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冲突及其对革命的影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冲突及其对革命的影响
: 井冈山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了土客二籍,二者之间在很长时间内矛盾不断。后来党领导建立了土客籍民众的革命统一战线,对于团结两籍民众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虽然等人竭力抑制土客间的矛盾,但因为多年遗留下来的积怨,二者间的还是不时存在摩擦。特别是在、朱德等人离开了井冈山后,边界特委的继任领导人,受到了旧有的土客观念影响,未能正确处理问题,将客籍的民众领袖视为革命的对立面,最终错杀袁文才、王佐。袁、王一死其部下马上“通电反赤”投奔国民党部队。井冈山的众很多随之反目。革命的根基从此动摇军事根据地沦为白区。之后,宁、永两县党组织几次想率领工农革命武装打进井冈山去,都未能实现。直到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才把红旗再次插上井冈山。
一、土客两籍的形成与土客矛盾的产生
井冈山地区(即湘赣边界)的土籍居民主要指多年前从北方数省在战乱期间先迁到永新、泰和、吉水等地,然后再逐步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也包括南宋时从河南洛阳、江苏金陵等地迁来湘赣边界的避战难民。这些早来的占据了平地和良田的北方移民统称为土籍。而客籍居
民则是指明末清初从广东梅州地区及福建泉州、莆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因平原地带被先来的土籍居民占据,只得住在山脚下或山里面。他们讲的是客家语言,又客居在别人的地盘上,故被称为客籍。
客籍人最早入赣时因为土籍居民因劳动力缺乏,又有多余的田地和山地。因此他们对客家人的到来并不表示反对。在遂川井冈山等地土籍居民甚至还送田送山给客家人耕作,而客籍人也会把捕获到的猎物送给土籍人这时期土客二籍是合作为主,关系和谐融洽。但随着客籍人大规模的迁入与繁衍,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面前,出现了与土人争利的情况,而另一方面客籍人也不断追求经济政治地位的平等的,土客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逐渐增多,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土客二籍互不通婚,自办书院教育后代,形成了较深的隔阂,二者甚至对立了起来。
二、创建根据地过程中土客二籍的团结合作
土客二籍的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在旧思维、旧观念下暂时的众内部的矛盾,可以调和也必须调和的,只要本着团结和公平的态度,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1926年10月上旬,党支部抓住敌人兵力空虚的机会,动员袁文才率部举义,促成了土客籍革命者的首次联合。此后宁冈党支部改为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兴起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的众斗争。史无前例的革命热潮使两籍人民摒弃了长时间的成见,团结起来共同反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是湘赣边界土客籍在历史上的第一次联合,最早结成两籍的统一战线。土客籍人民开始来往,并且通婚,结束了那种互相仇视的状态。
这种团结合作,根本上来说是人民众在反抗阶级压迫面前的团结,从实际情况而言,也与等革命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以为书记的湘赣边界党,极为重视土客籍统一战线的巩固,从很多方面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增进两籍干部和众的团结:一是加强对党内外干部和众的思想教育,告诫大家不要闹土客籍对立;二是时刻警觉土客籍矛盾,把事端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在干部使用上一视同仁,促进两籍干部的交流与和解。在使用干部方面,特委不分土客籍,只要能力胜任一视同仁地予以任用。
由来已久、错纵复杂的土客籍矛盾,在等同志的努力下,运用了正确的指导方法和切合实际的处理措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抑制,使两籍民众能够团结在“工农武装割据”的大旗下,共同奋战,为井冈山地区红政权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根据地建立后土客矛盾的再次凸显
然而,土客两籍的统一战线是不容易巩固的。数百年遗留下来的土客籍矛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加以消除。因为多年遗留下来的积怨,二者的矛盾依然存在:
既有经济利益之争,比如,开始分田时以乡为单位,但客籍人丛聚的大陇第四区,各乡皆是山多田少,农民感到不满意,纷纷要求将其他区的田亩划拨分配,而土籍民众又不满意。
也有人事权之争,如1928年,客籍推举甘金皇接任宁冈县成立工农兵政府主席,县委便以“文化低,能力差”为由,将其撤换。客籍人大有意见,最后由袁文才出面才把事情摆平。
对于经济利益的争沦,是土客两派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要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的;而人事权之争,土籍干部以甘金皇知识水平低,缺乏领导能力而将其罢免,不无道理;但是由于两个问题涉及到土籍和客籍微妙的经济权力分配问题,二者都以自己的眼光解读问题,将这两件事转化为旧有的土客之间的对立。
更有甚者,宁冈县土籍与客籍的子弟在不同的学校上学,巽峰书院系土籍所办的最大学校,
