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类型与环太平洋浅成低温矿床的比较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类型
与环太平洋浅成低温矿床的比较
高天钧α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州,350003)摘 要 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是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在矿
床深部相继发现了斑岩型铜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银(金、铜)矿。可与环太平洋带上一系列特大型斑岩铜金和低温热液型金(铜)矿对比,它们有若干共同特征,但紫金山矿床与它们的一些不同之处,启示我们去开拓矿的新的时空领域。
关键词 高硫型铜(金)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 环太平洋带 对比 紫金山 福建
福建省紫金山特大型铜金矿床是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石英2明矾石)矿床。在该矿床的深部相继发现了斑岩铜(钼)矿、大型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和大型低硫浅成热液型(绢云母2冰长石)银(金、铜)矿床。各类型属同一地热体系并连续过渡。在环太平洋构造带上发育一系列特大型斑岩型铜2金矿床
和低温热液金矿床,主要形成于新生代火山带内。与中生代火山有成因联系的紫金山矿床与这类型矿床有着一些相同的基本特征,又有若干不同特点,正是这些不同之处,显示了这一类型矿新的时空领域。
1 紫金山矿床特征
111 矿田地质构造背景
紫金山矿床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带西侧,北西向上杭—云霄深大断裂与北东向震旦系—古生界形成的复背斜的交汇处(图1)。
矿田岩浆岩活动可分为早晚2期,燕山早期酸性岩浆岩沿以震旦系—下古生界变质岩系组成的背斜轴部侵入,形成中粗粒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U 2Pb 157M a )和细粒花岗岩,构成北东向复式岩体,显示“S ”型花岗岩特征。燕山晚期主要形成一套中酸性火山2侵入岩系,有喷出相英安岩、安山岩、粗安岩、英安质凝灰熔岩等,次火山岩英安斑岩、安山玢岩和浅成相花岗闪长斑岩。形成顺序依次为花岗闪长岩(U 2Pb 128M a ),安山质→英安质熔岩→多斑英安斑岩→少斑英安斑岩→花岗闪长斑岩(R b 2Sr 105M a 、110M a )。这类岩石同属钙碱质中酸性岩,应为同源岩浆不同方式、不同定位深度的产物,属 型花岗岩类。英安斑岩同铜金矿化密切,花岗闪长斑岩与斑岩型铜(钼)矿密切;英安岩、粗安岩则与低温型银、金、铜
7
61第 4 期福 建 地 质 Geo logy of Fu jian ①αα 1999年9月15日收稿
 高天钧,男,1933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金属与非金属勘探专业。
参加1999年“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和“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论文。
图1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构造位置
   (据福建省区域地质志改编)
F ig 11 D i agram show i ng the loca tion of the geolog ica l structures of the Z ij i n shan area i n
Fuj i an Prov i nce
1—中生代火山喷发带界线;2—前中生代构造分区界线;3—东、西部火山活动亚带界线(政和—大埔断裂);4—复式褶皱
—闽西北隆起; —闽西南坳陷; —闽东燕山断坳(火山喷发带)
矿具成因联系。较大的英安斑岩周边常发育隐爆角砾岩环和隐爆角砾岩脉。花岗闪长斑岩则见于东北部罗卜岭,呈北东向,与隐伏于紫金山东侧深部的岩体相连。
区内断裂主要为北东、北西向2组,彼此交叉,将矿田内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成矿前的北东、北西向2组断裂的结点常成为次火山岩2浅成斑岩定位之处,并为成矿后同方向断裂所利用。北西向组断裂导致矿田东部、北部普遍抬升。此外,沿不同期次花岗岩体接触界面或与火山岩盖层不整合接触界面发育的缓倾角断裂是二庙沟—龙江亭—碧田一带银、金、铜矿的重要控矿构造。
紫金山火山构造是上杭早白垩世构造北缘的一个火山活动中心。该火山机构盖层剥蚀殆尽。次火山英安斑岩及下部的花岗闪长斑岩,先后沿火山管道侵位,构成一个椭圆形复式斑岩筒。紫金山火山构造为最重要的蚀变矿化中心。
112 矿床类型
紫金山矿田矿化以铜、金、银为主。在已发现的10个矿床(点)中,内生热液系统构成861福 建 地 质 Geo logy of Fujian 第 18 卷
了斑岩型铜(钼)矿床、中低温热液型铜矿、高硫浅成低温型铜(金)矿床(紫金山矿床)〔1〕、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铜、金矿床成矿系列〔2,3〕(图2)。此外,还有风化淋滤型金矿
图2 福建紫金山矿田蚀变-矿化分带简图
F ig 12 Sketch map show i ng the a ttera tion -m i nera l iza tion zon i ng of the Z ij i n shan m i n i ng
f ield i n Fuj i an Prov i nce
1—震旦系—寒武系变质细碎屑岩;2—泥盆系—石炭系粗碎屑岩;3—燕山早期花岗岩;4—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5—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6—下白垩统中酸性火山岩;7—英安斑岩;8—花岗闪长斑岩;9—隐爆角砾岩;10—热液角砾岩;11—石英-地开石-明矾石带;12—石英-绢云母-地开石带;13—石英-绢云母带;14—断层;15—蚀变分带界线;16—铜矿床(点);17—金矿床(点);18—银矿床(点);19—斑岩型矿床;20—中低温热液型矿床;21—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22—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1)斑岩矿床
分布于矿田东北段的罗卜岭及其西南部小金山一带。多属隐伏矿体,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呈岩瘤、岩枝状侵入于花岗闪长岩、花岗岩、英安斑岩体中,并常与后者构成复式岩筒。蚀变矿化紧紧围绕着花岗闪长斑岩的内外接触带,围绕青盘岩化2钾化2硅化蚀变带与黄铁矿化2绢云母化2硅化蚀变界面两侧
