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能理解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3.知道光速是3× 108m/s。
  4.观察光在空气、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5.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得到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烟饼  1.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2.小孔成像的原理。
  教学器材:
  水槽 激光笔 水 牛奶 烟饼 镊子 烧杯 滴管 纸杯 蜡烛 火柴 玻璃砖 投影仪 电脑
  教学过程:
  一、 新课教学
  1.利用“影子”现象引入新课。
  学生如果愿意展示手影,则邀请学生进行手影表演。
  展示影子图片,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
  引导: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吗?(也许学生根本讲不出来。)要形成影子首先得有光,影子是一种与光有关的现象,它的形成与光的传播特点有关。
  2.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液体中的传播【学生实验】
  学生将一束激光在水槽中的水中通过,观察水中光线的传播情况。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水中的光线看不清楚怎么办?(滴几滴牛奶)
  光在水中传播的现象描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气体(空气)中的传播【学生实验】
  学生将一束激光在水槽中水上方的空气中通过,观察空气中光线的传播情况。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空气中的光线看不清怎么办?(喷一些烟雾)
  光在气体(空气)中传播的现象描述:光在气体(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3)光在透明固体(玻璃)中的传播【演示实验】
  教师将一束激光在玻璃表面通过,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光在透明固体(玻璃)中的传播现象描述:光在透明固体(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总结: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
  展示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学生想象光线的形象。
  引导:为了直观的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我们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带箭头的直线称之为光线。
  强调:光线是为了方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种描述手段,是假想的。
  4.应用
  (1)影子的形成
  投影展示影子的形成原理。
  引导:a 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不透明物体光不能通过。
  原理: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无光的黑暗区域。
  (2)小孔成像
  学生阅读教材【生活 物理 社会】有关“小孔成像”的介绍,了解我国古代科学研究伟大成就。
  【学生实验】按照教师提示,分组实验,观察小孔成像现象。
  利用动画展示小孔成像,画小孔成像原理图。
  小孔成像特点:像与物相反;实像。
  (3)日食
  (4)月食
  动画展示日食、月食原理图。
  原理:日食——地球上的人看太阳,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月球挡住了。
  月食——地球上的人看月亮,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
  5.光速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的传播速度。
  (2)学生回忆声音的传播速度情况,将光的传播速度与声音进行对比。
  (3)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3.0×108m/s。
  (4)学生阅读“激光测距仪”介绍材料。
物理教学设计2
  一、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特征
  (一)什么是物理现象
  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来自于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发现。物理现象包括可观察、普遍存在的自然物理现象,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实验研究或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物理现象。如光的折射,水的沸腾,惯性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等。
  (二)什么是物理现象教学
  教师为帮助学生观察、了解、分析物理规律,而模仿某些物理情景产生的条件再现,从而出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规律而采取的教学行为。如: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所做的斜面小车实验。
  (三)物理现象教学的特征
  1.目的性
  任何一节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现象教学都需要明确的目的性。物理现象教学并不是对物理学家研究的物理现象方法的简单重复,而是使物理现象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用以探讨物理问题的最适宜的物理环境。
  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考虑要不要进行物理现象教学,选择什么样的物理现象,以及如何设计包括物理现象在内的教学过程都必须先从教学目的出发。没有观察目的或者观察目的不清楚的物理现象教学是低效的、失败的教学行为 。
  在引入课题时运用物理现象教学,其目的往往是侧重引导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或者唤起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求这类物理现象尽可能新奇、生动、有趣。例如:光的折射现象引入时观察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所出现的现象或者 “ 硬币重现 ” 的现象。
  在形成概念和规律教学过程中用物理现象进行教学,其目的往往在于提供必要的、足够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因此要求这类物理现象要突出共同特征、本质的联系,使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物理图像。例如:力的概念的教学中要提供多种不同情景,以供学生思考力产生的共同特征,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提供支持。
  通过有目的的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对比、分析才便于学生概括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特征,了解物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为进一步思维加工从中出物理现象的规律,提供了思考的线索和依据。
  2.广泛性与多样性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种多样,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有便于观察的,有不便于观察的,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
  演示法:这是物理课堂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现象教学方式。
  例如:惯性现象的演示
  如果具备条件,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体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感知。
  例如: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多媒体法:
  对有些不便于演示或观察,存在安全问题的物理现象多采用这一方法,可以是图片、动画、视频等来辅助教学。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58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物理现象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