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意义及发展路径思考

“双碳”⽬标下,能源需求管理的意义及发展路径思考
电⼒⾏业节能环保低碳服务平台 —— 权威、专业、创新的电⼒节能环保低碳
全⽂6630字
阅读约需10分钟
⼀、“双碳”⽬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意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场⼴泛⽽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由于能源活动尤其是化⽯能源消费是CO2的主要排放源,推进能源绿⾊低碳转型成为实现“双碳”⽬标的关键。能源需求侧管理是对全社会⽤能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在新的能源发展形势和要求下,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需求侧管理是应对能源供需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能源市场震荡加剧,供需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我国能源供需形势也呈现新的特征,⼀是⽤能市场规模扩⼤,能源、电⼒消费⾼位增长;⼆是能源消费结构加速调整,清洁能源消费占⽐不断提⾼,能源系统波动性上升;三是⽤能峰⾕差拉⼤,尖峰负荷攀升,时段性、局地性供需缺⼝时现;四是电动汽车、数据中⼼、新型储能等新的需求元素不断涌现,综合、优质
、个性化⽤能需求增加。在这⼀背景下,亟需更好地发挥能源需求侧管理的作⽤,对能源消费进⾏科学合理的引导和调节,与供应侧协调配合,以更好地应对能源供需新形势,维护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
(⼆)能源需求侧管理是推进能源绿⾊低碳发展的重要抓⼿
在我国能源发展的不同阶段,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匹配及其与经济社会、⽣态环境等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特点。能源需求侧管理是能源消费⾰命的重要组成,是全⾯推进能源消费⽅式变⾰,全⽅位推进“四个⾰命、⼀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实的重要路径。进⼊新发展阶段,能源领域的碳减排和清洁低碳、安全⾼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为主线的同时,需要推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有效协同。能源需求侧管理,⼀⽅⾯,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能⽅式,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有效实现节能降耗,减少能源消费环节产⽣的碳排放;另⼀⽅⾯,通过削峰、移峰、填⾕等⽅式,有效挖掘需求侧资源潜⼒,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韧性,在保障系统安全的同时助⼒风、光等新能源消纳,助⼒能源系统绿⾊低碳转型。
⼆、能源需求侧管理的理论内涵与逻辑机理
结合“双碳”⽬标要求,本⽂尝试对能源需求侧管理的理论框架进⾏探讨。通过梳理分析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内涵,从多个维度系统分析其促进清洁低碳、安全⾼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逻辑机理,有利
于明确其在能源系统中的定位,更好地发挥其作⽤。
(⼀)能源需求侧管理的简要沿⾰
能源需求侧管理起初以电⼒领域为主,上世纪90年代电⼒需求侧管理引⼊国内,通过能效管理、负荷管理等⽅式,解决电⼒供应的短缺问题。随着电⼒发展⽔平、发展⽬标及供需形势不断变化,电⼒需求侧管理内涵不断丰富。2017年,《电⼒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将其内涵拓展为节约⽤电、环保⽤电、绿⾊⽤电、智能⽤电、有序⽤电五个⽅⾯。能源需求侧管理也从电⼒扩展到天然⽓等其他领域。2020年《中华⼈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将“能源需求侧管理”定义为“政府或者公⽤事业企业单位通过采取激励措施,引导⽤能单位改变⽤能⽅式,提⾼终端能源利⽤效率,实现能源服务成本最⼩化的⽤能管理活动。”
近年来,与能源需求侧管理相关的政策和实践都在积极推进,所涉及的⼯作内容也不断丰富。例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通过提⾼清洁能源消费⽐重,提升电⽓化⽔平,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节能减排⼯作,多措并举深⼊挖掘节能潜⼒,强化重点领域节能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提⾼能源利⽤效率;有序⽤能通过在⽤能⾼峰时段实施错峰⽤电、⽤⽓等措施,从消费侧保障供需平衡和系统安全。
(⼆)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内涵
能源需求侧管理是对终端⽤能的综合管理,也是能源需求侧共同参与的管理,是全⾯推进能源消费⽅式变⾰的重要⼿段。在“双碳”⽬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在内涵上需要有新的拓展。本节从内在机理和外在条件两个层次,探讨能源需求
段。在“双碳”⽬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在内涵上需要有新的拓展。本节从内在机理和外在条件两个层次,探讨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理论框架。内在机理从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参与主体、激励措施和主要⽬标进⾏解析;外在条件则对能源需求侧管理的要素、机制和保障进⾏分析。
