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1-3节强化训练

七下第2章第1-3节强化训练
基础强化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    )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
2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3.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 [1]听小骨    B. [2]半规管    C. [3]耳蜗    D.[4]鼓膜
4.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  )
A. 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B. 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 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      D. 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
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7.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大 
B.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
C.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D. 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8.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9.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10.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11.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C. 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D. 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12.电视台举办了这样一套综艺节目,众多知名歌手戴着各种面具蒙着脸在舞台上演唱自己从未唱过的歌,观众只凭声音来猜测演唱的是哪一位歌手,由于歌手故意将自己的声音进行了“包装”,观众猜测的难度较大.节目中,观众往往容易猜出自己最熟悉的歌手,是因为观众熟悉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的(  )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
13.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
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4.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放置在A、B两处,录制到鲸鱼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处装置录制到的声音既有高音又有低音,而B处装置录制到的声音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 响度较小的    B. 音调较高的    C. 能量较小的    D. 频率较低的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 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 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甲和丁声音的音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1)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盲人是用        来感知“象”的形状,“象”的形状的形成部位是       
(2)如图,聋哑少女听不到声音而能展现优美的舞姿,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
练中,技术人员通过        加大音量,使音响、舞台产生,从而使靠在音响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17.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小刚利用一绘图笔在小明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明蒙上眼睛后,小刚用针轻轻触动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明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明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
皮肤部位
有触觉的百分率(%)
手臂
50
手掌
85
指尖
100
前臂
75
(1)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真空抽气机组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感觉到针触,原因是                         
18.如图是人体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同学们!你们能够听到上课的铃声,是因为外界声波先引起[  ]      的振动,再经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进而刺激了[    ]      内的听觉感受器,所产生的与听觉有关的信息最终上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了听觉。
1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经常用到,是                   
20.如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信息:
(1)                                                       
(2)                                                       
21.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来的。(均选填“空气”、“水”或“水管”)
22.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3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66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声音   振动   改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