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大地之门——著名诗人、评论家走进西海固侧记

轻叩大地之门
——著名诗人评论家走进西海固侧记
□ 杨建虎
夏日的西海固生机盎然,诗意融融。6月8日至6月12日,“轻叩大地之门——著名诗人、评论家走进西海固” 诗会在西海固的大地激情上演,当著名诗人、评论家谢冕、洪子诚、吴思敬、林莽、刘福春、王明韵、王夫刚、黑丰等踏上西海固这片厚实的土地,他们的心灵被诗歌和绿拥抱,而宁静的西海固再次因诗意的装点更加神秘而美丽。
倾听诗歌的声音
6月9日,被阳光和绿包围的山城固原因为诗歌变得秀美和生动起来。这次由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固原市作协、《草根诗歌》编辑部主办,原州区文联、西吉县文联、泾源县文联协办的走进西海固大型诗会吸引了固原各地的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6月
POETRY MONTHLY
8日上午召开的“中国现代新诗研讨会”,是关于诗歌的对话和交流,随着青年诗人、固原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怀凌别开生面、不落俗套、紧贴诗歌、情感激扬的欢迎辞,诗会从一开始就被一种激情所点燃,在充满诗意的欢迎辞之后,来自北京的著名的诗人、评论家以及来自河北、甘肃等地的诗人,一起和西海固诗人开始享用这场诗歌的盛宴。
著名诗人、《诗探索》作品卷主编林莽首先介绍了《诗探索》创刊三十年来的办刊目的与方针,即致力于中国新诗的建设与发展,不断为推出创作与研究兼备的复合型诗歌人才,树立优秀诗歌作品与优秀诗人的形象,为新诗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随后, 林莽对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新诗状况进行了简要概括,他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对于中国新诗而言是一个走出低谷,走向多元,呈现发展的十年。诗歌刊物和书籍出版量在增长,诗歌活动及诗歌写作人数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网络诗歌在这十年中,为中国新诗注入了更大的活力。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林莽也指出了存在的许多问题,如诗歌的教育依旧是以思想情操和社会性教育为目的,对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忽视未见改进。诗人的产生依旧如同原野上自生自灭的植物。 诗歌的评奖繁多,但许多奖项陷入了功利的漩涡,甚至一些奖项仅仅是操作者出于功利的一项设计,基本与诗歌无关。诗歌的命名近十年依然脱离理性,名词越来越多,造
成了许多歧义。他提醒大家,这些问题对当前诗歌生态的干扰和破坏,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著名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思敬说,终于踏上了西海固这片令人向往的土地,初来乍到,便感到了这片土地的厚重和踏实,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他说,世纪初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枯萎、凋零,而是呈现出一种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态势。与90年代相比,它更为多元也更为复杂,在迅疾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当今时代的诗人并未丧失与生活对话的能力,由于诗歌创作的相对方便与快捷,在重大社会变革和事件面前诗人总还是能最快地做出反应。吴思敬指出,诗人是一个民族中仰望天空的人,我们的时代要求有仰望天空的人。他还强调诗人要俯视大地,关注底层,关注民生,注重对普通人心灵美的开掘。
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洪子诚说,谈论一个时期的诗歌景况,主要还是看是否出现若干优秀诗人和诗歌文本,以及在诗歌写作的经验和可能性上是不是有重要的拓展。新世纪以来,诗人的身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诗人都是兼职的,希望诗人关注政治、关注现实。他说,西部应该出大诗人,应该有大的诗歌作品。
著名诗人、《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说,早晨一个人去了古雁岭,好像回到了原点。西海固这片土地深厚、坚韧,从西海固文学的发展可以感到这里的人民精神富有,是值得期待的。他说,诗是文学的蓝宝石,写诗要安静,要往低处走,往高处看,保持良好的心态。诗歌写作是有难度的写作,诗人要和生活保持密切关
诗人们在山水间
会议主席台诗人们合影
系,要在场,要发出声音。在写作上不要跟风。现在各种活动风起云涌,我们应该关注诗歌热背后真正安静的诗人,而不是吵吵闹闹的表象。
著名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新诗史的研究者和新诗文献的收集、整理者刘福春喜欢憨笑,喜欢聊天,热衷于“口腔体操”,这是刘福春留给与会者的最深刻印象。他说,当今道德滑坡,诗人应对灾难的能力很差,很多批评家让我们很难信任,批评家的发现能力很差,作为一个批评家,应坚守诗歌的标准。说到如何保持快乐心情,刘福春多次提到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谢老师那种愉快的生活态度真是我们需要学的,他不仅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快乐,甚至能在悲伤中体会快乐。谢老师每次吃完饭,总是大声夸奖