图1 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内涵
1、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内在机理
能源需求侧管理主要涉及四类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能源服务商和终端⽤户。其管理由政府部门按照规则组织开展,消费侧各类能源⽤户参与实施,并由监管机构对其⼯作流程和执⾏进⾏监督;其管理以⽤户需求和活动为核⼼,除了⼤⽤户可直接参与外,⼩微⽤户也可通过能源服务商代理参与。
能源需求侧管理包含五⽅⾯具体措施。⼀是合理控制⽤能总量,推动能源资源⾼效、科学配置;⼆是优化⽤能⽅式,综合应⽤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等,推动⽤能合理化、⾼效化、低碳化发展;三是
调整⽤能结构,控制化⽯能源消费与终端⽤能绿⾊清洁替代协调配合;四是引导⽤能⾏为,通过⾏政⼿段或经济激励,激发需求侧灵活性资源潜⼒,调节⽤能时序,保障能源供需平衡;五是丰富⽤能模式,为满⾜⽇益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的⽤能需求,⽤能服务内容、商业模式由传统单⼀形式向综合型、优质化发展。
能源需求侧管理推动实现四⼤直接⽬标,即降低⽤能成本、保障⽤能安全、推动绿⾊⽤能、优化⽤能体验。其⼀,通过节能提效,实施精细化⽤能管理,推进能源全⾯节约,实现能源服务成本最⼩化;其⼆,在极端条件或供不应求情况下,采取需求响应、有序⽤能等⽅式,按照优先级保障⽤户⽤能安全稳定;其三,响应“双碳”⽬标要求,从需求侧出发推动能源消费绿⾊低碳发展;其四,满⾜⼈民美好⽣活⽤能需要,不断提升消费侧能源产品和服务⽔平。
2、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外在条件
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基本要素,是能源需求侧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资⾦是基础条件,⼀⽅⾯形成引导和激励⽤户积极参与能源需求侧管理的资⾦池,另⼀⽅⾯推动相关技术、设备、平台的研发应⽤。技术是重要驱动,如新能源、节能、低碳、数字化技术等。⼈才是关键⽀撑,能源需求侧管理涉及多能源品种、多技术、多模式,需要汇集跨学科、跨领域⼈才,提升能源需求侧管理效能。数据是核⼼载体,承载多能源品种、多元⽤能特性、多种⽤能设备等多品类、差异化信息,赋能需求侧新业态新模式。
能源需求侧管理的体制机制,是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制度基础。能源需求侧管理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通过经济激励、价格信号等,引导⽤户⾃主调节⽤能⾏为,逐步推动⽤户与能源系统进⾏常态化互动;另⼀⽅⾯,通过必要的⾏政⼿段,对能源需求侧管理⼯作给予组织协调,特别是在供需⽭盾突出、系统风险上升时,基于规则对能源消费进⾏引导和调节,确保安全底线。
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撑保障,是推动能源需求侧管理实施的环境条件。从法律规章、标准体系、教育培训、⽂化宣传等⽅⾯,健全保障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关系,促进需求侧管理各环节协同配合,从⽽推动能源需求侧管理有序、健康开展。
(三)能源需求侧管理促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逻辑机理
能源需求侧管理从时间、空间、横向和纵向四个维度,通过多元化的作⽤机制,助⼒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图2 能源需求侧管理促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逻辑机理
1、时间维度
⼀⽅⾯,受全球⽓候变化、需求侧⽤能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在迎峰度夏、度冬或极端条件下,短时间能源供需紧张情况时有发⽣。需求侧资源具备潜⼒⼤、成本低等优势,在⽤能⾼峰时期,通过引
导⽤户节约⽤能和错峰消费,实现节约能源供给侧保供投资,保障尖峰时段系统供需平衡的⽬标。另⼀⽅⾯,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需求侧可以协⼒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助⼒能源供应结构调整。通过推动⽤能时序调整,利⽤各类具备可转移、可调节潜⼒的需求侧资源,在低⾕时段促进可再⽣能源消纳,提升绿⾊电⼒消费⽐重,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
2、空间维度
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需求呈逆向分布,已形成跨省、跨区⼤范围能源资源调配格局。在供需紧张时期,会推⾼供能成本、加⼤能源运输通道压⼒,⽽需求侧可在⼀定空间范围内通过资源协同调节,助⼒缓解上述问题。在京津冀、长三⾓、粤港澳、川渝等城市⼀体化发展加速的背景下,推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虚拟电⼚等各类需求侧资源参与跨省调配,在空间范围内提供调峰资源或推动跨省可再⽣能源消纳,提⾼区域能源运⾏效率。
3、横向维度
随着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能源需求侧加快变⾰发展,能源消费模式从局限于产业链终端、消费⽅式单⼀逐步向产消⼀体化转型。通过推动电、热、冷、⽓等多能源品种耦合、协同互济,实现能源梯级利⽤,有利于打破能源品种间的供应壁垒,提升能源开发利⽤效率效能,提⾼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向需求侧的综合能源管理和服务,将成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的重要⽅向。
