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的平衡

第五章 机械的平衡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解决机械的动平衡和静平衡问题,学会用平衡基面法消除机械系统的动平衡。
本章主要内容是:
1.掌握机械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静平衡、动平衡等;
2.掌握转子进行静平衡的条件、方法和步骤,并可根据实际转子进行静平衡实验,确定转子的静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转子进行动平衡的条件、方法和步骤,并可根据实际转子进行动平衡实验,确定转子的动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
4.掌握平面机构的平衡方法;
5.了解空间机构的平衡方法;
本章重点是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及计算方法。本章难点是转子动平衡和平面机构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要点分析
机械在运转时,构件所产生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在运动副上引起了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的动压力,这种动压力不仅会降低机械效率,影响机械的使用寿命,而且引起机械及其基础产生强迫振动以及可能产生的其它不良现象。机械平衡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消除或减少惯性力对机械系统的不良影响,借助于增减校正质量或者改变机械系统的质量分布将不平衡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加以消除或减少。尤其是对于高速运转的机械,如果惯性力引起的振动频率等于机械的固有频率时,将导致共振现象,这将对机械造成破坏,对操作者带来不安全因素。
由于构件的运动形式不同,所产生的惯性力的平衡方法也不同。对于绕固定轴转动的回转构件(即转子),可以就其本身加以平衡;对于作往复移动或平面运动的构件,必须就整个机构进行平衡。所以,机械的平衡问题分为转子的平衡和机构的平衡两类。
根据转子的工作状态和力学特性,从平衡的观点出发,常把转子分成两类:刚性转子和挠性转子。一般来说,凡是工作转速远低于转子的一阶弯曲临界转速的转子视为刚性转子;而把工作转速接近或超过转子的一阶弯曲临界转速的转子视为挠性转子。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平衡词汇"标准ISO1925-1981和我国"试验机名词术语"ZBY033-82中,刚性转子被更确切地定义为"可以在一个或任意选定的两个校正平面上,以低于转子工作转速的任意转速进行平衡校正,且校正之后,在最高工作转速及低于工作转速的任意转速和接近实际的工作条件下,其不平衡量均不明显地超过所规定的平衡要求"的转子。而除此之外的转子都归为挠性转子。通常我们所说的刚性转子是指刚度相当大,转子在不平衡离心惯性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挠度很小,以致在转子工作和平衡的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挠性转子由于在运转及平衡时将产生挠曲变形,其情况要复杂得多。
    (1)转子的平衡
    转子是指绕固定轴旋转的构件。转子的平衡分为两类。
①刚性转子的平衡。当转子的工作转速n<倍的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称为刚性转子。刚性转子的平衡是基于理论力学的方法加以处理,只须消除由离心力产生的振动。
②挠性转子的平衡。当转子的工作转速n>倍的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时,其旋转轴线的弯曲变形不可忽略的转子称为挠性转子。挠性转子的平衡原理是基于弹性梁的横向振动理论的方法加以处理,既要消除由离心力产生的振动,又要消除转子的弯曲变形。
对于转子的平衡可通过调整其质量分布和大小的方法使转子上所有质量的惯性力形成一平衡力系,消除运动副中的动压力及机架的振动。
    (2)机构的平衡
转子动平衡    在连杆机构中,由于有做往复运动的构件和做平面运动的构件,其惯性力难以平衡,要从整个机构加以考虑来进行平衡。要将各个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的合力和合惯性力矩在机架上得到完全平衡或不完全平衡。所以,也称做机构在机座上的平衡。
我们学习的重点是刚性转子的平衡,要求掌握刚性转子的平衡条件、计算方法以及实验原理。
5.2.1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静平衡适用于转子轴向长度比直径L/D<的盘类零件。这种转子的质量分布可认为在同一平面内,其不平衡是因为其质心位置不在回转轴线上,且其不平衡现象在转子静止时就能够显示出来。对于这种不平衡转子,只须重新分布其质量,把质心移到回转轴线上,即可达到平衡,这种平衡称为静平衡。由此确定转子的静平衡条件为合力为零。计算方法采用矢量加法,即所有离心惯性力合力为零()或质径积矢量合为零()。根据方程左侧所构成的首尾相接的矢量封闭多边形,计算出平衡力以及质径积,也可采用解析法计算。是人为加入的平衡质量所产生的平衡力或者质径积。rb为平衡质量的平衡半径,rb取得越大,所加的平衡质量mb越小。
由于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只需要平衡惯性力,所以只需一个平衡质量就可以满足平衡要求。
5.2.2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2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764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转子   转速   产生   质量   惯性力   机械   刚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