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城堡影评观后感

玻璃城堡影评观后感
《玻璃城堡》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家庭式传记电影,影片画面精致,剧情丰富精彩,寓意深刻,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01
《The glass castle》是一部以家庭为题材,蕴含着既温馨又痛苦的电影。在观影中,有很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发自内心的同情女主角的境遇和对男主角产生怨恨之意,因为作为父母,他们似乎没有尽到世俗定义的教育、抚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们遭受无法挽回、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痛,这些经历我认为无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所带来的影响更多的只会是负面的,所以影片中宣扬的又爱又恨的家庭环境,或者通过在最后一系列正面的描述为酗酒至无法自拔的男主角形象进行辩护,在我看来有点过度理想化了。最后还有点感想:就如电影名称玻璃城堡那样,实质上家庭关系也是如此,看似美好却十分脆弱,犹如玻璃一般,不要试着幻想得过度浪漫,也不要试着破坏之,要懂得互相珍惜、尊重彼此之间来之不易的缘分。
02
这部电影很像是另一部电影<神奇队长>的平行宇宙。
<神奇队长>就像现代水泥丛林里的神话,主角一家,为了母亲的产后抑郁,搬到森林隐居。父母原本就是中产以上的成功人士,用积攒的积蓄开始另一种人生。孩子们被迫过上了一边近乎原始的狩猎生活,一边由父母亲自教育现代文明的生活。可最终平静的日子,在母亲抑郁症严重复发,并回到现代社会失败自杀之后,发生了改变。父亲和孩子们重返现代社会,寻死去的母亲。孩子们最终却意外的到了属于各自的人生新选项。而父亲,最终为了靠近家人,而选择靠近原本已抛弃的生活。整个故事都展示了反社会,反精英,反消费主义的教育观和人生观。但会让人很平静的接受这种情节。因为这个故事里,父母都高度理性,爱情婚姻家庭和子女,对父母而言是既自我又独立的成熟选择。只有疾病这种自然因素才能掣肘他们。这个家庭,在父母在婚姻中共同做出放弃现代生活的选择后,孩子被迫过父母的生活,但父母始终教育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自由和爱,最终也实践了这个目标。
对于孩子,也就是我们各自的童年,我们的生活永远是被选择的,过着父母的生活。如果我们在成年前不能学会自我和内心独立,那么,成长也许就相对痛苦。
而同样是过着离经叛道的生活,<玻璃城堡>却让人感到不安和危险。这种感觉就是因为,片中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相互黏着的,无法独立的。
父亲。这个角即是父母,也是子女。
从他的原生家庭来看,他的母亲对待孙辈,表现出强势控制,有虐待行为。他的父亲几乎不参与也不干预,还有一个完全顺从的弟弟。他的日记里,描述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像一堆窒息的屎,可以说阴暗不快乐,而他的妻子在片中却告诉孩子们,奶奶很聪明,这个描述多半是来自父亲对自己奶奶的评价。在一场孙女和奶奶的冲突戏中,父亲也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动手打人的奶奶这边。父亲不快乐的过去,明显有奶奶这个角过错,但已经成年的父亲,选择了在价值观上认同了奶奶,这种认可只能是虚假的认知,因为父亲实际上宁愿过着艰难的日子,也不情愿向奶奶的这个原生家庭求助,他的自我是割裂的,而这个时候,他自己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和一个同样软弱妻子的一家之主。一种不安全感,随着剧情解开父亲的原生家庭样貌,而达到了顶峰。因为观众作为第三视角,明白了孩子还有妻子对他的期待是超出他个人能力的。他还没有办法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更无暇照顾好自己的新家庭。在被选择的童年中,父亲没有将自己拉出泥沼,只是年龄到了通过
逃避和愤怒迎接了成年人世界。这样的人生,失败几乎是不可逆的。如果他当时没出逃,那么顺从的弟弟则是他的另一种生活。一种命运的窒息感,最终他逃向酒精,清醒着就是痛苦。
对于孩子,那是他没有被拯救的过去,所以他不断向孩子们灌输自由和冒险精神。在医院里痛斥医疗系统,在荒野里告诉女儿不要害怕恶魔,你的身体里蕴藏着火和勇气。在游泳池逼女儿学游泳,告诉其他孩子,儿子作为一个男孩应该能照顾自己。这些都是他对自己过去的救赎和解救。他自己就是那个被虐待而没人救的儿子,他自己就是要跨过困难和痛苦的女儿。而他明显失败了。他还向孩子们许下诺言,要造玻璃房子,孩子们还小的时候,被赋予了这个梦想,后来我们发现,这是父亲私人的梦想,当他回到奶奶的屋子,焦虑难眠的时候,他把图纸拿出来,逃避到自己的梦想里,类似望梅止渴一般,要是逃避原生家庭的压力。而这个希望是不可能被实现的,就像愿望达成后的空虚,这样的父亲,根本没有能力构建更真实美好的未来。
