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区情(综合)

铜仁地区区情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东邻湖南,北靠重庆,西接本省遵义,南与本省黔东南相连,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步降低,是贵州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中枢和纽带,具有承东启西、东连西进的区位优势,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辖811特区(铜仁市、江口县、思南县、德江县、石阡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万山特区),共有169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415万,聚居着汉、苗、侗、土家、仡佬等2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4%
自然环境润物宜人。由于以梵净山为中心的穹窿构造的强烈抬升,致使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成为本区东西部的分水岭。武陵山脉以东为沅江水系属低山丘陵区,以西为乌江水系属低山山源峡谷区,中部为梵净山、佛顶山中山高山区。全区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
海拔205米,介于东经103°44′—109°30′、北纬24°07′—29°06′,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219公里,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72万公顷,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1%,丘陵占29.7%,山间小盆地占6.2%,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是喀斯特地学的天然百
科全书。全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复杂的地形,形成了气候的多样性,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但山地、河谷的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总体上看,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区日照时数在1085-1324小时,年平均气温13—17.5℃,年平均降水量1100—1400毫米,无霜期280—300天,适宜万物繁衍生息,润物宜人。
  历史沿革源远流长。铜仁地区历史沿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秦代为黔中郡腹部地区,汉时改隶武陵郡,蜀汉时始有县治;唐代又分属思州、锦州、黔州。宋末元初设思州、思南两宣慰司,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4府。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废乌罗府,其大部分并入铜仁府。清代铜仁建置无变化,民国建立后,曾经过7次变化,直到民国32年(1943年)2月,全省改设6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玉屏等9县。至此,铜仁地区建置基本固定。新中国成立后,1950112日铜仁全境解放,当年设铜仁专区,专员公署驻铜仁县,辖铜仁、江口、玉屏等9县。19791月正式设立铜仁地区行政公署,驻铜仁县,下辖铜仁、江口、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玉屏、松桃、万山共81自治县1特区。1987年撒消铜仁县,设立铜仁市,自此开始,铜仁地区建
置为811特区。
    人文历史绵长厚重。由于地处湘、渝、黔三省(市)结合部,自古受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熏陶。以梵净山为界,在文化习俗上全区可分为受巴蜀文化影响较深的西部五县(思南县、沿河县、德江县、石阡县、印江县)和受湘楚文化影响较深的东部五县(江口县、王屏县、松桃县、铜仁市、万山特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长期的多元文化交融,铸就了铜仁人勤劳智慧、不为时艰的秉性,造就了丰厚的人文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兵部尚书田仰、清太子太保果勇侯杨芳、明朝贵州开科取士田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现铜仁境内原铜仁府、思南府、石阡府的举人在京参加会试多达40余人,其中有11人参加了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活动,投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了陈天星、徐龙骧、席正铭等军政要人(陈天星任云南军政府前线总指挥,徐龙骧任孙中山总统府民政总长,席正铭任黔军总司令、贵州省主席)。在中国革命岁月里,涌现了周逸、旷继勋等革命家,他们作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为数不多的革命根据地中湘鄂西和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而载入史册;养育了特等功臣、上甘岭战斗英雄龙世昌等。铜仁是书法之乡,明清出了周冕、周以湘、王道行、潘登云、严寅亮、鄢师竹等六位大家,特别严寅亮题书的颐和园三字享誉中外,当代王峙苍、魏宇平的书法在海内外著名。
    自然资源丰腴富饶。境内有沅江、乌江两大水系。河长1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1条,年径流总量127.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32.33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00万千瓦。已发现30多种矿种,已探明含量的有14种,主要有锰、煤、钾、大理石、重晶石、萤石、紫袍玉带石、国画石等,其中锰矿最具开采价值,储量达1.2亿吨,占全国锰矿探明储量的15%,是全国三大锰矿富集区之一。此外,磷矿石储量在3700万吨以上,白云石储量上亿吨,含钾岩矿储量35亿吨。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以锰矿、煤矿开发和金属锰、铁合金、工业硅生产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区内有野生动物资源400余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黔、华南虎,二级保护的有熊猴、黑叶猴、猕猴、穿山甲。有以植物活化石著称的珙桐以及珍稀的贵州紫薇、梵净山冷杉等为代表的木本野生植物资源600余种。有以天麻、杜仲、银杏、金银花等为代表的药用植物2000多种。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土特产有油茶、梵净山绿茶、石阡苦丁茶、德江天麻和思南黄牛、沿河山羊等。
    旅游资源独特多姿。全区以一山两江四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资源,构成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重要支撑梵净山:武陵山脉主峰,位于区内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网成员、中国佛教名山·弥勒道场、中国傩文化发源地、中国十大避暑名山等称号。梵净山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主峰海拔2572米,有14亿年前冰川时期留下的自然奇迹。参天对峙的新老金顶,千姿万态的梵净崖,苍郁盘错的原始森林,五烂漫的杜鹊矮林,蘑菇石万卷书、云海、佛光、日出,让人流连,让人牵挂。锦江源于梵净山的两条河流交汇而成,从高空俯看就是一个篆体的字。穿流在崇山峻岭之间,掩映在密林绿野之中,沿江梯田层层,炊烟袅袅,象一幅幅水墨画屏,展示在黔东大地上。江岸的水晶阁、东山、铜岩、中南门古城等景观赋予了锦江深厚的文化内涵。镶嵌在锦江边上的明珠——九龙洞,是一个大型天然喀斯特溶洞,主洞全长1400米,洞内钟乳石五光十、晶莹剔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其中一擎天巨柱,高39.8米,为亚洲第一高柱;洞内有暗河一道,流水潺潺,晶莹甘洌;洞口有冷热二风,一凉一热,咫尺之间,温差约10摄氏度。乌江:贵州的母亲河,穿过区内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四县,经涪陵入长江。乌江不仅是贵州的黄金水道,也是正在开发的旅游黄金通道,被誉为百里乌江画廊。穿流于峰峦叠障的山峡谷,河床深邃,两岸壁立,险滩众多,水流湍急,纤夫栈道、险滩急流和山水写意融汇在这一段江流,形成千姿百态、奇丽壮观的自然风光。乌江两岸处处有美景,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阡中国温泉之乡、楼上和尧上古寨,思南全国温泉开发试验区
