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原理及工艺

磷化原理及⼯艺
中⽂名称:磷化
英⽂名称:phosphatizing
其他名称:磷酸盐处理
定义:把⼯件浸⼊磷酸盐溶液中,使⼯件表⾯获得⼀层不溶于⽔的磷酸盐薄膜的⼯艺。
所属学科:机械⼯程(⼀级学科);机械⼯程(2)_热处理(⼆级学科);化学热处理(三级学科)
磷化(phosphorization)是⼀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的主要是:给基体⾦属提供保护,在⼀定程度上防⽌⾦属被腐蚀;⽤于涂漆前打底,提⾼漆膜层的附着⼒与防腐蚀能⼒;在⾦属冷加⼯⼯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磷化处理⼯艺应⽤于⼯业⼰有90多年的历史,⼤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奠定磷化技术基础时期、磷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和⼴泛应⽤时期。
磷化膜⽤作钢铁的防腐蚀保护膜,最早的可靠记载是英国Charles Ross 于1869年获得的专利(B.P. N o.3119)。从此,磷化⼯艺应⽤于⼯业⽣产。在近⼀个世纪的漫长岁⽉中,磷化处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许多重⼤的发现。⼀战期间,磷化技术的发展中⼼由英国转移⾄美国。1909年美国T.W.Coslet将锌、氧化锌或磷酸锌盐溶于磷酸中制成了第⼀个锌系磷化液。这⼀研究成果⼤⼤促进了磷化⼯艺的发展,拓宽了磷化⼯艺的发展前途。Parker防锈公司研究开发的Parco Power配制磷化液,克服T许多缺点,将磷化处理时间提⾼到lho 1929年Bonderizing磷化⼯艺将磷化时间缩短⾄10min, 1934年磷化处理技术在⼯业上取得了⾰命性的发展,即采⽤了将磷化液喷射到⼯件上的⽅法。⼆战结束以后,磷化技术很少有突破性进展,只是稳步的发展和完善。磷化⼴泛应⽤于防蚀技术,⾦属冷变形加⼯⼯业。这个时期磷化处理技术重要改进主要有:低温磷化、各种控制磷化膜膜重的⽅法、连续钢带⾼速磷化。当前,磷化技术领域的研究⽅向主要是围绕提⾼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能源进⾏。
原理及应⽤
磷化是常⽤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换膜处理,主要应⽤于钢铁表⾯磷化,有⾊⾦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磷化。
⼀、磷化原理
1、磷化
⼯件(钢铁或铝、锌件)浸⼊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沉积形成⼀层不溶于⽔的结晶型磷酸盐转换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
2、磷化原理
钢铁件浸⼊磷化液(由Fe(H2PO4)2、 Mn(H2PO4)2、 Zn(H2PO4)2 组成的酸性稀⽔溶液,PH值为1-3,溶液相对密度为1.05-1.10)中,磷化膜的⽣成反应如下:
吸热
3Zn(H2PO4)2 =Zn3(PO4)2↓+4H3PO4 或
吸热
吸热
3Mn(H2PO4)2 =Mn3(PO4)2↓+4H3PO4
吸热
钢铁⼯件是钢铁合⾦,在磷酸作⽤下,Fe和FeC3形成⽆数原电池,在阳极区,铁开始熔解为Fe2+,同时放出电⼦。
Fe+2H3PO4= Fe (H2PO4)2+H2↑
Fe =Fe2+ +2e-
在钢铁⼯件表⾯附近的溶液中Fe2+不断增加,当Fe2+与HPO42-,PO43-浓度⼤于磷酸盐的溶度积时,产⽣沉淀,在⼯件表⾯形成磷化膜:Fe(H2PO4)2= FeHPO4↓+ H3PO4
Fe+ Fe(H2PO4)2 =2FeHPO4↓+ H2↑
3FeHPO4= Fe 3(PO4)2↓+ H3PO4
Fe+ 2FeHPO4 =Fe 3(PO4)2↓+H2↑
阴极区放出⼤量的氢:
2H+ +2e- =H2↑
