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和相关地质纪录的学科。
2.生态地层学:利用古落来划分和对比地层的学科称为生态地层学
3.古植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界的科学
4.地史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一门学科
5.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6.层序地层学:研究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关的整合面为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7.历史大地构造学: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和与之相关的构造-岩浆-变质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性质和演化
8.化石: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9.标准化石: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10.原地化石:化石成员与原来当地生物成员基本一致;残留化石:原生物大部分保留成为化石,小部分被搬运流失;混合化石:大部分化石原属一个生物,有部分混入分子;搬运化石:全部搬运,化石来自不同的生物
11.化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12.充填作用: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孔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作用;交替作用:生物硬体被埋藏后,不断被地下水所溶解,同时又被外来的矿物质所充填。保持了原来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但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升馏作用:有机质中的易挥发成分(氧、氢、氮)在地下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往往挥发掉,留下比较稳定的炭质形成薄膜
13.实体化石:指古生物遗体本身保存下来的化石,分为两类a未变实体化石:在特殊条件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原来的生物硬体和软体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化石b变质实体化石:当生物被沉积物掩埋后,经过了明显石化作用而形成的化石
14.模铸化石: 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痕、印模和铸形物等总称为模铸化石
15.印痕化石:生物尸体在细粒或化学沉积物中留下的痕迹,一般由软躯体生物所形成; 印模化石:具凸凹壳的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留下的印模。包括外模和内模;核化石:生物遗体内、外模形成后,生物硬体本身溶解,溶解的空间被其他物质的再充填,可分为内核和外核;铸型:当外膜、内核形成后,它们之间的壳体溶解而被另一种矿物质充填而形成了形态逼真的壳。这种壳没有原来壳的微细构造,但有内核
16.外模:生物体的外表部分在围岩上的印模,它体现了生物体外表的大小、形态和纹饰。内模:生物体的内面在围岩上的印模,它反映了生物体内表面的大小、形态和纹饰
17.外核:是当生物壳体溶解后留下的空间被再次充填后所形成的核化石。它与原硬体同形等大、纹饰相同。内核:壳体内部的空腔被填充后的核化石,其表面就是内模
18.遗迹化石:指地史时期的生物在沉积物中所保存下来的活动时的遗迹或遗物所形成的化石
19.化学化石:古生物体中的软体虽然遭受分解,但分解后的有机质成分仍保存在地层中,
它们仍具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分子结构,称之为化学化石
20.物种:最基本的单位,它不是人为规定的单位,而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实体。它是由一个或许多个种所组成的一个自然单位;特征:有共同的起源;有基本相同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征;有相同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等特征;能互相交配繁殖后代
21.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交配繁殖
22.化石物种:共同的形态特征;构成一定的居;居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
23.属:由起源上有直接联系,在形态构造生理生态等特征上相似的若干个物种所构成的分类单位或是由一些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亲缘关系又十分亲近的一些物种所组成的较高一级的分类单位
24.原生动物:由单细胞组成的最低级的动物;后生动物:多细胞组成的,有分化的组织结构的生物
25.埃迪卡拉动物:是指震旦纪后期出现的,主要由腔肠动物(67%水母、海鳃纲)、环节动物(25%)、节肢动物(5%)组成的不具外壳的多细胞后生动物;淮南生物:其特征是动物体没有硬壳,化石以软体的印模核活动遗迹保存,主要是一些蠕虫类,查尔生物类;前埃迪卡拉动物:共生的有带藻和疑源类植物的组合,如查尔生物类,蠕虫类,以及海生藻类中的带藻;小壳动物: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意义:第一个带壳生物,寒武纪(古生代)的起点;澄江动物: 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主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栉水母、节肢、鳃曳、叶足、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和步带类,其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正常-风暴浪基面之间, 年龄520Ma.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
26.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物质系统随时间推移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的改变
27.系统发生:生物种族的发展史;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迅速重演;相关律:当生物的某一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引起相关器官发生变异
28.同源器官:起源相同、构造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功能不同的器官;同功器官:生物的形态、功能相似而起源不同的器官;痕迹器官:对于生物体已基本无作用但仍存在的器官但可追溯起源