、思南郝家湾古民居、思林电站库区,长坝石林、德江扶阳古城和泉口千亩草原风光无不让人心弛神往。生态文化:梵净山有着较为完整的垂直生态带谱,被认定为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繁衍着5000多种动植物,高等药用植物就有410种,其中世界独生子——珍稀两栖动物胡子蛙、珙桐等40多种动植物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因而梵净山被誉为地球同纬度唯一的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梵净山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年降水量为1800毫米至2600毫米,负氧离子富集,是休闲度假、康疗、科考旅游最佳目的地。佛教文化:梵净山历史久远,自古以来就是弥勒道场中国其他佛教名山供奉的均为菩萨,而梵净山则供奉的是佛,为中国第一佛山。明朝万历以前,梵净山被称为古佛道场,声名远播;唐朝时期,梵净山麓有天池、天庆二寺;宋元时期,山中有寺庙多座;明清两代,梵净山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山间广建寺庙,成为黔、川、湘三省佛教胜地。明万历神宗皇帝朱翊钧派钦命僧重修金顶众庙宇,敕封梵净山为众名岳之宗;梵净山按皇家寺庙建设有四大皇庵、四十八觉庵,是僧人信众朝圣之地。1989年赵朴初先生题梵净山2004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法师说: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扬、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2006年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到
梵净山升坛开示,欣然题写中国佛教名山弥勒道场“2010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再次权威认定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郁郁葱葱的林木山石间,红墙黄瓦、摩崖石刻乃至一些古老庙宇的断垣残壁,无不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让人尘心尽洗、流连忘返。民族文化:全区有28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傩文化及苗族、土家族、侗族风情等。傩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有上刀梯、下火海等绝技表演;苗族风情,主要集中在松桃苗族自治县,至今仍保留着苗族的语言、服饰、民居、节日等习俗,有四月八等特节庆和四面鼓、寨英滚龙等特歌舞;土家族风情,主要集中在印江和沿河两县,有茅古斯舞、摆手舞、板凳舞、土家长号等舞蹈和涉及婚丧嫁娶仪式等民俗;侗族风情,主要集中在玉屏县,侗家鼓楼、风雨桥是其民居特建筑,侗族大歌、敬酒歌是其歌舞代表。红文化:铜仁是一个革命老区。1927年南昌起义后周逸与贺龙等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4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下,辗转湘鄂川到达沿河,创立了云贵高原上第一个红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下,辗转于湘南入黔, 其主力在印江木黄与红三军主力会师。两军会师后,组成了统一指挥部,回师湘西,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境内曾发生甘溪战役、困牛山
红军壮举等等,黔东儿女用鲜血染红了中国革命史册。留下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周逸烈士故居、石阡万寿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印江木黄镇红二六军团纪念地、思南旷继勋烈士故居、沿河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德江枫香溪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
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铜仁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深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铜仁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帮助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经历了吃粮靠两杂、用钱靠两烟开放出山、开发上山,建设财源、四年翻番三个重点、三个带动、三个优先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实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温饱不足走向总体小康的跨越,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93.62亿元,增长12.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39亿元,实现增加值49.8亿元(按原口径统计),同比增长17.5%;实现财政总收入35.04亿元,增长29.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5亿元,增长3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2亿元,增长36.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1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22元,增长17.5% 
加速改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自然生态,极具禀赋的文化旅游资源,为铜仁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渝怀铁路过境区内四个县、市,铜仁机场先后开通贵阳、广州、北京、桂林、上海等航线,贵阳至玉屏大龙高速公路已全线开通,全区县县通油路,出境公路均为二级以上高等级油路,200吨航船可通乌江进入长江直达东海,全区已初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随着近期内几条高等级公路的开工建设和铜仁机场的扩建,特别是随着过境区内6个县市的浙江杭州至云南瑞丽高速、县县通高速公路等工程的实施,铜仁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铜仁发展也必将驶入快车道。当前,全区广大干部众正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大力发扬宁愿苦干实干,不能苦等苦熬的铜仁精神,大力实施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03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铜仁   文化   全区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