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_百度文 ...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Vol.9,No.5,313-320
Psychology: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
雷泽宇乌云特娜金童林
(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为探究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内在生活目标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88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及主观幸福感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3)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对基本心理需求的预测作用显著;基本心理需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4)基本心理需求在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主观幸福感;中学生
分类号B844.2
DOI:10.16842/jki.issn2095-5588.2021.05.007
1问题提出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站在自己的角度,基于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综合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依靠外界价值观评判标准,仅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为判断指标,进而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质量做出有关情绪、认知方面的总体性评价,此评价相对而言较为稳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社会功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及适应状态是否良好,其自认为生活进展顺利的程度可被当作对个体心理健康进行衡量时的一项重要指标(Diener, Oishi,&Lucas,2015;Diener&Ryan,2009)。与之相关的研究说明,主观幸福感与客观现实环境、积极自我概念、他人肯定互动、没有情绪不安等有关(Palomar-Lever&Victorio-Estrada,2014)。主观幸福感不仅能帮助青少年学业成就取得进步,更是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极大好处,个体在进行社交、劳动、学习等各类活动时若能保持一种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个体自身的成长发展,还有益于个体处理各类事件中可能出现的诸多潜在问题(于倩,2020)。除此之外,当个体面对让其感到压力大的生活事件时,主观幸福感作为能够使恢复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性因素,在其中起积极推动作用,可改善个体在生活经历中的消极体验及由此引发的负面情绪(Suldo& Huebner,2004),个体对自己幸福的认可度高,关注的负面内容少,可以收获更多
快乐。由此而言,让青少年幸福感保持较高水平对其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到能够使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以往研究大多将重点放在探讨青少年的众多问题性行为上,试图探寻问题行为产生原因及其后果,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MA170035)。
通讯作者:乌云特娜,E-mail:*****************
313
314心理技术与应用9卷
但是对于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发展结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张兴旭,郭海英,林丹华,2019)。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积极和消极并存,要想使个体能够在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路径上畅通而行,就需要在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着力解决的同时,从积极视角出发,发现个体本身潜在的积极能量,发掘并对其进行培养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Antaramian,Huebner,Hills,&V alois,2010)。因此,明晰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测量,探讨背后的作用机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评价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如何,涉及三个指标: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Die-ner,Suh,Lucas,&Smith,1999)。当个体感受到的积极情绪较多或满意于自己的生活时,个体就会体悟到更多的幸福感(徐维东,吴明证,邱扶东,2005)。内在生活目标(intrinsic life goals)指的是那些能够反映个体内在发展进步趋向的目标,包括自我接纳、人际归属、社会责任、身体健康等。根据目标内容理论(Coal Content Theory,CCT;Ryan&Deci,2000)的观点,在情感系统中,目标是一项重要的参照指标,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快乐和满意程度,内在生活目标与个体自我实现的趋向一致,因而可促进个体潜能得以实现,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更有益于心理健康(Kasser &Ryan,1996)。诸多研究表明,持有追求内在生活目标与个体提升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且无论将这一研究放在哪个国家、地区、年龄段,最终都得到一个较为统一的结果,即内在生活目标测量分数较高的个体,其健康状况往往会更好,幸福感水平更高,具备良好的适应性等诸多积极发展结果(胡小勇,郭永玉,2008;李原,2017;Niemiec,Ryan,&Deci,2009;Ryan et al.,1999;Schmuck,Kasser,&Ryan,2000;Sheldon,Ryan,Deci,&Kasser,2004)。基于以往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出,个体内在生活目标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升高的现象做出解释。然而,以往的研究体较多集中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本土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充足,而且研究对象大多是大学生。故本研究基于目标内容理论,提出假设1: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1.2基本心理需求在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Theory,BPNT;Ryan,Sheldon,Kasser,&Deci,1996)认为人们大体上都持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归属需求、胜任需求和自主需求,这些需求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感悟幸福必不可少的心理成分(Broeck,Ferris,Chang,&Rosen,2016;Cunnell,Crocker,Wilson,Mack,&Zumbo,2013)。