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KWH储能系统方案设计

编号:
300KWH储能系统方案设计
二零二一年七月
1、项目概述
分布式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孤岛保护等特点,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式能源设备利用率没有被充分发掘。微电网是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削弱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分布式能源组织方式和结构,能有效改善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式能源设备利用率不能被充分发掘等分布式能源的不足。
微电网通过整合分布式发电单元与配电网之间关系,在一个局部区域内直接将分布式发电单元、电力网络和终端用户联系在一起,可以方便地进行结构和配置及电力调度的优化,优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能源动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分布式电源上网,降低大电网的负担,改善可靠安全性,并促进社会向绿、环境保护、节能方向发展。微电网是当前国际国内能源和电力专家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
本项目拟建设一套锂电池储能系统,通过低压配电柜给部分办公楼宇负荷供电,可实现对各个设备接口采集相关信息,并通过智能配电柜对各个环节进行投切,在并网及孤岛情况下实现发电、储能及负荷的控制,保持微电网系统的平衡运行。
2、项目方案
本电站系统目的在于拟建设XX科技有限公司储能并离网系统示范工程,通过接入办公楼宇的日常照明等真实负载,可演示离网状态下正常供电系统示范;分布式光伏多余电量进行储能示范;及后台监控及能量调度等示范。本项目拟建设的储能系统,系统由锂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构成。其中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负载装置和储能装置的远程控制,监控系统对分布式电源实时运行信息、报警信息进行全面的监视并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全方面掌控,能量管理系统可控制分布式电源平滑出力与能量经济调度。系统一次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能量管理及系统监控网络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能量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储能情况及负载情况实现并离网切换控制,及微电网系统几种不同运行模式的切换,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离网运行控制,并网点电气参数监控,实现系统负载远程投切控制。配置一套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及电池电量估计,实现分布式电源能量均衡控制及系统的经济运行。根据微电网交流母线电压频率情况,实现负荷分类切除,保障重要负荷的优先供电保障。
3、储能系统
3.1 电池管理系统(BMS)
BMS是用于监测、评估及保护电池运行状态的电子设备集合。主要功能:  (1)监测并传递锂离子电池、电池组及电池系统单元的运行状态信息,如
电池电压、电流、温度及保护量等;
(2)评估计算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寿命健康状态SOH及电池累计处理能量等;
(3)保护电池安全等。
能量管理系统
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可对单体及整组电池进行实时监控、充放电、均衡、巡检、温度监测等,用诸如电
压均衡控制、超温保护等智能化技术,可以管理多组电池,检测每组中全部单体电池电压、电池组总电流、多路环境温度等,是一套功能强大、技术指标完善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组成:电池模组监测装置(BMU)、电池簇管理单元(BCMS)、直流监控单元(DMU)、电池堆管理单元BAMS 及显示、监控上位机等组成。
表3-1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参数表
3.2 储能变流器(PCS)
本系统配置1台 100KW 储能变流器。
(1)产品特性
➢先进的无通讯线电压源并联技术,支持多机无限制并联(数量、机型);
➢支持多源并机,可与油机直接组网;
➢先进的下垂控制方法,电压源并联功率均分度可达 99%;
➢支持低温、无蓄电自主黑启动;
➢支持三相 100%不平衡带载运行;
➢支持并、离网运行模式在线无缝切换;
➢具有短路支撑和自恢复功能;
➢用双电源冗余供电方式,提升系统可靠性;
➢支持多类型负载单独或混合接入(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容性负载);
➢具备完善的故障及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可记录故障时高分辨率的电压、电流波形;
➢优化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转换效率可高达 98.7%。直流侧可接入光伏组件,同样支持多机电压源并联,可作为离网光伏电站低温、无蓄电情况下的黑启动电源。
(2)技术参数表
表3-2储能变流器主要技术参数表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9:1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83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布式   电池   系统   实现   储能   能源   控制   负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