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科技创新发挥引领作用 助力渔业绿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科技创新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渔业绿高质量发展
本刊讯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渔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水产品供给充足、价格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渔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十三五”以来,渔业科技在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加工流通、节能环保、设施装备、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渔业信息化等领域提供支撑保障,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国际并跑、领跑阶段,一批生态、绿、高效渔业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至2020年的63%。全国渔业科研、教学、推广等机构和团队聚焦科技创新,五年来有多项渔业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发明奖)二等奖8
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6项、范蠡
科学技术奖33项。
育种基础研究与品种创制有新突破
不断夯实水产种业理论研究基
础,积极开展水产种业原始创新和关
键技术突破。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
存、基因资源发掘利用、育种技术研
发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突出进
展,水产生物基因组、种质创制等走
在国际前列,培育水产新品种61个。
初步形成了层次多样的水产种质保存
技术体系,破译了牙鲆、凡纳滨对
鱿鱼捕捞
虾、刺参、栉孔扇贝、海带等的全基
因组序列。草鱼、团头鲂等大宗淡水
鱼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加速,扇贝
分子育种技术突破了水产生物全基因
选择育种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建成
国际上第一个水产生物的全基因组选
择育种平台。
水产养殖绿化技术模式有新进展
扎实推进水产养殖绿发展,
集成创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
渔综合种养等一批生态、绿、高效
的养殖技术与生产模式。草鱼、罗非
鱼、河蟹、克氏原螯虾、紫菜等重点
品种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不断
扩大,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与模
式获得国际广泛认可,饲料精准营养
加工与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水平逐步
提高,研发推广了一批精准投喂、收
获清洗等装备,水产养殖全过程精准
“十三五”时期有关渔业科技成果展示>>>
第一完成人:郑斌
第一完成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金鱼是重要的渔业资源。针对金鱼原料船上保鲜难度大、加工方式粗放、副产物利用程度低等瓶颈问题,联合科研院所和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突破了生食金鱼全程保鲜、冻煮金鱼精确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构建了金鱼质量保真与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延长了上下游产业链,扶持壮大了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助推金鱼加工产业集的形成,为我国水产加工业升级抢得新的增长点,并为有效改善人类营养状况与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第一完成人:励建荣
第一完成单位:渤海大学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鱿鱼是我国远洋渔业主要捕捞品种,大力发展鱿鱼捕捞、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甲醛超标”导致国内鱿鱼制品全部下架,易腐难保鲜引起的“挥发性盐基氮超标”导致鱿鱼原料进出口受阻,产品肉质差(怪酸味)、难加工(凝胶差)、深加工产品少和副产物利用度低等瓶颈问题,使我国鱿鱼产业一度陷入困境,亟需技术上的突破。针对上述问题,历经15年持续攻关,突破了鱿鱼甲醛控制、原料保鲜、品质改良、精深加工、副产物利用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完善的鱿鱼产业链,为我国鱿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03 长江口重要渔业资源养护技术创新与应用
第一完成人:庄平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东海水产研究所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针对长江口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生态严重失衡等突出问题,对长江口渔业资源衰退机制、关键生态功能修复、重要资源养护等开展研究,构建了“高精度、高密度、全覆盖”的长江口资源环境监测评估体系,阐明了渔业资源衰退成因及机制,奠定了生态修复和资源养护理论基础,创新了生态修复方法,重建了长江口关键栖息地生境,恢复了水域生态功能,重要渔业资源增殖成效显著,攻克了长江口珍稀鱼类繁育技术,奠定了增殖放流物质基础,支撑了特养殖业,实现了保护和利用双赢,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同源四倍体鱼(A)和异源二倍体鲂鲌(B)的外形图
湘军鲫(A)、湘军花鲫(B)和湘军金鱼(C)的外形图
用一步法育种技术培育的鳊鲴杂交鱼(A)、鲴鲌杂交鱼(B)与合方鲫(C)的外形图
第一完成人:刘少军
第一完成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用多步法育种技术培育的异源三倍体鲤(A)、杂交翘嘴鲂(B)、合方鲫2号(C)的外形图
远缘杂交是创制水产新品种的重要方法。长期以来,鱼类远缘杂交育种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盲目性,导致育种的成功率低。通过长期而系统的研究,揭示了淡水鱼类远缘杂交的遗传和繁殖规律,首次探索出鲤—鲫—金鱼的形成途径,创建了两性可育的新型四倍体鱼品系和二倍体鱼品系,形成了新的鱼类种质资源,首次建立了一步法育种技术和多步法育种技术,为鱼类杂交育种提供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共性技术。用这两种共性育种技术研制了一批优良鱼类并进行了推广养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
第一完成人:包振民第一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针对水产生物育种基础薄弱现状,围绕扇贝
种业核心技术展开攻关,发明了新型高效全基因组
标记筛查分型技术(MisoRAD)、高通量、多种类
型分子标记通用的分型技术(HD-Marker)等系列
技术,突破了水产生物全基因组育种分析的技术瓶
颈;开发了贝类分子育种技术和具有完全知识产权
的贝类遗传评估系统,育成多个高产抗逆新品种,
经济效益显著。
第一完成人:周小秋
第一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产量占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产量的五分之一。系统揭示了35种营养物质有增强草鱼“功能器官健康”和改善“鱼肉品质”的作用及机制,创新了草鱼健康养殖的动态与精准营养调控技术和关键饲料技术,研制了保证草鱼等主要淡水鱼“功能器官健康”和改善“鱼肉品质”的系列饲料产品及其配套技术,获有机鱼产品、无公害鱼产品和产地证书32个,创新了“三融合三突破”成果推广应用模式,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07 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第一完成人:李道亮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困境,提出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技术体系,感知新技术和传感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无线跨网适配技术和无线采集控制器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智能决策模型和云平台引领了产业发展方向,精准测控技术体系带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创新性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成果在江苏、山东、天津等23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858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水产   育种   养殖   加工   渔业   生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