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农药残留原因及控制措施

食用菌农药残留原因及控制措施
摘要:农药残留问题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分析了食用菌使用农药情况和产生农药残留的原因,并提出了食用菌农药残留的相关控制方法,为食用菌安全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用菌;农药残留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然而由于日本、欧美等国的绿壁垒政策,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食用菌出口损失屡有发生,食用菌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贸易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迫切需要解决。
1食用菌使用农药情况
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平菇、银耳、黑木耳、皱环球盖菇、滑菇、松菇等20余种。整套栽培过程中,涉及农药使用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对培养室、出菇室、接种室以及菌种厂区内等食用菌培养的空间进行消毒,需要用到硫磺、克霉灵、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卫生消毒剂。
2)对接种器皿进行消毒,需要用到苏尔、新洁儿灭、各种品牌的气雾消毒盒、酒精等。
3)对培养料进行消毒,需要用到石灰、漂白粉、甲醛、多菌灵、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等消毒剂或杀菌剂。
4)为防治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的虫害和病害,需要使用农药。危害食用菌的害虫主要是昆虫和螨两类,病害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大类。根据栽培过程中病害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农药使用。
以上前两条,由于是在食用菌进料和种植之前使用,对食用菌生长没有直接影响,所以不会造成农药残留,而后两条中涉及的农药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则和食用菌的农药残留量息息相关。
2食用菌农药残留的原因
我国多数食用菌生长周期短,特别是从原基出现到子实体采收一般只有几天,化学农药容易积累。造成食用菌农药残留的原因很多,笔者总结如下。
2.1生态环境的污染
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是食用菌产生农药残留的间接原因。譬如,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我国曾大量生产和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虽然其在80年代已经被禁用,但由于其高残留性、高生物富集性和高危害性,据初步统计,我国被其污染的农业环境面积达4亿亩左右,而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培养料(基)如棉籽、木屑、蔗渣、稻草、麦秆、高粱壳等,大多产自于此,其中残存的各种农药也随之进入食用菌中。六六六滴滴涕
2.2栽培过程的污染
我国家在食用菌生产用农药方面缺乏安全有效的标准,菇农乱用农药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把一些水稻、蔬菜、果树上用的农药用到食用菌生产中,导致食用菌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我国在食用菌上登记使用的农药种类有7种类型、10种制剂。相对而言,种类太少,满足不
了病虫害防治的需求,故在实际栽培中,一些未登记的农药也会被使用于食用菌上,如阿维菌素、多菌灵、敌敌畏、氯氰菊酯、辛硫磷、毒死蜱、三氯杀螨醇和百菌清等。
2.3采摘后的污染
一些地区的菇农习惯于出菇后喷施杀灭菊酯来防治菇蝇。另外,有学者认为,加工过程中添加剂和保鲜剂的使用也是农药残留的来源之一。
3农药残留控制
针对我国食用菌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及原因,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来减少或消除食用菌农残,以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3.1选择环境好的场所作为栽培基地
食用菌表面缺少蜡质层等保护组织。其抗逆性弱,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变化较敏感。故综合考虑大气、水质、土壤等多种环境因素,选择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场所作为栽培基地。
3.2挑选及培育健壮、抗病能力强的菌种
有关食用菌抗病菌株的研究报道不多。王镭等进行了抗疣孢霉蘑菇菌株的筛选,获得了两株对疣孢霉有一定抗性的菌株。
3.3选择没有农残的培养料
食用菌栽培中所用的培养基,一般均为秸秆、棉籽等农林下脚料,其选择时一定要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尤其是避免使用污染了剧毒农药的农林下脚料。
3.4栽培过程合理使用农药
由于食用菌自身的生长特点,农药的使用有时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农药时,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根据防治对象,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来使用已登记在册,可以在食用菌上使用的农药,同时注意使用时间、剂量使用。另外,有学者指出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如设置纱网,隔离飞虫,或利用黑光灯或粘虫板来诱杀菇蚊、菇蝇等飞虫;另外,也可以利用害虫的生物天敌来进行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3.5严格把关加工及贮运过程
食用菌采摘后,在其保鲜或干制至贮运过程中要严格把关,避免不合规的农药的使用。
3.6建立科学的农残检测标准
我国在食用菌产品方面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项目较少,现有的农残分析国家标准方法中也还没有专门针对食用菌制定的,所以迫切要求尽快建立科学的相关标准,研究开发食用菌中农药多残留痕量分析技术,从而来指导农药的合理使用,加强食用菌农药残留的监测监控。
总之,我国食用菌产品中农药残留事件时有发生,应对食用菌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包括生产、收获、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和销售等。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减少农药使用,以及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我国食用菌安全质量标准,这两方面应是食用菌行业进一步发展研究的热点,这样才能既保证菇农的利益,又可以推动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健康发展,从而跨越食用菌出口的贸易技术壁垒,提高我国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白秀萍.中国产鲜香菇残留农药超标暂停对日出口[J].世界林业,2007,1:F0004.
[2]宋金,华秀红.主要食用菌病虫害表现与综合控制[J].中国食用菌,2005,24(5):68-70.
[3]孙春业,汤锋,岳永德.食用菌农药残留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35-16036.
[4]汤秀美,孙键.闽东出口食用菌农残现况与监控建议[J].福逢农业科技.2005,6:26-28.
[5]王镭,谭琦.不同蘑菇菌株对有害疣孢霉抗病力测定初报[J].食用菌,1992,14(5):38.
[6]黄江.食用菌害虫的无公害综合防治[J].食用菌,2003,12:30-31.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681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食用菌   农药   残留   使用   生产   过程   需要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