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课程构建与实施

新课程研究2021.03
新的历史起点,赋予了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征。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让德育的地位得以凸显,也让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德育方向性更加明确。如何落实根本任务呢?由德切入,不完全是德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完善德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思路,师生精心打造校园各项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行为养成,开创育人的新局面。
一、构建育人课程,培育“政治启蒙”
1.基于“礼”,发挥德育功能。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学校首先可以将德育课程系列化,让育人课程伴随成长每一天。例如开设常规礼仪教育,创编极具学校特的十大好习惯,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好习惯相结合,明事理,守礼仪,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特礼仪教育即四礼教育:入学礼,巡校课让学生逐渐从懵懂幼稚到守规矩,适应小学生活从而融入集体。入队礼,填写入队申请书,学习少先队队章,跨越少先队大门,加深对团队组织的认识。十岁礼,见证成长,体会成长路上学习指引和师长陪伴,方向感植根于心。毕业礼,感怀祖国,感谢教师,感恩母校等等。
2.基于“队”,树立组织意识。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为防止敌对势力宣传和思想渗透,提高下一代爱国、爱党、提升小学生的政治启蒙教育要从小抓起。学校可以以少先队活动为主阵地,从小干部入手,例如,大队委员竞选,用生动的语言、慷慨的陈词表达自己的决心,利用建队日为心中的少先队增光添彩。少代会队员们争做学校的小主人,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提案,让他们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从小学习做人、学习立志的理想信念,组织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心灵接受洗礼。
3.基于“课”,突出主题内涵。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管理的自主功能,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应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如开展主题队会课、开设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生命安全课,落实课程设置,通过课程作引领,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利用疫情防控的特殊课堂和教材,突出主题,引导师生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做到在灾难面前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共进步,培植政治启蒙意识,让他们体会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二、注重活动育人,聚焦“核心素养”
1.导向“实践”,树立劳动光荣意识。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科学化、课程化、常态化、实践化。在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课程构建与实施
□胡芳芳
摘要:课程是学校育人最重要的载体,他能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管理的自主功能,也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校园文化的构建能对全体师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办学理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设置校本课程和走班课程,实现全员育人,活动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只有和学生需求相结合,和学校特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常态化的持续发展。不同的德育活动目标虽有所不同,但都贯彻统一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增添育人的内涵。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建生命成长共同体。
关键词:新时代;政治启蒙;核心素养;主题内涵;家校协同;生命成长共同体
作者简介:胡芳芳,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九年一贯制)小学部执行校长,湖北省青联委员,湖北省数学学会会员。(湖北仙桃4330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1)03-0128-02
-
-128
教育广角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学校可以利用劳动美主题月活动,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植树护绿为家乡添彩,走进社区志愿服务,努力践行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落实“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如给垃圾分类开展实践,争做环保志愿者等等,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开展居家劳动实践体验,分年段分课程布置劳动作业,学择菜,叠被子,洗衣裤,整理房间,各种丰富的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展现“亮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文化化人,文化立人。校园文化的构建能对全体师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办学理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设置校本课程和走班课程。美育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可以把社团活动作为美育工作的一个载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走班学习,弘扬个性,发展特长,尽情陶冶情趣,强健体魄。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主题教育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师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滋养时代新人的精神品格,建立文化自信。
3.关注“常态”,让德育活动春风化雨。全员育人,活动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只有和学生需求相结合,和学校特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常态化的持续发展。学校可以将德育序列化,按月份创设主题,如三月文明礼仪教育月,四月启智读书节,五月阳光体育节,六月学生艺术节,九月入学教育,十月少先
队主题队日,十一月汉字书写,十二月经典诵读等。目标不同,理念统一,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增添育人的内涵。
三、凝聚家校协同,共画“同心圆”
1.开放学校管理,变“局外人”为“局内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学校可以建立家校社联合机制,加强教育指导,统筹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家访,让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向其传达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情况,搭建家校沟通的纽带,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种平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升育人能力,把家长培育打造成立德树人的一支主力军。
2.开放课堂教学,变“旁观者”为“当事人”。增强家庭育人意识,发挥家长的能动作用,能起到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效果。学校可利用家长接待日开放课堂教育教学,如三月文明知礼月、十月教科研月等,定期向家长发出邀请函,让其走进课堂,比如让一年级新生家长进班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教师一起完成课堂教学的某个片段。通过这样开放的形式,催生家校合作的新境界,生成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也可以让不同行业的杰出家长代表,如医生,交警,消防战士等上台给学生们讲课,实现精彩互动,增进家校沟通,更新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感受协同育人对学生品格的积极影响。
3.参与主题活动,变“观摩者”为“同盟军”。学校主题活动使家长从被动旁观变成主动融入,起到了事半
功倍的育人效果。学校各项主题活动都可以让他们受邀其中,让家长做好志愿者、带好头,和学生其乐融融在一起。如利用三八妇女节,每个班级精心设计内容,用行动表达对父母,师长的谢意。利用寒暑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社会实践,分享中国年的味道,游访红根据地,传承红基因等等。这些举措促进了家校社共育,传承文化,凝聚正能量,共建生命成长共同体。
新时代出新命题,未来的小学教育要实时更新,与时俱进。唯有遵循教育规律,寻到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路径,并始终贯穿于基础教育中,才能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生根落地。
责任编辑陈佩
实习编辑易慧
-
-1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88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学生   学校   家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