袁文才以该书院系土豪劣绅的大本营而将其烧毁,由此更引起了一些土籍人的不满。据宁冈首任县委组织部长刘克犹回忆,龙超清与袁文才为此事大吵了一顿。这一件事成了后来袁文才和龙超清关系破裂以及袁、王被错杀祸根之一。
四、矛盾爆发:袁、王的错杀和根据地的丢失
当时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与当时党组织成员的构成及工农革命军的组成有关。当时,大多数中共党员为土籍,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土籍居民经济上比较富裕,其子弟比起客籍子弟更容易得到受教育的机会;而另一方面以袁文才为团长的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后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则大部分是客籍。这样,中共宁冈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土籍,与此相对,客籍则掌握着宁冈县的军事权。于是,社会上便流传“土籍的党,客籍的”的说法。
这种微妙的平衡并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不久,于相距万里之遥的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的决议,传到了这个偏僻的南部中国的山区,这便为土籍的“党”向客籍的“”发难提供了机会和政策上的依据
中共“六大”通过的《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论及红军与土匪关系问题:
与土匪或类似的团体联盟仅在武装起义前可以适用。武装起义之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他们,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的头领死灰复燃。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让土匪深入革命军队或政府中,是危险异常的。这些分子必须从革命军队和政府机关中驱逐出去,即其最可靠的一部分,亦只能利用他们在敌人后方工作,绝不能置他们于苏维埃政府范围之内。
当这一既无具体分析、又无区别对待的“左”倾政策传到到井冈山时,“土匪”出身的袁文才和王佐首当其冲。党内部对于如何看待和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产生了分歧:部分人力主按照决议指示立即除去袁、王,等一些人认为袁和王都是共产党员,而且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竭力反对,并设法保护袁、王二人。
然而,不久、朱德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率领红四军离开了井冈山。而继任特委书记的邓乾元、朱昌楷等人,未能正确处理问题,把袁文才、王佐的队伍看作是“足以危害边界的第一个势力”,又经历了宛希先被杀害等一系列变故。最终湘赣边界特委错误地诛杀袁文才、王佐,解体红四军32团,使客籍民众感到莫大的愤恨,认为共产党过河拆桥。随着袁王旧部马上“通电反赤”,成立宁遂保卫团,牢固地控制了
井冈山地区,把客籍民众抓在自己的一边,土客两籍曾经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终归彻底破裂。革命的根基从此动摇,军事根据地沦为白区。之后,宁、永两县党组织几次想率领工农革命武装打进井冈山去,都未能实现。、朱德等共产党人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从此彻底丢失。一直到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才把红旗再次插上井冈山。
五、历史的反思
  伴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丢失,井冈山地区的土客矛盾也经历了从对立到缓和又激化的过程。由于对土客矛盾的不恰当处理导致的袁、王错杀和革命根据地的丢失,使革命蒙受巨大损失,几近使红军陷入绝境。
然而,做为今天的吉安人,若不是从祖父辈人以及历史文献处了解,我甚至不会知道这里曾经有过的土客矛盾,因为现在这种矛盾已经荡然无存,使人不会有任何察觉。这得益于交通的便利化,经济的现代化,土客二籍最终融为一体。但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却不能忘记这段惨痛的教训,虽然这一地之内的土客矛盾消除了,然而两地之间的地域矛盾、集体内部的派系矛盾……这些类似的众矛盾却还是常见至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积极防治并设法根除如此种种内部矛盾。否则,只会重蹈历史覆辙,做出不
利于集体的愚蠢举动,只会使最坚固的城堡从内部攻破。
参考文献:
【1】谢才寿 《刍议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土客籍的统一战线》  党史文苑2007/10
【2】谢宏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冲突、阶级矛盾与意识形态斗争——袁文才、王佐被杀事件再研究》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
【3】李宗辉 《龙超清地方主义的表现及其对井冈山斗争的影响》  吉安师专学报1997/03
【4】肖小华 《论井冈山斗争时期土客籍矛盾的由来及不良影响》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5】肖小华 《土客籍矛盾与井冈山斗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2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00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客籍   井冈山   革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