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昙花一现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苏联昙花⼀现的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航母
乌⾥扬诺夫斯克号〞是乌⾥扬诺夫斯克级航空母舰的⾸舰,造建计划代号为「计划1143.7」。该舰起初命名为〝克⾥姆林号〞,后来⼜被命名乌⾥杨诺夫斯克号,源于俄罗斯城市乌⾥扬诺夫斯克,⽽该城市则是为了纪念列宁(本名为:弗拉基⽶尔·伊⾥奇·乌⾥扬诺夫)。乌⾥扬诺夫斯克号在1988年于乌克兰⿊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开⼯,是当时苏联海军第⼀艘超级航空母舰,也是苏联第⼀代核动⼒航空母舰。苏联解体后,由乌克兰继承该舰,但由于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实⼒不⾜,在1991年11⽉彻底停⼯,后来以废钢铁出售。
80年代,苏联开始研制配备固定翼⽔平起降舰机(苏⼀27K)的第三代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代号1143.5型)和“⽡良格”号(代号1143.6型),同时开始酝酿建造第四代⼤型核动⼒航母“乌⾥扬诺夫斯克”号。
苏联政府拨款对⿊海造船⼚进⾏第⼆次⼤规模技术改造,包括建成了装配和焊接车间,允许将船体分段重量增⼤到200吨;装备了2台载重各为350吨的⾃⾏平板车,和建成了从新车间到船台的运输车道;0号船台的长度加长了30⽶;建成了装配重达1700吨总段的⽔平船台旁平台安装了船台和船台旁平台⽤的2台起重量各为900吨的龙门吊车,并加装了其它新型吊车,使得整个船台上使⽤的吊车达到10台;同时,改造⼤渠舾装码头,甚⾄将⼤渠和布格⼀德涅伯⼀利曼河道竣深,以保证乌舰⽇后建成能够出海。
涅夫斯基⼯程设计局于1984年12⽉开始设计第四代重型载机巡洋舰,计划号码为“计划1143.7”,在1986
年完成了初步的设计。于1988年11⽉25⽇在尼古拉耶夫造船⼚负责建造,名为乌⾥杨诺夫斯克的“定单107”移动⾄造船台。
到1991年11⽉,船⼚共加⼯“乌⾥扬诺夫斯克”舰钢材29000吨,原⼦蒸汽发⽣器已在车间组装。苏联解体后,拨款中断,施⼯停⽌,⽽此时船台⼤合拢已近尾声。⼀家挪威的公司提出,要乌克兰制造6艘船舶,但是提出要在乌⾥扬诺夫斯克所在的0号船台修建,⽽⼀家美国钢铁公司趁机提出500美元⼀吨
⾼价收购该航母的建造⽤钢材,后来该公司总裁发现副总裁开的价⽆异天⽅夜谭⽽违约不再收购。为了赚取外汇,1992年初,俄罗斯和乌克兰政府联合决定,为给建造出⼝船腾出0号船台,将“乌⾥扬诺夫斯克”舰拆解为废钢。从此,苏联发展了30多年的航母制造⼯业划上了句号。据《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毁灭历程》,在美国公司出现的时候⼚⽅已经决定必须在四五个⽉后将该舰解体以解放船台⽽从⼀条万吨的光荣级巡洋舰到2012年也未建完上也能看出乌⾥扬诺夫斯克号的命运早已注定。由于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的⿊海造船⼚建造,⽽船的主⼈是俄罗斯,造船的是乌克兰。乌克兰开出的价格俄罗斯不能接受,于是这份遗产就归了乌克兰。1991年11⽉彻底停⼯,船体建造率已完成30%,1992年2⽉4⽇被拆除。当时其同级2号舰也已经开始开⼯建造(但没有命名)。由于缺乏西⽅的技术⽀持,也没有任何传统使⽤经验可以借鉴,苏联⼈在发展航母时因地制宜,⾛了⼀