4、纵向维度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将逐步推动集中式能源供应向分布式、去中⼼化转型。⼀⽅⾯,随着可再⽣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风电、光伏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特征导致能源供给侧波动性加剧,需要深⼊挖掘需求侧灵活可调节资源,并引导其参与系统运⾏调度,从需求侧增强系统安全风险抵御能⼒。另⼀⽅⾯,促进分布式可再⽣电⼒、热⼒、燃⽓等资源就近利⽤,提⾼能源⾃给率,可减轻远距离能源输送压⼒,推动能源产、供、储、运、销各环节协调配合,规避能源流向单⼀的风险。
三、“双碳”⽬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发展路径
“双碳”⽬标对能源需求侧管理发展路径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建议从绿⾊、清洁、安全、⾼效、智慧等五个维度系统推进、协同发⼒,推动能源需求侧管理⾛准⾛深⾛实,保障能源绿⾊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标实现。
(⼀)引导促进绿⾊能源消费
能源绿⾊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标的关键,促进绿⾊能源消费是能源需求侧管理新的关键导向。积极培育绿⾊能源消费理念,引导⽤户践⾏绿⾊消费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励绿⾊电⼒为代表的绿
⾊能源消费,是新形势下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关键发展路径。
在“双碳”⽬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要从技术和机制两⽅⾯综合发⼒,引导促进全社会提升绿⾊能源消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技术⽅⾯,加强绿⾊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有利于促进风电、光伏等可再⽣能源消纳的能源基础设施。同时,⼤⼒发展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负荷聚合技术等需求响应技术,灵活实施削峰填⾕,协助平抑绿⾊能源出⼒的波动性,重点加强填⾕响应以促进绿⾊能源消纳,从需求侧加强绿⾊能源特别是绿⾊电⼒消费与⽣产协调互动。在机制⽅⾯,积极构建促进绿⾊能源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积极推动以风、光为代表的绿⾊能源交易试点,市场化匹配绿⾊能源消费意愿;建⽴健全体现绿⾊属性和环境价值的相关机制,建⽴绿⾊能源认证体系,推⼴绿⾊电⼒证书交易,加强电⼒绿⾊运⾏调节,将需求响应统筹纳⼊电⼒运⾏调度。从需求侧引导促进全社会提⾼绿⾊能源消费⽐重,⽀撑绿⾊能源有效利⽤⽔平,与供给侧⼤⼒发展风、光等绿⾊能源,建设新型电⼒系统相协同,促进能源系统的绿⾊低碳转型。
(⼆)切实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态⽂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需要,切实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是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应有之义。推进以煤炭为代表的化⽯能源清洁利⽤和有序减量替代,提升电⽓化⽔平,严格控制能源消费环节的污染物和⼆氧化碳排放,是新形势下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必要发展路径。
在“双碳”⽬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要将煤炭消费转型升级作为重点,完善煤炭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煤炭清洁⾼效利⽤标准体系,建⽴煤炭⽣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质量跟踪监测和管理机制,推⼴使⽤优质煤、洁净型煤,切实促进煤炭清洁⾼效利⽤;完善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长效机制和激励政策,⽴⾜国情,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同时,能源需求侧管理也要积极推进终端能源清洁替代,加强规划指导,⿎励利⽤可再⽣能源、天然⽓、电⼒等优质能源替代燃煤使⽤,进⼀步完善各地区、各领域电能替代⽅案和配套政策,重点完善补贴政策、价格引导机制和⾦融⽀持,⽀持电能替代⽤户参与电⼒市场直接交易,更好地服务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满⾜⼈民众美好的⽤能需求。
(三)科学化精细化有序⽤能保底
党的⼗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强化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科学化、精细化完善
党的⼗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强化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科学化、精细化完善有序⽤能,是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在能源需求侧巩固提升“需求响应优先、有序⽤能保底”的模式,发挥好有序⽤能的压舱⽯和稳定器作⽤,是新形势下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基础发展路径。
