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储能供给端全产业链分析

能量管理系统2022储能供给端全产业链分析
一、储能电池板块:降本与提升循环寿命为主线
完整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电池组是储能系统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以及均衡等;能量管理系统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储能变流器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
储能电池系统由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电池组是整个储能系统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约占70%,BMS占比为6%,储能电池系统占电化学储能成本比重达76%。
电池组性能决定最终产品的安全性、使用寿命,也最终决定了储能系统的盈利性。与动力电池追求极致的能量密度不同,储能电池更加注重循环寿命。若要提升储能经济性,除系统降本外,提升循环寿
命亦为重要途径。根据《电工电能新技术》,当储能电池循环寿命由4000次增加至7000次,储能度电成本可由0.7元降低至0.43元。因此,下一阶段,除关注电池自身降本情况外,也需关注储能系统循环次数提升情况。
目前我国主要储能电池提供商多为动力电池制造商。根据CNESA数据,2021年我国储能电池提供商排名前四企业均为动力电池制造商。
当下时间节点来看,欧洲户储行情已然演绎,下阶段美国户储或接力欧洲,继续带动户储行业高增速;集中式储能方面,美国已到自发性配置时点,在硅料与碳酸锂价格边际下行预期下,储能需求确定性较强,国内则由强配政策驱动,同样具有较高装机预期。
投资角度来讲,储能为锂电池产业链增速最高的细分环节,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四条主线:1)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2)“含储量”较高的企业,重点推荐派能科技、鹏辉能源、德方纳米,建议关注国轩高科、南都电源等;3)估值低、增速快的便携式储能标的:博力威等;4)新技术方向:钠电池建议关注华阳股份、传艺科技等,全钒液流电池建议关注攀钢钒钛、中核钛白等。
二、PCS板块:光伏逆变器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2.1储能变流器是连接于电池系统与电网之间,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装置。
其既可以把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输送给电网,也可以把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电池充电。并网模式下,在负荷低谷期,储能变流器把电网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给电池组充电,在负荷高峰期,储能变流器把电池组中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反送到电网中;离网模式下,储能变流器与主电网脱开,给本地的部分负荷提供满足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电能。
2.2场景相似,技术同源,光伏逆变器厂商进军储能PCS领域有先发优势。
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在使用场景、技术原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上有较高重合度,因此储能变流器企业大多来自光伏逆变器厂商,行业竞争格局也类似。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PCS上市企业有30家。根据CNESA统计,2021年全球市场中,储能PCS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储能PCS提供商包括阳光电源、科华数据、古瑞瓦特和上能电气等公司。
2.3储能PCS毛利率高于光伏并网逆变器。
储能场景对逆变器的需求比光伏并网场景更复杂,除了直流向交流转换外,还需要具备从交流转换为直流、并离网快速切换等功能,同时储能PCS还是双向变流器,有充电和放电两个方向的能量控制。因此储能变流器技术壁垒相较并网逆变器更高,售价与毛利率均明显高于并网逆变器。
2.4储能变流器市场持续增长。
根据IHS Markit发布的全球市场研究报告,到2022年,并网型储能逆变器规模将增至7GW。2018-2022年全球储能逆变器市场规模预计为63GW,呈快速增长态势。
三、储能温控:液冷加速渗透,温控量利齐升可期
温控指通过加热或冷却技术对某事物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温控系统与BMS 配合,对锂电池进行恒温恒湿控制,维持电池在安全运行参数范围内,提升电池在运行期间的稳定性,避免电池进入热失控状态。
储能温控技术主要包括风冷、液冷、热管冷却、相变冷却。其中,风冷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易于实现,是目前国内主流技术路径。液冷系统散热效率高、散热速度快,在高倍率、高容量场景下优势凸显,故全球储能系统正呈现液冷加速渗透,
取代风冷的趋势。热管冷却、相变冷却需与风冷、液冷配合使用,因价格较高,目前在储能领域应用较少。
据分析,全球储能系统利用率提升,对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温控系统重要性凸显,液冷系统凭借散热效率和速度优势,有望加速渗透。此外,欧美多国储能经济性较好,随着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对温控系统价格敏感度将降低,亦将对液冷系统应用形成正向促进作用。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液冷渗透率将达到45%,电力系统储能温控市场空间将达107亿元,2021-2025年CAGR为92%。液冷渗透率提升带动温控行业平均单位价值量提升,储能温控复合增速将超储能行业平均增速。
技术同源,龙头厂商具备技术优势及先发优势。因温控技术的相似性,大部分储能温控企业由其他赛道切入,具有技术及布局的先发优势,参与者包括来自精密温控、工业温控、汽车温控的企业。
1)精密温控又称精密空调,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或5G,集装箱储能与集装箱数据中心最为类似,对温度及温控要求较高,龙头企业主要包括英维克、申菱环境、黑盾等;
2)工业温控与储能温控具有相似应用环境,通常应用于户外,需要应对空气、液体杂质等户外环境带来的复杂影响,相关企业包括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盖鼎等;
3)新能源汽车温控: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在温控技术层面存在较大共性,车用温控厂商具备切入储能温控的技术能力,参与者包括松芝股份、奥特佳等。
综合来看,精密温控企业切入储能温控,对控制精度具竞争优势,工业温控企业则在定制化产品方面更具经验。精密温控企业英维克最早切入储能温控赛道,目前产品、客户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5:2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83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储能   温控   电池   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