(但没有命名)。由于缺乏西⽅的技术⽀持,也没有任何传统使⽤经验可以借鉴,苏联⼈在发展航母时因地制宜,⾛了⼀条独具匠⼼的发展之路。这⼀点集中体现在了⾸次使⽤弹射起飞的核动⼒航母“乌⾥扬诺夫斯克”号上,它不但代表了苏联海军的⾼峰时代,⽽且也是苏联⼯程科技⼈员对航母关键技术掌握的终极展⽰。弹射装置苏联历史上曾经在⼆战前引进过德国的蒸汽弹射滑架系统,拥有过短暂的弹射技术应⽤的经验,但是这些所有的努⼒因⼆战的爆发⽽被全部中断,所以在航母技术上的积累⼏乎为零。苏联于1982年开始了航母的研制,当时苏联对的官⽅称谓
为“助推设备”,研制这⼀“助推设备”的任务被交给了⼀个⼯⼚。
为了验证相关的技术问题,该⼯⼚制作了1:10的模型,1983年中期开始建造第⼀台实物。经过⼏年的努⼒,最终在1986年将这台安装到了“尼特卡”航母陆上试验系统。作为苏联第⼀部,它的弹射汽缸长度为90⽶。1986年8⽉7⽇⾸次进⾏了空载弹射,随后试验弹射了14~17吨的重物,最终重物获得180~250千⽶/⼩时的速度。和重物之间使⽤拖车进⾏连接,其中⼀次重物弹射时,弹射出去的拖车尾部挂钩却没有挂上阻拦索,拖车载着重物冲向了距离试验地
点2.5千⽶外的荒野。在之后的试验中也发⽣了好⼏起严重的弹射事故,其中在⼀次试验中助推拖车上绑缚的重物脱落,随后活塞空弹出去,末端速度达到400千⽶/⼩时,弹射汽缸前部严重损毁。在“尼特卡”系统上连续2年进⾏了各种试验,中间也进⾏了改进和调整后,最终于1988年通过了国家跨部门的联合验收试验。就在1143.7型航母决定装备时,引发了苏联国内相关领域⼯程技术⼈员的争执。为新航母提供舰载机的航空设计⼈员反对新航母加装,因为他们认为飞机如果使⽤实施强制加速起飞的话,需要对飞机结构的稳定性能进⾏强化,否则将会使飞机的性能受到严重的损害,⽽且会⼤⼤增加飞机的故障率,⽽当时在“尼特卡”系统上进⾏的试验表明舰载机已经⽆需助推即可起飞。他们认为新航母如果未来部署在寒冷北⽅的话,对于性能的要求也会很⾼,他们甚⾄认为为新航母设计的双发螺旋桨式的“雅克-44⽆需弹射也能完成常规起飞。此时⿊海造船⼚的⼯程技术⼈员也逐渐地更倾向于航空设计⼈员的意见,⽽涅⽡设计局的航母设计⼈员和军⽅却对“⽆⽤论”严加驳斥。他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弹射起飞后的舰载机将会拥有更⼤的武器挂载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飞机的作战半径。弹射起飞也许会给航母带来摇摆和振动,⽽且飞⾏员被弹射时也会⽐较难受,但是为了获得更佳的作战性能,所有这些不利都是必须要克服的。甚⾄临终前的⼽尔什科夫在谈论起航母时也⾟酸地说道:“如果我们不为我们的舰载机提供弹射起飞的能⼒,我们这⼈将不会得到历史的原谅。”但是让这位苏联海军司令失望的是,随后在“尼特卡”系统进⾏的试验中,苏联当局将所有的精⼒都⽤在飞机滑跃起飞和着舰训练上,竟没有让任何⼀架飞机对刚刚研制出的进⾏弹射起飞试验!虽然后来当局计划在“⽡良格”航母上对新研制出的进⾏试验,但是随着苏联⼤厦的轰然倒塌,所有设想和计划都化为云雾。
虽然被制造了出来,⽽且后来经过争论决定在“乌⾥扬诺夫斯克”号上装备2部,但是由于没有任何弹射试飞,所以对该型到底性能如何直到今⽇也不被世⼈所知。阻拦降落 “库兹涅佐夫”号上安装的阻拦装置重达100吨,⽽且体积达到了18×2×1.5⽶,整个阻拦装置的⼯作机制是采⽤液压缸(直径为495毫⽶,长度为6⽶)排出缸⾥的液体来缓解巨⼤的冲击⼒,液压缸连接⽓门控制装置后再连接到储⽓罐,4条阻拦索分别由4台储⽓罐来保障其正常运转,它们彼此相距13⽶安装在甲板下。降落时飞机尾钩挂上阻拦索后实施制动,飞机将在飞⾏甲板上继续滑⾏80~90⽶(最优的着舰状态是飞
