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同位素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同位素
作者:徐立宏 王 芳
来源:《中学生物学》2008年第03期
        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上的位置相同、而化学性质相似、质量不同的元素。当前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和相关习题中频繁出现同位素的应用,以下就相关内容进行归纳阐述。
       
        1 研究某些物质的转移
       
        同位素的主要应用是利用其放射性进行示踪,常用的示踪原子有14C、18O、15N、3H、32P、35S等,就是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掺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分布如何。
       
        1.1 细胞内的转移
        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绍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 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 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 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教材中介绍了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证明它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同样,在C4植物的光反应阶段,CO2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再转移到C3中,这一变化过程也是利用14C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确认的。
       
进化标记
        1.2 生物体内的转移
        研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有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图1)。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而处理乙图中A端,却不能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表明生长素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747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放射性   同位素   运输   细胞   进行   原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