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
《左传》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这样一类英雄,他们大都出身卑微,但有胆有识,富有智慧,充满了爱国的热情,我们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曹刿。
二、分析课文:
1、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点明了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
②乡人对备战的漠视和曹刿的积极参与形成对比,突出曹刿的爱国热情和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③为下文写鲁庄公的“鄙”作铺垫,衬托曹刿的深谋远虑。
2、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条件?
明确:只有尽心尽职、处事公平才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首要政治条件,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3、文章在材料取舍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明确:特点:详略得当,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双方交战的过程。
作用:突出了曹刿的形象和文章的中心。
三、人物形象:
1、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特点。
明确:曹刿:远谋
鲁庄公:鄙
2、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哪里?
明确:⑴战前:客观评价战前准备工作,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⑵战中:指挥若定,详察敌情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⑶战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3、曹刿形象小结:
明确:具有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胸有成竹,沉着冷静,谨慎果断,考虑周到,观察仔细,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深谋远虑的军事家。
4、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里?
明确:⑴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⑵战中:不察敌情,急于进攻和追击。
⑶战后:取胜而不知胜因。
5、鲁庄公真的就无可取之处吗?鲁庄公的“不鄙”具体表现在哪里?
明确:①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广开言路,礼贤下士;
③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④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⑤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6、鲁庄公形象小结:
明确:政治上缺乏远见,眼光短浅,军事上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但勤政爱民,善于纳谏,礼贤下士,虚心求教的鲁国国君。
四、拓展延伸:
1、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明确:⑴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人和
⑵选择了有利的交战地点长勺,让敌军深入鲁境。———地利
⑶抓住了击鼓进军的最佳时机,在“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天时
⑷抓住了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辙乱旗靡”之时,乘胜追击。———天时
2、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示例:①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②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③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众的意见。
五、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并指挥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3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3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战争   才能   善于   作战   敌情   鲁国   取胜   把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