机挂住第2条阻拦索):在这⼀过程中阻拦装置能够提供2秒钟的制动拉⼒,飞机将要承受4.5g的过载。⽽在2秒钟内飞机着舰末端的动能将通过制动装置转化成内能,此时液压装置中的液体温度将升⾄110℃。为了保障舰载机正常着舰,乌舰装备了K-4“电阻器”航空管制雷达以及“伏尔加”导航雷达。其中在乌舰建造过程中,为了保障降落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K-4“电阻器”飞⾏管制雷达经过精简后被安装在“尼特卡”系统上进⾏试验。经过精简后的飞⾏管制系统被命名为“汽缸”,经过实验证明“汽缸”飞⾏管制系统能够在各种天⽓条件下⾼度⾃动化地完成对着舰飞机的空中管制任务。这时相关“汽缸”系统的⼯作并没有结束,由于精简后的“汽缸”系统表现优异,海军部门要求对“汽缸”系统进⾏模块化定型,使其能够被安装在所有的苏联航母上。另外,乌舰原计划安装激光辅助着舰系统,但是后来海军决定沿⽤“库兹涅佐夫”号上的“⽉光”光学着舰系统并使⽤“阿特沃德科解放者”电视着舰监控系统,该系统所有摄像头全部安装在飞⾏甲板的主轴线上。
航空母舰模型舰体防护⽔线以上弹药舱和机库的防护结构设计直到1143.4型“巴库”号才⾸次被设计⼈员采⽤,整个防护结构重达1700吨,与⼆战期间传统的战列舰的防护结构相⽐不同,在距离舰体装甲3.5⽶处使⽤了防护隔壁。虽然仍然和西⽅同类型舰艇具有很⼤的差距但是对于之前脆弱的设计⽽⾔已经是⼀个巨⼤的进步。在“巴库”号之后设计的1143.5型“库兹涅佐夫”级终于开始采⽤⽔下防护设计结构。它拥有深为415⽶的3个舱段,由外向内分别为:空舱(扩展舱)、吸收舱(内贮藏燃油)、过滤舱(也被称为导管⾛廊)。在最后2个舱段之间设置有复合防护隔板,⽽且复合隔板的厚度随着深度的变化⽽逐渐变化,复合隔板采⽤当时苏联⽣产的A-25型⾼强度钢板制造。在“库兹涅佐夫”号设计过程中涅⽡设计局专门对实⼼整体隔板和复合隔板在相同爆炸成⼒的条件下进⾏了验证试验,最终试验的结果表明复合隔板的防护性能⾼出实⼼整体隔板25%左右。这⼀试验结果最终促使苏联海军造船总局在最终的设计任务书上对防护隔板的设计要求进⾏了特别说明:“鉴于之前的相关试验结论证明实⼼整体隔板不具备更为优秀的防护能⼒,新舰艇的隔板有必要采⽤复合隔板设计。虽然苏联海军装备了⼤量的核动⼒潜艇,但是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专门为⽔⾯舰艇研制核反应堆,直到70年代末为装备“基洛夫”级巡洋舰,才匆匆研制出了KH-3型核反应堆。KH-3型反应堆使⽤⾼富集度的铀作为核燃料,⼀次装载可以提供12年的动⼒。虽然KH-3型反应堆在“基洛夫”级巡洋舰验证了其优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是由于新航母舰载机的需要以及冷战期间海军将领以美国海军为标杆的⾼歌猛进,使得苏联决策层最终决定在KH-3型的基础上,运⽤最新的科研成果及⼯艺来改进和研发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加优异的新型核反应堆,在⼀系列新技术中就包括屏蔽式压⼒补偿循环系统。 1984年核反应堆的设计任务交给了海洋设备设计局,在不
到⼀年的时间⾥该设计局就制造出了⼀次回路泵的原型。该原型⽴即在限制功率的条件下.在试验舰上进⾏了⼀年的技术测试,测试完毕后该舰的⼀次回路⼜被连续更换10个回路泵进⾏实验,试验结果令⼈欣慰。除了屏蔽式压⼒补偿循环系统维修过⼀次以外,其他设备运转正常。蒸汽发⽣装置系统的管路辐射指标也达到了设计标准。1988年新型核反应堆通过了苏联相关部门的技术验收,该型反应堆被命名为KH-3-43型并正式定型。