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幸福感(Chenet al.,2014;Simoes&Alarcao,2014)。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在网络环境中,个体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对幸福感而言,也会起到正向预测作用(Wang,Tao,Fan,&Cao,2015)。个体内在生活目标追求与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是紧密相关的,更看重内在生活目标并着力对此进行追求的个体会更加遵从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发展,更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使他们能够更多地感悟到参与、成长、选择等内在感受,因而他们的内在生活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其基本心理需求往往也就得到了满足(胡小勇,郭永玉,2008)。依照自我决定理论,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在社会环境与个体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故目前国内对基本心理需求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不同体内起到的中介作用(刘靖东,钟伯光,姒刚彦,2013)。Vansteenkiste等(2007)证明基本心理需求在外在生活目标与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杨莹等(2017)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亲社会自主动机与幸福感的关系中充当着中介变量的角。此外,研究表明,存在以生活目标追求为自变量、基本心理需求为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陈勇杰,2019;李雷雷,2016;邱辉,蒋奖,王荣,2012;余香,2018)。因此,基于文献回顾,我们可以推测,内在生活目标的达成可以使中学生基本心理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5期雷泽宇乌云特娜金童林: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315
即基本心理需求在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作为中介变量存在。故提出本研究的假设2:基本心理需求在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及目标内容理论,本研究拟探讨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假设模型见图1),以期为中学生幸福感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图1模型假设图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内蒙古自治区若干所初高中学校共发放问卷982份,有效问卷885份,有效率为90.12%。其中,男生310人,女生575人;初一155人,初二183人,初三170人,高一150人,高二118人,高三109人;独生子女486人,非独生子女399人;年龄在12~21岁,平均年龄为15.49±1.87岁。
2.2研究工具
2.2.1内在生活目标量表
采用Kasser和Ryan编制的目标追求指数量表(中文版)中的内在生活目标分量表(彭美春, 2009)。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完全不重要)〜7(非常重要)7点计分。量表包含自我接纳、人际归属、社会责任和身体健康4个维度,各维度均由5个条目构成。在本研究中,内在生活目标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1,4个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在0.71~0.85之间。2・2・2基本心理需求量表
采用Deci和Ryan编制、刘俊升等(2013)修订的基本心理需求量表。量表共19个条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7(非常符合)7点计分。量表包含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归属需求3个维度,其中9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在本研究中,基本心理需求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7,3个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在0.66~0.79之间。
2.2.3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Campbell等编制的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量表共9个条目,均为7点计分,包含总体情感指数以及生活满意度2个维度(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在本研究中,主观幸福感量表的CronbacFs a系数为0.90,总体情感指数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8。
2.3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Amo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采用积差相关探讨各变量间的关系;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在正式分析数据之前,采用Harman单因子法之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实施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12个,且最大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9.54%(小于40%),说 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研究结果
3.1各主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将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和主观幸福感作为检测变量,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基本心理需求得分在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如表1所示
316心理技术与应用
9卷
表1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和主观幸福感得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注:"p<0. 01,
• p<0. 05
内在生活目标
基本心理需求
主观幸福感
性别
男(310)117.46±12, 5889. 80±14, 6143. 00±10, 47女(575)
118.49±14, 82
87.71±14. 07
42. 85±9. 90
t
-1.09
2. 07*