29.遗传:在生物演化过程中,能使生物性状稳定并保留下来的现象称为遗传;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个体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的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实质是使种内居的遗传物质朝着更有利于适应外界环境方向变异。其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0.进化:生物体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水平的提高;分化: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而向多方向的演化,生物进化水平没有提高,分为趋异和趋同;趋异:分类位置相近的生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的形态分化;趋同:分类位置较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同或相似的环境,其形态、构造相似的现象;辐射:某一类的趋异不是两个方向而是向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发展,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叫适应辐射;平行进化:不同类而亲缘较近的生物当其从共同的祖先产生后,由于进入不同的生活坏境而发生了分歧,以后又发展到相似环境中,它们的对等器官,因适应相似的环境而产生了相似的性状
的现象;特化:生物对某种条件特殊适应,使其形态、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化,但生物整体进化水平没有提高;退化:生物体形态及生理的简单化,但进化水平没有退步
31.种系代谢:在生物的纵向发展史上,旧种演化为新种,许多旧种被新种所代替而衰退灭亡;生态代替:在生物的横向发展上,一些物种扩大并占领了新的生态空间,而使另一些物种丧失了生活领域以至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现象就是生态代替;生物灭绝:是指生物种系的终止不留下后裔的现象可分为背景绝灭、集绝灭;背景绝灭:也称正常灭绝,其总的平均绝灭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灭绝等级低;集灭绝 :在某些地史时期,有许多门类的生物几乎同时绝灭,使绝灭率突然升高的现象
32.落:居住在一个特定生态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总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居:指某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生态系: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综合生态系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落组成;化石组合:生物死后经过搬运形成异地埋藏的化石;化石落:生物落死亡后原地埋藏被保存为化石的一部分。
名词解释2
1.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2.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3.沉积旋回: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的岩性或岩石组合按一定的生成层序在剖面上规律叠负的现象;沉积韵律:局部地区规模小的,岩性按一定生成顺序规律叠覆的现象
4.地质事件:是指地史上稀有的、突发性的、在短暂时间内影响范围很广的自然现象,并在地层中留下了能被识别的显著标志
5.层序:是由一系列的沉积体系域组成,是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前一个下降拐点至后一个下降拐点之间的沉积产物
6.低水位体系域:最大海平面下降及其后缓慢上升时期的沉积序列。即大规模海平面下降阶段的同期沉积物。海侵体系域:是形成于海平面迅速上升阶段同期沉积物。高水位体系域:全球海平面的高水位期沉积下来的体系域。陆架边缘体系域:与低水位体系域同属最
大海退阶段的沉积序列,但因海退规模小,陆棚并未全部暴露,也未出现深切河谷和相应的低水位扇和楔
7.组:具有相对一致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且具有一定结构类型的地层体(建组条件:1)岩性相对一致;2)内部结构一致;3)顶底界线明显;4)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组的联合。联合原则:岩性的相近;成因的相关;结构类型的相似。的顶底界线一般为不整合面或明显的沉积间断面;段:组的再分。分段的原则:组内岩性的差别;组内结构的差别;地层成因的不同等。段的顶底界线一般是标志明显的整合界线;层: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岩性或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岩层组合二是岩性特殊、标志明显的岩层或矿层
8.年代地层单位: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层状或非层状的岩石体;地质年代单位:形成年代地层单位的时间间隔。
9.层型:已经命名的成层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来或是后来指定的参考标准,包括单位层型;界线层型;复合层型
10.侧向加积:指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堆积作用
11.海进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
12.地槽::以发育巨厚海相沉积,最后又褶皱成山系的巨型槽状凹陷,为活动大地构造单元;地台: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通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角度不整合面。优地槽:含有大量火山物质的地槽中心部位。冒地槽:接近前陆的外部地向斜,不含或含极少火山物质,但厚度巨大与地台有别。
13.华莱士线:现代的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一个深海峡,它将亚洲与澳洲的动物分隔为两个明显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
14.构造旋回:构造作用在时间上的重现。 这种重现通常体现为: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造山作用、海水进退、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生物演化等方面重现
15.冈瓦纳大陆:二叠纪时期存在于南半球的所有大陆的总称,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东冈瓦纳包括: 澳洲, 南极洲, 印度和西藏. 西冈瓦纳: 南美洲和非洲);劳亚大陆:二叠纪时期存在于北半球的所有大陆的总称
16.盖层: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厚度小无火山活动,代表稳定环境;似盖层:地台形成后在未全固结的基底上沉积的次稳定盖层沉积,厚度大,常有火山活动
17.象州型:沉积形成于清洁浅水、动荡富氧的条件,地层以浅水台地碳酸盐为主,沉积厚度巨大,生物丰度高,分异性强,生物量大。南丹型:沉积形成于较深水滞流缺氧的台内断槽沉积。
18.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即反映沉积环境的生物组合特征(浮游相,壳相,礁相)
填空
1.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死亡-埋藏-化石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89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物   化石   形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