KH-3-43型反应堆单堆功率达到了305兆⽡,每⼩时可以产⽣900吨温度⾼达475℃的⾼压蒸汽。海军
对新型反应堆的性能也⾮常满意,以⾄于在“库兹涅佐夫”号和“⽡良格”号建造期间,有传闻声称苏联海军有意要将新型的核反应堆安装
在“⽡良格”号航母上。但很快船⼚就否定了这⼀传闻,因为“⽡良格”号不适合临时改装核反应堆。当时⿊海造船⼚也没有掌握相关新型核动⼒装置的装配技术,⽽且苏联当局也尚未和⼟⽿其商定好相关军舰出⼊海峡的政治问题。新型核反应堆在⿊海试验场传出⼀系列技术问题。这⼀系列的问题中,最⼤的制约因素就是此时的⿊海造船⼚不具备装配能⼒。船⼚签署的107号订单中规定:⿊海造船⼚将负责⽣产新航母的动⼒设备,其中包括核反应堆、锅炉、蒸汽发⽣装置。但是⿊海船⼚缺乏相应的硬件条件,最直接的就是缺乏制造核反应堆的特殊⼚房,⽽且这些⼚房必须修建在船台附近,因为航母的建造过程中核反应堆作为⾼度模块化的⼤型组件必须通过船台附近的龙门吊进⾏装卸作业。但是建造特殊⼚房的时间将会花费8—11年,这对于苏联海军当时雄⼼壮志的扩充赶超计划⽽⾔是不能接受的,⽽且即使在船台附近⽴即修建起特殊的⼚房也会使船台附近的空间变得拥挤不堪,为了解决这⼀问题⿊海造船⼚的领导者只能独辟蹊径—建造⽔上浮动核动⼒设备⼚房。⿊海造船⼚在没有国家财政⽀持,也没有增加新航母的建造经费的条件下,⾃⼰出资并且克服了苏联式的拖拉作风迅速建造了⽔上浮动⼚房,它可以通过拖船来进⾏移动。1991年年初⿊海造船⼚建造完毕了整个反应堆动⼒装置的模块化部件,其中包括4个钢铁保护模块、1个⽣物保护模块、1个防护舱段,它们都被焊接到第⼀回路泵的管道系统中,“乌⾥扬诺夫斯克”号相关的核动⼒设备全部到位。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海造船⼚和
俄罗斯进⾏了谈判,⿊海造船⼚试图向俄罗斯出售已经建造完毕的新航母动⼒系统。⽽俄罗斯也需要建造浮动式的核动⼒发电站,但是最终谈判的结果却⼗分明了,俄罗斯的确需要核动⼒装置,但是这⼀订单俄罗斯政府却更愿意给其国内的造船企业⽽⾮此时已经分家的同胞兄弟…… 电⼦设备乌舰配备了各型当时先进的雷达电⼦侦测设备,包含“神话”卫星侦察系统,对于这舰⽽⾔,能将其作⽤最⼤程度发挥到极限,虽然“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可以使⽤“神话”卫星系统,但是“库兹涅佐夫”数量单薄⽽且攻击距离有限的舰载航空兵⼒,对于“神话”系统近2000千⽶的探测距离显得⽆福消受。因为的苏联解体⽽令乌克兰经费不⾜所放弃,1991年11⽉约有30%完⼯,之后在1992年2⽉4⽇被拆除。⾸先到尼古拉耶夫船⼚来的是⼀家挪威的造船公司。它向尼古拉耶夫船⼚下了建造6艘⼤型商船的订单。这些商船很⼤,以⾄于只能在尼古拉耶夫船⼚的建造“乌⾥扬诺夫斯克”的零号船台建造。
同时订单很急,要求马上就要开建,⽽且订单下的定⾦也很丰厚。为此,就要空出船台来造商船。船台怎么空出来?造了30%的“乌⾥扬诺夫斯克”号还放在船台上,总不能直接把它推到海⾥去吧?就在船⼚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另⼀家美国废旧钢铁回收公司上门来,由副总裁亲⾃带队,说要收购废旧钢铁,⽽且开价⼀吨450美元,这个价⼤⼤⾼于当时国际废钢铁的收购价格。还有⽐这天上掉馅饼更好的事吗?还有别的选择吗?⼀边等着要零号船台,⼀边急着要废钢铁,⽽且开⾼价,⼀边佣⾦丰厚,⼀边收购价格很⾼,甚⾄连定⾦都给了。尼古拉耶夫船⼚上上下下,已经没有别的任何选择了,毕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做出了唯⼀可能做出的选择,把这艘完⼯30%的苏联海军第⼀代核动⼒航空母舰彻底解体。就在解体⼯作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完成的时候,西⽅的两家公司都变卦了,挪威船⼚那边通知尼古拉耶夫船⼚,由于市场环境影响,原来的订单取消违约⾦照赔。美国收购旧钢铁的公司派来了⼀个新的代表,说不了解国际市场废钢铁的⾏情,开的价格过⾼,继续卖也可以,价格150美元⼀吨,不是450美元。
