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概述

大学生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概述
【摘 要】本文分别梳理了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和测量工具,通过概括和总结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更多地着眼于分别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考查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二者关系的研究较少,据此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讨论,认为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关系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对象上进行扩展,从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的改良上进行推进。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
一、人际信任概述
(一)人际信任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对信任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对其做出专门的论述,他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心理学领域最早对信任进行研究和下定义的是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deutsch1958),他通过进行著名的囚徒困境实验发现,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并依此提出信任的定义,即“所谓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发生具有信任是指:他预期这
件事会发生,并且根据这一预期作出相应行动,虽然他明白倘若此一事并未如预期般出现,此一行动所可能带来给他的坏处比如果此一事如期出现所可能带来的好处要大。”erikson将信任定义为对他人的善良所抱有的信念或指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后来rotter1967)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认为另一个人的言语、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是类化预期的一种。国内学者对于人际信任定义的表述也在不断探讨中。
近些年来,人际信任问题成为了国内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对象主要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主要集中在人际信任与父母教育方式、人格特质、归因方式、依恋类型、主观幸福感等等因素的相互影响情况,国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度较初中生、高中生低,与“90前”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的总体信任程度有所下降且差异显著(许兴,陈永强,2009);青少年归因方式越内控,其人际信任的水平越高,归因方式越外控,其人际信任的水平越低(孔繁昌,周宗奎,2008);大学生人际信任无性别、城乡差异(郭志峰,2005);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普遍信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特殊信任在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庞彤彤,宋凤宁,200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900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任   人际   研究   主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