电影后半部,以儿女的出逃和独立展开。看似彻底与父亲对立的二女儿,其实也是四个孩子中,在童年与父亲最亲近孩子。所以她成年后虽然过上了体面的新生活,努力想和成功
人士未婚夫组成家庭。而这个人与她的父亲,属于完全相反的个性。二女儿内在却是最为愤怒的。特别是未婚夫来访的晚餐及订婚仪式的两场戏,表面上看似完全对立,女儿在扳手腕的时候表现出了和父亲母亲一模一样的疯狂,而那场争吵的内核是,为什么你不懂我的痛苦。这种想要对方认可和看见自己的渴望,本质上是一种共生。这一点在妹妹打电话跟她告别时也很明显,她问妹妹,你是不是受不了爸妈了才走的,妹妹却不带愤怒的小声说,不是你想的那样。换言之,在乎父母的是二女儿而不是妹妹。妹妹真正的情感是寄托在这个身上的,因为二女儿是照顾妹妹最多,也最久的。第一次分别的时候,妹妹哭了,弟弟没有。在这次电话告别的时候,妹妹的惆怅更多是因为的生疏而不是父母的缺失。
而二女儿也开始理性的面对自己的愤怒和痛苦,在父亲病重后,选择回到那个旧房子见父亲,虽然是有母亲的游说,但这与父亲当年被迫回到奶奶家不一样,父亲是向命运低头了,他明白妻子说得对,他没有能力养活家庭。他要牺牲自身的自由,回到童年的恐惧,以此换取食物和住所。而女儿是转身也是直面了自己的命运。
最后父亲死去,痛苦的记忆和命运,随着死亡而结束。而一家人再次快乐的聚在一起。回忆父亲的画面都是美好的。
这一点,其实是失败父亲的成功之处。他虽然没有给家庭带来财富和的生活。但他也没有坠入原生家庭的黑暗漩涡。他给孩子希望和快乐,用他自己方式爱着妻子。虽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痛苦。但起码死后还有快乐的记忆。这与他的父母留给他的完全不同。
同样的,二女儿即将面临婚姻这样的重要转折,父亲用他的方式让她明白。要勇敢做自己要快乐。
结局她没有结婚,这不是单纯的认可了父亲的价值观,而是她面对了自己愤怒和恐惧。放下对家庭和稳定生活的执念,婚姻也就不再迫在眉睫,组成家庭和写作,似乎写作更适合她的人生。
因为是传记电影。虽然不得而知女儿的记忆有多少是被自己美化过的,但这个故事,用非常笨拙的方式告诉我们,原生家庭是可逃脱的,或慢或快。父母不成熟,孩子也不成熟,而孩子会长大,父母会消亡。你不会永远是孩子,也不会永远是父母。就算会有所逃避,但内心要坚定造一座玻璃城堡。安全感就是有一天,你给自己造好了玻璃房子,也可以请别人来做客。
不妨碍阳光照耀。
03
《玻璃城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觉得很不错,里面有一句话:即使我钻水泥洞子,我也是人生的赢家。玻璃房子
讲述了一个两面性的思考,这位父亲确实才华横溢,但也确实是一位失败者,为什么每一位弗兰克式的人物都有着不同凡响的一生,这种生活的方式或轨迹,是对是错,看每个人怎么看。
女儿拿着父亲给的刀,和父亲在荒野中奔跑的镜头让我感慨万千,我也想过这样的生活,但现实不大可能,不知是接受教育还是生活的环境不同,美国人为什么可以出几个这样的奇葩。但他的儿女们一个个离开了他,甚至不理解到释怀,就像他们的父亲说的:礼物会慢慢腐坏,但星星不会。
在雪里看星星那段对我感触也很深,那是一种大智慧与大胸怀的完美体现。人有时就是这样,总会想起一些不好的东西,而且一想一大串,但美好的总是很零星,但这也许也就正说明美好的片段的一幕幕的珍贵。
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但对我个人而言,很喜欢这部电影,这对父母好,也不好,两面性都去思考一下。坐拥百万而选择生活在想生活的环境,虽然清贫,但她和他,很满足,自我的充实。
玻璃城堡没有建成,或者根本就不会建成,但一家人筹划的过程难道不是最美的事吗!
假如我也可以和女儿奔跑在追捕恶魔的荒野中……
04
这部电影两个小时,我一分都没有停下来,直至结束。电影充满着奇幻彩,却偏偏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曲曲折折,每一个人都不容易,每一个人都身经百战,生活不易。才华横溢的父亲,一辈子却浪费了他的才华。浪迹天涯,就是这个意思吧。这一辈子,不是浪费了才华,便是浪费了生命。在这么一个人成为父亲之后,他已经尽他所能,做到最好了。他戒酒前那个眼神,他让珍妮特答应不给他酒的温柔语气,太暖太暖。即使他没有坚持戒酒到最后,他也为心爱的孩子,做了尝试。集癫狂与温柔于一身。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737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父亲   家庭   孩子   父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