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专利分类
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类型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它又分为产品发明和技术方案的方法发明。产品发明是指一切以有形形式出现的发明,即用物品来表现其发明,例如机器、设备、仪器、用品等。方法发明是指发明人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针对某种物质以一定的作用、使其发生新的技术效果的一种发明。方法发明是通过操作方式、工艺过程的形式来表现其技术方案的。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和方法以及单纯平面图案为特征的设计不在此保护之例。由于实用新型专利及申请具有无需进行实质审查、审批周期短、收费低的特点,使该类型专利的申请量占总专利申请量的2/3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彩或者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的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即产品的样式。它也包括单纯平面图案为特征的设计。
政府在专利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
2008年,公布《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201110月,《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了知识产权执法保护能力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促进等10项重大工程
2011119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12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将专利领域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我国专利运用和产业化存在的共性问题
1专利申请具有盲目性。
1.1存在为追求数量而申请专利的情况。在申请时并不关注专利的实际效用及是否能产业化。我国目前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还存在重论文、重奖励的情况,专利成果是否转化对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发明人在申请专利时并不在意是否能够实现产业化,申请时也不会对市场进行预测,专利授权后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脱离了市场的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形同虚设。
2006年至2010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45.1万件,是十五时期总量的2.6倍。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分别达到了128.9万件和155.4万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十一五”期间达到了3.6万件,是十五期间的4.3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2011119日在“第五届中国专利周”开幕式讲话中说到:“今年前十个月,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已经分别达到123.8万多件和76.9万件,同比增长37.8%14.8%PCT(通过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13429件,同比增长34%。在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专利审批能力也显著增强,专利执法力度、能力和机制建设也进一步加强,全国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水平显著提升,专利信息传播与服务能力也显著增强,专利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他还介绍:“《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中国专利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本国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两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对外专利申请数量翻一番。”
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的观点来看,过去十年以来中国的专利的发展,慢慢改变着世界专利申请的格局:“中国2010年的国际专利申请总量比英法两国的总和还要多,这可以说是过去十年国际专利申请格局最主要变化之一了。现在国际专利申请呈现了
三足鼎立的局面,分别是美国、欧洲和东北亚。”未来,中国的国内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依然会持续的增加,而进一步考虑,如何提高专利的质量、提升专利的转化运用、更好地应对国际专利纠纷以及完善管理等等,已经进入中国知识产权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之中。
虽然我国专利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可以发现,我国向国外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少,授权率不高;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少,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低;海外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极少,与美日韩等国相比劣势明显。
 中共中央纪委驻国家知识产权局纪检组组长、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肖兴威在2011119日的一场发布会上全面介绍了《2012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了“专利质量提升”、“专利运用促进”、“专利保障‘走出去’战略实施”等10个专项计划。指出这个推进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专利质量、促进专利运用、加强专利执法、发展专利服务业、培养专利人才、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支撑重点区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障“走出去”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强有力支撑在作用。
1.2我国很多专利授权后不久就失效。据统计,目前我国发明专利平均寿命只有57年;实
