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

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
卷积编码器自身具有网格结构,基于此结构我们给出两种译码算法Viterbi 译码算法和 BCJR 译码算法。基于某种准则,这两种算法都是最优的。1967 年,Viterbi 提出了卷积码的 Viterbi 译码算法,后来 Omura 证明 Viterbi 译码算法等效于在加权图中寻最优路径问题的一个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解决方案,随后,Forney 证明它实际上是最大似然(MLMaximum Likelihood)译码算法,即译码器选择输出的码字通常使接收序列的条件概率最大化。BCJR 算法是 1974 年提出的,它实际上是最大后验概率(MAPMaximum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译码算法。这两种算法的最优化目标略有不同:在 MAP 译码算法中,信息比特错误概率是最小的,而在 ML 译码算法中,码字错误概率是最小的,但两种译码算法的性能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由于 Viterbi 算法实现更简单,因此在实际应用比较广泛,但在迭代译码应用中,例如逼近 Shannon 限的 Turbo 码,常使用 BCJR 算法。另外,在迭代译码应用中,还有一种 Viterbi 算法的变种:软输出 Viterbi 算法(SOVASoft-Output Viterbi Algorithm),它是 Hagenauer Hoeher 1989 年提出的。
为了理解 Viterbi 译码算法,我们需要将编码器状态图按时间展开(因为状态图不能反映出时
间变化情况),即在每个时间单元用一个分隔开的状态图来表示。例如(312)非系统前馈编码器,其生成矩阵为:
1
1 a)(312)编码器(b)网格图(h5
假定信息序列长度为 h5,则网格图包含有 hm18 个时间单元,用 0 hm7 来标识,如图1b)所示。假设编码器总是从全 0 S0 开始,又回到全 0 态,前 m2 个时间单元对应于编码器开始从 S0“启程”,最后 m2 个时间单元对应于向 S0“返航”。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前 m 个时间单元或最后 m 个时间单元,并不是所有状态都会出现,但在网格图的中央部分,在每个时间单元都会包含所有状态,且在每个状态都有 2k2 个分支离开和到达。离开每个状态的上面分支表示输入比特为 1(即 ui1i 表示第 i 个时间单元),下面的分支表示输入比特为 0。每个分支的输出vi n 个比特组成,共有 2h32 个码字,每个码字都可用网格图中的唯一路径表示,码字长度 Nn(hm)21。例如当信息序列为u=(11101)时,对应的码字如图1b)中红线所示,v=(111010001110100101011)。在一般的(nkv)编码器情况下,信息序列长度 K*=kh,离开和进入每个状态都有 2k 个分支,有2K* 个不同路径通过网格图,对应着2K* 个码字。
假设长度K*=kh的信息序列u=(u0,u1 uh-1) 被编码成长度为 N=n(h+m) 的码字v=(v0, v1 vh+m+1) ,在经过一个二进制输入、Q-ary 输出的离散无记忆信道(DMC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 )后,接收序列为r=(r0 ,r1 rh+m+1)。也可表示为: u=(u0 ,u1 uK*-1) v=(v0 ,v1 vN-1)r=(r0,r1 rN-1),译码器对接收到的序列r进行处理,得到 v 的估计。在离散无记忆信道情况下,最大似然译码器是按照最大化对数似然函数log P(r | v) 作为选择的准则。因为对于 DMC
2
两边取对数后为:
3
其中P(rl | vl )是信道转移概率,当所有码字等概时,这是个最小错误概率译码准则。
对数似然函数 log P(r | v) ,用 M(r |v )表示,称为路径度量path metric);log P(rl | vl )
称为分支度量(branch metric),用M(rl | vl ) 表示;log P(rl | vl ) 称为比特度量(bit metric),用M(rl | vl )表示,这样(3)式可写为:
4
如果我们只考虑前 t 个分支,则部分路径度量可表示为:
5
对于接收序列rViterbi 算法就是通过网格图到具有最大度量的路径,即最大似然路径(码字)。在每个时间单元的每个状态,都增加2k个分支度量到以前存储的路径度量中(加);然后对进入每个状态的所有 2k 个路径度量进行比较(比),选择具有最大度量的路径(选),最后存储每个状态的幸存路径及其度量。
Viterbi 卷积编码算法:
Step 1:
tm 时间单元开始,计算进入每个状态的单个路径的部分度量,存储每个状态的路径(幸存)及其度量;
Step 2:
tt1,对进入每个状态的所有 2k 个路径计算部分度量,并加上前一时间单元的度量。对于每个状态,比较进入该状态的所有 2k 个路径度量,选择具有最大度量的路径,存储其度量,并删掉其他路径。
Step 3:
如果 t<h+m,返回 step 2;否则,就停止。
Viterbi 算法的基本计算“加、比、选”体现在 step 2。注:实际工程中,在每个状态存储(在 step 1 step 2)的是对应于幸存路径的信息序列,而不是幸存路径自身,这样当算法结束时,就无需再通过估计码字来恢复信息序列
从时间单元 m h,有2v 个幸存路径,每个状态(共有 2v 个状态)一个。随后,幸存路径数就会变少,因为当编码器回到全 0 态时,状态数就会变少。最后,在时间单元 hm,就只有一个状态(即全 0 态),因此,也就只有一个幸存路径了,算法中止。
定理1:在 Viterbi 算法中最后的幸存路径是最大似然路径,即
6
从实现的角度看,用正整数度量来表示要比用实际的比特度量表示更方便。比特度量M(rl | vl )=log P(rl | vl )可用c2[log P(rl | vl )+c1]来代替,其中 c1 是任意实数,c2 是任意正实数。可证明,如果路径 v 最大化,则它也最大化c2[log P(rl | vl )+c1],因此可以使用修正的度量,且不影响 Viterbi 算法的性能。
如果选择 c1 使最小度量为 0,则 c2 可选择为使所有度量近似为整数。这样,由于用整数来近似表示度量,Viterbi 算法的性能变成了次最优算法,但通过选择 c1 c2 可使得这种性能降低非常小。
1:对于二输入、4-ary 输出的 DMC 信道下的 Viterbi 算法
二输入、4-ary 输出的 DMC 如图2 所示。该信道的比特度量如图3a)所示(按照
底为 10 的对数计算),选择 c11c217.3,得到整数度量表如图3b)所示。
2 二输入、4-ary 输出 DMC 信道模型
01
02
12
11
01
02
12
11
0
-0.4
-0.52
-0.7
-1.0
0
10
8
5
0
1
1.0
-0.7
-0.52
-0.4
1
0
5
8
10
(a) (b)
3 度量表
假设图1 中的一个码字在这样的信道中传输,接收到的序列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4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78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度量   算法   路径   状态   译码   编码器   码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