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张洪福  大连开发区第三中学
刘明军  大连开发区第三中学
赵占红  大连开发区第三中学
内容定位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人教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其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二力合成等有关知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机械运动”和“力”两种物理现象内在的联系,不论对于学生初中物理后续学习还是将来高中物理学习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属于初中阶段力学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打破几千年来人们通常思维观念,否定了人们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通过不受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描述,揭示出周围环境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建立起了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理论。力平衡的知识很好地解释现实生活中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合成知识又很好地解释了生活中物体处于变速运动的原因,进而建立了运动和力关
系的知识体系。
核心问题:构建运动和力关系的知识网络。
学习重点:全面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并解释与此相关的现象。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物体不受力时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复习了第一章“机械运动”和第七章“力”的基础上,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第一次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条件,初步了解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初步了解了惯性知识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了解了平衡力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零散的,没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由于本节课中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研究方法(实验加推理)的特殊性,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综合性,惯性知识的抽象性,以及学生在简单“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错误思维定势影响等原因,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由于班级不同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同时复习课学习的知识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不再像探究新知识那样充
满乐趣,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往往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能会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现象,这些因素都给复习带来一定困难。但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准确解释生活中典型实例,都将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复习课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学会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科学推理。
2)理解惯性的含义,体会物体惯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和弊,会应用惯性知识解释与之有关的现象。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及二力平衡时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了解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和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区别与联系。
(4)了解合力的概念,会计算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确定合力方向。建立运动和力的关系,学会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教学思路
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组,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性的认知结构,实现“促进知识系统化”的目标。通过复习可以纠正学生平时学习认识上的错误和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基于复习课特点和这节课的核心问题的考虑,采用教学方法是通过问题来驱动知识的复习,把物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提出与基础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由学生通过复习教材自主解决,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再现。然后通过精心选编习题,把物理的相关知识点体现在物理问题之中,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初步建立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再通过教师的引领由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知识点的总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本节课将采取的具体做法是:先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来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内容,通过若干习题的讨论总结出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再通过其他问题复习二力平衡、二力合成的知识,通过习题的讨论分别总结出物体受平衡力、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把这些知识点共同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运动和力关系的全面联系,完成本节课的
复习。
教学设计
——环节( 1
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明确物体不受力时可能的运动状态。
2、学会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
3增强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真空抽气机组
核心问题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的推理过程
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
解决策略
1、课件展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
2、展示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的实例。
学生复习教材178.1-2实验装置教材回忆以前实验过程,自主完成问题: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图示位置上。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滑到平面时      相同。
2)由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3)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教师引领:类比“真空不能传声”学会研究科学的方法实验基础上的推理法。
学生完成问题:
2、吊在教室天花板下的电灯,如果灯绳断了的同时灯受到的重力同时消失,电灯将会( 
A.立即下落  B.仍然静止 
C.慢慢下落  D.都有可能
3、正在空中加速下落的雨滴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 
A.继续加速下落  B.减速下落 
C.匀速下落      D.立即静止
学生讨论问题后,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总结出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环节(2
教学内容
惯性。
教学目标
1、理解惯性的含义
2、了解物体惯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和弊,会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核心问题
对惯性含义的理解。
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
解决策略
1、举出日常生活中与惯性现象有关的实例。
2、展示惯性现象。
学生尝试举出惯性表现的例子,并完成问题:
4、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A.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B.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C.人向前倾能说明车具有惯性
D.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5、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
C.从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6、请解释为什么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助跑?
7、请解释小型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为什么必须使用安全带?
