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2、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引导,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众意愿,调动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二、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1 、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区广大农村开展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经济组织、新风貌和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总体目标是: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众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力量,扬优成势,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村组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再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在所有村镇全面完成规划编制,文秘吧与市中心城区整体发展规划接轨;率先在全部城镇、中心村完成“三清三改”;率先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现代化上取得明显成效。经过5年的努力,全区80%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治安秩序良好”的文明村镇标准。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具体目标要求是:
  ——建设新村镇。全面开展村镇规划设计工作,三年内完成各镇和全部村庄的总体规划编制;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规划区内新建的民房,要求设
计美观,格调鲜明,特别要设计一些反映客家文化底蕴的客家民室,不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千房一面;建立和完善村镇社区服务体系,调整教育、商贸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所有村镇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发展新产业。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实施优势发展战略,各镇要根据当地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着力培育做强23个农业支柱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将产业发展与改水 
所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实践表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是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现实途径和重要选择!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
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
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财政收入达*.*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年中减少了*亿亩,人均下降到*.*,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扩大到*.××∶*;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有研究认为,农民医疗费用如达到个人年收入的70%,就可能因病致贫。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人得了大病,就可能拖累全家,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
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开始在我国一些省试点推出。
    具体办法是:由农民出资10元,县(区)财政给予每人每年5元,省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5元的补助。这些统筹基金纳入财政资金专有账户管理,用来对参保的农民进行医疗补助。
    据悉,农民出资10元参加合作医疗,最高补偿可达20003000元;即使10年患一次病,也有所为。如果仍有较大困难,还可以申请医疗救助。
    这项制度的本意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避免农民家庭出现因病致贫。但要把好事做好,还需要制度进一步完善。
    记者年前赶到新疆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五工台村时,正值这个村新型合作医疗开始收费。这是第四天。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文芸说。
    在村委会,五工台村一队的村民李淑琴和马福华前来村委会寻问合作医疗的事。她们对记者说,如今农民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养老,二是看病。
    “这些天,我们每个晚上都聚在一起讨论合作医疗的事,虽然宣传材料上有些话我们还不完全理解。”李淑琴把宣传材料摊在桌上,指着上面的一些被划了线的文字说,“你看这个‘补偿起伏线’,还有这个‘补偿最高封顶线’,我们不懂。”
    “但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事,如果现在不参加,今后肯定会后悔。”李淑琴告诉记者,1996年县里搞养老保险,动员村民参加,可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没有买,现在看到参加了保险的很多村民开始享受每月几百元返金,眼红,悔得不得了。
    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文芸说,村里的合作医疗推广得很快,现在全村80%的人都参加了。前两天收费,都是村民主动前来,村委会门前都排起了长队。不参加合作医疗,有了病照样得看,现在国家给补钱,为什么不参加?35元钱也就是一盘大盘鸡的钱。李淑琴说,村里的很多村民都和自己一样的想法。
    按这次合作医疗的规定,每人每年只需缴纳35元,自治区、州、县三级财政为每位参合农民补助20元。这55元中,其中15元作为合作医疗家庭账户,这部分资金为农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和结转,用于门诊医疗费用。另外40元作为住院统筹账户基金,用于支付农民住院的医疗费用。
    参加合作医疗后,因病住院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住院医疗费的45%;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补30%;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则补偿10%。但补偿费是封顶的,每年累计总额为5000元。
    村民们在欢欣之余,还是表露出很多不解和困惑。
    一些村民们认为到县外医疗机构看病住院补偿过低。他们说,现在每家都富了,头疼脑热这种小病都能看得起,大家参加合作医疗也是怕有个大病,而目前县乡的医疗条件有限,真要是得了大病,还得去城里看,可10%的补偿作用不太大。
    有村民说,每年住院补偿费最多不超过5000元,可现在住院费高得吓人,随便什么病住个院都会超过。因此他们认为合作医疗对看小病起些作用,而对真得大病住大医院,作用并不十分大。
    但很多农民则对新型合作医疗现行的规定办法表示理解。他们认为,合作医疗是种保障,而不是福利。有保障总比没有好。
    陪同记者前来的镇党支部副书记权良智也承认,在推行合作医疗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他也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进行推广和实施,还会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凸显出来。
    李淑琴说,她们家5口人都准备参加合作医疗,但按规定参合必须以户为单位,家庭成员不得选择性参加,如果一个人不参加,全家都不能参加。
    李淑琴不解:“我儿子常年在外务工,但户口在这里,他病了也不可能从内地跑回来看病,而如果他不参加,我们家其他人就不能参加,我感觉这规定不好,得改改。”
    马福华也低声说:我女儿嫁到离这很远的伊犁去了,可户口一直没迁,看着村里人都参加,我心里很是着急。
    据权书记说,这种情况全镇还有不少,有些是外出打工,有些是嫁到外地。这些问题都已向县里反映了,为确保参合率,县上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自愿为原则,家里现在有几个人在,就参合几人。
    村民孙力民3天前就来交了参加合作医疗的费用。他的父母都患有脑溢血,常年瘫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为了给老人看病,6个儿女每年要拿出几万元,几个儿女轮班每人照顾4个月。我们孝敬老人,但时间久了,有些负担不了了。孙力民叹着气。
    李文芸说,像孙力民父母这样长年卧病在家的,村里还有好几户,他们多看不起病,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会减轻他们的负担。“现在农村对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变了,不能指望儿女了,独生子女夫妇以后要负担和赡养4个老人,担子太重了,我们要为孩子着想。李淑琴说,自己参加合作医疗,不光是想着眼前,更多的是想着今后。
    一些人士认为,农牧区合作医疗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的问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和参加由国家补贴性的合作医疗相结合,才是保障农民看得起病,住得起院的办法。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5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40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