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与作品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与作品分析
田甜
【摘 要】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一生创作了各种题材的作品,其中钢琴套曲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舒曼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童年情景》是舒曼钢琴套曲中最著名的几首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童年情景》的音乐特点及其演奏分析,以期更深的理解舒曼的作品.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10
【总页数】3页(P155-157)
【关键词】舒曼;《童年情景》;音乐风格;作品分析
【作 者】田甜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624.1
舒曼一生的音乐创作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青少年时期舒曼就创作了一百多首钢琴曲。30年代时创作了大量的钢琴音乐,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个时期,他有一种很具有创新精神的乐曲形式就是钢琴套曲,是由很多首短小并且具有独立鲜明个性的乐曲组成。这些作品可以表达同一主题或者不同主题,又可以独立演奏,但它们的内容却有着种种联系,所以钢琴套曲在音乐方面既有变化也有统一。与传统奏鸣曲相比,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舒曼的钢琴套曲与在他之前出现的钢琴小品集相比来说更加有贯穿整体的精神,各个钢琴曲之间音乐性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总标题的束缚下,各首钢琴曲还可以做到丰富多彩的形象和细腻复杂的情感,在浪漫中带有热情与幻想。比如《蝴蝶》、《狂欢节》、《幻想曲》、《童年情景》、《浪漫曲》等。
舒曼作为浪漫乐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创作引领了浪漫乐派的发展,启发以后的创作人有新的思路。舒曼因练琴手指受伤后开始转向作曲,他的创作形式多样,他打破了古典传统的束缚,追求自由开放的创作风格,他这种“没有形式的形式”正是浪漫主义乐派的理
念思想,使曲子的情感内容更容易抒发,同时也影响了许多浪漫乐派的音乐家。
(一)创作背景分析
《童年情景》是舒曼创作的儿童作品,舒曼在创作时内心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1836年舒曼向克拉拉求婚时,他的老师维克极力阻止,并且带着克拉拉巡回演出,让他们二人断绝来往。后来舒曼搬到了维也纳生活,但当时已经不是以经典的音乐为主流,而是盛行圆舞曲的风格。当舒曼饱受周围环境冷落和与克拉拉爱情被阻止的煎熬时,生活和情感经历都在磨砺他的创作,舒曼内心的各种情感都体现在了他的音乐作品中。偶然的一次机会让他知道克拉拉还在等他,使他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部钢琴套曲。舒曼在给克拉拉的信中曾这样描写《童年情景》:“我发现没有任何东西比期待和渴望什么那样会增强一个人的想象力,这正是过去几天我的心情。我在等候你的回信时,谱写了大量的曲子——美丽、怪诞和庄严的东西;有朝一日你弹奏它时你会睁大眼睛的。”这部创作于1838年的钢琴套曲,本是以书信的形式寄给恋人克拉拉的,原本共有三十多首作品,舒曼为使克拉拉满意,从中选出了这13首,形成了现在的《童年情景》。这部套曲也可以说是舒曼的私人作品,主要描绘的是克拉拉的童年时光,舒曼印象中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就像一部回
忆录,曲子中克拉拉的影子随处可见。
(二)标题含义分析
《童年情景》中的13个小标题所表现的都是克拉拉天真童年中的场景,分别为《异国和异国人民》、《奇异的故事》、《捉迷藏》、《孩子的请求》、《无比的幸福》、《重要事件》、《梦幻曲》、《火炉旁》、《骑木马》、《过分认真》、《惊吓》、《入睡》、《诗人的话》。舒曼曾说这些标题并不是先有的,而是曲子完成后加上的,只是演奏时对演奏者的一种表情暗示。毕竟音乐作品不是文字,如果过度的强调标题那么作出来的作品会显得很浅薄,所以舒曼没有受到标题的束缚,自由的作曲,淋漓尽致的抒发自己的情绪,但是后来加上的标题也都非常的恰当。舒曼认为,虽然《童年情景》中的13首小曲各自都有标题,但它们并不是单独的个体,演奏时还是要整体演奏。13首小曲间音乐旋律非常协调,加上标题又使听众听到灵动的、音乐以外的诗情画意与温馨浪漫。因此,舒曼的标题就是提示大家他的音乐中的情绪情感。
(三)音乐风格及特点分析
1.《童年情景》的风格分析