在“双碳”⽬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基于有序⽤电、有序⽤⽓的已有基础,进⼀步完善从需求侧保障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的途径和模式。建⽴健全能源监测预警机制,对能源需求变化、价格波动以及安全风险状况等进⾏预测预警。完善需求响应市场机制,以电⼒市场化改⾰为契机,引导和激励⽤户积极开发利⽤需求响应资源。对供需变化、应急状态和其他极端情形,完善能源需求侧应急保障预案,精细化制定有序⽤电、有序⽤⽓等⽅案。加强应急处置后评估和总结。多措并举从需求侧加强系统可调节能⼒,提升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韧性,保障能源绿⾊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能源安全。
(四)持续推进能源节约利⽤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集约⽤能是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基本内容。在能源需求侧综合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优化提升全社会⽤能管理,增强全民节能意识,提⾼能源利⽤效率,是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基本发展路径。
在“双碳”⽬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要继续坚持节能优先的总⽅略,把节能贯穿于需求侧管理的全过程与各领域,综合推进节约⽤煤、⽤电、⽤油、⽤⽓等举措,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进⼀步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政策,推动⽤能权有偿使⽤和交易,加快建设全国⽤能权交易市场,建⽴能源消费总量指标跨地区交易机制。针对重点区域和领域以及⼀些新兴的⾼载能⾏业,要围绕“双碳”⽬标出台细化有效的节能措施。
(五)创新推进能源消费智慧化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形势下能源经济的前进⽅向。推进能源消费数字化、智慧化是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创新驱动,在能源需求侧发展智慧⽤能新模式,拓展能源数字化、智慧化增值服务,营造开放共享的智慧能源⽣态体系,是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创新升级发展路径。
在“双碳”⽬标下,能源需求侧管理要将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作为创新重点,加强智慧化能源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区和智能⼯⼚等智能终端普及,提升能源需求侧的智能化基础条件。完善能源消费智能化推进机制,建设多元化⽤能主体参与能源市场的接⼊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和智慧⽤能交易平台,⿎励能源灵活交易。⿎励需求侧商业模式创新,坚持数据驱动业态创新发展,通过全⾯汇聚和开发利⽤能源需求侧相关数据,促进以数据为基础的新型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为⽤户提供更⾼质量⽤能服务的新兴业务。
四、完善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建议
⼀是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顶层设计。注重政策体系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将需求侧管理与地⽅、⾏业、领域碳达峰⾏动⽅案相配合,共同服务“双碳”⽬标。明确和重视需求侧管理的功能定位,将能源需求侧管理纳⼊国家和地⽅能源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加强教育培训与⽂化宣传。
⼆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能源资源的决定性作⽤,完善市场机制,推动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引导需求响应向常态化、⾃动化发展。同时,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发挥政府作⽤,⼀⽅⾯完善分时电价等机制,进⼀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引导⽤户分时⽤电、分时⽤能;另⼀⽅⾯优化政府调控,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如遇突发事件、特定条件,实施有序⽤能,优先保障民⽣⽤能需求。
四是加强需求侧管理能⼒建设。建⽴健全能源需求侧管理相关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等标准体系,严格标准实施,规范需求侧管理全链条、全流程。完善国家和地⽅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各层级平台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加强需求侧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和应⽤,更好服务于精细化⽤能管理和能效提升。
电⼒帮
学习就在电⼒帮
企业直播邀请
区域能源管理
华⼭论剑技术争鸣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1:1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689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能源   管理   能源需求   消费   需求   发展   推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