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给排水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给排水设计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以低影响、可持续的雨洪管理为核心,以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具备蓄水、渗水、净水、利用水等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减轻城市市政雨水系统的压力。因此,为使城市公共建筑更好适应环境变化,具有良好弹性应对自然灾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必要的。本文首先对海绵城市做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最后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给排水;屋面
一、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旨在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的城市理念,促进城镇化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为了进一步保护好城市水生态系统,减少雨水灾害,不断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可行方法之一。海绵城市建设也被叫做低影响开发,即LID。海绵城市的城市似乎像一块海绵,自身不仅能收纳、存储雨水,还能实现对这种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将早期大
量雨水径流造成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进而更加灵活、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与环境改变。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着力把传统的“快速排放”模式转变成“渗、滞、蓄、净、用、排”新模式,力争将城市化开发建设行为给既有自然水文特征及水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促进雨水资源的自然净化、积存及渗透过程。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淡水资源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水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导致水资源的供应越发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提高对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将海绵城市理念与给排水设计相互结合,可以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城市建筑建设水平。尤其针对较为干旱的地区,日常水资源供应紧张,地下水利用的难度大,因此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非常重要。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设计给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收集和存储雨水,并在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释放出存储的水资源,为人们的正常生活提供条件,缓解城市中水资源使用紧张的现象。
(二)满足建筑给排水系统建设要求
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给排水系统的过程中,要将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因素应用到其中,解决城市建筑中存在的供水和排水问题,提高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建设水平。我国地域辽阔,大部分地区四季交替明显,但是存在降水分布不均匀等情况,如果出现大量降水,则会导致城市中出现内涝,甚至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而过少的降水,会导致旱灾,影响农作物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在社会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将海绵城市理念与给排水系统相互结合,充分应用高过滤性以及渗透性强的材料,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干旱以及洪涝出现概率。针对已经出现干旱的地区,则可以利用收集存储的水资源,缓解干旱问题,建立良好的城市环境。
(三)降低城市雨水系统排放压力
海绵城市又称为水弹性城市,属于低影响雨水系构建,能够在下雨时起到吸水、蓄水以及渗水等作用,必要时释放出存储的雨水进行使用,海绵城市改变了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水模式,充分利用河流、湖泊、绿地以及可渗透路面等配套设施,在下雨时利用以上“海绵体”进行收集,实现雨水的下渗和存储,进一步进行回收利用,而剩余部分通过管网以及泵站等
排除在外。同时,海绵城市理念中的给排水系统能够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雨水的排放量。在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实施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工业化技术,增加绿地建设面积,利用绿地实现吸水和储水,利用绿技术将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实现城市雨水系统的有效应用,这种方式能够大大缓解城市雨水系统的排放压力,降低城市出现内涝的风险。
三、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给排水设计
(一)屋面雨水排放设计
由于公共建筑项目的屋顶不适配绿屋面,且不符合外形设计要求,因此在本次给排水设计中,为实现建筑屋面雨水向室外雨水管系统的顺利排入,主要选用虹吸和雨水斗等方式落实屋面雨水排放设计方案。针对收集引导到的屋面雨水,部分排至蓄水池用以景观浇洒等方面,另一方面直接排入室外雨水管中,避免建筑屋面积水。同时,结合使用间接排放方式,将部分建筑屋面的雨水散排至建筑周围渗透区内,比如下凹式绿地等,以此对建筑屋面雨水的外排径流量加以控制,满足海绵城市理念中的低影响开发原则,从源头控制屋面雨水排放。
(二)地面雨水渗透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密度日益增大,在该情况下,新建硬化地面面积越来越大,原本的天然土壤和植被被覆盖,随之降低的是地面的渗透能力。同时,城市都存在早期建设项目,以往的老旧地面建设模式逐渐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城市排水需求,使得城市滞水性加强,进一步影响地面的渗透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雨水渗透量降低,地下雨水径流量受到影响,与地表径流量相比呈反方向发展。
因此,为保证该公共建筑项目的排水能力,降低城市内涝的形成概率,在开展地面雨水渗透设计时,项目通过透水铺装的设计与部署提高了透水型地表面积占比,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地表铺装形式,这一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减轻地表雨水直接流失量,实现地下水的顺利补充,提高地下水位稳定性的同时,规避由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连锁反应,比如城市建筑地基不规则下沉等。在铺设方案中,该公共建筑项目根据室外场地功能属性与面积的划分,主要选用硬质透水砖对地表进行铺装,占净用地面积的11.67%。除此之外,由于当前城市建设技术体系愈发完善,所以除方案选择以外,还可以根据工程需要灵活选择透水沥青、透水胶黏、透水混凝土等路面。
(三)排水管道通气系统布置和敷设
海绵城市作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此项概念提出后在多个领域均有所涉及,海绵城市主要是从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着手来进行水生态的基础设施构建,在技术和工艺的支持下提高给排水效果。基于海绵城市的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也需要充分落实生态原则,并基于绿、节能、低碳等要求来进行方案优化,在保证公共建筑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上确保给排水设计达到实际需求。某种意义上说海绵城市的应用也是一种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将城市区域内存在的雨水进行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有效保证生态环境。而在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降水、地下水等系统性特征,并协调给水、排水各环节,合理进行建筑内外部的给排水管道设置。在公共建筑内外部进行排水管道敷设以及布置通气系统时需要依照结构来进行,并综合考虑周边环境条件选用暗装或明装,既要有效规避管道结露以及腐蚀等现象也要考虑其是否与公共建筑风格保持协调。对于排水管道进行质量控制也要采用水力条件相对较好的连接管件,在最短的距离和时间内将污水及时排出室外。
(四)输送技术的应用
第一,建立植草沟,在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利用植草沟能够对绿化带中的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将其传输到雨水花园中,既能够进一步补充地下水,还能够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植草沟的最佳建设位置一般在绿化深度30厘米左右。
第二,建立生态滤沟,生态滤沟主要建设在建筑主干道两边的位置,分为两个区域,分别是传输区和生物滞留区,具有净化雨水以及消纳雨水的作用。生态滤沟中主要包括砾石、填料层、种植层以及蓄水层四部分,如果建设区域中雨水的径流较大,则可以在砾石层底部位置安装鹅卵石,避免生态滤沟出现腐蚀等现象。同时,在生态滤沟的内部位置建设挡水土埂,这种方式能够保证雨水分布的均匀性,代替排水管道对雨水进行运输的同时,还可以拦截雨水中存在的杂物。
结语
综上,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建筑给排水设计相互结合,能够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应用,避免其对城市产生不良影响。要想将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先认识到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价值,确定海绵城市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技术进行优化完善。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城市给排水设计质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敬新.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房地产世界,2022(05)
[2]于小月.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24)
[3]王涛.海绵城市理念在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3564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雨水   海绵   理念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