学生体会:物体惯性带来的利和弊。
教师引领学生如何解答简答题
——环节( 3
教学内容
二力平衡与合力。
教学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现象
2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和相互作用的两个力
3、知道合力概念,体会生活中合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解释有关合力的物理现象
核心问题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
解决策略
1、课件展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2、展示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的实例
3、展示与合力有关的问题。
学生通过复习教材20页图8.2-2实验装置后自主完成问题:
8、如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除了图中器材外,还有两端带挂钩质量相等的小车和长方体木块供选择。
1)你选择  作为研究物体,理由是   
2)在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边砝码质量  时,物体静止;把物体扭转过一定角度使两边拉力不在  ,放手后,观察到物体会发生 
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9、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
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
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
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受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问题:
10、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关于小明对桌子的推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等于摩擦力
C.推力大于摩擦力  D.不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应用二力平条件,解决解释物理问题的方法。
学生合作完成问题:
11、两个同学沿水平向东移动一辆总重为1000N的三轮车,小明在前面用200N的力向东拉,小强在后面用100N的力向东推,则他们两人的合力大小及方向为   
  A300N,方向水平向东 
  B300N,方向竖直向下
C700N,方向水平向东 
  D100N,方向竖直向东
12、一个雨滴正在加速下落,是因为这个雨滴( 
A.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不受力的作用
C.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   
D.受到力的合力为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合力为零时和不为零时物体处于运动状态。
——环节(4
教学内容
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全面理解运动和力的三种关系。
2、学会利用运动和力的关系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
核心问题
建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网络
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
解决策略
1、引导学生构建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网络。
2、展示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综合问题。
教师进行提示、点拨,学生总结自主构建如下完整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网络。
学生自主试测:
13、有一种科学探测气球,气囊内充的是氦气。气球从地面竖直上升,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设气球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请分析说明气球从地面上升到最高点这一过程中,气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微笑地),前面我们复习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内容,下面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一起讨论教材178.1-2实验装置,回忆以前的实验过程。
(教师屏幕展示: 1.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图示位置上。
1)使用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滑到平面时      相同。
2)由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3)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
学生讨论:同桌间积极的轻声讨论,有的翻看书本,全体参与)
(讨论完毕,学生安静下来。)
师:哪位同学回答
      教师环视四周,学生自信的踊跃举手)
1:(1)使用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滑到平面时速度相同。
2:(2)由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3)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者说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脸上浮现满意的表情) 刚才三个问题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大家回忆一下,在复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时,我们通过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真空罩里的空气,无论怎么抽气,真空罩里的空气都不能抽净达到真空,但我们通过听到真空罩里闹钟铃声的逐渐变小的现象,得出空气越稀薄传声本领越弱的结论,我们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
在实验条件达不到情况下,利用现有条件的实验现象的变化趋势合理推断出理想化条件下的结论,这种实验加推理方法是研究科学的方法之一,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出的,那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屏幕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大家一起背一遍好吗?
(同学们齐背)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题,认真思考一下。
(屏幕展示: 2.吊在教室天花板下的电灯,如果灯绳断了的同时灯受到的重力同时消失,电灯将会( 
A.立即下落  B.仍然静止  C.慢慢下落  D.都有可能
(学生踊跃举手)
5:选A立即下落。
6:选B仍然静止。
学生争论,个别争论激烈,选B居多
师:(疑惑的环视学生)AB究竟哪个正确,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分析解释一下?
7:选A的同学是因为灯绳断了,灯绳对灯没有向上的拉力作用,灯因受到重力而下落,但是,本题说了灯绳断了同时灯受到重力消失,即灯不受拉力和重力作用,依据牛顿第一定律,灯应处于原来的静止状态,故选B
师:(面露喜)学生7讲的非常好,分析的很到位,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掌声
师:好,我们来看下一题。
屏幕展示: 3.正在空中加速下落的雨滴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 
A.继续加速下落  B.减速下落    C.匀速下落      D.立即静止
(屏幕问题刚一出现,小组同学就讨论热烈,大多数轻声选择C,同时教师环视。10秒钟后学生安静下来。
师:好。哪位同学告诉大家答案?
8:(自信表情)选C匀速下落。
师:很好!有没有不同意见啊?
生:(齐)没有。
师:上述两题同学们利用牛顿第一定律得到了正确答案。那么,“灯仍然静止”和“雨滴继续下落”体现了物体的什么性质?
生:(齐)惯性。
教师:好!那么什么是惯性?
9: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教师点击屏幕展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师:这里的运动状态指哪些状态?
10: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好,同学们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学生踊跃举手,争先恐后
11:汽车启动时,乘客向后倒
12: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倒
13:投篮球时,篮球离开手后,仍然向上运动
……
师:(满意的表情)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很恰当。你能继续举出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例子吗?或者防止惯性给我们带来伤害的例子吗?
再生3:我举利用惯性的例子是“跳远时需要助跑才能跳的更远”。
14:我举防止惯性带来伤害的例子是“汽车驾驶员驾车时需要系安全带”。
……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战斗机在战斗时为了提高飞行的灵活性,往往抛掉副油箱,减轻飞机的质量,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学生前后桌一起讨论且有争论,气氛热烈。讨论结束,学生安静。)
师:(信任的表情)哪组同学说说看法?
15:减小质量,可以减小惯性。
16:质量小,物体惯性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有道理。由此可见,物体惯性大小跟物体质量有关,飞机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在受力一定时,飞机的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学生体会教师说的话,稍待几秒)
师:同学们对惯性知识理解这么多,下面思考大屏幕的问题。
(边说边点击屏幕展示: 4.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A.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B.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C.人向前倾能说明车具有惯性
D.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17(基础较差生):选B,人向前倾说明人具有惯性。
师:(投去赞赏的目光)你回答的真好吗,看下一题。
(边说边点击屏幕展示: 5.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
C.从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再生6:选C,从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66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运动   物体   惯性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