O2 + 2H20 =4e- + 4OH-
总反应式:
吸热
3Zn(H2PO4)2= Zn3(PO4)2↓+4H3PO4
吸热
吸热
Fe+3Zn(H2PO4)2= Zn3(PO4)2↓+FeHPO4↓+3 H3PO4+2 H2↑
放热
⼆、磷化分类
1、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1)⾼温型
80—90℃处理时间为10-20分钟,形成磷化膜厚达10-30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值为1:(7-8)
优点:膜抗蚀⼒强,结合⼒好。
缺点:加温时间长,溶液挥发量⼤,能耗⼤,磷化沉积多,游离酸度不稳定,结晶粗细不均匀,已较少应⽤。
(2)中温型
50-75℃,处理时间5-15分钟,磷化膜厚度为1-7 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值为1:(10-15)
优点:游离酸度稳定,易掌握,磷化时间短,⽣产效率⾼,耐蚀性与⾼温磷化膜基本相同,⽬前应⽤较多。
(3)低温型
30-50℃节省能源,使⽤⽅便。
(4)常温型
10-40℃常(低)温磷化(除加氧化剂外,还加促进剂),时间10-40分钟,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值为1:(20-30),膜厚为0.2-7 g/m2。
优点:不需加热,药品消耗少,溶液稳定。
缺点:处理时间长,溶液配制较繁。
2、按磷化液成分分类
(1)锌系磷化
(2)锌钙系磷化
(3)铁系磷化
(4)锰系磷化
(5)复合磷化磷化液由锌、铁、钙、镍、锰等元素组成。
3、按磷化处理⽅法分类
(1)化学磷化
将⼯件浸⼊磷化液中,依靠化学反应来实现磷化,⽬前应⽤⼴泛。
(2)电化学磷化
在磷化液中,⼯件接正极,钢铁接负极进⾏磷化。
4、按磷化膜质量分类
(1)重量级(厚膜磷化)膜重7.5 g/m2以上。
(2)次重量级(中膜磷化)膜重4.6-7.5 g/m2。
(3)轻量级(薄膜磷化)膜重1.1-4.5 g/m2。
(4)次轻量级(特薄膜磷化)膜重0.2-1.0 g/m2。
金属磷化
5、按施⼯⽅法分类
(1)浸渍磷化
适⽤于⾼、中、低温磷化特点:设备简单,仅需加热槽和相应加热设备,最好⽤不锈钢或橡胶衬⾥的槽⼦,不锈钢加热管道应放在槽两侧。
(2)喷淋磷化
适⽤于中、低温磷化⼯艺,可处理⼤⾯积⼯件,如汽车、冰箱、洗⾐机壳体。特点:处理时间短,成膜反应速度快,⽣产效率⾼,且这种⽅法获得的磷化膜结晶致密、均匀、膜薄、耐蚀性好。
(3)刷涂磷化
上述两种⽅法⽆法实施时,采⽤本法,在常温下操作,易涂刷,可除锈蚀,磷化后⼯件⾃然⼲燥,防锈性能好,但磷化效果不如前两种。
三、磷化作⽤及⽤途
1、磷化作⽤
(1)涂装前磷化的作⽤
①增强涂装膜层(如涂料涂层)与⼯件间结合⼒。
②提⾼涂装后⼯件表⾯涂层的耐蚀性。
③提⾼装饰性。
(2)⾮涂装磷化的作⽤
①提⾼⼯件的耐磨性。
②令⼯件在机加⼯过程中具有润滑性。
③提⾼⼯件的耐蚀性。
2、磷化⽤途
钢铁磷化主要⽤于耐蚀防护和油漆⽤底膜。
(1)耐蚀防护⽤磷化膜
①防护⽤磷化膜⽤于钢铁件耐蚀防护处理。磷化膜类型可⽤锌系、锰系。膜单位⾯积质量为10-40 g/m2。磷化后涂防锈油、防锈脂、防锈蜡等。
②油漆底层⽤磷化膜
增加漆膜与钢铁⼯件附着⼒及防护性。磷化膜类型可⽤锌系或锌钙系。磷化膜单位⾯积质量为0.2-1.0 g/m2(⽤于较⼤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1-5 g/m2(⽤于⼀般钢铁件油漆底层);5-10 g/m2(⽤于不
发⽣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
(2)冷加⼯润滑⽤磷化膜
钢丝、焊接钢管拉拔单位⾯积上膜重1-10 g/m2;精密钢管拉拔单位⾯积上膜重4-10 g/m2;钢铁件冷挤压成型单位⾯积上膜重⼤于10 g/m2。
(3)减摩⽤磷化膜
磷化膜可起减摩作⽤。⼀般⽤锰系磷化,也可⽤锌系磷化。对于有较⼩动配合间隙⼯件,磷化膜质量为1-3 g/m2;对有较⼤动配合间隙⼯件(减速箱齿轮),磷化膜质量为5-20 g/m2。
(4)电绝缘⽤磷化膜
⼀般⽤锌系磷化。⽤于电机及变电器中的硅⽚磷化处理。