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平均寿命约34年,均远远低于保护期限。从企业角度出发,我们通常将专利权在在期限届满前终止称为专利权的放弃。其中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专利权提前终止,我们通常称为消极放弃专利权。其中专利权人通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放弃专利权手续、主动放弃专利权,我们通常称为积极放弃专利权。对企业来说,积极放弃专利权属于个案,多出于外部压力,如专利权权属纠纷、被他人无效宣告等。尽管国家或地方政府处于战略考虑,暂时规定对确有困难的单位和个人的专利收费可以实行减缓或奖励,但减缓一般只对授权后前三年的年费,奖励也仅限于授权时的一次性奖励。国家现行的专利年费标准是根据专利年度逐阶段递加的,这也是为了促使专利权人自动放弃没有任何价值的专利。例如发明专利,第1-3年度年费为900元,4-6年度年费为1200元,7-9年度年费为2000元,10-12年度年费为4000元,13-15年度年费为6000元,16-20年度年费为8000元。
随着专利的增多,发明人或设计人应得的奖励、报酬以及企业专利管理费用都在水涨船高。因此,对于已拥有大量专利的企业来说,为节省经营成本,应适时放弃某些专利权。另外,为提高专利的整体质量和法律稳定性等,企业也会考虑放弃一些专利权。
2.专利转化难
2.1由于专利自身问题造成难以向现实生产转化
国内的企业或个人申请专利很多是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大部分专利都是单个申请的,几乎没有策略上的安排和规划考虑。而成熟的专利申请会有很多策略上的考量,其中有些专利不是为了对该技术进行保护,而是为了防备他人起诉侵权而申请的。有些专利是组合申请的,其目的只是为了保护某个核心的专利技术, 就像商标有联合商标和防御注册一个道理,真正使用的只有一个核心的专利技术。那么为了防备他人起诉侵权而申请的专利,以及为了维护核心专利技术的专利都不是为了实施而申请的,因而这些专利是不需要转化的。
  但也有很多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的专利,自身转化能力弱,却是由于天生不具备可转化性。发明专利往往要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质审查,平均需时两年;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由于市场周期较短,两年后往往没了市场需求,因而没有实质审查,基本上只要申请就会批准。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家一再强调:在进行发明专利申请前一定要去查阅专利文献,避免重复发明。据国家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了解得知,目前还是有很多发明人不查资料,不了解市场需求,而是闭门造车,进行重复发明。有些发明专利虽然发
明人对其成果非常自信,陶醉在技术创新的标新立异,而不考虑是否适合消费者使用,不考虑价格是否适应市场的销售,实用性极差或者不符合市场要求,这类专利技术因为没有市场价值必然是转化困难。
2.2有些专利的转化风险较大,造成转化难。
专利也有各种不同的种类,比如非职务发明,这些发明人发明的创意大多来自生活实践, 其发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的专利可以直接用于现实生活,转化相对比较容易。有些职务发明直接是为了改进生产工艺,改进现有产品,这样的专利也容易转化。
但是科研院所前瞻性的发明却因为该技术过于前沿,对于该技术可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该技术是不是可以直接生产出产品,从技术到产品还要多少技术配套等等都是未知和不确定的,因而从商业角度而言转化的风险极大。专利技术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让购买方最终完成产品上市,涉及到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包括专利技术的真伪识别、技术比较、市场分析、投资分析、风险分析等。然后再进行实质性的技术交易谈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交易的双方都将前功尽弃。科技成果转化的这一不确定性给交易的双方带来了风险。这种风险是个人无法承担的,而科研单位因惧怕风险,不愿交易,常常把科技成果束之高
2.3专利运用与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体系中介功能较弱。
专利运用与产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促进和保障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在专利持有者与经济活动承担者之间起服务和媒介作用的、具有规范形式的各类组织、机构及其活动的统称。
近年来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各地都在建立产权交易中心或交易平台,其目的在于在专利权人和专利使用人建立桥梁,让需要专利的人到专利权人,让专利权人的专利到买家。但是成效并不大。专利数据库是公开的,专利权人的信息在专利库也是公开的,需要专利的人很容易在数据库中检索到需要的专利,也很容易到专利权人的信息和专利权人直接联系,而专利权人同样可以通过网络到潜在需求方直接和需求方联系,花费大量资金建立的交易平台其实在网络上可以免费实现。因此专利转化困难不在于买方和卖方的信息沟通,因而解决专利转化困难并不能依赖简单建立交易的平台。
有些专利在转让的过程中,买方和买房对于专利的价格难以达成一致。所以引入独立的评
估机构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在保障专利运用和产业化有效流通所必须的一些服务环节尚无相应的机构或组织表现为专利运用和产业化评估功能不健全、技术交易保险尚属空白、缺乏必要的融资服务功能。我国对专利价值的评估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缺乏相应的评估机构和标准, 专利价值评估起来随意性很大, 银行为专利权人提供专利抵押贷款的服务非常“谨小慎微”。
2.4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不足,缺少专利技术转化的资金和实力。
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专利转化方面,企业的投资必不可少。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倾向于只投资基本确定没有风险的专利,而对于一些存在风险的专利则避而远之。这种瞻前顾后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我国专利的转化率。其实,不经过企业的孵化和完善,是很难断定某些专利的真正市场和价值的。专利一旦转化成产业,效益是巨大的。但是我国专利技术产业化过低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宝贵资源浪费。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完成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申请了专利,在这些国家审批的专利项目中,只有五分之一转化为批量生产,其中产业化的成果只有五分之一,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的专利化水平。
3企业专利信息管理和利用水平低
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理念,那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也往往会由于没有充分专利信息、专利检索工具,而发生重复开发、侵犯他人专利权等行为,致使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水平难以提高,产品难以主导或引领市场、企业竞争力不强。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2:2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4063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利   发明   转化   企业   技术   发展   产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