最后,尼古拉耶夫船⼚也没有别的选择,航母已经解体,150美元⼀吨也得卖。就这样在⼚长马卡罗夫的亲⾃组织下把应舰体彻底拆毁。实际上按《乌⾥扬诺夫斯克号的毁灭历程》,早在美国公司出现时⼚⽅就决定要在⼏个⽉内将之解体了。⽽且也没有证据证明两公司是⽪包公司。事实上⼀条万吨光荣级巡洋舰到2012年也未建完,⽽JR GLOBAL ENTERPRISE公司⾄今还在美国营业。中国获得其图纸对于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谋划发展航空母舰的中国海军来说,早就制定了⼀份长期发展计划。据美国军事专家理查德·费舍尔透露,早在“⽡良格”号航母被中国购⼊的2002年,前苏联唯⼀⼀艘计划建造的“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航母的图纸落⼊中国⼿中。因此,中国完全有可能以“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图纸作为参考,设计中国⾃⼰的核动⼒航空母舰。由于“⽡良格”号和“乌⾥扬诺夫斯克”号在结构上类似,中国完全可以作为最佳的设计参考。
性能数据:
载员:2300名船员,1500名飞⾏组员排⽔量:标准:60,000吨、满载:80000吨~85000吨吃⽔:约11⽶船体体积:长:302.6⽶、宽:39.5⽶飞⾏甲板体积:长:322.7⽶、宽:75.3⽶动⼒装置:4座KN-3-43核⼦反应炉、4座蒸⽓涡轮机、4轴推进功率:240,000马⼒最⾼速度:30节续航距离:基本⽆限舰载机:可容纳近70架 24架SU-33战⽃机或MiG-29K战⽃机或SU-27K或雅克-141垂直起降型战⽃机 4架雅克-44预警机 16架卡-27反潜直升机 2架卡-27PS搜救直升机发射装置:若⼲3K95 "⼔⾸"/SA-N-9拳套防空飞弹 (⼗⼆座)P-700花岗岩反舰 (⼋座)CADS-N-1进程防空系统〔双联AK-630 30mm近程炮、8枚9M311K/3M87/SA-N-11巢鼬舰射防空导弹〕武器:12座SS-N-19舰舰导弹,SA-N-19舰空导弹,8座CADS-N-1近程防空系统,8座AK-630⾃动防空速射炮。侦搜和各须电⼦设备:声纳:Zvezda-2 主动搜索/攻击(中低频)声纳和MGK-345 Bronza/Ox Yoke 舰体声纳雷达:两座三⾯对空搜索雷达;1座MR-710“顶盘”三座标对海/空搜索雷达,D/E波段;2座MR-320M“双⽀柱”对海雷达,F波段;3座“棕榈叶”导航雷达,I波段⽕控:4座“⼗字剑”,K波段,控制对空导弹;8座“热闪”⽕控雷达,J波段,控制近防系统电⼦⼲扰:2部PK-2、10部PK-10 起飞⽅式 2座蒸汽飞机、⼀座滑跃起飞甲板其他:两台飞机升降机(电梯)。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1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729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苏联   航母   系统   弹射器   建造   船台   弹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