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课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科目: 政治
教学对象: 高一
课时: 1
提供者:
李志刚        单位: 天津市蓟县第一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从这一框开始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框共有两目。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定走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授课班级为蓟县一中高一学生,“矛盾”一词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矛盾”,但是这是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哲学上矛盾是对具体矛盾的的抽象、概括、总结,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时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同时,教学中应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育理念:通过列举现实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哲学问题的距离,通过情景的设置使学生在情境中生成对矛盾问题的认知和深化领悟。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矛盾的相关道理并用于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原则: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的积累,将对矛盾的理解从生活常识的层次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教学难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情境导入
视频:时事分析“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3分钟)
学生回答:中美关系有哪些内容和特点
教师展示幻灯片:
一、合作与共赢
1、中美两国的利益联系日益紧密。
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4466亿美元,是两国建交时的182倍。
2、中美高层往来和对话磋商频繁、深入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战略安全对话、亚太事务磋商、中东事务磋商、省州长论坛等多个重要对话机制。
3、中美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沟通与合作。
两国在朝核、伊朗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以及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能源、粮食安全、疾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上开展富有成效的协调与合作。
二、分歧与对立
1、政治偏见所致(意识形态)
2、相互缺乏了解造成(人权、社会制度)
3、一直存在的老问题(台湾问题)
4、伴随两国关系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
(贸易摩擦)
总结: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也有分歧和斗争,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种事物内部的关系——矛盾
讲授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如中美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强调这是事物内部的一种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中美关系如何体现矛盾的同一性
(2)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教材中“专家点评’说明了哲学上的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的关系。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教师引导讲解)通过对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
区别
(1) 同一性是相对的;
(2) 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
(1)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2)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巩固训练:
(2011·广东高考)观察下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  C)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D.天才:勤奋的结晶
2、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从开始的封锁敌视,到后来的重视合作,这一变化表明(  C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教师点评释疑解惑。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课堂探究: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学生各举身边事例说明存在的矛盾。(略)
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精讲)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原理)。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意义——正确对待矛盾。   
思考:我们该如可看待中美两国的各种分歧
  小结:方法论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特殊性原理。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矛盾,而构成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幻灯片:
思考: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
(一)新中国成立后,敌对状态。
(二)打破坚冰,走向建交(从1971年到1978年底)美苏争霸,愈演愈烈,美急于从越战泥潭脱身,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
(三)中美建交,双边关系全面发展(1979年1月至1989年6月)。(贸易、文化、政治、军事、人员交流等)
(四)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89年6月至今)。
学生讨论。回答。(略)
注:让学生充分讨论形成答案。
教师根据回答补充答案。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结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教材漫画:漫画中的先生以“香蕉、苹果”与“水果”概念的区别为由拒绝吃“苹果、香蕉”,因为医生让吃“水果”。从而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此漫画引导学生加深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
幻灯展示并讲解。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也一样。
幻灯展示讲解:
(2)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讲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习题:(2011·江苏高考)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
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B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学生观看新闻,思考中美关系有哪些内容和特点(回答略)
学生回答
学生做题并回答思考的方式
学生举例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发言
训练理解
学生从新闻时事中总结中美关系的内容,体会中美关系的统一和斗争。
通过回答考察学生的理解程
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训练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课堂小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知识结构
构建
梳理知识
七、板书设计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斗争性的含义
3、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梳理知识
八.教学反思
(一)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教学中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突破难点和重点。主要通过“中美关系”的事例引导和展开矛盾的相关知识,这样既贴近学生兴趣点又能说明问题。还可以体现政治课的时政彩,效果较好。
(二)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把握。运用多媒体手段,但又不拘泥多媒体,有板书、讨论等。
(三)本部分内容一般需要两节课,我用一节课讲完知识点并做了简要练习,学生不可能掌握很好,还需要再进行巩固复习和习题训练。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2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33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普遍性   特殊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