‘今天这个好吃,都好吃!’”说着他顽皮地模仿起谢先生的声音动作,笑声又回荡起来。
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最后发言,他说,西海固是他在文学作品中认识的,这次到这儿,算是完成了一次感情之旅。在西海固,雨水对于干渴的土地太缺少了,我们应该始终感谢这块土地,热爱土地上的人民。艾青的名作《我爱这土地》留下的声音很沉重,诗人要热爱土地,歌唱土地。新诗是二十世纪的产儿,它从无到有,一路实验着走到今天,它已是一种与中国人的情感生活不可剥离的存在。现在许多诗歌变得很平庸,希望我们少谈些主义,多写点好诗。
一首诗的诞生
6月9日下午的活动主题是“一首诗的诞生”。大家首先朗诵、倾听著名诗人谢冕、林莽、吴思敬、王明韵的诗作;随后,宁夏师范学院学生还朗诵了西海固诗人王怀凌、单永珍、杨建虎、红旗、倪万军、雪舟、郭静、林混、刘学军、王武军、李兴民、刘国龙、张家传、张虎强、秦志龙等的诗作,他们围绕“一首诗的诞生”谈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青年文学》下半月刊副主编王夫刚和《北京文学》编辑黑丰进行了具体的点评。
宁夏师范学院学生朗诵完杨建虎的诗歌《喊着远方》,文学硕士、宁夏师范学院教师许艺转述了作者本人的创作感想,她说:“杨建虎的诗歌里,少有惊涛拍岸的冲撞,种种的情绪都是以一种沉静而内敛的形式呈现的,我称之为:宁静的冲突。这宁静的冲突是生活的,也是情感的,同时也是诗歌的。但其中有两个元素
是明晰的,即:故乡和远方。”宁夏师范学院学生朗诵完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会员、诗人草人儿的诗歌《空房子》后,同时受到好评。诗人王武军说,诗歌对自己来说就像是一件“奢侈品”,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但欲望又促使我向这件“奢侈品”无限靠近,因为她“奢侈”的有些崇高。之所以写诗,就是想用分行的文字,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感悟延长在深
度的探究中,在自然的诉求中,力求体现一种情感的审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诗人们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前留影
POETRY MONTHLY
美过程。
本次诗会的发起人、《草根诗歌》主编、诗人红旗说,我们之所以邀请著名诗人、评论家来,就是要让中国这些著名诗人、评论家了解文学意义上的西海固,了解西海固诗歌,了解我们这些埋头于这块土地上诗人真正的根性,为我们的写作把脉问诊,让我们的诗歌创作通过努力走出大山、走向当代诗坛,使诗歌永不衰竭的根基更加牢固地繁殖于西海固这块肥沃的文学土壤。通过“轻叩大地之门”这一诗歌活动使西海固诗歌的生命之水更加旺盛。
走在西海固的大地上
6月10日,与会诗人、评论家开始西海固文学走访活动,大家翻山越岭,首先来到萧关文化园,在这里驻足观看,阅读历代诗人书写萧关的著名诗篇,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一边观看,一边用笔记录、分析这些诗篇,啧啧称道。一路欢笑,一路诗情。当大家来到泾源县新民乡燕家山时,已是正午。这是一个坐落在山顶的村落,因为没有水,已经整村搬迁到陶乐县。随后,大家来到胭脂峡,在长长的峡谷中,诗人们与溪水、瀑布、绿草为伴,诗意萌发——
在胭脂峡,我与一朵美丽的白荷相遇。
胭脂峡的水是清澈的,透着胭脂的;
胭脂峡的山是静默的,深藏着诡异的;
胭脂峡的姑娘是水做的,荡漾着一波一波的“花儿”,让我们沉浸在六盘山最绵长的情歌里⋯⋯
出了胭脂峡,在峡口的半山腰上,是当地人开的农家乐。清一的山野菜,回乡小吃,没了大饭店的奢华却让人极有食欲。特别是从北京等地过来的老师和诗人们吃着山野菜纷纷说好吃。更热闹的是以藏族诗人仁谦才华为首的年轻诗人,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把大家的情绪推到了最高潮。而晚上的篝火晚会,大家载歌载舞、朗诵诗歌,固原市文联秘书长、诗人单永珍的主持幽默诙谐,更是点燃了诗人们心中的激情⋯⋯
6月11日,在从泾源去西吉的路上,诗人们参观了王洛宾文化园,随后登上了六盘山。大家被固原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之后,诗人们参观了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沿着红革命足迹,大家的心灵受到洗礼,再一次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在西吉县会议中心,西吉县委宣传部、西吉县文联组织当地作家、诗人及西吉中学、西吉职中文学社全体社员聆听了著名诗人、评论家关于文学创作精彩讲座。他们希望西海固诗人拥有诗意的创作情怀,严谨的写作态度,独立的写作精神,远离浮躁的生活,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回报土地和人民。
6月12日,来自北京、安徽、河北、甘肃等地的诗人、评论家依依惜别西海固大地,惜别西海固诗人,而这次诗会对西海固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必
将产生深层的、长久的影响!诗人、评论家与西海固会员留影诗人们在六盘山上
诗人们走访萧关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4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0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歌   诗人   评论家   大家   新诗   中国   文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