0. 22
年级
初一(155)119. 12±12, 2790. 05±13, 7643. 75±10, 21初二(183)117. 25±14, 9788. 17±13.4742. 68±9. 46初三(170)
118. 29± 14. 6388. 72±13, 1942. 84±9. 81高一(150)116. 73±13.4587. 52±16, 59
41.49±11.75
高二(118)
118.43±15, 02
90. 03±13, 7945. 11±9. 67高三 (109)
119. 54±13, 90
85. 72±14, 88
41.72±9. 06
F
0. 83  1.64  2. 27
是否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486)118.45±13, 1590. 29± 14. 2443. 60±10, 32非独生子女(399)
117. 73±15, 14
86. 19±14, 03
42. 05±9. 77
t
0. 75
4. 29 槨  2. 28*
3.2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对内在生活目标、主观幸福感以及基本心理需 求这三个变量的总分及各维度分进行描述统计和皮
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内在生活目标与主
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  = 0.29, P <0.01);内在
生活目标与基本心理需求呈显著正相关(r  = 0.30,
p<0.01);基本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
关(r  = 0.64, P<0.01)。其他各维度相关见表2o
表2各主变量间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N  =885)
注:"p <0.01。
变量
M SD 12345678910 1112
1自我接纳
5. 980.78
1
2人际归属  5. 940. 880. 66 凉1
3社会责任  5.42
0. 970. 52 痪0. 54 秤14身体健康
6. 29
0. 79
0. 67 凉0. 60 秤0. 44 秤15内在生活目标118. 1314. 08
0. 85 痪0. 85 秤0. 78 秤0.8广16总体情感指数
4. 69  1. 140. 20 凉0. 26 秤0. 29 粋0. 19 粋0. 29 粋17生活满意度
5. 36
1.40
0. 12 凉0. 17 秤0. 26 秤0. 1广0.2广0. 66 粋
1
8主观幸福感42. 9010. 100. 19凉0. 26 秤0. 29 粋0. 1汀0. 29 粋0. 99 粋0. 74 秤19归属需求  5. 040. 900. 20 凉0. 35 秤0. 25 秤0. 20 秤0.3广0.57 秤0. 47 秤0.5汀110胜任需求
4. 660. 860. 23 凉0. 26 秤0. 27 秤0. 1汀0. 29 粋0.52 秤0. 47 秤0.53 秤0. 63 秤111 自主需求  4. 21
0. 85
0. 12 凉0. 15 秤0. 17 秤0. 1广0. 17 秤0.53 秤0. 47 秤0. 54 秤0. 60 秤0.64 凉 112基本心理需求
88.4414. 28
0. 22 痪0. 30 秤0. 27 秤0. 19 粋0.30 秤0. 62 秤0. 54 秤0. 64 秤0.时0. 86 凉 0. 85 凉
1
5期雷泽宇乌云特娜金童林: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317
3.3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本研究的理论假设,运用Amos21.0建构研究模型,如图2所示。本研究中模型各拟合指数良好(X2/df=4.87,GFI=0.97,CFI=0.89, NFI=0.87,IFI=0.89,RMSEA=0.07)。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研究共重复抽样2000次。结果表明: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P内在生活目标一主观幸福感=°・°6,p=0.11);内在生活目标对基本心理需求预测作用显著(P内在生活目标一基本心理需求=0.41,p<0.001),其95%的置信区间为[0.32, 0.49];基本心理需求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显著(P基本心理需求-主观幸福感=0«75,p<0-001),其95%的置信区间为[0.68,0.81];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通过基本心理需求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效应大小为0.31,其95%的置信区间为[0.24,0.38],置信区间不含0,说明基本心理需求在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基本心理需求作为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变量模型图(标准化)图2
4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程度较女生而言更高,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独生
子女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程度、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非独生子女而言更高,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在基本心理需求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稍有不同。是否独生子女在基本心理需求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瞿成武,2018);是否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唐怡,2019;于倩,2020)o 本研究针对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这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1,并与已有研究结论相同(陈勇杰,2019;余香,2018)o追求内在生活目标的个体持存在性生活定向、自我超越性价值观和内在相依性自尊,而这些均有利于个体获得满足和感到幸福(Kasser&Ryan,1993)。此外,个体与社会情境之间互相影响并发生反应,由此产生的交互作用能够不断地满足个体对基本心理需求的渴求,可激发个体行为内在的动力,使个体价值观内化,进而促进个体成长、整合与自我完善,以此增进个体的幸福感,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De-ci&Ryan,2000)。
进一步中介分析表明,基本心理需求在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内在生活目标通过影响中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这一研究结论符合目标内容理论和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所阐释含义,内在生活目标会使个体关注并追求自我接纳及自我成长等相关内容,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善于内省、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2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89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心理   需求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