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第一讲: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育职业发展简史:
1、古代教育职业: (一)教育职业的产生 1萌芽(远古)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韩愈.原道)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礼记.学记) 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伏羲氏网罟为渔,神农氏教民稼穑。其时没有专门学校,也没有专职教师。 2产生(奴隶社会)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国家的出现,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校、序、庠就是三代的教育机构。  西周时已有国学和乡学之分。政教合一,以吏为师。  国学(设在王都和诸侯国的学校):辟雍(国君)、泮宫(诸侯国);教师名为:太保、太傅、司乐、司徒、大胥、小胥等。  教学内容主要是礼乐之学。  乡学(国都以外的学校)  3教育职业的形成:春秋末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的出现,他们著书立说,创立学派,聚徒讲学,游说四方。私学出现了,于是出现了专业教师。孔子是私学创史人,也是第一位专业教师。  (二)学校教育:我国古代教育主要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类:  官学:是历代政府办的学校:汉代太学。太学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
弟子,太学教学内容以通经致用为主。中央和地方学校有不同名称。  晋代分为国子学和太学。实行儒学、史学、玄学和文学四学制,突破了儒学的一统天下。  唐代中央设国子监,既是大学,又是教育管理机构。 宋、元、明、清几代虽然教育发展,均沿袭国子监体例。(教师: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不同名称;学生:通名监生,但有监生和贡监、捐监之别)  私学:是私人开办的学校:先是启蒙教育,称蒙学书馆,收6-8岁儿童,以识字写字为主;其次在启蒙基础上学《孝经》《论语》等,读完《论语》后可作小官。  及门受业弟子著录弟子(有问题时请教)。  与官学相比,私学在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灵活性,较少政治上控制。  (三)科举考试,封建社会教育、选拔人才的制度。奴隶社会:血亲世袭;春秋战国:授徒、养士、军功;汉:察举、征辟;随炀帝大业二年开科举。  (四)书院教育,书院是私学中的高等教育,官学和书院呈此消彼长态势。中国重要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宋代以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岳麓为四大书院。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封建官僚的洋务学堂: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资产阶级的改良教育:康、梁、严、谭,以资产阶级的新学,改良封建旧学。变科举,兴学校。  (三)无产阶级的革命教育: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建立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西方教育职业的发展(略)
二、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教育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  (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生源的广泛性、生源成份的多样性、学生性格的多样性)(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德智体、多学科、多专业、多年级、多功能、多渠道、多方法);  (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不同届学生之的的往复,不同专业之间的往复,同一学生教育的往复)   (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时代发表、学科发展、学生发展、方法发展、功能发展)。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培养一代新人(经师、人师,言教、身教); 传承精神文化(文化传播者、智慧开发者); 推动社会文明(培养劳动者、发展科技、推动校园和谐和社会和谐建设)。
()教育劳动的创造性(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  ()教育劳动的协作性 (师生间协作、教师间协作、教师与管理人员协作、教师与工人协作)  ()教育劳动的示范性(
解的重点) (立身示范、治学示范、实验示范、实践示范、科研示范)  (五)课本上介绍的崇高性(劳动崇高、职业崇高、育人目的崇高)、奉献性(为社会、为他人、为学生、为真理、为学术)、示范性(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主导性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课本介绍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目的的双重性(教书、育人);对象的多样性;手段的示范性;过程的往复性;内容的丰富性;效果的迟效性。
三、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道德的涵义.本质.特征和功能  1、道德的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可从四个方面理解此定义: 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用善恶标准评价;依靠力量;是调整人际关系的规范。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本质实际上是道德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道德的特征: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道德和法律、纪律比较,有以下特征: 软:非强制、不成文件;  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  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  2、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特殊的多层次性,广泛的社会性,长期的稳定性。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相同点:内容互相渗透,功能互补;实施互相支持。  不同点:产生条件和发展
趋势;依靠力量;作用方式和范围。  作为个人品质,道德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有以下特征:  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  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俗:世俗、通俗,是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还有灵活性。  3、道德的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情绪、心态)、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智慧)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激励功能等.  4、职业道德的定义:是指职业生活中所要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的职业道德规范。  5、职业道德的特点:从属性,专业性、实践性和针对性。职业道德具有形式简明和具体实用的特点。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众,奉献杜会。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  1、什么是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2、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
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3、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是:反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体现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经济和政治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整个教师职业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4、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教育含育德和育智而方面,教师没有一定的道德要求怎么能完成这一任务?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个体道德和教师职业规范构成,二者缺一不可。  大学教师的个人品德、学术水平、思想境界、思想方法、知识面宽窄、言谈举止,对学生都有重要影响。 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职业职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技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技术操作的方式、程序等等,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 道德规范侧重于人际交往方式,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原则。  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行为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比如,板书工整、仪态端庄、说话规范标准等等,就既是教师的技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人格(道德品质、境界等)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含服饰)是教师学识、修养、性格、态度、技能、道德、文明程度和人生境界的表现。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之上的;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上的表现;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自觉性。  4、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科技产业化。  6、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世界多极化。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特点:  1、形成:教师职业劳动是其形成直接基础; 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是其根本基础; 历史上优秀教师职业道德是其历史基础。  2、特点:  第一、道德意识的高尚性: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形成的观念、情感、信念的高尚。  第二、道德行为的榜样性:治学榜样,做人榜样,做事榜样。(不学无术,误人子弟;行为不端,害人子弟)  第三、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学生、学校、社会)、深远性(影响学生、学生再影响)。