形成斑岩铜(钼)矿化带,矿化带(Cu 011%~012%)长数百米,厚100~350m ,其中铜品位平均015%~0166%的矿体厚数米,最大65m ,钼品位0103%~
961第 4 期高天钧: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类型与环太平洋浅成低温矿床的比较
0106%。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少量辉钼矿、磁铁矿等。
(2)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
本类型矿床分布广泛,多围绕高硫型矿床的周边分布,如龙江亭、二庙沟、五子骑龙、浸铜湖等地(图3),或介于高硫型与斑岩型铜矿之间。这类矿床与远离火山口的英安斑岩有较密切的关系,热液脉穿插于中、细粒花岗岩中。铜矿体分布于石英2地开石2绢云母带中,受北西向裂隙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成分布。一般矿脉长几百米,厚几米,含铜015%~3%。蚀变类型为硅化、石英绢云母化、地开石化,局部也可见明矾石化。铜矿石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铜蓝为主,少量硫砷铜矿、蓝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随着矿化深度增加,黄铜矿增多,其它铜矿物减少
图3 福建紫金山—浸铜湖矿化剖面示意图
F ig 13 Sketch map show i ng the m i nera l iza tion of the Z ij i n shan -J i n tonghu prof ile i n Fu -
j i an Prov i nce
1—英安斑岩;2—细粒花岗岩;3—中粒花岗岩;4—粗粒花岗岩;5—花岗闪长岩;6—花岗闪长斑岩;7—隐爆角砾岩;8—铜矿体;9—金矿体;10—浸染状铜矿;11—钻孔
(3)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紫金山式)
位于紫金山火山机构旁侧。火山通道上部为英安斑岩充填,下部被花岗闪长斑岩占据。顶部和边部发育环状隐爆角砾岩,沿两侧花岗岩中的北西向裂隙充填形成热液角砾岩脉,蚀变矿化围绕着复式斑岩筒分布。特征蚀变为石英绢云母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亦见少量氯黄晶化、重晶石化。铜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布于石英2明矾石2地开石蚀变带中。矿脉长宽一般700~900m ,厚3~5m ,含铜一般1%,矿石呈细脉、网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为主,少量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等。本类型为紫金山矿田中最主要的类型。
(4)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铜金矿
碧田银(金、铜)矿位于矿田的西南端(图4),上杭早白垩世陆相火山构造洼地的西北071福 建 地 质 Geo logy of Fujian 第 18 卷
图4 福建紫金山碧田—二庙沟矿化剖面示意图
F ig 14 Sketch map show i ng the m i nera l iza tion of the B iti an -Er m i aogou prof ile i n the Z i -
j i n shan area
1—震旦系浅变质砂岩;2—粗安岩;3—含砾凝灰岩;4—酸性火山岩;5—英安斑岩;6—中粒花岗岩;7—粗粒花岗岩;8—隐爆角砾岩;9—铜矿体;10—银矿体;11—银铜矿体;12—钻孔
边缘。洼地基底由震旦系浅变质砂页岩—泥盆系—石炭系砂砾岩和燕山早期中粗粒花岗岩、中细粒花
岗岩组成。洼地中分布下白垩统石帽山下亚中偏碱(基)性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上亚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基底”中的中细粒花岗岩在矿区延伸呈长的“舌状体”,分布在中粗粒花岗岩和石帽山间。在“舌状体”的顶底均有一条产状平缓、波状起伏的断裂带,成为容矿的主要构造①。总体走向北西,延伸3km 以上。矿体由平行的脉体组成。脉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走向长仅百米,倾向方面可达1500m 以上。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自然银、金银矿、辉银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次为辉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偶见蓝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玉髓、水云母、方解石。从脉中心至围岩依次发生硅化、冰长石化〔4〕、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粘土化。冰长石虽然不具明显的选择性,但以围岩为蚀变粗安岩中最为发育,晶体较小,已见冰长石化于金矿化围岩中。
(5)不同矿床类型分带特征
各类型铜、金、银矿主要受断裂构造、火山机构、成矿岩体、成岩方式、产出位置等因素所制约,而具一定的垂直和水平分带性。云母带
受火山机构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和次火山2浅成复式斑岩体脉动侵位、成岩方式及控矿岩体产出位置的控制,矿化类型的空间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斑岩型铜(钼)矿床产于深部花岗闪长斑岩体接触带附近;中低温热液型铜(金、银)产出于近花岗闪长斑岩、次火山岩体的外接触带;高硫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
则产出于浅部火山机构(近火山口处)次火山岩筒外接触带的热液角砾岩带附近;更近地表在火山岩盖层与“基底”岩石断裂带内则发育低硫低温银、铜、金矿。
1
71第 4 期高天钧: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类型与环太平洋浅成低温矿床的比较①那建国,福建省碧田银金多金属矿区地质成矿特征的初步认识,199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75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红柱石
下一篇:电缆介绍
标签:火山   斑岩   矿床   热液   低温   铜矿   构造   分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