强烈的情感表现和有幻想因素的主观性。《童年情景》中最富诗意最受人喜欢的就是第七首《梦幻曲》,常常被单独演奏,还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这首小曲不仅怀念儿时生活的无忧无虑,也表现出了舒曼对克拉拉的思念之情。这首曲子的主题非常简洁,整首几乎都是主题的变化重复,音乐语言细腻,旋律线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不经意间就能让人进入飘渺的梦幻世界,具有十足的幻想彩。《梦幻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抒情温婉的风格,但依然有年少时内心抑制不住的热烈的情感和希望,更加体现了童年的天真。舒曼他的音乐表现力足以来影响人们,可以给人们希望与力量。
标题使用素材对其音乐想象力的丰富。 《童年情景》中第二首《奇异的故事》旋律起伏多变,高低音区交替,加入了民间舞曲的节奏特点,就像是一位老人在给小朋友讲一个奇异的故事,又像一首旋律忧伤、简单的古老歌谣,慢慢的诉说。第三首《捉迷藏》中有很多的跳音,形象的把童年时期捉迷藏时的轻巧、活泼表现了出来。
浪漫乐派风格形成的旋律起伏及和声多样性。第十三首《诗人的话》,开始旋律悠扬,中间有华彩部分的一串串音符,还带有大量的装饰音,曲子仍然是安静的氛围,就像诗人在缓缓的朗诵诗句,觉得现实渐行渐远,仿佛诗人在做最后的道别。舒曼的文学基础让他可
以用音乐来准确描写人物形象,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更加精准,也正是因为浪漫主义特别强调了感情的抒发,才使作品这样的打动人心。
拟人化的织体变化和和声应用。第四首《孩子的请求》一开始便是六度的跳音,生动的表示了孩子的心情迫切不已,后面乐曲旋律线条的下行也是孩子哀求的语气。舒曼用独特的音乐形象语言给了我们震撼人心的作品。第六首《重要事件》中的和弦和节奏最为规矩,每个音出来都让人觉得沉重,一个接一个的和声让孩子的严肃认真呈现出来。
(四)《童年情景》的特点分析
1.对比多样
前苏联评论家德鲁斯金在他的《舒曼的创作方法》一文中说:“舒曼的独创性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他制定了音乐形象既相互对比又相互联系的原则”。确实,舒曼《童年情景》中每一个小曲的标题都表现了一个个童年时期的生活画面,舒曼用了不同的对比手法,如速度对比、力度对比、节奏对比、节拍对比、曲式对比、调式对比等手法,将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生活场景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即使运用了这么多的对比,但小曲之间还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表现了统一的主题——童年。
2.记谱无规律
在《童年情景》中,舒曼有些记谱是很有特点的。比如有许多首小曲都是从弱起小节开始,但结尾时舒曼却没有按照常规留下相应的音符时值,这就体现了舒曼完全投身于音乐的创作,跟随音乐感觉流动,每首曲子都应有自己的感觉表现。舒曼会在曲子中两个不同的声部里同时记相同的音高,这时两个声部的旋律交汇,就像这首曲子不仅仅由一个乐器演奏,更像是一首乐器合奏。这就要求表演前,演奏者要认真细致的了解这个曲子的所有旋律走向。
3.力度变化大
曲子中的力度记号有很多,舒曼在创作二声部的曲子中,左右手两个声部的进入时间不同,语气不同,旋律不同,两句话对位成一句时就有了不同位置的力度记号,使曲子的感情更加细腻。很多时候舒曼都打破了曲子原有的强弱关系,常常在弱位出现重音记号或强音记号,造成强烈的对比,使曲子的节奏关系变得复杂,但我们只有遵循舒曼创作时的标记,才能弹出应有的味道。
4.速度变化多
《童年情景》中的每一首小曲风格不同自然速度不同,每一首曲子里的速度也有很多变化,比如《惊吓》里,每一段几乎都标记有速度记号,每一次回旋都在变换速度。有时曲子里会出现渐慢或者渐快,舒曼一般不会在后面提醒回原速,给演奏者留下了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的空间,他希望每个人不同的情感世界,能带给曲子新的感觉。
5.节奏复杂
套曲中使用最多的节奏就是附点节奏,也有附点节奏的变形,第二首《奇异的故事》主要运用的就是附点节奏,把附点变成休止符也可以体现儿童童趣、童真的形象。《骑木马》、《入睡》中都有切分的节奏,《骑木马》主要用音型切分形象的表现了游戏中的声响,而《入睡》通过左右手重拍的位置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孩子刚睡着时均匀的呼吸声,演奏时也增加了难度。
1.第一首 《异国和异国人民》
第一首小曲舒曼首先回忆了儿时听到自己所不熟悉的地方和人时的惊奇诧异。曲子为单三部曲式,ABA结构。这首小曲重难点为中声部的三连音,通常演奏时要用两只手配合完成,
导致三连音经常力度不均匀,所以弹奏时注意右手的大拇指要与左手的音、力度统一,优美连贯的完成。B段中舒曼创作时使用了复调结构,演奏时两条旋律声部都要清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4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44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音乐   曲子   创作   旋律   对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