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排水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
3.在对基坑排水时一般通过排水沟将水引入集水井中,再通过水泵将集水井中的水抽出基坑外,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基坑排水结构中,集水井容易进入流砂及碎石等杂物,导致水泵堵塞,故而提出排水系统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排水系统结构,具备不易堵塞等优点,解决了前市场上的基坑排水结构中,集水井容易进入流砂及碎石等杂物,导致水泵堵塞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排水系统结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顶部开设有一圈第一排水沟,所述基坑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排水沟连通的沉砂池,所述基坑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一圈第二排水沟,所述基坑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二排水沟相连通的集水井,所述基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底部贯穿至集水井内腔排水组件,所述集水井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集水井和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紧固组件;
6.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与集水井内腔滑动连接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提升杆。
7.进一步,所述第一排水沟的宽和深度均为400mm,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宽和深度均为400mm。
8.进一步,多个所述集水井在第二排水沟上呈等距离分布,相连两个所述集水井之间的距离为30m。
9.进一步,所述集水井的长、宽、深分别为800mm、800mm、1000mm,所述沉砂池的长、宽、深分别为3000mm、1500mm、1500mm。
10.进一步,所述排水组件包括与基坑顶部固定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底部贯穿至集水井内腔底部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套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底部贯穿至第二排水沟内腔的排水管。
11.进一步,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与集水井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过滤板的底部紧密接触,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贯穿至过滤板顶部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帽。
12.进一步,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密封垫圈,所述螺帽通过密封垫圈与过滤板的顶部紧密接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该排水系统结构,基坑开挖阶段通过第一排水沟明排,通过第二排水沟将水引入集水井,进入集水井的水被过滤组件过滤,阻挡水中的泥沙,通过排水组件将集水井中的水抽入第一排水沟中,最后通过沉砂池将水排出场外,而过滤组件通过紧固组件来进行安装和拆卸,整体结构实现了排水系统结构不易堵塞的目的,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图。
17.图中:1基坑、2第一排水沟、3沉砂池、4第二排水沟、5集水井、6排水组件、61水泵、62进水管、63排水管、7过滤组件、71过滤板、72套筒、 73提升杆、8紧固组件、81承载板、82定位杆、83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排水系统结构,包括基坑1,基坑1的顶部开设有一圈第一排水沟2,基坑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排水沟2连通的沉砂池3,基坑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一圈第二排水沟4,基坑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二排水沟4相连通的集水井5,基坑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底部贯穿至集水井5内腔排水组件6,集水井5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组件7,集水井5和过滤组件7上设置有紧固组件8。
2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水沟2的宽和深度均为400mm,第二排水沟4的宽和深度均为400mm。
21.其中,多个集水井5在第二排水沟4上呈等距离分布,相连两个集水井5 之间的距离为30m,等距离分布的集水井5使得整体系统的蓄水能力更好,减小了单个集水井5中水溢出的可能性。
22.再者,集水井5的长、宽、深分别为800mm、800mm、1000mm,沉砂池3 的长、宽、深分别为3000mm、1500mm、1500mm。
23.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组件7包括与集水井5内腔滑动连接的过滤板71,过滤板7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套筒72,套筒7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提升杆73,其中套筒72的顶部高于第二排水沟4内腔的底部。
24.排水组件6包括与基坑1顶部固定连接的水泵61,水泵6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底部贯穿至集水井5内腔底部的进水管62,进水管62与套筒72的内腔滑动连接,水泵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底部贯穿至第二排水沟4内腔的排水管63,启动水泵61即可将集水井5中被过滤板71过滤的水抽入第一排水沟 2中去,再通过沉砂池3排出场外,其中套筒72的高度能够减小第二排水沟 4中的水进入集水井5时,从套筒72与进水管62之间的缝隙直接到达集水井 5的底部。
25.紧固组件8包括两个分别与集水井5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的承载板81,承载板81与过
滤板71的底部紧密接触,承载板8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贯穿至过滤板71顶部的定位杆82,定位杆8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帽83,定位杆82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密封垫圈,螺帽83通过密封垫圈与过滤板71的顶部紧密接触,密封垫圈的设置使得螺帽83固定过滤板71时密闭性更好,保证过滤板71的过滤效果,减小了泥沙进入集水井5底部而导致堵塞水泵61 的可能性。
26.需要清理过滤板71时,拧下螺帽83后取出密封垫圈,通过提升杆73即可将过滤板71提升至集水井5的外侧,清理更加方便。
27.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28.通过第二排水沟4将水引入集水井5,进入集水井5的水被过滤板71过滤,阻挡水中的泥沙,启动水泵61,通过进水管62将集水井5中的水抽入,并通过排水管63将水排入第一排水沟2中,最后通过沉砂池3将水排出场外,需要清理过滤板71时,拧下螺帽83,向上提动提升杆73即可将过滤板71提升至集水井5的外侧,即可进行清理,整体结构实现了排水系统结构不易堵塞的目的,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作。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排水系统结构,包括基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的顶部开设有一圈第一排水沟(2),所述基坑(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排水沟(2)连通的沉砂池(3),所述基坑(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一圈第二排水沟(4),所述基坑(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二排水沟(4)相连通的集水井(5),所述基坑(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底部贯穿至集水井(5)内腔排水组件(6),所述集水井(5)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组件(7),所述集水井(5)和过滤组件(7)上设置有紧固组件(8);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与集水井(5)内腔滑动连接的过滤板(71),所述过滤板(7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套筒(72),所述套筒(7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提升杆(7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沟(2)的宽和深度均为400mm,所述第二排水沟(4)的宽和深度均为4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集水井(5)在第二排水沟(4)上呈等距离分布,相连两个所述集水井(5)之间的距离为30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5)的长、宽、深分别为800mm、800mm、1000mm,所述沉砂池(3)的长、宽、深分别为3000mm、1500mm、15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6)包括与基坑(1)顶部固定连接的水泵(61),所述水泵(6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底部贯穿至集水井(5)内腔底部的进水管(62),所述进水管(62)与套筒(72)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水泵(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底部贯穿至第二排水沟(4)内腔的排水管(6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8)包括两个分别与集水井(5)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的承载板(81),所述承载板(81)与过滤板(71)的底部紧密接触,所述承载板(8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贯穿至过滤板(71)顶部的定位杆(82),所述定位杆(8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帽(8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82)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密封垫圈,所述螺帽(83)通过密封垫圈与过滤板(71)的顶部紧密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系统结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顶部开设有一圈第一排水沟,所述基坑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排水沟连通的沉砂池,所述基坑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一圈第二排水沟,所述基坑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二排水沟相连通的集水井,所述基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底部贯穿至集水井内腔排水组件。该排水系统结构,基坑开挖阶段通过第一排水沟明排,通过第二排水沟将水引入集水井,进入集水井的水被过滤组件过滤,阻挡水中的泥沙,通过排水组件将集水井中的水抽入第一排水沟中,最后通过沉砂池将水排出场外,而过滤组件通过紧固组件来进行安装和拆卸,整体结构实现了排水系统结构不易堵塞的目的,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作。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作。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作。


技术研发人员:

代超 冼真华 郑伟 林彦 刘锐圳 黄木涛 林珂 谭林辉 张毅航 陈永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83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排水沟   基坑   集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