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该计量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0006]S1:根据城市规划,列举出在基准情形下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框架;
[0007]S2:确定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边界,包括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所有生产过程中,以及使用和使用后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0008]S3:收集城市活动中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其中活动数据为产品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物质消耗数量及强度,排放因子为消耗单位数量的物质或能量所带来的环境负荷,即释放的碳排放量;
[0009]S4:建立恒等式,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输出及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持平,从而计算出计算碳足迹。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碳排放系统框架包括城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土地使用变化以及农业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
[0011]优选的,所述城市交通包括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以及水路运输。[0012]优选的,所述能源消耗包括民用建筑消耗、商用建筑消耗、燃料燃烧、钢铁工业消耗、化学工业消耗、水泥工业消耗、油气开采及炼油加工。
[0013]优选的,所述土地使用变化包括破坏林业资源行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以及地表植被变化。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边界的确立,根据城市内部过程排放、上游过程排放和下游过程排放,其中所述城市内部过程排放为在城市消费的产品和城
市管辖区内的直接排放,所述上游过程排放为城市消费的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供应链上游环节的排放,所述下游过程排放为产品在消费后的处理环节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0015]优选的,所述上游过程排放包括一次能源生产、电力生产以及进口的产品和服务;所述下游过程排放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还包括城市内部生产,但用于出口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排放。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恒等式为E=∑Q i*C i,其中E为产品的碳足迹,Q为i种物质的活动数据,即其数量或活动强度数据,C为碳排放因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城市规划范围内所有各项可能产生温室
气体排放的源头进行采集与计量,继而实现城市规划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量化,为城市低碳技术和低碳政策的指定提供了完整的科学依据,其计量范围广,计算方法简单。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该计量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1]S1:根据城市规划,列举出在基准情形下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框架,碳排放系统框架包括城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土地使用变化以及农业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所述城市交通包括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以及水路运输,所述能源消耗包括民用建筑消耗、商用建筑消耗、燃料燃烧、钢铁
工业消耗、化学工业消耗、水泥工业消耗、油气开采及炼油加工,所述土地使用变化包括破坏林业资源行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以及地表植被变化;[0022]S2:确定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边界,包括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所有生产过程中,以及使用和使用后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城市总体碳排放系统边界的确立,根据城市内部过程排放、上游过程排放和下游过程排放,其中所述城市内部过程排放为在城市消费的产品和城市管辖区内的直接排放,所述上游过程排放为城市消费的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供应链上游环节的排放,所述下游过程排放为产品在消费后的处理环节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所述上游过程排放包括一次能源生产、电力生产以及进口的产品和服务;所述下游过程排放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还包括城市内部生产,但用于出口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排放;
[0023]S3:收集城市活动中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其中活动数据为产品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物质消耗数量及强度,排放因子为消耗单位数量的物质或能量所带来的环境负荷,即释放的碳排放量;
[0024]S4:建立恒等式,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输出及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持平,从而计算出计算碳足迹,恒等式为E=∑Q i*C i,其中E为产品的碳足迹,Q为i种物质的活动数据,即其数量或活动强度数据,C为碳排放因子。
[0025]本发明通过对城市规划范围内所有各项可能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进行采集与计量,继而实
现城市规划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量化,为城市低碳技术和低碳政策的指定提供了完整的科学依据,其计量范围广,计算方法简单。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4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09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排放   城市   计量   消耗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