四、磷化膜组成及性质
分类磷化液主要成份膜组成膜外观单位⾯积膜重/ g/m2
锌系 Zn(H2PO4)2 磷酸锌和磷酸锌铁浅灰→深灰 1-60
锌钙系 Zn(H2PO4)2和 Ca (H2PO4)2 磷酸锌钙和磷酸锌铁浅灰→深灰 1-15
锰系 Mn(H2PO4)2 和Fe(H2PO4)2 磷酸锰铁灰→深灰 1-60
锰锌系 Mn(H2PO4)2 和Zn(H2PO4)2 磷酸锌、磷酸锰、磷酸铁混合物灰→深灰 1-60
铁系 Fe(H2PO4)2 磷酸铁
深灰⾊ 5-10
2.磷化膜组成
磷化膜为闪烁有光,均匀细致,灰⾊多孔且附着⼒强的结晶,结晶⼤部分为磷酸锌,⼩部分为磷酸氢铁。锌铁⽐例取决于溶液成分、磷化时间和温度。
3、性质
(1)耐蚀性
在⼤⽓、矿物油、植物油、苯、甲苯中均有很好的耐蚀性,但在碱、酸、⽔蒸⽓中耐蚀性较差。在200-300℃时仍具有⼀定的耐蚀性,当温度达到450℃时膜层的耐蚀性显著下降。
(2)特殊性质
如增加附着⼒,润滑性,减摩耐磨作⽤。
五、磷化⼯艺流程
除油除锈→⽔洗→磷化→⽔洗→磷化后处理
六、影响因素
1、温度
温度愈⾼,磷化层愈厚,结晶愈粗⼤。
温度愈低,磷化层愈薄,结晶愈细。
但温度不宜过⾼,否则Fe2+ 易被氧化成Fe3+,加⼤沉淀物量,溶液不稳定。
2、游离酸度
游离酸度指游离的磷酸。其作⽤是促使铁的溶解,已形成较多的晶核,使膜结晶致密。
游离酸度过⾼,则与铁作⽤加快,会⼤量析出氢,令界⾯层磷酸盐不易饱和,导致晶核形成困难,膜层结构疏松,多孔,耐蚀性下降,令磷化时间延长。
游离酸度过低,磷化膜变薄,甚⾄⽆膜。
3、总酸度
总酸度指磷酸盐、硝酸盐和酸的总和。总酸度⼀般以控制在规定范围上限为好,有利于加速磷化反应,使膜层晶粒细,磷化过程中,总酸度不断下降,反映缓慢。
总酸度过⾼,膜层变薄,可加⽔稀释。
总酸度过低,膜层疏松粗糙。
4、PH值
锰系磷化液⼀般控制在2-3之间,当PH﹥3时,共件表⾯易⽣成粉末。当PH?1.5时难以成膜。铁系⼀般控制在3-5.5之间。
5、溶液中离⼦浓度
①溶液中Fe2+极易氧化成 Fe3+,导致不易成膜。但溶液中Fe2+浓度不能过⾼,否则,形成的膜晶粒粗⼤,膜表⾯有⽩⾊浮灰,耐蚀性及耐热性下降。
②Zn2+的影响,当Zn2+浓度过⾼,磷化膜晶粒粗⼤,脆性增⼤,表⾯呈⽩⾊浮灰;当Zn2+浓度过低,膜层疏松变暗。
七、磷化后处理
⽬的:增加磷化膜的抗蚀性、防锈性。
⼋、磷化渣
1、磷化渣的影响
①磷化中⽣成的磷化渣,既浪费药品⼜加⼤清渣⼯作量,处理不好还影响磷化质量,视为不利。
②磷化中在⽣成磷化渣的同时还会挥发出磷酸,有助于维持磷化液的游离酸度,保持磷化液的平衡,视为有利。
2、磷化渣⽣成的控制
①降低磷化温度。
②降低磷化液的游离酸度。
③提⾼磷化速度,缩短磷化时间。
④提⾼NO-3 与PO3-4的⽐值。
九、磷化膜质量检验
①外观检验
⾁眼观察磷化膜应是均匀、连续、致密的晶体结构。表⾯不应有未磷化德的残余空⽩或锈渍。由于前处理的⽅法及效果的不同,允许出现⾊泽不⼀的磷化膜,但不允许出现褐⾊。
②耐蚀性检查
⑴浸⼊法
将磷化后的样板浸⼊3﹪的氯化钠溶液中,经两⼩时后取出,表⾯⽆锈渍为合格。出现锈渍时间越长,说明磷化膜的耐蚀性越好。
②点滴法
室温下,将蓝点试剂滴在磷化膜上,观察其变⾊时间。磷化膜厚度不同,变⾊时间不同。厚膜﹥5分钟,中等膜﹥2分钟,薄膜﹥1分钟。
⼗、游离酸度及总酸度的测定
1、游离酸度的测定
⽤移液管吸取10 ml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加2—3滴甲基橙指⽰剂(或溴酚蓝指⽰剂)。⽤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溶液呈橙⾊(或⽤溴酚蓝指⽰剂滴定⾄由黄变蓝紫⾊)即为终点,记下的耗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即为滴定的游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85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磷化   酸度   时间   溶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