第二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抽象性、普遍性程度上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亦是道德关系的本质概括。 道德原则体现了阶级性。  二是主要规范:所谓道德规范是人们应当普遍遵守的具体的行为准则。三是主要范畴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六点:  一、普遍的适用性(适用所有教师);  二、典型的职业性.在常见的几个原则的提法中(如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等) ,最符合这两点要求的是乐教敬业.  三、反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四、体现整个社会职业道德要求。  五、符合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  六、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占主导性。 乐教敬业的含义、关系和意义:  含义: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  关系: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
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既是乐教的体现,乐教也是敬业的内驱力。  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  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苦与乐是一对矛盾,辨证地统一) 敬业才是乐教的真实体现和价值升华。如何看待苦与乐:苦乐是一对矛盾,对立而又统一。传道之乐,授业之乐,育人之乐。  乐教敬业的伦理意义: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  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  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  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  乐教敬业的要求和意义: (一)具体要求:1、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重要意义;(传承文明、培养人才)  2、提高境界,坚守信念;  3、刻苦努力,提高素质;  4、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二)社会意义: 首先,乐教敬业是五爱的具体表现;  其次,乐教敬业是履行职责的道德保障;  最后,乐教敬业是推进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知识经济)。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什么是主要规范: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所以,规范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一)高校师生关系及其意义: 1、师生关系及其特征:是一种特定时空环境中的思想、情感、观念等精神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交往的主体是个体与体、体与体的关系。  存在问题:师生交往沟通少;师生交往发生伦理倾钭(求知少、功利多);教师权威和师生信任度下降。  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型师生关系,克服独裁专断型和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  2、师生关系在职业劳动中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前提条件;  相互尊重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保证;  相互合作是教师职业劳动的有效工具;  相互信任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理想境界。  (二)学生为本,尊重和热爱学生;  1、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2、热爱学生的意义:爱是人的需要,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手段;  3、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教师之严: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  (三)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明确育人目标,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用心去塑造灵魂); 2、教书育人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主渠道,课下交往,锲而不舍、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培育精神) (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挖掘学生发展潜能;千方百计让学生成才,恪守教师职业责任),(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责任)(四)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廉洁执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廉洁执教的意义(树威信、塑形象、净化环境、实现价值)为人师表,言教身教一致。(传道授业解惑,立德立功立言)。
三、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  1、规范:  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共生共存是基础),  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促进和谐关系(平等是基础),  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实现共同目的(共同利益是基础);  互相补台,形成教育、教学、科研团队(共同目标是基础);  互相砥砺,共同提高,提高办学层次(互补是基础)。  2。特点: 工作独立性与目标一致性的统一(不同学科之间);  个性差异与职能互补的统一;  竞争与合作的统一;  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依赖性(教师交往,不仅取决于道德,还取决于能力。不善于表达、沟通,内向,封闭等)。  3、处理与兼职教师之间的关系:取长补短,和谐合作。
四、教师与学校内其他同事之间关系道德规范  1、与行政管理各部门之间关系道德规范: 分工不同带来地位差异(注意做好宣传说服工作);角认识上的差异(有理有据地求得支持和协助);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求公平、合理、正义。  2、与教辅各部门之间关系道德规范 尊重其劳动,尊重其人格,求得支持和信赖  3、与后勤各部门之间关系道德规范:以平等尊重为基础,以依法办事为基础,以和平解决问题为目的。
五、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 1、尊重领导、服从管理;(人格上平等,但行政上服从管理)  2、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学校是一团队,是一利益整体;团队大局、学校大局、教育系统大局、国家大局,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参与管理、参与建设、参与创造,补遗拾缺、献计献策)  4、坚持真理,锐意进取,说服领导,善于争取(有理、有节、有序地争取领导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六、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人格上平等,目标上的一致,是沟通的基础)。  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模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
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 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   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要求,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4.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规范: 服从学校管 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2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42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