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看运河流域文化血脉传承

Extensive Music Research 泛音乐研究从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
看运河流域文化血脉传承
乔  雯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是运河流域传统音乐传承研究的一部分,在京津冀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运河文化中,音乐占重要地位。随着历史的演变,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受到人民众的喜欢,并发展成为带有地区彩的曲种。翻看历史传承,研究发展现状与发展内在嬗变,探讨运河流域音乐传承实施与保护,为我国曲艺有效发展与血脉传承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运河流域;血脉传承;鼓曲艺术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鼓曲艺术作品是我们中国民间独一无二的有说有唱的艺术形式,是说唱艺术中的闻名史,鼓曲种类繁多,形式丰富多彩,形象各异,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鼓曲艺术与古诗词、古曲、诗赋、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一脉相承。表现出了真挚的感情和较高的文学修饰,篇幅以短小精悍为主,具
有雅俗共赏等特质。我国北方鼓曲艺术中,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即是早期发展的曲艺形式,历史渊源,一脉相承。又各具特,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看历史发展,究内在嬗变,探血脉传承,打造文化名牌。
一、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的追溯与其发展
北方的大鼓艺术中,木板大鼓算比较早期的传统曲艺之一。木板大鼓也叫“小口大鼓”“鼓子快书”,是流传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鼓书形式。浓厚的地方彩,是在当时当地较流行的曲种。木板大鼓的内容简单,体裁大多借鉴了当地和周边的民歌。形式多样,部分曲调中常见叫卖吆喝调,反映了街巷文化特点,在广大农村发展迅速。慢慢扩展到了城市,甚至在京津冀大部分城市。木板大鼓的选材简单而朴实,内容贴近生活,表达简明通俗。唱段风格具体,唱腔结实而有力,充分体现大众的积极向上,健康,有生命力,有活力故事,文化和地域多样性。演唱形式主要有单口、对口两种时。伴奏形式简单,乐器是 一个木板和一面小鼓,基本不会用到其它敲打乐器 ,也很少用拉弦乐器等。所以演奏形式通俗易学。平易近人的演唱方式和简单的演奏结合,受到人民的喜爱,奠定了众基础,推广普及容易。
木板大鼓的蓬勃发展发展与演进,逐步形成了与之相似的鼓曲艺术,即河西大鼓和京韵大鼓。
西河大鼓是我国华北,华东地区的鼓书表现方式,典型的传统文化曲艺之一。广泛奉行于我国河北省,
传播在周边地区,北京、天津境内,山东以及东北大部分地区。在传承发展的过程里,还使用过其他的名称,如“河间大鼓”“弦子鼓”“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等等,最后定名河西大鼓是在上个世纪初。西河大鼓的创始者是表演艺术人马三峰,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咸丰年间。最初,西河大鼓以唱书形式,其中多选择长篇作品。如《杨家将》《呼家将》等。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发展迅速,涌现了众多的名家和民间。较有盛名的四大门派朱派、王派,李派、赵派,还有后来的马派创始人马连登、马增芬父子,发展壮大了西河大鼓派别,使该艺术更丰富,充实了多种艺术风格。
京韵大鼓,我国著名曲种。前身是木板大鼓,发源于河北境内,逐步在北京、天津发展起来。早期的河北木板大鼓从河北传入北京、天津后,刘宝全将语调改成北京腔北京调,按照京腔京韵,修改了吐字,念字,声调行腔。当然也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将石韵书、京剧、马头调等的一些唱法,融入到京韵大鼓的技法中,形成了新的曲艺曲种。与木板大鼓不同的是,京韵大鼓期初唱的内容短小精悍,主要以短篇曲目为主。后来,京韵大鼓主要传唱于北京地区,天津地区,后来扩展到了华北及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北方说唱艺术中价值较高,成就较大的艺术,在全国的说唱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的内在基因嬗变
木板大鼓、河西大鼓、京韵大鼓发源地都是在我国河北省,在我国鼓曲中具有代表性。木板大鼓是河西大鼓和京韵大鼓的前身,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内在的基因连系,有各自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特征。
西河大鼓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鼓曲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还有大量的通俗小说。其中中长篇小说就有150余部,小段的传统作品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京杭大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与传播研究——以京津冀地域为例”,课题级别: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802130202)。
Northern Music  23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4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鼓   发展   木板   艺术   传承   形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